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全传
10631700000075

第75章 李鸿章的一生与他的时代(12)

公元前48年汉宣帝统治时期,匈奴多次进入中原进行掠夺。西汉政府在那个时期国力强盛、兵力雄厚、补给充足。但是,他们没有听取赵简攻打匈奴的可取建议,反而采纳了温祥的妥协意见,开始了和亲之路,先把皇帝的女儿寿阳公主嫁了侵略者,之后皇帝的妻妾王嫱远嫁匈奴;即便如此,在匈奴和西汉和平共处数年后,匈奴再次攻打西汉。女真人建立的金朝曾经攻打过南宋。那个时期的南宋拥有着数目庞大的军队和官员,然而南宋统治者们不听取岳飞抗金的建议,反而听取秦桧投降的意见。首先为了求和南宋向金朝捧上了价值连城的珠宝玉石,之后奉上了土地和金银财宝。几年后,南宋的皇帝想要使用他自己国家的一块土地,但是他仍旧不能拥有它。在海的另一边的那些野蛮的国家有北边的交趾支那(今越南)和南侧老挝,越南签订了条约后成为了一个附属国,而老挝没有签订条约,保持国家的独立。历史上这样例子很多,我们政府为什么不能引以为戒呢?

以下七条原因将阐述我们为什么应该以武力解决:1.这些外国人只能在夏天打仗才有可能取得胜利,而我们可以在四季的任何时间应对他们,我们拥有天时。2.他们只能在海战时占据有利条件,而我们在陆上征战,陆地是我们可以依赖的有利因素之一。3.他们的所作所为激起了民愤。我们满足了人民的心愿,我们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

4.他们居住在其他国家,而我们是中国,我们与他们的较量难道不是人数上的较量吗?

5.他们相信上帝,我们有孔孟之道,这两者区别于谬误和真理的不同信仰。

6.他们必须寻找供给,而我们自给自足,供给决定了实力的坚实和虚弱。

7.他们远途跋涉征战,军队疲惫不堪。我们不用行动,只要等到他们筋疲力尽便好。

他们的计划是两国(英国和法国)共同协商而成。我们的军队和人民来自同一国家,同一家庭,只要团结我们必胜。现实要求我们奋起反抗,综合考虑以上七条原因,天时地利人和,样样都会支持我们的行动。

现在,我朝的大臣都是博学多才之人,我们的文人都是思维敏捷、名声良好的有识之士,他们都应该为和平投上一票;但是我们可以猜出他们没这样做的原因,他们了解陛下年幼所要承受的压力,也了解士兵和人民为努力保护他们自己和他们家庭的和平和安定,不得不忍受敌人的暴虐却无力反抗的处境;所以在他们的故意疏忽中,小心谨慎地度过每一天。他们也会说,“等以后有了更好的机会”,却不知道他们每一天的让步都只会让敌人给他们的后代带来更多的麻烦。

(张之洞的这句话让英国人感触很深,如果不牢记这句话,可能会在欧洲引起战争,而究其根源便在中国。)除非我们立即行动,不然我们的中坚力量会越来越疲惫,他们之间争执的频率也会随之提高。当一棵大树扎根地下很深很广,怎么能够撼动它?微臣渴望政府和各级官员们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能,立刻指挥每个村庄的每个村民坚守重要职位,同时下令修复海边的列炮,以阻止蛮夷船只通过。我们将会以万马奔腾、江河排山倒海之力消灭这些愚蠢无知的人群,日月将会更加闪烁。魔力和奇异的事物将会被消除,天上和地上的恶行将会被扫清,这样上天的愤怒将被平复,我们的愿望将得到实现。陛下和太后忍受的怨愤也会抹去,国家和陛下将会迎来繁荣盛世。

