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中共首任总书记陈独秀
10649000000097

第97章 国民党“一大”

1924年元旦,陈独秀出席了上海的党团联席会,这次会议是讨论共产党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大会的预备会议。几天前,陈独秀和秘书罗章龙共同签署了中共中央三号通告,要求各地推荐参加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鲍罗廷参加了这次会议,张太雷坐在鲍罗廷一边,任翻译。

鲍罗廷1884年生,这年四十一岁,个子不高,上唇留有和斯大林一样的浓髯。四天前,他作为国民党组织教练员到上海做改组国民党的工作。在上海,鲍罗廷询问了懂俄语的瞿秋白有关中央改组的情况。

鲍罗廷是蒋介石为首的孙逸仙博士代表团去年8月考察苏联后,斯大林推荐来中国的,被孙中山任命为国民党的特别顾问。孙中山一系列联俄政策,都是通过他和苏联政府发生联系。因此,鲍罗廷在中国地位显赫。在确定鲍罗廷到中国的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决议上,斯大林等人“责成鲍罗廷同志在与孙逸仙的工作中遵循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利益,决不要迷恋在中国培植共产主义的目的”。这个意见促使鲍罗廷疏远中国共产党和陈独秀,而亲近国民党和孙中山。

针对鲍罗廷在报告中批评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缺乏密切的联系,陈独秀说:“虽然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代表大会决定帮助国民党的发展,以及整个国民运动的发展,但是,几个月来党在这方面无所作为,这是因为:(1)中国共产党内对此有分歧;(2)国民党本身没有任何前进的动力。”陈独秀解释说,党内的分歧过了一些时候就消除了。到11月底,当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时,决定根据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决议行动,并通过了关于具体参加运动和参加国民党改组的决议。

因为孙中山对陈独秀发火和别的原因,这次会议决定,陈独秀不参加即将召开的国民党一大,由瞿秋白陪同鲍罗庭去广州,并给鲍罗庭当翻译。

共产党参加国民党一大的二十三位代表毛泽东、李大钊、林伯渠、张国焘、谭平山、瞿秋白等云集广州后,鲍罗廷召集代表们开会,统一代表思想。李大钊、瞿秋白、谭平山、张国焘等人组织一个指导小组,指导出席国民党大会的中共党员。

大会期间,列宁于1月21日逝世。广州的市内政府大楼、轮船、孙中山的大本营、河边都降了半旗。只有外国的沙面租界没有下半旗。

大会共一百六十名代表,分成三派,左右派人数差不多,各三四十人。右派是南方的商人,给孙中山以财政支持,中间派八十~一百人。孙中山本人开始是中派,后来逐渐的左倾。根据1924年元旦会议精神,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内选举时,只选举孙逸仙,而不选举其他人。结果,李大钊、毛泽东、谭平山、于树德等十名共产党成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占三分之一。林伯渠被选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不久被孙中山指定为第一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

孙中山很满意这次大会,认为是历史性的事件。

2月16日,四位老国民党员邓泽如、冯自由、刘成禺、蔡元培被控在国民党内组织小集团,被送交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裁决。这四个人不敢公开承认反对孙中山的新政策,所以矢口否认。由于孙中山和中央委员会庇护了左派,这次右派进攻被粉碎了。但大会以外,国民党右派打算成立新的国民党。

鲍罗廷知道,国共合作面临着左派和右派的冲突。他在关于国民党大会的札记和报告中写道:“这些左派不能长期与右派共事,分裂是必然的和不可避免的。”

国共合作后,孙中山、陈独秀等声望大增。3月4日,北京大学二十五年纪念日进行民意测验,国内大人物依次是孙中山(473票)、陈独秀(173票)、蔡元培(153票)、段祺瑞(45票)、胡适(45票)、梁启超(29票)、吴佩孚(27票)、李大钊(25票)、章太炎(10票)。

这次投票和两年前英文报纸的投票,因发生在不同的人群中,差别很大。胡适很满意,两次他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