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77

第77章 劳动是门必修课

清朝书画家、文学家、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52岁得子,视之如宝,名之为小宝。平时郑板桥经常给小宝讲述吃饭穿衣的艰难,还让他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教他如何做人。

1765年,当郑板桥病危时,仍未忘记对小宝的教育。他把儿子叫到床前,提出要吃小宝做的馒头。小宝遵命急奔厨房忙了起来。但等他将馒头送到父亲面前时,郑板桥已经咽气。小宝悲恸万分,号啕大哭。突然发现桌上有张字条,原来是父亲为他写的遗言:“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儿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小宝默读父亲的遗嘱,联想到父亲临终前要自己下厨为他做一次馒头,更加深了对劳动和自立的认识,感受到了父爱的深邃与厚重。

2001年1月29日,美国参议院表决通过赵小兰为美国劳工部长,这是首位在美担当如此重要职务的华裔。布什总统曾这样评价赵小兰:“她为这个职务带来一些众所周知并受人崇敬的品质:出色的管理才能,强烈的同情心和帮助他人生活得更好的决心。”据报道,赵小兰家里虽然有管家和保姆,但父母还是要求孩子自己洗衣服和整理房间,闲暇时还要承担家务琐事。每天上学前,要检查游泳池的设备,捞取脏物;周末要把两英亩院子里的杂草拔掉;几个姐妹还自己动手一尺一寸地铺成了家门前120米长的车道路面。因为孩子们都记得母亲的教诲:“家园,家园,这个园地是一家人的,每个人都要负起责任!”赵家的教育方式是中国的优秀文化传统与西方社会管理方式的完美结合——“爱而不娇,严不守旧。”

乔丹是世界级篮球巨星,他的球技使无数球迷为之倾倒,更令人敬佩的是他具有热爱劳动的习惯和体谅老人的心。这当然与母亲从小的培养不无关系。他母亲说:“孩子小的时候,我就要求他们自己打扫屋子,收拾床铺,做菜、洗衣服,完成家务劳动中自己应该承担的部分。”乔丹成名后,一位记者到他家里采访,发现乔丹正用吸尘器收拾客厅。他坦然地解释说:“晚些时候母亲要来,母亲看到屋里一切井井有条,才能让母亲舒心。”

利用偌大篇幅记述古今中外三位名人的事例,无非想说明:劳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真的很重要,劳动是人生的必修课。

令人痛心的是,在一所农村中学组织的植树活动中,竟有初中学生不会使锹的现象发生。现在中国孩子对待劳动的态度令人汗颜,美国孩子每天做家务的时间是1.2小时;韩国孩子每天是0.7小时;英国孩子是每天0.6小时;法国0.5小时;日本0.4小时;而中国孩子每天家务劳动时间不足0.2小时,即11.32分钟。《北京青年报》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85.7%的孩子认为劳动没有必要。其中32.3%的孩子没有劳动习惯;37.2%的孩子不知道怎样才算劳动。中国青少年劳动教育的苍白和欠缺由此可见一斑。

作为家长一定要使孩子懂得,热爱劳动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是这种最基本、最突出、最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广大劳动人民中世代相袭,延绵不断,成为维系中华文明久盛不衰的精神力量,成为人民富裕、民族强盛、国家繁荣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延安生产大运动是进入现代社会后我党我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这一优良传统、战胜经济困难的典范。它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包围,改善了军队和人民的生活,达到了丰衣足食的目的,为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说,没有延安军民的艰苦劳动和浴血奋战,就没有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要让我们今天的孩子充分认识到,“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一切美好东西的源泉”(高尔基语)。党的十六大的政治报告对教育提出了“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要求,可以肯定地说,在我们的孩子中绝大部分将来必定会成为人才宝塔的基础部分——“高素质的劳动者”。如果我们的孩子没有良好的劳动习惯,正确的劳动观念,熟练的劳动技能,端正的劳动态度,不但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也会影响国家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试想一个不会洗衣、不会做饭,连自己日常生活都不能料理、最基本的生活能力都不具备的人,又怎能孝敬父母、关爱他人、服务社会呢?又怎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呢?

另外,只有通过劳动才能培养起孩子对父母深厚的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于儿童来说,只有在他对父母的劳动和社会的劳动有了惊异、崇敬的感情之后,才会产生我也应当做些什么的愿望。”“只有能使人劳累、流汗、长茧子的劳动才能培养出细腻、敏感、坚强、有温情的心灵。”事实上,有很多成功人士都是从儿时的劳动中体会到了父母的艰辛和关爱,学会了节俭和坚毅,确立了理想和目标,从回报父母的最初愿望开始找到了奋斗的原动力。乔丹通过劳动让母亲舒心的例子就是一个明证。为人父母要想让孩子有孝心,就不能丢下劳动这一课,就不能剥夺孩子劳动的权利,而要更多地为孩子创造劳动的机会。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在《教育学》中写道:“劳动使一个人的道德变为高尚,使他小心地对待劳动的工具、器械和产品,重视书籍及其他精神文化的物品,尊重任何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作为家长一定要让孩子修好劳动这门课,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锻炼优秀的劳动品质,掌握娴熟的劳动技能,从一点一滴做起,从力所能及的小事做起,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在我们下一代身上不断得到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