微臣所言逾越之处,望陛下能够谅解臣的一片忠心,纵使受到陛下的责罚,微臣依旧不言后悔。

从这本上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张之洞对外国人的敌意超过其他中国人。我曾记得在某个场合跟一位中国绅士谈论一些悬而未决的事情,半开玩笑地说道“我觉得我很有必要亲自采访一下张之洞,你认为会有什么效果?”我补充到,并注意到他奇怪的表情变化。“那样的话他会比现在更加痛恨外国人”,另一个人结结巴巴地说道,然后他发现他所说的不合时宜,就保持沉默了。

1900年张之洞担任两江总督,当时两江总督有两位。我们欧洲人在中国过着我们的生活;他、湖北湖南总督、南京总督刘坤一及四川总督,一起和我们的总领事沃伦先生(现在是佩勒姆爵士)达成协议,让皇帝的诏书成为泡影,因为皇帝在诏书中下令“杀死所有外国人,如果他们试图往海上逃,直接杀掉”。所以自1900年起我们在中国的英国人就对张之洞、刘坤一和总领事佩勒姆·沃伦先生充满感激,在这之前我们也十分尊重张之洞,认为他正直无私,把他的忠诚完全奉献给了他的国家和人民。

关于张之洞有很多奇怪的故事,其中之一便是他杀死了他的妻子,自此之后被她的鬼魂纠缠,以致晚上睡不着觉。一位内河轮船的船长曾载张之洞从长江到武昌,他对这位身材瘦小、精神伟大的人做过最奇特的描述:他从没上床睡过觉甚至是没有躺下过;无论何时打瞌睡,他的仆人就会站在旁边把枕头放到他的头下支撑着他,也许只有这样这位身躯单薄、用脑过度的人才能休息片刻。

另一方面是他特别容易发怒,这位船长讲述了张之洞的其中一位随从试图指挥船开往流沙河浅滩区域,船长艰难地引导船在流沙河浅滩中行驶;最后,船长愤怒了,抛开所有的礼仪,与胡乱指挥的中国人发生争执,他冲撞了这位瘦小的伟人,张之洞立刻就明白发生了什么,他以不可拒绝的威严语气下令:船长工作时任何人不得扰乱他的工作,专业技能的人应该干他专业范围的工作。之后又开始了他的睡眠,习惯于在政务和美梦的世界间游走,他随时准备进入睡眠状态。“愿梦里存在和平”,我们希望这是他的愿望。

如果是这样那么清朝的这些负担过重的官吏们至少在最后可以得到安宁,这些官吏在废黜皇帝和掌握大权的皇太后手下盲目的行使职权。由于这些统治者的不思进取,八国联军闯入中国抢夺那些长久受苦挨饿的农民,百姓苦不堪言。“小心一个有耐心的人的愤怒”,否则我们有可能看到比1900年更疯狂的行为。

国情(1877年—1881年)

毫无疑问,得益于李鸿章多年的外交经验,在《烟台条约》签订后相对稳定的时期,我们发现李鸿章想积极促进建立一个学习外国事务的机构。有人建议最好举行特别的考试,但是亲王们并没有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相反却致力于往日本和西方各国派遣常驻代表,礼亲王认为这是权宜之计,他认为派遣使者和建立学习外国事务的机构是两个独立的问题。“但是我们希望能采取一项措施,这项举措不需要寻找什么特别的途径便可以直接去执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表示。

根据汉、宋两朝的选举制度,李鸿章和其他人想到建立十个地区的等级考试制度。建立学习外国事务机构和独立的考试系统的创举,这两者是可以共同存在且互不干扰的举措,因为并不是要把外国的制度引进中国的考试制度中;同时因为中国此时很有必要培养一批外交人才,而上面提到的此类学院或是机构通过考试筛选这些人才,会塑造他们的个性,这些都是需要采取些不同的措施。“我们现在急需这种拥有外交天赋的人才,应该挑选和聚合这种人才。同时外交人才急缺这个问题也不是短期才出现的难题,需要采取的措施也要仔细研究”。由此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认为恳求西方帝国指派南、北方外交公使很有必要,或向政府引荐他们认为拥有外交才能并适合这个职位的人才,其中包括沈葆桢和其他人士,同时也向各省官员和总督发布了相似的命令。

