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72

第72章 科学地进行性教育

据《长江日报》报道,“福建一高中生因偷看淫秽录像而走火入魔,竟将邻家8岁女孩奸淫;北京一13岁女孩产下足月婴儿,婴儿‘父亲’竟也只有13岁……”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进行了一次专项调查,发现上海儿童的性成熟年龄平均为12岁,比3年前提前了2岁;这家医院专门设立的青春期门诊的调查表明,15岁到19岁的孩子,平均5%~10%的男孩和3~8%的女孩已有了性经历。这个年龄段性行为日益增多,而对性和生殖避孕知识却了解很少,缺乏对安全性行为的控制能力,这种反差的扩大,使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面临着意外妊娠和人工流产的威胁,甚至个别人感染性病威胁生命。严酷的现实提示人们:对儿童、青少年进行性教育刻不容缓,家长科学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责无旁贷。

性教育是一种性文化、性历史、性道德、性观念的综合教育,是贯穿在整个人类生活中的一种精神需求,是人格健康不可或缺的一课。家长作为孩子的终身老师要以孩子的实际需要为基础,以社会道德为准则,以科学的、贴近孩子实际的手段为方法,向孩子适时、适度、适宜地进行性教育。

从孩子出生最初的几个月开始,他们就会表现出了解自己身体的自然倾向。孩子两岁的时候,家长就可以利用给孩子洗澡或穿衣服的机会,让他观察人体结构,使用正确的关键词汇,教他们正确地说出身体各部位的名称。孩子满3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提问时期,而他们提出的问题往往涉及的多是形体和器官,家长应毫不隐讳地用简单的句子向他们进行解释。孩子6岁时,已拥有了一些初步的有关性和身体解剖学方面的知识,开始提出类似“我是从哪里来的”的问题。这时家长一定要科学地正面地对孩子提出的问题进行回答,切不可进行申斥、回避、遮掩或蒙骗,给孩子以误导。从9岁开始,孩子已懂得了许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有关性的知识,家长应讲清道理,让他们养成保持生殖器官清洁卫生的良好习惯。

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更应引起家长的特别关注。这个时期,诗人喻为美好的花季,而心理学家却称为“关键期”、“危险期”、“心理动荡期”或“心理风暴期”。在这一时期,孩子的身体迅速发育,性生理迅速成熟,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对异性产生爱慕、追求和向往。他们渴望进一步了解自身和异性的发育变化,迫切希望获得人类两性躯体构造、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的科学知识。但他们心理上往往还处于“断乳期”,这种生理心理发展的不同步造成了孩子心态前所未有的敏感和不稳定,极易在性问题上误入歧途,步入误区。

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直面这一问题,直接地、大大方方地和孩子谈“性”,以消除他们的困惑和神秘感。

由于受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有些家长“羞”于和孩子谈这一类问题,那么也可以采取“迂回”战术。采取以下三种方法。

顺理成章,自然交流 在对孩子进行性教育时,家长不要刻意创设情景或严肃的氛围作为谈话的背景。最适当的谈话机会是“借题发挥”,比如一起看电视或聊天时,把自己对性的观点、看法表达出来,并启发孩子说出自己的看法。孩子提出性方面的问题时,父母不可逃避、隐瞒或指责,应该在不违反科学的前提下坦率回答。

创设机会,间接交流 孩子进入青春期,家长可选择有关性健康教育的书籍放在孩子书桌上,过些天问一问“那本书你读了吗?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也能达到目的。也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些有关性科学的音像制品,带孩子参观科普展览,听一些相关讲座等,以此来改变孩子的性无知状态,破除他们对性的神秘感、恐惧感、罪恶感,促进孩子性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的父母认为,这样会不会使孩子对性问题更感兴趣。其实禁止孩子接触这些知识是无济于事的。如果家长不能提供这样的机会,孩子也会自己去探寻,这样孩子所获得的信息良莠不齐,反而更不安全。

利用笔墨,书面交流 在性健康教育上,虽然父母直接讲解是最好的,但如果确实难以启齿或者没有恰当的机会开口时,也可以采用信件的方式进行交流。这样一来,既避免了尴尬,又达到的良好的教育效果。

要特别注意对孩子进行性道德教育。要让孩子懂得,性本能不是罪恶和下流,与饥饿时要吃饭一样是自然人的本能。但作为社会人是不能像动物一样按本能行事。必须靠自己的道德水平、责任心、自控能力和法制观念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做自己情感的主人。面对社会上五花八门的富有诱惑力的性信息,要教会孩子冷静地选择和回避,在实践中学会保护自己。要避免卿卿我我的影视镜头、花前月下的言情书刊、格调低下的音像制品进入孩子的视听感官。因为这些东西具有激活、强化个体性欲求,动摇人的性道德,提供不良行为模式的作用。

与异性同学的交往是处于青春期孩子特别关注的热点,他们常为如何保持纯洁的友谊而苦恼。家长要让孩子明白,真正的友谊是高尚纯真的感情,是在志趣相投、认识一致、互相尊重基础上产生的情感共鸣,伴随着亲密信赖的内心体验。同学间发展友谊要以促进学习、发展智能、共同进步为目标。在与异性交往中一定要自尊自爱,文明礼貌。要做到行为稳健、语言文明、举止文雅,作风庄重。学会在交往中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时刻注意维护自己的尊严与人格,不做伤害他人尊严与人格的事,也绝不允许别人伤害自己。在与异性交往中,要善于应对对方出格的言行,学会机敏地转移话题和注意力,巧妙地摆脱无理的纠缠,将同学间的友谊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

家长要对孩子的交往对象、范围及活动内容心中有数,既不能像侦探那样严密布控,时时监视,也不能掉以轻心,疏忽大意。否则,一旦孩子交友不慎,误入歧途,则悔之晚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