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56

第56章 由画入手教构思

构思是作文的基础,是一项十分复杂的思维活动。这个过程不像数学计算或电脑运行那样有严格、规范的程序,要靠作者在拥有一定的文化积累和与作文相关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思维活动,明确写作中心,选择写作内容,理清先后顺序、段落层次,确定最恰当的表现形式。这对于孩子特别是刚刚开始学习写作的小孩子来说尤为困难,他们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处下手,直接影响了写作兴趣和作文质量。实践证明,由画入手引导孩子掌握构思方法,不失为一条有效途径。

对景物描写的构思训练,可以带孩子对所描写的对象进行实际观察,再叫他们画出来。因为孩子在观察事物时,往往比较笼统,不够精确,容易忽略许多主要的本质的东西。加上遗忘的影响,对景物的印象模糊不清。如果仅凭感知和记忆写作,就必然产生脱漏、含糊甚至错误的地方。经过绘画就能帮助他们对景物进行分析综合,使感知印象更加明确清晰和完善,减少对观察内容的遗忘,避免感知错误的发生。

在绘画过程中,孩子们会认真考虑先画什么,再画什么;哪些是主要的应“浓墨重彩”,哪些是次要的可“轻描淡写”。一些小孩儿在绘画时,口中还会念念有词,可以看出他们的这种自白方式与观察内容完全一致,是第一、第二信号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自白会逐渐减少,但是他们的内部语言却在积极发展,对于写作是大有裨益的。最后再让孩子按作画的顺序把景物叙述出来,这样就基本完成了构思任务,一般也能写得比较具体详细、生动感人了。另外,孩子的着眼点和注意力不同,绘画的次序各异,构思的结果也会异彩纷呈,自然克服了作文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弊端。

对具体实物描写的构思,可以将实物呈现在孩子面前,充分调动他们的各种感觉器官,通过看、听、触、嗅、用……正确感知客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结构、功能等,促使他们将三维空间知觉转化为平面图画形式。整个绘画过程其实就是构思过程,绘画顺序完全可以作为写作的顺序。这样,他们有对实物的感知作基础,有绘画过程作辅助,构思就会得心应手,写作就能水到渠成。

对描写人物、事件的文章构思,亦可采取这样的措施。例如写人物肖像,可以先叫孩子勾勒人物特写,反映人物的外貌、衣着、神态等特征。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可以用分镜头、连环画的形式勾画简图,形成教材中“看图说话”的形式,然后再按顺序用一句话概括图意,文章的构思就基本形成了。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改变绘画作品的顺序,进行倒叙、插叙的训练,通过变势提高孩子的构思能力。

构思过程的绘画,只要能理清脉络,说明问题即可,不必强求孩子画得形象逼真,造成喧宾夺主、越俎代庖。

作文与绘画之间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二者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只要家长把握得好,促使它们之间产生良好的迁移效果,就可以使子女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表达力得到长足的发展。不仅能够解决作文中的构思问题,还可以培养锻炼他们的绘画能力、审美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