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38

第38章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一个25岁的大学毕业生,工作后的第一个暑假只身去广州游玩,购物计划有NIKE鞋和800多元的球拍……还拟订了去青岛和黄山游玩的计划。而他在农村的年过花甲的父母,背负着为供他上学而欠下的3万元外债,在承包的20亩农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有时到街上卖一天菜才能赚10块、20块钱。

这名大学生不曾给父母一分钱,还从母亲手中拿走了400元买自行车的钱……这个事例出现的原因就在于儿子缺乏责任感,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丢失了培养责任感这一重要环节。

曾经有这样一位同事,嗜“玩”如命,凡是属于“耍钱”之类活动无所不通。一次家中请人盖房子,妻子叫他去买菜,直到中午也不见人影,原来他又到外边赌钱去了。妻子骂他“没心没肺”,实际上这也是一种没有责任感的表现。

责任感,简单地说就是自觉地把分内的事做好的心情,是人的立身之本,成事之根,做人之道;责任感就是为国家尽忠,为工作尽职,为父母尽孝,为家庭尽心,为子女尽责,为朋友尽力;责任感就是勇于承担属于自己那部分责任的意识,就是能从生活的坎坷中吸取教训、积累经验的能力。

责任感对于个人、事业、家庭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工人有了责任感,才会有产品的丰富和精良;农民有了责任感,才会有粮油的供给和富足;医生有了责任感,才会有患者的健康和生命;教师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战士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国家的和平与安宁;司机有了责任感,才会有旅行的安全和迅捷;学者有了责任感,才会有科学的发展和昌明;家人有了责任感,才会有家庭的稳定和温馨;公民有了责任感,才会有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公仆有了责任感,才会有民众的福祉和安乐。人人都有责任感,家庭就会和谐,社会就会安定,国家就会进步,人类就会文明。反过来,一个人如果没有责任感,就会对国家没有忠心,对事业没有专心,对工作没有耐心,对追求没有恒心,对父母没有孝心,对配偶没有诚心,对子女没有爱心,对朋友没有真心……总之,无论哪个方面都将会一事无成,甚至会给事业和家庭带来损失、苦痛和灾难。

国际商用机器(IBM)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总监白文杰指出,在IBM,我们最看重的品质是诚信负责。对自己负责,对身边的人负责(包括家庭、朋友、客户、同事),对社会负责,对话语负责。即做人诚实,不轻易承诺。一旦承诺,就要坚决做到,这是人与人之间建立信任的基础。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赢得长久的成功。他认为,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这一点越来越重要。

孩子的责任感绝不会凭空产生,也必须经过家长的精心培养。

首先,要培养孩子自我服务、热爱劳动的意识,要从小教育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进入幼儿期就已经有了独立意识的萌芽,他们什么都要来个“我自己”如何如何。随着年龄的增长,诸如洗手帕、穿脱衣服、叠被子、整理玩具、收拾房间等等,都要孩子独立完成。甚至可以要他们自己制作一些玩具、上街购买生活、学习用品等,凡是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必须要孩子自己完成。如果经常压制孩子的独立愿望,他们将来可能成为一个处世消极、无所作为的人。家长要让孩子树立“我会”、“我行”、“我能”、“我自己来”的自信心。这种自我感觉非常宝贵,因为它是孩子得以发展的内心驱动力。有的孩子上了小学,还由母亲给穿衣服、擦屁股……这实际上,是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和发展的权利,是十分可怕的。

其次,要教育孩子对家庭负责。要安排孩子从事家务劳动,让孩子懂得,“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乌申斯基语)这一点,冯玉祥将军可以说是成功的典范。他在美国期间,要求子女都要从事家务劳动,而且必须轮流做饭,连最小的儿子也不例外。无论轮到哪个孩子做饭,都必须亲自掌勺。即使他们的母亲主动帮助,也只能为孩子打下手。冯玉祥还规定,男孩子也必须学会织毛衣和简单的剪裁,并要学会使用缝纫机。

曾国藩也曾说过:“除读书外,教之扫屋、抹桌凳、收粪、锄草,是极好之事,切不可以为有损架子而不为也。”事实上,孩子通过家务劳动,会认识到自己在家中是个有意义的角色,感到自己的付出对家庭产生的积极作用,逐渐体会到“在家庭这个运转的整体中,需要每个成员无私地投入,才能构成愉快的生活”,进而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意识。生活中存在这样的现象,一个家庭里对父母最有孝心的,往往不是那个最受宠爱、获得利益最多的孩子,而是参加家务劳动最多的那个。

在孩子稍大以后,要经常和孩子谈论家庭的收入和支出,商讨家庭资金使用的安排计划,讨论未来的家庭建设规划。对于孩子提出的有价值的建议也要积极采纳,欣赏他们为家庭所作的任何思考,以激发他们的家庭责任感和对家庭有所助益的自豪感。

要创造条件,为孩子提供勤工俭学的机会。让他们在生活实践中切实体会赚钱的不易,明白“每一分钱都是汗水的结晶”的道理,从而珍惜现实的生活,体会父母的劳苦,懂得分享,懂得感恩,懂得为父母分忧,懂得为家庭承担责任。

再次,要教育孩子对家人负责。要与孩子多进行沟通,讲一讲为人父母的辛苦,如工作的烦恼,竞争的压力,家务的繁杂,生活的艰辛……使孩子懂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逐渐产生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和为家庭承担责任、为父母分担忧虑的欲望和心愿。

最后,要教育孩子对自己的过错负责。有一个11岁的美国男孩在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踢碎了邻居的玻璃,邻居向他索赔12.5美元,当时这笔钱可以购买大约125只生蛋的母鸡。闯了大祸的男孩向父亲认错后,父亲让他对自己的过失负责。男孩为难地说:“我没钱赔人家。”父亲说:“这12.5美元借给你,一年以后还我。”从此,这位美国男孩开始了一边学习一边打工的艰苦生活,终于在一年里挣足了12.5美元还给了父亲。这位男孩就是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里根。他在回忆这件事时说,通过自己的劳动来承担过失,使我懂得了什么叫责任。

“知心姐姐”卢勤指出,孩子难免犯错误,有些父母常常在事前提醒,事后责骂,千方百计去补救,结果是大人操碎了心,磨破了嘴,孩子却一点儿感觉也没有。她认为,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先去“吃一堑”,然后“长一智”。要让孩子在过失中觉醒,对过失负责,使责任意识不断得到增强。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要注意和孩子的能力发展相适应。要循序渐进,不可急于求成。要知道在孩子能力的太阳升起之前,责任感的地平线不可能是一片光明。

80多年前,鲁迅先生就曾经说过:“如何让孩子养成在未来的潮流中游泳而不至沉没的能力,这是我们这一代做父亲的责任。”同样,今天的父母也应该多给孩子承担责任的机会,给他们一个自由飞翔的天空。总是担心雏鹰的翅膀太稚嫩而不让它们学习飞翔,那么雏鹰就只能栖居于屋檐门洞而不能翱翔于万里长天。

“从小在孩子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长大才能收获成功的果实。”培养责任感是孩子个性发展的核心,是成人成才的基础。在这个问题上处理不好,孩子就会产生任性、自私、冷漠、自卑、脆弱等不良特性,理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