显然在这里李鸿章做出了明智的选择,在中国的一些重要事件上看起来他做的选择都比较正确。作为中国皇家的首席大学士,李鸿章给出的建议符合整个封建时代大系统的规则,他曾支持皇陵的扩建。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他的建议并没有被采纳。不久发生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档案馆中用来封门的纸条掉了下来,同时用来锁门的大锁和小锁也打不开了。有关部门调查此事后发现,五间档案馆被打开,但是除了218本封皮书外其他没发现任何丢失现象。1878年大饥荒降临到中国,这场罕见的大饥荒带来了史无前例的灾难。李鸿章认为是由于他的无能,他管辖的地区才遭受饥荒,所以他请求朝廷责罚他。

皇帝的诏书中是这样写的:希望李鸿章用最热忱和最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对抗山西和河南的饥荒灾难中。作为恩典,我特赦李鸿章以前所有的罪责。

在河北、山西、河南和甘肃省等地,由于连续两年没有降雨,大旱使农作物绝收,人民靠树叶和树皮充饥,他们吃草,甚至吃人,最终约有九千万人死于这场劫难中。政府竭尽所能,中国也不缺乏善良仁慈的人,但是因为没有便捷的运输工具和设施致使救援不便。同时,一篇著名的号召慈善的劝勉文章在全国各地广泛地流传开来:

北方各省缺乏粮食,悲惨的事就发生在我们眼前;在山西和河南,干旱很严重并正在扩展;在陕西、河北庄稼颗粒无收;一年一年又一年,干旱一直在持续,没有粮食可收获;方圆三百里都是贫瘠的红土地,就连草也不能生长;那里已经没有东西可充饥了,树根、树皮和草地都已经被吃光了;人们饥饿难耐;人吃人的事情不断发生,举目四望,满目疮痍;男人被卖,女人待售,但是这里已经没人需要买这些人了;妻离子散,女人投河自尽,那些没有力气的老人吊死在屋梁上……那些仁慈的人被各种原因劝诫或是恳求应该乐善好施,看到捐助箱就好像看到了那些受苦受难的人,逐渐减少你的开支,节省的越多在大饥荒中你就能救活的人就越多;如果养大孤儿,那么下辈子你将会投胎转世;用你所有的力量捐助,你的功德将超过七级浮屠;救活别人的儿子,你也将会得到自己的儿子;救活老人,你的寿命将会被延长。

不要出入色情场所,那里是座销金窟,那些钱可以用来做慈善,这样上天将会给你一个好的声誉。不要赌博,否则你会失去你所拥有的一切,这些钱可以用来捐助需要帮助的人;如果穷困潦倒还要赌博那更不应该了。日常饮食不要奢侈,粗茶淡饭也是十足的美味,上天会对你的德行做出奖赏。

穿衣忌奢华,织物和棉布就可以了,把用来购买绫罗绸缎的钱做慈善,上天会回报你的善行。不要吸食鸦片,不要参加庆祝大型的活动如结婚典礼或是朋友生日聚会,你可以用这些节省下来的钱做慈善了来展现自己的美德。现在到了端午节,各家各户都在庆祝,到处都是肉类食物和水果,如果这些食物减少点,你也不会面临窘境,这样就可以把钱省下来捐助,上天和大地都能看到你的善行,众位神灵也会保护你。你将会得到上天的眷顾和垂青。所以不要让这积攒你幸福的机会溜走,牢牢地抓住这些机会。

中国的报纸上开始刊登那些感人的事迹,让我们感同身受。以下内容摘自《申报》:

