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低调做人密码
10640900000094

第94章 打破常规,激发无限潜能

先来看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名推销员,老板要求你把木梳推销给和尚,你怎么办呢?你会认为和尚没有头发,根本不需要木梳,直接放弃,还是会从别的角度思考,虽然和尚没有头发,但是他不一定拿木梳去梳头发,也许可作赠品或者用于其他用途呢?

面对当今趋于复杂的世界,如果你想使之成理,就必须拥有随机性的智慧而不是教条式的智慧,打破常规,挑战极限,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富活力、更有创造性,这样才能超越自己。如果一直墨守成规,坚守过去的经验,结局就是死亡。

打破了常规思维,你会发现上面的问题,其实并非不能解决,而是远远不止一种解题方法和答案。打破常规思维,你也能把木梳卖给和尚,甚至能把斧头卖给总统!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故事:

有一家著名的大公司为扩大经营规模,决定高薪招聘营销主管。为了能选拔出高素质的人才,他们出了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地卖给和尚。

广告打出后应聘者很多,但绝大多数应聘者对于这个试题感到困惑不解,甚至愤怒,感觉公司是在拿人开涮。于是纷纷拂袖而去,只剩下甲、乙和丙三个应聘者。

负责人对他们说:“以10日为限,届时向我汇报销售成果。”

10天很快就到了,甲卖了一把。甲讲述了历尽的辛苦,游说和尚应当买把梳子,无甚效果,还惨遭和尚的责骂,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挠着头皮。甲灵机一动,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乙卖了10把,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他找到寺院的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采纳了他的建议。那山有十座庙,于是他卖出了10把木梳。

丙卖了1000把,负责人惊问:“怎么卖的?”丙说他到一个颇具盛名、香火极旺的深山宝刹,朝圣者、施主络绎不绝。丙对住持说:“凡来进香参观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吉祥,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您的书法超群,可刻上‘积善梳’三个字,便可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木梳。得到“积善梳”的施主与香客也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

把木梳卖给和尚,听起来真有些匪夷所思,因为和尚没有头发,用不到木梳。但是只要我们善于打破常规思维,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思考问题的话,那就能发现新大陆了。很多时候,我们的思维容易被习惯和经验所限制,由此也限制了自己潜能的发挥。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卡尔·韦克做过一个绝妙的实验。

他把6只蜜蜂和6只苍蝇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然后将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寻找出口,一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口逃逸一空——事实上,正是由于蜜蜂对光亮的喜爱,由于它们的智力,蜜蜂才灭亡了。

蜜蜂以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最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对蜜蜂来说,玻璃是一种超自然的神秘之物,它们在自然界中从没遇到过这种突然不可穿透的大气层;而它们的智力越高,这种奇怪的障碍就越显得无法接受和不可理解。

而那些愚蠢的苍蝇则对事物的逻辑毫不留意,全然不顾亮光的吸引,四下乱飞,结果误打误撞地碰上了好运气;这些头脑简单者总是在智者消亡的地方顺利得救。因此,苍蝇得以最终发现那个正中下怀的出口,并因此获得自由和新生。

韦克总结到:“这件事说明,实验、坚持不懈、试错、冒险、即兴发挥、最佳途径、迂回前进、混乱、刻板和随机应变,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应付变化。”

平时我们之所以不能创新,或不敢创新,常常是因为我们从惯常思维出发,以至顾虑重重,畏首畏尾。而用一种创新思维来加以考虑,就会发现很多新的机会、新的成功。一味遵从经验可能造成无效追逐,正如蜜蜂,往往凭借经验而陷入死地。

所以,在我们遇到一个棘手的问题时,不妨打破定向思维,另辟蹊径,激发自己的无限潜能,从而达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