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67

第67章 珍视人生的第二身份

泰山之高,起于粒土;

东海之阔,源于涓流。

生活的细节,筑就人格的高山;

日常的琐事,决定事业的成败。

要让孩子长成参天大树,让孩子屹立于天地,父母就必须让孩子学会关注生活细节,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中央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周涛在回忆童年生活时说,奶奶一直对她要求很严厉,诸如说话要有礼貌,吃饭不能吧嗒嘴,坐立行走要有规矩等等。虽然儿时对奶奶的要求不甚理解,但到成年后却深感获益匪浅,对于她的主持事业也大有助益。这些看似与原则无关的琐碎事情和生活细节,都属于个人修养的范畴,其内核是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人的第二身份,也是家庭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国内有位张姓青年去英国留学,借住在当地一位姓坎贝尔的老年夫妇家里。当地人崇尚文化,都以家中收住留学生为荣,所以,老人待他像亲生儿女,只是象征性地收几英镑房租,每天回到“家”里,可口的饭菜都早已准备好,每隔四五天,坎贝尔太太就会“逼”着他换衣服,然后把换下的衣服洗净熨好……

可是没多久,小张就感到坎贝尔先生的态度有些转冷,眼神有些异样。原来小张每晚回到家里,都是不自觉地使劲关门,噼噼啪啪地走路,大声咳嗽,使患有失眠症的坎贝尔夫人无法入睡,甚至彻夜无眠。坎贝尔先生既想给小张以善意的提醒,又担心伤害他的自尊。踌躇再三,才委婉地讲出了已经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这很使小张出乎意料:“长这么大还从来没有人问过我类似的这些问题,我自己也根本没有注意过这些‘细节’。”

不久,坎贝尔先生又找到小张,问他在小便时是不是不掀开马桶垫子?小张承认偶尔在“紧急”情况下偷懒,才那么做的,并认为是小事一桩。而坎贝尔先生则认为,把尿液溅到垫子上,既不卫生,也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尤其是对女人的不尊重!并语重心长地对小张说“替别人着想,顾及和尊重别人,这是一个人最起码的修养。而人的修养往往是体现在这些小事上的。孩子,考取学位和谋得一个好职位固然重要,但与人相处时良好的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如果说学位、职位代表了一个人的身份的话,那么,习惯和修养就是人的第二身份,人们同样会以此去判断一个人。”

听了老人的话,小张反而以为坎贝尔先生是“多事”,是小题大做,不以为然。考虑良久,决定离开坎贝尔家——既然你们对我看不上眼,就去找一户宽容的人家居住。第二天小张全然不顾坎贝尔夫妇极力挽留,去另寻住所。令他始料不及的是,他一连走了五六户人家,他们竟然都是以同样的问话接待他:“听说你小便时不掀开马桶垫子?”那口气、那神情,让小张意识到这在他们那里任何人看来都是件不可思议的、很严重的事情。面对这样的问话,小张只好满面羞惭地返身逃走。至此,他才真正明白坎贝尔先生说的“习惯和修养是人的第二身份”这句话。意识到,一个“不拘小节”的人,即使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留学生,也是一个浅陋的、缺乏“修养”的人,这在当地是极不受欢迎的。

我们大多数人可能无缘游历欧洲,也不可能人人去国外求学,但如果细心观察,我身边也不乏其例。上海申花队获得了全国联赛冠军,球迷们称荣获中国足球先生的德国外援阿尔贝茨功不可没。

阿尔贝茨初来申花时特别注意球队的许多细节,提出了一系列对提高球员素质至关重要的建议。比如,球员训练时服装应统一,不要穿得五颜六色,像马戏团一样;平时集体出席活动或在公共场合亮相要统一着西装;训练或比赛结束后的脏运动服不得随便一团就扔在一边,因为正确的收存摆放才能使运动服更容易洗干净;衣柜里的球衣,不论是比赛服还是训练服,都不准胡乱一塞,而是应当方方正正地叠成A4纸那么大;球队装备应该提前送到球场,而不是像中国大多数俱乐部那样,与球员搭乘同一辆大巴前往……阿尔贝茨认为,不要小看这些细枝末节,它们积累在一起,就可以决定一支球队在联赛中的成绩和俱乐部的职业化程度。

作为“汉堡形象大使”的阿尔贝茨,的确给申花球队,也给中国孩子和家长上了一课。这些建议看似琐屑,却直接影响个人的“第二身份”,也是中国足球队多年不见起色的根本症结之一。

《参考消息》曾载文批评国人在言谈举止、仪表生活等方面的陋习:衣服不经常换洗,洗后不熨烫;男士的硬领衬衫洗软,领内有明显污渍;穿着方面不得体,领带打在毛衣外面,西服袖子上的商标不拆除,不打领带时紧扣领扣,裤子反而不系文明扣等;在餐厅说话声音过高,手势过大,餐后剔牙不用手遮盖;用餐时吮筷,吃菜时翻来翻去或者筷子游移不定;在他人面前掏鼻孔、挖耳眼、抠脚丫;不分场合随意吸烟,随地吐痰;开会时不关手机,在下面开小会;随意打断别人的谈话,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个人形象和风度。

出现上述问题,一是缺乏必要的礼仪知识,二是缺乏良好的修养。而成年时低劣粗俗的表现,都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滴积累,缘于少年时期这方面教育的缺失,是家长的失职和家庭教育的失误。而礼仪和习惯都不需要刻意、专门地进行训练,而是要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耳濡目染地对孩子施加影响。

为了孩子有一个良好健康的“第二身份”,家长应对孩子进行适时恰当地引导,使孩子对相关的礼仪常识“入乎耳,著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真正做到入耳入心,并表现在举止上,见之于行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