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兰州历史文化:书画碑刻
10645100000004

第4章 陇上书画名家范振绪

书画与革命人生

范振绪(1872—1960)字禹勤,号南皋,晚年号东雪老人、太和山民,甘肃靖远县人,故居在靖远县城会馆巷。范振绪祖父范呈芳,清贡生,父范培,字笃生,号石三,以贡生任清同治时兵部郎中。范振绪出生于北京,九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娄氏扶柩回故里靖远。范振绪自幼受到家庭的良好教育,勤奋笃学,母娄太夫人卓有远识,教子有方,为其成才,督课甚严。他是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辛丑科举人,二十八年(1902年)恩正并科考试中考中府试第四名举人,二十九年(1903年)癸卯科进士。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赴日本留学,在日本考察法政,入东京日本政法大学专攻法律,加入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成为甘肃早期参加辛亥革命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宣统元年(1909年)回国后,历任刑部主事,河南省济源县、孟县知县。其在任内,减赋免役,案无积讼。公余之暇,专事书画,攻研诗词,谢绝与地方缙绅往来。编纂有《济源县志》传世。离任时,济源百姓夹道泣送,呼为“范青天”,不远千里,将一块“遗爱民间”的德政匾,抬送到靖远其家。民国二年(1913年),当选第一届国会参议院议员,在北京从事书画研究、鉴定工作,其书画随之闻名于世。1915年袁世凯称帝,解散国民党,取消国会中同盟会员籍议员资格,范振绪被迫交出当选证书、徽章。袁以高官厚禄收买他参加帝制活动,范振绪断然拒绝参与复辟活动,遂潜赴南京,以鬻书画为生。1916年,出任河南孟县知事,3年任期届满后回北京,深居荣宝斋从事书画创作,维持生计。在“五四运动”中,他支持其在北京大学和北大女子文理学院读书的儿子范恕、女儿范懿参加了游行和烧毁赵家楼曹汝霖私宅的革命活动。1921年被绥远督统马福祥聘为记室,旋任绥远萨拉齐县县长。1929年马福祥任青岛市长,范振绪同往并任秘书,协同马福祥著《观澜亭记》,勒碑立于青岛海滨。1934年返回兰州,被聘为甘肃省政府顾问,兼禁烟委员会委员。1934年返兰,被甘肃省主席朱绍良聘为省政府顾问,兼省禁烟委员会委员,深居简出,不问政事。寓兰州官驿后(今正宁路),作书画、攻诗词,为当时“千龄诗社”台柱。与兰州诗坛名流高一涵、丁宜中、水梓、王烜、冯国瑞等留下了很丰富的诗赋律章等文化财富。1936年,应西北骑兵第五军军长马步青聘请,担任教师,移居武威。1939年10月,任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当时抗日战争已开始两年,日寇飞机不断轰炸兰州,物价飞涨,而范收入菲薄,只得出卖书画为生,曾在兰州、武威等地多次展出书画义卖,捐献前方,激励士气。1940年,被选为甘肃省临时参议会副议长。1941年,与张大千同往敦煌,研究壁画,抢救国宝。

与张大千的交往

现在,在甘肃省博物馆收藏的一批张大千在甘肃所作的书画精品中,有他专为范振绪先生倾力而作的书画作品。它们透出这两位书画家深情交往的一段佳话。范振绪先生诗、书、画俱精,为甘肃一代名人。范振绪与张大千的书法老师为挚友,所以张大千尊范振绪为师辈。范振绪先生渊博的知识,陪同张大千同游安西锁阳城和榆林窟的盛情也深深感动着“三年面壁图破壁”的张大千。

1941年夏,张大千在敦煌莫高窟作了一幅扇面,赠给范振绪。扇面的正面画山水。在左上角题有诗文:

南天青卞美连城,北地林泉拱众星。

更向九州数光隆,大风惭愧草堂灵。

黄鹤山樵真迹传世者,当推狄平子青卞隐居、张汉卿林泉清集及寒家夏山隐居为最。此参用三图,笔呈禹丈吾师教正。张爰。

反面以行书写词一首,附有题记:“旧题散花天女一阙,辛巳夏日沙州莫高窟录奉禹老道翁正律,蜀郡张大千爰。”

