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毛泽东邓小平民族理论比较研究
10630300000009

第9章 毛泽东邓小平的民族精神(2)

1.国际主义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民族的看法和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阶级本质和历史使命决定的。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同任何剥削和压迫不相容的,它反对一切剥削和压迫(包括民族剥削和民族压迫),并在自己的先进分子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为追求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社会制度而斗争。它既反对任何其他民族压迫自己的民族,也反对自己的民族压迫任何别的民族;既反对民族之间的压迫(民族压迫),也反对民族内部的压迫(阶级压迫)。正像毛泽东所提出的,“对外求中华民族的彻底解放,对内求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平等”,这正是无产阶级民族观的具体体现。无产阶级在所有的民族中,都具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目标。正是这个超越民族差别的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使不同民族的无产阶级得以紧密团结起来,去对付共同的敌人。恩格斯说:“全世界的无产者有共同的利益,有共同的敌人,面临着同样的斗争;所有的无产者生来就没有民族的偏见。”“只有无产者才能够消灭各民族的隔离状态,只有觉醒的无产阶级才能够建立各民族的兄弟友爱。”正因为这样,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既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国际间民族问题应遵循的准则,也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处理多民族国家内民族问题所必须遵循的原则。

2.毛泽东关于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的思想同样贯穿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首先,就国际上不同民族而言,肯定民族无论大小都应该一律平等、“不论大的民族小的民族都要团结”,正是从无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出发,反对资产阶级及其他一切剥削阶级的民族压迫,这本身就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它为实现各民族的友好团结、最终完成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开辟了广阔的道路。其次,就同一国家的各民族而言,无论是在争取民族民主革命胜利还是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坚持国内各民族在平等基础上的友好团结,消灭国内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同样也是国内无产阶级各民族共同利益的要求。毛泽东指出:“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他们赞成平等的联合,而不赞成互相压迫。”

斯大林指出:“胜利了的先进民族的无产阶级必须帮助,真正地和长期地帮助落后民族的劳动群众发展文化和经济,帮助他们提高到高级发展阶段,赶上走在前面的民族。”正是遵循这一精神,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贯把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作为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始终“帮助各少数民族,让各少数民族得到发展和进步”,以各民族的平等、共同发展和繁荣、消灭剥削压迫为己任。同时,即使在我们处于最困难的时候,也一直支持和援助其他国家的民族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从而真正体现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全世界无产阶级只有不分民族的国际联合,团结战斗,才能战胜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毛泽东指出:“在帝国主义存在的时代,任何国家的真正的人民革命,如果没有国际革命力量在各种不同方式上的援助,要取得自己的胜利是不可能的。胜利了,要巩固,也是不可能的。”

3.毛泽东对革命胜利后的无产阶级民族提出具体的国际主义要求。“已经取得革命胜利的人民,应该援助正在争取解放的人民的斗争,这是我们的国际义务”。在谈到苏联人民抵抗法西斯侵略以及对正在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中国人民的援助时,毛泽东曾经说过,这“不仅是保卫苏联的,而且也是保卫正在进行反对法西斯奴役的解放斗争的一切民族的。”

4.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有着内在的、深刻的和有机的联系。毛泽东指出:“国际主义者的共产党员,是否可以同时又是一个爱国主义者呢?我们认为不但是可以的,而且是应该的。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看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之下来决定。”他又说:“中国共产党人必须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结合起来。我们是国际主义者,我们又是爱国主义者。”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对各自的祖国形成的一种极其深厚的感情。一般说来,爱国主义是指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热爱祖国的山河、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热爱祖国的人民,为祖国的独立尊严、繁荣昌盛而奋斗,正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然而,仅从最一般的普遍的概念出发,还不能正确认识和对待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关系。作为爱国主义,毕竟是阶级社会的社会现象,因此不可能不打上阶级的烙印。爱祖国,是一切爱国主义的共同点。但是,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爱国主义的具体内容,爱国主义运动的具体形式、范围和规模,推动爱国主义前进的社会力量,都有所不同。不同的阶级对爱国主义也有不同的理解。列宁说:“祖国是个历史概念。在一个时代,或者更确切地说,在争取推翻民族压迫的时期,祖国是一回事;在民族运动早已结束的时期,祖国则是另一回事。……关于祖国和保卫祖国的原理不可能在一切条件下都是同样适用的。”由此可见,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超阶级的,而是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从本国人民和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出发,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因而它是历史上最真诚、最彻底的爱国主义。

