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中学生不可不知的著名哲人
10641300000035

第35章 尼采

弗里德里希·尼采(1844—1900),德国后现代主义哲学家、诗人、作家。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是最不能忽略的人物,也是最富有争议的人物之一。

尼采生平

尼采于1844年诞生于普鲁士萨克森州勒肯镇附近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他的生日恰好是当时的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威廉四世的生辰。他的父亲原来是威廉四世的宫廷教师,他曾执教过四位公主,深得国王信任,于是他获得恩准以国王的名字为儿子命名。后来,国王指派他到勒肯镇担任牧师。他的祖父是一位虔诚的基督徒,写过神学著作,他的外祖父是一名牧师。幼儿时期的尼采是个沉默的孩子,两岁半才学会说第一句话。

在他5岁那年,父亲死于脑软化症。几个月后,年仅2岁的弟弟又夭折。亲人的接连死亡使这个天生敏感的孩子过早地领略了人生的阴暗面,铸就了他忧郁内向的性格。

第二年,母亲便带着尼采和妹妹迁居瑙姆堡,从此便生长在一个完全女性化的家庭里。祖母常常给他灌输他们的波兰贵族家族史,这对他贵族情结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他自幼相信自己有着波兰贵族血统并为此而感到自豪。但是他并没有忘记父亲,并希望自己像父亲一样成为一名牧师,因此他时常给伙伴们朗诵《圣经》里的某些章节,为此他获得了“小牧师”的称号。但由于长期生活在女性家庭中,他被母亲、妹妹、祖母和两个姑姑团团围住,被娇惯得脆弱而敏感,以致心理上带着一种“女人的气质”。

10岁时,尼采进入瑙姆堡文科中学,对文学与音乐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4岁时进入普夫达中学,这个学校的课程都是古典的,训练很严格。但尼采的体质从小就很差,还有令人烦恼的头痛和近视眼,可想而知他是多么难以接受这种新生活,性格也因此变得更加孤僻了。这时的他除了理智的发展并有惊人的进步外,音乐和诗歌已经成为他感情生活的寄托,而且他幼年时曾受教于当时普鲁士最好的女钢琴家。就在尼采17岁那年,他的头痛病更加严重,并出现健康恶化的征兆,不得不回家休养和接受基督教的洗礼。

在朋友杜森的邀约下,20岁的尼采进入波恩大学攻读神学和古典语言学,但他对神学不感兴趣,只学了一个学期,便再也不想学了。从小偏爱音乐和诗歌的尼采需要的是激情、超常和具有神秘感的东西。因此,他热爱古希腊诗人,崇尚古希腊神话中各种具有鲜明特点的人物,并把他们巧妙地同德意志的民族精神结合起来。尼采还在学校学习时就深深体会到精通和弘扬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要性,这充分地体现在他对古文字、文学等古典主义艺术的热爱。

第二年,尼采跟随敬爱的古典语言学老师李谢尔思来到了莱比锡大学。在这里,他开始沉思哲学。有一次,他偶然在一个旧书摊上购得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一书,欣喜若狂,每天都沉浸在这本书中,心中充满激动。从此以后,叔本华就成了他心中的偶像,他在以后也被认为是叔本华唯意志论的继承者。这时的他还从朗格、施皮尔、泰希米勒、杜林、哈特曼那里汲取了传统的抽象概念。

1868年秋,尼采结识了他仰慕已久的音乐大师瓦格纳,在尼采看来,他是一个勇敢地盗窃上帝的火种,并把它变成了人类音乐的普罗米修斯,两人久久地谈论他们共同喜爱的叔本华哲学。尼采虽然性格孤僻,朋友屈指可数,但他的学识和口才却不得不令人佩服。

几个月后,在导师李契尔思的推荐下,巴塞尔大学邀请他前去主持古典语言学的讲座,当时他只有25岁。在巴塞尔,他结识了许多年长和年轻的朋友。

1869年4月,尼采获得了瑞士国籍。他初到瑞士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卢塞恩城郊的特利普拜访瓦格纳。5月28日,他在巴塞尔大学发表就职演说,题为“荷马和古典语言学”,轰动了整个巴塞尔。当时,城里所有贵族家的大门都对他敞开,他时成为了巴塞尔学术界的精英和当地上流社会的新宠。

不久,巴塞尔传来了德法开战的消息,尼采主动要求上前线。在途经法兰克福时,他看到一队军容整齐的骑兵雄赳赳气昂昂地穿城而过。他突然灵感涌现,发出了最富激情的感慨:“我第一次觉得最强大最高贵的意志不是在生存的悲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生活意志,而是战斗意志、权力意志、超权力意志!”由于眼睛近视,他没有被派往战斗部队参加战事,而是被派去照顾伤员。1870年10月,尼采重返巴塞尔大学讲坛。他结识了神学家弗兰茨·奥弗尔贝克,两人很快成为挚友并共居一所住宅。

在一名没有良好经验的医生指导下,尼采长期坚持素食以求健康,而导致其身体越来越虚弱,他觉得自己得了癌症,心里十分绝望。在他35岁时,就已经做好了死亡的准备。因为他的父亲就是在35岁那年去世的。但35岁过去了,他仍然活着。但在那可怕的一年里,他的头痛发作了上百次。他辞去工作,来到马里安巴特。由于无法忍受南方的骄阳,只好整日躲在一间小阁楼里。随着新的一年的来临,尼采的头痛终于停止了。

1882年4月,到罗马旅行的尼采认识了一个富有魅力、极其聪慧的俄国少女莎乐美,二人很快便坠入了情网,莎乐美也被尼采的独特个性所吸引。但尼采向她求婚时,却遭到了拒绝。她敬重他的才智,却怕被他的锋芒所伤。此外,他还是个病弱的人,不适合做这位身体健康的北方女子的配偶。不久,他得到消息,莎乐美接受了另一位男人的求婚。

