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61

第61章 不可让孩子辍学

孩子读书到底有什么用?这是特别受广大家长关心的话题。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现在仍有一些家长衡量读书是否有用的标准仍是能否考上大学,能否分配工作?在他们心目中,只有状元及第、金榜题名并且有了收入颇丰、轻松舒适的工作岗位才算是有了效益,书才可谓没有白读。据《中国教育报》报道,1998年全国初中生辍学167万人,农村初中辍学率为4.2%。究其原因,有的农村学生的家长认为,现在是“考学不分配,工人在下岗,当兵还回乡,不如早点撸锄杠”。因而,叫子女辍学务农者有之;外出打工者有之;下海经商者有之……显然,这是一种急功近利的思想,目光短浅的行为,是对辍学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表现。

首先,辍学将影响子女未来生活的质量。现在,“知识贫困是一切贫困之源”已成为人们的普遍共识。国外有数据表明,没有受过教育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比率为54%;受过中等教育的人,该比率为41%;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家庭贫困率几乎为零。

从生活实际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国家富强,人民富裕,生活富足。就是在广大农村“楼上楼下、电灯电话”也已由梦想变成了现实;各种家用电器不断进入家庭,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计算机应用技术逐步普及,因特网正成为人际交往与沟通的纽带和桥梁。然而,使用操作这些家用电器和现代化的通信设施,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否则即使购买了这些东西使用起来也会有困难和障碍,甚至违反操作程序将这些电器损坏。从这些事例中我们不难看出,文化层次会影响、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

其次,辍学将影响未来生产经营的效益和经济发展的进程。实践证明,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即使当农民也必须具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科学素养。那些听科技讲座做不了笔记、喷施农药、化肥看不懂说明书、从事养殖读不了专业书籍的人,已经完全不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这必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

《中国青年报》曾以《二十四岁上小学》为题编发了摄影报道。在四川巴山有一位青年叫佘世军,他带着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3万元钱承包了一个铁矿,当上了“老板”。但因为不识字,走到哪儿都要带个“文书”。由于不会算账,不懂经营,不善管理,时间不长就把钱赔光了,承包的铁矿也随之倒闭。惨痛的教训使佘世军充分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于是便在24岁时走进了小学一年级的课堂,开始了全新的读书生活。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项报告中指出,不同文化程度的人,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能力不同,小学文化的为43%;中学文化的为108%;大学文化的为300%。据权威部门统计,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年平均收入也存在巨大差距,小学生为800元;初中生为1500元;高中为5000元;大学为13000元。因此,发达国家已将上学读书看做是一本万利的战略性生产投资和对家庭未来的投资。

再次,辍学将影响孩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过早离开校园投入社会生活,只能成为简单的体力劳动者,所接触的大都是文化层次较低的人群,如果自己再放松修养,不能积极主动地寻求学习途径,那么,将会直接影响孩子的人格品质的发展。

实践表明,最初融入社会所处的环境,对于正在形成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阶段的青少年来说具有重大影响。在人生这一关键时期,几年的车夫马倌、力工杂役生活,将固化其生活、行为和思维方式,其思想境界只能停留在个别低俗的村民组长、黑包工头的水平。一旦拥有权力和金钱,就会表现出政治上的尔虞我诈,权力上的独断专行,利益上的巧取豪夺,经济上的唯利是图,处事上的横行霸道,为人上的飞扬跋扈,金钱上的不择手段,仕途上的投机钻营,荣誉上的欺世盗名,业绩上的弄虚作假,生活上的糜烂堕落,文化上的附庸风雅,情感上的众叛亲离,行为上的丑态百出……很难达到社会需要的高度和受大众欢迎喜爱的层次,甚至会落得个千夫所指、万人唾骂的可悲下场。

第四,辍学将影响未来对子女的教育和培养。今天的学生大都会成为明天的家长,而家长又是儿童的终生老师。除了要保证孩子的生活需要和承担学习费用外,家长还必须拥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要了解一些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的相关理论。因为孩子学习成绩的优劣根由在于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方法,而学习态度和方法是需要家长耐心引导和培养的,要依据孩子的心理特征和实践结果不断进行调整。孩子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审美观等的形成,要靠家长的耳濡目染的教育,要从优秀的课外读物和影视作品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可以说,最能预示儿童未来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父母所受的教育程度。父母接受了良好的足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就是积极的正面的,孩子的成功几率就高、机遇就多、可能性就大。今天不能很好地当学生,明天就很难当好家长。

最后,辍学还是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重要诱因。美国的一项调查结果表明,在1992年的任何一天里,18~34岁男性辍学者中,几乎有四分之一的人处于坐监狱、缓刑或假释状态。我国刑事犯罪中的大多数,也都是没有受过良好的、足够的教育的人。因为他们缺乏基本的道德和法律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合法的劳动力市场上很难找到就业机会,促使他们转而寻找其他的非法的谋生手段,有的则不惜铤而走险走上犯罪道路。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栏目统计,在全国青少年犯罪中,农民子女占65.6%,这与农村教育相对落后、辍学较多不无关系。

“至要莫如教子,至乐莫如读书。”广大家长应充分认识辍学之危害,要本着“对孩子的今天负责,为子女的未来着想”的教育理念,让他们在人生中最美好的黄金季节里,充分享受教育的阳光,为将来的建功立业奠定良好的知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