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怎样让子女更优秀
10651900000010

第10章 科学养育健身心

洪昭光先生将合理膳食称为“健康的第一基石”,他认为在饮食上要“有粗有细,不甜不咸,三四五顿,七八分饱”。这种理论不仅被大众广泛接受,与古代养生学家的观点异曲同工,而且与国外早期教育的成功经验不谋而合,对于孩子的科学养育,保证身心健康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南宋理学家朱熹云:“毋求饱,毋贪味,食必以时,毋耻恶食。”告诫人们不但要追求朴素简单的饮食,而且要适时少餐,不嫌弃粗劣食品。《素问·奇病记》亦云:“数食甘美而多肥,肥则令人内热,甘则令人中满,转为消渴。”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过多的食用高蛋白、高能量的食品容易生痰上火,甚至导致消渴即糖尿病的发生。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更是直言相陈:“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意思是善于养生的人,具有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讲究饮食适时适量;必待已饥饿而后食,已口渴而后饮;饮食餐数多而量少,不是餐数少而量多。此乃成年人强身防病、延年益寿的重要方法,也是养育儿童所必须遵循的。

现代医学已经证实,进食过饱会使大脑的纤维芽细胞生长因子比进食前猛增数万倍,这正是引起大脑早衰的原因和主要物质。因而流行的做法是,适当的少食,使肌体处于略感饥饿的状态,让植物神经、内分泌及免疫系统受到冲击,促进肌体的调节功能,以增加免疫力。

对于孩子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食物要多样 众所周知,各种食物的营养价值不同,任何一种单一的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对于孩子尤其如此。因此,适宜的膳食必须是由多种食物组成,才能达到平衡的目的。

饥饱要适当 大家知道,孩子太胖或太瘦都不利于健康。古人提出的“食不过饱”的主张,也就是饮食适度,饥饱适当,其目的是要达到营养适宜的程度,使热能和蛋白质的摄入与消耗相适应,避免身体超重或消瘦。

油脂要适量 要避免孩子吃太多的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较多的动物性脂肪。因为吃过多的饱和脂肪酸会增加血中的胆固醇的含量。洪昭光先生在北京调查,发现小学生已经有了高血压,中学生开始动脉硬化,这都与大量摄入油脂有关,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粗细要搭配 近代营养学研究结果表明,膳食纤维对人体健康有益处,它们在人体内不但能刺激肠道蠕动,防止便秘,而且对心血管等疾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因此,每天要吃不同类型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粗粮、杂粮、豆类、蔬菜、水果等。这样保证品种的多样化,将各类食物搭配着吃,才能满足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需要和身体健康。

食盐要限量 摄取过多的食盐是高血压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如果高血压患者严格限制钠的摄入量,往往有利于血压的下降。因此,孩子从小就不要过多地吃盐。

甜食要少吃 首先,食糖是一种纯热能食物,长期摄入过多的糖会导致身体发胖,且有发生糖尿病的危险。其次,多吃食糖会造成龋齿。为了保持孩子牙齿卫生,吃糖后要让孩子喝点水或漱漱口。

烟酒要远离 烟酒对人的危害不言自明,对未成年人的危害尤为严重。一些孩子沾染烟酒恶习都是家长放纵的结果。另外,在孩子年幼时,也要尽量少喝茶,避免影响孩子脑神经的发育。

零食要禁止 吃零食是孩子饮食方面不良习惯之一,对孩子身体发育影响极大。日本明治时代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对孩子的饮食分外关心,他认为,孩子正是长身体、长智慧的时候,营养一定要跟得上。这正如苗圃中的花木,需要园丁不断地浇水施肥。但浇水施肥也大有学问,需要定量定时,不然会带来一系列的弊病。福泽谕吉坚决主张不让孩子吃零食,更不准随便乱吃东西。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他除了专门立了不吃零食的规矩外,还让家人将食品放在孩子不容易找到的地方。

肉食要节制 近代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以他特有的渊博知识,告诫儿子严琥“喜爱食用精美食物的人会引发恶疮”,还说,“近代西医也极力反对食肉过多,认为这是有损身体健康的一个原因。”

三餐要合理 每天三餐的热能分配,早餐应占全日总热能的30%,午餐占40%,晚餐应占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