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
10651600000018

第18章 你总是很多心

精彩导读

1.什么是猜疑心理

2.猜疑心理的消极作用

3.猜疑心理产生的原因

4.完美主义的自我心理调节

猜疑是一种心理现象,是由缺乏“自我安全感”引起的。猜疑是对某种表面现象,或是从某一假想出发,没有把握地进行判断和推理,处处神经过敏,事事捕风捉影,对他人失去信任,对自己也同样心生疑窦,损害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猜疑心重的人往往整天疑心重重、无中生有,每每看到别人议论什么,就认为人家是在讲自己的坏话。猜忌成癖的人往往捕风捉影,节外生枝,说三道四,挑起事端,其结果只能是自寻烦恼,害人害己。猜疑心理是人际关系的蛀虫,既损害正常的人际交往,又影响个人的身心健康。

心理学认为,猜疑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品质,一经产生,其消极作用很多,既会影响内部团结,又会影响自己的情绪,有损心理健康,并且还可能引起一系列的错误行为,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不良的后果。

因此,不要随便地去猜疑别人,要豁达大度,与人坦诚相见,注意沟通,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发展情谊,创造和睦,建立信任和真诚,消除猜疑和忧心。

首先我们要认清楚猜疑心理的产生原因,主要有四方面:

(1)不良的心理品质。猜疑心理重的人通常也是狭隘自私、自尊心过强、嫉妒心强烈的人。

(2)受流言蜚语的影响。听信谣言,也会产生猜疑心理。

(3)错误的思维定势。喜欢猜疑的人,总是以某一假想目标为起点,以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依据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程度进行循环思考。这种思考从假想目标开始,又回到假想目标上来,如蚕吐丝作茧,把自己包在里面,死死束缚住。

(4)相互间缺乏信任。一个人对别人越缺乏信任,产生猜疑心理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生活中我们常会碰到一些猜疑心很重的人。他们总觉得别人在背后说自己坏话,或给自己使坏。有时我们自己也喜欢猜疑,看到别人说笑,便以为他们在议论自己,心里就不痛快起来。喜欢猜疑的人特别注意留心外界和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别人脱口而出的一句话,他们很可能琢磨半天,试图发现其中的“潜台词”。这样他们便不能轻松自然地与人交往。久而久之,不仅自己心情不好,也影响到人际关系。

猜疑心重的人通常过于敏感。敏感并不一定是缺点,对事物敏感的人往往有灵气,有创造力,但如果过于敏感,特别是与人交往时过于敏感,就需要想办法加以控制了。

猜疑似一条无形的绳索,束缚了人的手脚,使人远离朋友,远离人群。为避免猜疑,交往中一要力求实事求是;二要在猜疑得到证实前,予以“冻结”,不以怀疑为基础,进行“合理推论”。做到这两点,就能从猜疑的枷锁中解脱出来。

◎心病还需心药医

1.用理智力量克制冲动情绪的发生

当发现自己开始怀疑别人时,应当立即寻找产生怀疑的原因,在没有形成思维之前,引进正反两个方面的信息。现实生活中,许多猜疑戳穿了是很可笑的,但在戳穿之前,由于猜疑者的头脑被封闭性思路所主宰,会觉得他的猜疑顺理成章。此时,冷静思考显然是十分必要的。

2.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正想猜疑和已陷入猜疑时,可暗示自己:他们这样做是为了我好,他们的行为是善意的,并无恶意,是我多虑了,我应该向他们表示感谢。

3.培养自信心

每个人都应当看到自己的长处,培养起自信心,相信自己会与周围处理好人际关系,会给别人留下良好的印象。

4.进行思维转移

当自己胡思乱想,瞎猜疑时,可转移思维去想其他美好的人和事物,这样对自己会好些。

5.及时沟通,解除疑惑

猜疑者生疑之后,冷静地思索是很重要的,但冷静思索后如果疑惑依然存在,那就该通过适当方式,同被疑者进行推心置腹的交心。若是误会,可及时消除;若是看法不同,通过谈心,各自的想法为对方所了解,也有好处;若真证实了猜疑并非无端,那么,心平气和地讨论,也有可能使事情解决在冲突之前。

6.学会使用“自我安慰法”

一个人在生活中遭到别人的非议和流言,与他人产生误会,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不要在意别人的议论。这样不仅解脱了自己,而且还取得了一次小小的精神胜利,产生的怀疑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7.坚持“责己严,待人宽”的原则

猜疑心重的人,大多对自己要求不高,对别人倒多少有些苛求。如果对别人的要求不那么高,就不会把别人的言行变化看得那么严重,许多无端猜疑就从根本上失去了产生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