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15

第15章 做受孩子欢迎的现代母亲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时期著名领导人,美利坚合众国第一任总统,一直被美国人尊为“开国之父”,被公认为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而他的继任者美国的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却毫不隐讳地评价华盛顿“……几乎是个文盲,没有念过什么书。他的学识与他的地位及声望一点儿也不相称。”分析家认为,华盛顿的成功主要是凭借其高尚的品德、过人的智慧、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独立自由的无畏追求。而这一切又都得益他的母亲教育和影响,是母亲的培养教育使儿子华盛顿跨上了人生的峰巅。难怪王东华先生称“母亲的劳动绝不亚于英雄的创造”,“推动世界的手是摇摇篮的手”。

但是,现实生活中母亲们的表现却不尽如人意。上海浦东一个镇的妇联开展了一项“母亲素质大调查”,结果是:31.5%的学生认为母亲缺乏魅力、语言粗俗、思想平庸;认为母亲需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的占75.8%;希望母亲改变教育方式,和子女多交朋友的占80.2%;要求母亲尊重个人爱好,给予子女独立成长空间的占67.3%。而另一方面,仅有3.7%的学生能够接受母亲现行的教育方式,认为母亲能令自己产生敬佩、仰慕之情的仅占被调查者总数的7%……上海浦东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母亲们在子女心目中的形象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状况可想而知。

是什么原因使辛辛苦苦的母亲在孩子心中的威望降到如此低的程度呢?我们能否可以下分析:

一是少文化 有人说,现在的养殖场的员工上岗前都要经过专业培训,可是很多母亲承担培养孩子这种高级的人类活动却根本没有经过任何培训。有的母亲不要说懂得教育学、心理学和育儿知识,就连孩子要求教教唱歌、跳舞、剪纸、绘画等都不会,更不要说帮助孩子解决学习上的一些问题了。对孩子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一问三不知,甚至以孩子捣乱为由以遮掩自己知识上的贫乏和欠缺。久而久之,自然会在孩子心中失去应有的位置。

二是太苛刻 有的母亲为孩子制定一些不切实际的目标,孩子做得已经不错了,她仍不满意,挑剔特多。在她的心目中,孩子做得好是理所应当的,做得稍有不足就要受到批评或惩罚。就像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公益广告一样,孩子学了这样又要学那样,根本没有游戏玩耍的时间,使孩子长期处于没有自由、被严重束缚的状态之中。

三是好攀比 有的母亲不知道人与人之间是存在着个性差异的,没有认识到孩子都有独特的能力和兴趣,而是总喜欢用其他孩子的长处比自己孩子的短处。借用过去的话说,就是“长别人孩子的志气,灭自己孩子的威风”。结果使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来越泄气,越来越没精神,越来越没干劲。长此以往,又怎能在各方面取得成绩呢!这种比法,孩子若不和母亲产生距离那才叫奇怪呢。

四是多压抑 家里来了客人,大多数孩子都会特别兴奋,总是喜欢在这些场合表现自己,展示自己的特长。而家长或是嫌孩子碍手碍脚,或是嫌孩子“人来疯”,或是担心孩子滋长骄傲自满情绪,总是把已经取得的成绩轻描淡写,或者把孩子赶走。不但使原本属于孩子的经受锻炼的机会丧失殆尽,而且大大地损伤了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五是恋游玩 有的母亲整天不是与电脑、电视机“长相厮守”,就是在麻将桌前“通宵达旦”。工作不理,家务不做,孩子不管,甚至连孩子的吃饭都成了困难,更谈不上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在这样的“身教”环境里,孩子又怎能健康成长,获得全面的发展呢?又怎能在孩子心中树立起威信呢?

六是爱唠叨 天津市妇联儿童部从千余名儿童心理问题问卷调查中得出结论:九成以上孩子认为母亲“太唠叨”。事无巨细,从早到晚,唠叨不停。调查发现,“长期听母亲唠叨后,一些孩子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和抵触情绪,有的出现夜不归宿甚至离家出走的现象。更严重的是,有的孩子因为妈妈唠叨而想自杀、自残或产生杀人倾向。”长此以往,不但对孩子的成长没有助益,反而会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试想一下,孩子在上学前还受到一阵急风暴雨式的“语言轰炸”,到学校后怎么可能以阳光般的心境投入到学习中呢?

七是无品位 有的母亲在处理工作和家庭、邻里关系时,自私自利,个人主义特别突出。对公婆少孝敬,对丈夫无尊重,对子侄缺关爱,对邻里不谦让。在她的处事理念中,每一件事没赚到便宜就是吃亏了。在与人交流中,开口是脏话,张口便骂人,人际关系十分紧张。这当然不会获得孩子的喜爱与尊重。

八是疏管教 一是有的家长对孩子放任不管,使孩子在无人教育管理状态下“自然”、“自由”成长,或者是交由长辈代养,因而使孩子对家长,特别是母亲失去感情。二是对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视而不见,甚至包庇纵容。这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孩子来说是极其有害的。

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对孩子进行的做人的教育。母亲品德越高,事业越成功,处事越完美,知识越宽泛,她的教育资格就越牢靠,教育影响力就越大,孩子的成长就会越顺利,发展就会越健康。因为母亲的教育是全方位、立体式的教育;母亲所做的不是“经”师而是“人”师。因此,作为母亲要注意做到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传”;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一些物质上的满足;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些打骂、斥责;多一些与老师的沟通,少一些与牌友的鏖战;多一些与孩子的相处,少一些社会上的应酬;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时间,少一些包办代替;多一些对大自然的亲近,少一些对电脑、电视的迷恋;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营造,少一些奢华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渗透,少一些“外表美”的诱导。

西汉刘向认为,理想的母亲应该是“惟若贤明,廉正以方。动作有节,言成文章。咸晓事理,知世纪纲。循法兴居,终日无殃。妃后贤焉,名号必扬。”在当今社会中,要达到“贤圣有智,教子有方”,关键在于母亲要不断地进行学习,不断提高本身素质,通过自己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影响感化孩子。将人类的美德和智慧、母亲的优雅和天性发挥到极致,让孩子随同自己一起去克服人生历程的种种磨难,经历社会层层风雨的摔打,迎接现实生活的次次挑战。只有这样,母亲的威信才会不断树立并巩固起来,才能在子女教育中真正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整个家庭教育的状况将会发生重大改观,子女也会顺理成章地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