《一位女帮佣的微小力量》——为了援助河南饥荒,政府准备了捐助箱,一些人热心地捐助了十个或几百个铜钱;同时一些人在痛苦地挣扎,因为他们被强迫必须捐助一或两美元。6月28日下午,一位年迈的女帮佣突然出现,在捐了1000个铜钱后哭着匆匆离去。一旁围观捐款的人纷纷猜测她哭的原因,一些人猜想她在捐钱后,肯定是后悔了,所以才哭。但是,人群中认识这位老妇人的人说,她是一位帮佣,这1000个铜钱是她两个月的工资,是她从老板那预支的工资,原本准备用来买夏衣的。看到了街上的捐助箱,她第一时间从路人那里得知这是为了援助河南饥荒中受苦的人民,她怨恨自己的能力微薄,不能像地主那样扩建房屋接纳灾民,也不能像富人一样捐助大把的银两来拯救这些苦难中的人民,所以她才难过地哭了。听到这些,那些围观的人都纷纷为这位善良的老妇人鼓掌。现在,如果清朝的那些富人们的心像这位老妇人一样无私、仁慈,那么为饥荒而成立的捐助行动和慈善基金也就不会这么困难重重、进展缓慢了。

另一篇新闻更令人吃惊,故事是这样的:

《母亲和儿子》——河南的饥荒致使很多人把他们年轻的妻子和女儿卖到了南方。这样的风俗是不能长久存在的,但是犯罪的源头是卖者而不是买者。

接下来的这件事例很典型,南京的贾先生的婚姻故事是我们很少能听到的。贾先生来自一个古老的家族,他的家族是从事贸易的。他刚刚接管家族事业,已经二十多岁,却还没有结婚。他听说来了很多待售的女人,就让他的朋友帮他选择一个女人。他的朋友帮他选了一位三十多岁的女人,贾先生认为虽然这个女人的年龄不小了,但是他对价格比较满意,所以就同意了这桩买卖,与这位女人订立了婚约。虽然贾先生继承了一些家族财产,但是叛乱几乎把他的家族破坏殆尽。他家的房屋幸运地没有没完全毁掉,他的婚期确定后,他就把这些房屋重新整修了一下,并选择了一个吉利的日子举行了婚礼。

新娘到了这里后,开始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贾先生试图安慰她,但是她哭地更厉害了。他对新娘说:“尽管现在我没什么能力,我并不是什么优秀的人士,但是我现在正在努力工作;尽管我的房屋很破旧,但是这是家族传承下来的遗产;我有足够的财产供我们吃住,你也是自愿嫁过来的,我并没有强迫你,但是你为什么哭呢?”这位新娘答道,“我不得不悲伤,在这片土地上流浪了半生后,燕子重新回到它的旧巢,她看到和听到的一切都让她激动万分。”事实上,这位新娘是贾先生的母亲,她十六岁的时候嫁给了贾先生的父亲并于不久生下了贾先生。

在那个叛乱四起、官兵横行的年代,她被一些叛乱的士兵带走并跟着人来到了河南。就这样这对母子被隔开了二十年,贾先生坚信他小的时候被母亲抛弃的事实。这位女人现在已经36岁了,她跟随一位男人南下,然后被选择跟她自己的儿子结婚;在进入这间房屋后,她就情不自禁地悲伤和恐惧。贾先生刚开始不相信,但是他的母亲说:“我亲手在屋后埋下了酒、银子和一些铜钱,如果这些东西还在,那么它们将证明我所说的属实。”贾先生去屋后找到了这些东西,证明了他的新娘其实是他的亲生母亲。从此以后母亲和儿子一起生活,用挖出来的财产他重新娶了一位新娘。在这个不同寻常的故事里,神秘的天意见证了这一对母子团聚。

中国的报纸更多地是在说教,它教导我们每个人都要善良如初。我们也常常自得其乐地认为宇宙就是围绕着我们这些小人物而转的。

1881年李鸿章在空闲中与世界禁烟联盟秘书长进行书信交流,在书信中表达了他对鸦片贸易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