书城亲子每个孩子都是“第一名”
10654500000002

第2章 活学活用PK死记硬背

如今,“死记硬背”的教育方法已无法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了。“死记硬背”是僵化的“填鸭式”教学模式的产物,是应试教育的畸形儿。它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与创新教育南辕北辙。“活学活用”强调的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运用,这样掌握的知识经过消化后会成为自己的“实学”。以下就从多个方面进行具体比较,使“活学活用”与“死记硬背”进行一番PK,相信家长看过之后,会更了解二者的不同,并找到更理智的教育方法。

1.“活学活用”强调的基础是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而“死记硬背”强调的基础是对知识的记忆。

一些家长喜欢让孩子从小死记硬背艰涩甚至难懂的诗词,当孩子能够在大人面前背诵这些诗词时,他会获得“这孩子真聪明”的赞扬。有的孩子小时候特别聪明,记忆力惊人,五六岁时,《唐诗三百首》能背得百来首,可年龄稍大些后就都忘了。问他最讨厌什么,答曰:“背唐诗。”由此可见,不管是何种知识,都不能为了记忆而记忆,而是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运用,否则不仅对掌握知识无益,还会引起逆反的心理。就拿背诗这件事情来说,如果家长能与孩子经常玩“诗句接龙”或是“作诗”的游戏,让孩子在感受古典文学的韵味时,自觉地去熟读古诗词,那样的“活学活用”岂不更好?说不定小诗人、小文学家就在这里诞生呢!

2.“活学活用”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而“死记硬背”则会让孩子“头疼”。

“死记硬背”的知识虽然一时进入了孩子的大脑,但考试过后可能会被抛到九霄云外,它不仅无助于孩子知识的增长,更会导致孩子思维方式的僵化、刻板,将削弱知识对孩子的吸引力,影响孩子运用知识的能力。而“活学活用”则会培养孩子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孩子处于对生活、对世界好奇的阶段,为什么不将课本或是生硬的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这样不仅可以让孩子的探索欲增强,也能让他创造性地运用知识,懂得将知识化为力量。何乐而不为呢?

一个小女孩特别钟爱卖东西,她的妈妈每天得做她的忠实顾客。但那也未尝不是好事,当时她刚上一年级,她的妈妈就帮她做了个策划,共同做出一个物价表格,让她自己写好物品数量及物价,然后就去“卖”。当然妈妈在去买的时候小女孩就必然要做一番小小的运算,要不她的店可就赔大了。还有,她的妈妈借鉴别的小朋友写数学日记的好方法,让小女孩记账,再帮她计算,看每日的花销有多少。这些活动,既增进了母女间的感情,又让孩子得到了锻炼。小女孩再长大一些,妈妈又让她去买菜、自己算账。这些活动都很有效,女孩不仅数学成绩越来越好,而且在生活方面的能力也比同龄人高出许多。这样“活学活用”知识远比做许多数学题目或是试卷更加有意义。

3.“活学活用”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死记硬背”则会禁锢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形成固定而死板的思维模式。

来自2010年11月24日《重庆晚报》的消息说,21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小孩子想象力倒数第一,而且是年龄越大、知识越多,创造性想象力越差。记者拿出一幅无题抽象画,在孩子们眼里,它“一切皆有可能”;而对许多成年人来说,这不过是一幅人脸图而已,答案极其相似。在南坪实验小学一年级八班,10个同学有8种答案;在重庆工商大学一间自习室,10个同学的答案有6个与脸相关。记者在南坪步行街又考了十多名三四十岁的路人,一半以上都说画中是张“人脸”。在全球21个受调查的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我们要思考的更重要的问题是:教育是把孩子培养成具有独立人格、自由思想、质疑和批判精神的人才,还是把他们改造成唯唯诺诺、按部就班、“一个萝卜一个坑”的记忆机器?前者,需要的是自主性、创造性、探索性的学习,而后者,只需要标准答案,只需要填鸭式的教育,只需要记忆力即可。

孩子在学习中不能灵活运用知识的原因之一,就是知识往往变成了“不能移动的重物”,知识被积累起来似乎是“为了储备”,它们“不能进入周转”,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运用。许多教师的教学和教育工作实践,形成了这样一种惯例:要求孩子掌握知识,就是为了能够正确地回答老师所提出的问题或者能够完成作业。这种观点迫使教师片面地评价孩子的脑力劳动和他们的能力:谁能够把知识保存在记忆里,一旦教师提出要求,就能把它们“倒出来”,谁就被认为是有知识、有能力的孩子。

在西方一些教育发达的国家,孩子从小学中高年级开始,就和家长或老师一起去图书馆钻研,去查资料,去探索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成因、后果,以及历史评价等宏大的课题。家长和老师不给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分析和寻找。中国的教育则是观念先行,孩子的答案与标准答案不可有丝毫不同。这样的教育像—把锁,而不是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更注重引导孩子灵活掌握知识,强调“学以致用”,而不是强行让孩子凭记忆去应对考试。知识本身不会使一个人具有“知识就是力量。”培根的这句话已经成为千古名言。知识、学问是与人相伴终生的最大、最恒久、最不易失去的财富之一。而知识怎样才能转化为力量?死记硬背无异于将财富搬来囤积,只有活学活用才能使财富体现价值、不断增值。

创造力。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活用知识。活用知识和经验来寻找新点子、新创意,这样才能使人获得真才实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