5.毛泽东认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只有坚决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本国资产阶级,才是真正的国际主义者和爱国主义者。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来说,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既是爱国主义的也是国际主义的。被压迫阶级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就是被压迫国家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的表现,而这种爱国主义,正如毛泽东所说,“就是国际主义在民族解放战争中的实施”。对取得政权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来说,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是一致的、不可分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爱国主义,一方面要求人们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热爱自己民族的历史以及优秀的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还要尊重其他国家的民族独立和领土完整,支持国际无产阶级以及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的革命斗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从来是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融为一体的,一方面为中国的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为祖国的统一和富强,全力以赴地进行斗争;另一方面又积极支持世界和平事业和人类进步事业,一直反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这就是说,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是最高类型的崭新的爱国主义,这种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是互相统一、互相渗透的,而不是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爱国主义离不开国际主义,无产阶级的爱国主义寓于国际主义之中。这是由无产阶级的革命性质和任务所决定的。所以,各国无产阶级要相互支援。对此,毛泽东引用列宁的话时指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我们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毛泽东还说:“只有民族得到解放,才有使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得到解放的可能。”同时,无产阶级也不能离开本国人民的社会解放和民族解放,不能不顾自己的民族特点和利益而去追求一种“国际性”、“世界性”的运动或革命,而是“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综上所述,国际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有机结合,构成无产阶级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方向。

其三,毛泽东坚持弘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热爱和平、自信自尊、自强不息及敢于革命的优良传统。

1.毛泽东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最好继承者和发扬者,这种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又广泛吸收人类文明的一切有益成果,既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文化的积淀,又是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首的三代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所创造的革命精神的凝聚。普列汉诺夫说过:“任何一个民族的……心理是由文化的境况所造成的。”一个民族精神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和这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系统形成、发展、演变过程是同步进行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毛泽东曾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开化史上,有素称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有许多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和艺术家,有丰富的文化典籍。”“中华民族不但以刻苦耐劳著称于世,同时又是酷爱自由、富于革命传统的民族。以汉族的历史为例,可以证明中国人民是不能忍受黑暗势力的统治的,他们每次都用革命的手段达到推翻和改造这种统治的目的。在汉族的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大小几百次的农民起义,反抗地主和贵族的黑暗统治。而多数朝代的更换,都是由于农民起义的力量才能得到成功的。中华民族的各族人民都反对外来民族的压迫,都要用反抗的手段解除这种压迫……在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中,产生了很多的民族英雄和革命领袖,所以,中华民族又是一个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优秀的历史遗产的民族。”毛泽东的这些论述,说明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表现在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改造大自然的斗争中,也表现在各族劳动人民历代的反侵略、反剥削的斗争中。这是一种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感情,这种感情集中表现为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表现为争取自己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献身的精神。从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中日战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直至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都表现了中国各族人民不甘屈服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压迫的顽强的反抗精神。毛泽东指出:“中国人民,百年以来,不屈不挠,再接再厉的英勇斗争,使得帝国主义至今不能灭亡中国,也永远不能灭亡中国。”中国人民近百年反帝反封建的英勇斗争和爱国主义精神,推动中国社会不断前进。

2.我国各族人民在数千年的不懈斗争中,培育和熔铸了优秀的共同的民族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形成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维系着中华民族大家庭,使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毛泽东对我们的民族精神做了这样的概括:“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我们中国各族人民,为有这样可贵的民族精神而感到无比的自豪。北伐战争失败之后,国民党的“清党”政策和屠杀政策,制造了一系列白色恐怖,致使内战代替了团结,独裁代替了民主,黑暗的中国代替了光明的中国。“但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被杀绝。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们又继续战斗了。他们高举起革命的大旗,举行了武装的抵抗……保存了和发展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力量。”

3.毛泽东经常赞扬革命的英雄主义,他说:我们“这个军队具有一往无前的精神,它要压倒一切敌人,而决不被敌人所屈服,不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场合,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又说:“成千上万的先烈,为着人民的利益,在我们的前头英勇地牺牲了,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血迹前进吧!”尤其在1937年至1945年的抗日战争中,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毅然担负起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号召“团结各民族为一体,共同对付日寇”,建立了最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中华民族自觉联合起来,从东北的茫茫林海到海南的热带雨林,从东海、之滨到延水河畔,从太行山麓到云贵高原,从平原到高山,到处都是中华民族抗日的身影,到处都在传唱激动人心的《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民族精神,使自1840年以后饱受欺凌的中华民族终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赢得了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4.毛泽东对于不怕苦、不怕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不过,我们应当尽量地减少那些不必要的牺牲。”他号召要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时期内不休息地连续打几仗)的作风,号召用愚公移山的精神,“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