这一次,向来谦恭羞涩的尼采转向了犬儒主义式的玩世不恭。他说:“毕竟,我既不能创造世界,也不能创造莎乐美。如果我能这样做,那么二者都将会变得更完美。”

但这对他的为数不多的朋友们来说却是一个突如其来的打击,他们惊恐不安地望着他,像见到洪水猛兽一样,怎么也无法相信,他的嘴里竟能喷吐出这样猛烈的火焰。此后,他们不再愿意与他往来,谁都对这个双重人格的人感到恐惧,瓦格纳甚至把他叫做疯子。一次,他们在一起散步,瓦格纳谈到他写的一部新的宗教歌剧《帕洛伐尔》。他说,他开始对教堂的仪式感兴趣。尼采看了看他,一句话也没说,从此再也没去看过他。

1889年,尼采的灾难降临了。因为长期不被人理解,更无法忍受长时间的孤独,在都灵大街上他抱住一匹正在受马夫虐待的马的脖子,最终失去了理智。后来,他的朋友奥维贝克赶来把他带回柏林。从此,尼采进入了他生命的最后十年。

他先是住在耶拿大学精神病院。1890年5月,母亲把他接到南堡的家中照料。1897年4月,因母亲去世,尼采迁居到位于魏玛的妹妹家。在尼采的一生中,他的家庭始终是他温暖的避风港,作为这个家庭中唯一的男性,家中的五位女性成员始终围着他转,无微不至地关怀他,精心呵护他,尽量满足他的所有愿望。但尼采为了心中的崇高理想,毅然舍弃了这一切,像个苦行僧一样在这个风雨飘摇的世界中漂泊游荡,忍饥挨饿,沉思冥想。

1900年8月25日,这位生不逢时的思想大师在魏玛与世长辞,享年55岁。后来,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他的一本笔记,它的签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

尼采著作

尼采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热爱诗歌与音乐,并对古典语言学有着深入的研究,他才华横溢,留下了许多发人深思和极具影响力的著作。这些作品常常以直捣人性底蕴的气魄和酣畅淋漓的文风著称。现将其主要著作简介如下。

《悲剧的诞生》

1872年,尼采发表了第一部专著《悲剧的诞生》。这是一部杰出的艺术著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和美妙的想象力;这也是一部幼稚的哲学作品,充满了反潮流的气息。但是,在这部哲学著作中已经形成了他一生的主要哲学思想。

《不合时宜的考察》

《不合时宜的考察》一书,由尼采1873—1876年先后发表的四篇长文结集而成。书的主题是文化批评。第一篇《告白者和作家大卫·施特劳斯》以施特劳斯为例,批判了庸人型的学者;第二篇《论历史对于生命的利弊》指出生命因历史的重负而患病了,呼吁解放生命,创造出一种新的文化;第三篇《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抨击了哲学脱离人生,要求以叔本华为榜样,真诚地探索人生问题;第四篇《瓦格纳在拜洛伊特》,重点批判现代艺术。

《快乐的科学》

1882年,尼采完成了《快乐的科学》一书,在尼采庞大的著作群中它占有某种特殊地位。本书对于哲学主题与观点的处理宽广而成熟,它最接近尼采本人的思想,对后来的思想家也最有影响。

《善恶的彼岸》

《善恶的彼岸》于1885年夏动笔,第二年冬完成。在书中,尼采力图章释“善”与“恶”这两个相对的词。因为,他以敏锐的眼光察觉到人们为使古代道德准则和现代人的需要相一致所作的努力是有矛盾的,同时他还认识到人们经常在道德理论和社会实践之间做出妥协。为此,他在这部著作里确立了道德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并为人类行为构造一可操作的基础。可以说,《善恶的彼岸》是尼采对一种新道德体系做出的最重要的贡献之一。

《道德的谱系》

1886年7月,尼采完成《道德的谱系》。本书囊括了所有著名的经典原著,但与此同时,它又拓宽了传统的评价尺度,以便能够纳入范围广泛、不那么出名的作品。每部作品都有一个评论性的导言,加上历史年表、生平梗概、进一步阅读指南,以及必要的词汇表和原文注解。表面看来,这是一部关于道德哲学的书,书中通过批判考察传统的道德谱系为新的价值感觉铺路,进而为欧洲未来的政治秩序做准备。

《偶像的黄昏》

《偶像的黄昏》写于1888年,是颇具争议的一本书,书名取自瓦格纳的同名歌剧尼贝龙根的指环中第四部《诸神的黄昏》。在这本篇幅不长的书里,尼采重新提出并且总结了对于许多主要哲学家的批评,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康德及其他基督教哲学家。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晚年的代表作,也是尼采最有代表性的一部惊世之作,自1883年入手写作,1891年结稿。全书以汪洋恣肆的诗体写成,狂醉与清醒于一炉,通过“超人”查拉图斯特拉之口来宣讲未来世界的启示。它是德语美文的典范,但又充满着绝顶的怪异和野蛮,因此不被传统所容纳。这部尼采的里程碑式的作品几乎包括了他全部的思想,在世界哲学史和诗歌史上均占有不朽的地位。

《瞧!这个人》

《瞧!这个人》是尼采的自传,也是一部最能代表他的作品,完成于1888年。在这部著作里,他以主要著作为线索对自己的思想主张加以描述。在书中,尼采严厉地抨击了道德、灵魂、精神、自由意志和上帝。这本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是一本无与伦比的表达智慧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