由题记可知,此扇面为1941年夏张大千初到莫高窟时所作,作画仍延用旧法,以驾轻就熟的浅绛法画山水。张大千对元代四大家之一的王蒙深为推崇。王蒙号黄鹤山樵,他的山水画多为大幅,以繁密为特色,同一幅画中,常使用多种的皴、擦、点、染技法,变化丰富而又有机统一。当时,诗人和书画家狄平子收藏的《青卞隐居图》,画面秀润灵动。而张学良将军所藏的《林泉清集图》,则具有苍郁沉厚的面貌。张大千将自藏的《夏山隐居图》与《青卞隐居图》、《林泉清集图》三图的画法揉合用之,使此扇面之山水画,集有王蒙笔法之精妙,实处深厚,虚处空灵,小中见大,显示出张大千对传统绘画的深刻理解和融会贯通,具有深厚的笔墨功力。

1941年10月,张大千和范振绪同游安西锁阳城和榆林窟,张大千先后写诗两首,赠给范振绪。一为《吊古琐阳城》:

我爱诗人范禹老,西来吊古琐阳城。

颓垣坏塔岁惆怅,一日三回捉草。

另一首为《榆林窟纪行》:

摩挲洞窟记循行,散尽天花佛有情。

宴坐小桥听流水,乱山回首夕阳明。

1943年是张大千在甘肃的最后一年。这年秋季,他将要离开甘肃时,应范振绪之邀,精心绘制了《青灯课子图》手卷,这件绘画作品可称作张大千在甘肃的收卷之作。

范振绪的启蒙学习始于母亲的教授,由于范振绪自幼丧父,生活清寒,他的母亲不但挑起抚养子女的重担,而且还负起教育子女的重任,茹苦含辛地把范振绪培育成甘肃的一代名人。因此,范振绪抱着对母亲的深切感恩之情,请张大千作《青灯课子图》,以作永久的记念。张大千经过深思熟虑的构想,对这幅作品作出别有心裁的艺术处理。作品没有按通常的做法将人物安排为画面的主体,而是在全景式的山水画中,聚焦于农舍窗中母亲在灯下教两个孩儿读书的情景。由于将画上课读的时间安排在晚上,农舍四周的树木和土地呈清冷的色调,农舍两侧的树木又以浓墨画出,以衬托白色屋檐下透出灯光的窗中人物,虽然置于山林间的赭色屋窗中的人物很小,却能使人一目了然地首先看到。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手法,高明地通过色彩冷暖和光线明暗的对比,画龙点睛地突出了画中的人物。画面上景物的设置布局非常讲究,一树一石的安排,都费心地经营;一线一点的位置,都严谨地设定。构思聚合疏密有致,笔墨浓淡干湿相间。正斜穿插,虚实对映。在反复的多层次的变化中,显出单纯明快的主题景物。

作品中,张大千使用了与以往不同的运墨和设色方法,以深厚的墨色和鲜艳的矿物质颜料结合在一起运用,浓淡相渗的破墨法和工笔重彩的平涂法共用于同一画面,并能达到有机的统一。张大千对敦煌壁画上重彩颜料运用的感悟,进而探索中国画运墨设色的新路子,为后来进一步发展出的泼彩画法开创了先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范振绪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后当选甘肃省政协副主席,被选为甘肃省第一、二、三届人民代表。1960年8月21日范振绪在兰州去逝,享年88岁。临终嘱其夫人杜郁文:“我一生无长物,我死之后,可将我珍藏的《宋徽宗山水画卷》、《大痴富春山色长卷》和我晚岁所画的《祁连山色长卷》捐献给国家珍藏,作为党和国家关心我的报答。”

范振绪书画存目,经靖远县政协委员会登记者有三种,共265件,散轶者颇多。

他学画南宗,书学颜鲁公、黄山谷,兼写北碑,尝自言:“予画不如字,字不如画”。然数十年为之不辍,造诣实皆精深。

范振绪是我国著名的书画家,其生平事迹编入《中国画家大辞典》、《中国美术家名人辞典》等典籍。1957年,范振绪主笔,郝进贤、吴绍镛、马文江、郭维屏、米瑛等甘肃名家联合绘画的《红军长征图卷——甘肃段》长达36尺,送北京参加当年“八一”建军节展出,副本在甘肃省博物馆保存。范振绪著作有《东雪草堂笔记》、《东雪草堂诗联存稿》、《夜窗漫录》、《学画随笔》、《东雪杂文》、《兰州事变纪略》、《双十二兰州事变记》、《燕子笺秦剧本》、《桃花扇秦剧本》、《济源县志》、《靖远县新志稿》等。范振绪夫人杜郁文曾向靖远县人民政府捐赠《东雪杂稿》和《王荷泽遗稿手抄本》。1986年将《东雪杂稿》、《王荷泽遗稿》、《青灯课子图》等交由甘肃省博物馆收藏。张慎微编辑《范振绪先生诗文遗稿》油印问世,靖远县政协搜集整理的《范振绪先生书画选集》于1992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