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夜上海往事
10626400000010

第10章 人生若只如初见(4)

起先,黎锦晖的明月歌舞团,北方巡演中,竟然跌了个人仰马翻。“联华”的罗明佑乘隙收编了这支歌舞团。周剑云大跌眼镜。他当然知道明月歌舞团中,像王人美、黎莉莉那样人甜歌美的青春少女身上所包含着的巨大票房价值。周剑云后悔莫及。死缠烂打又是周剑云在商战中的一个显著特点。“联华”与黎锦晖合作的合同刚刚签过,周剑云暗忖:这合约未必就即刻坚实过了万里长城吧?倘使可以说动黎锦晖毁约,投向“明星”,这对于以后“明星”的商业布局,功德无量焉。

周剑云与黎锦晖当然也是相识的朋友。抱着反间的想法,周剑云便提了几件女子喜欢的礼品,笑嘻嘻地登门拜访黎锦晖了。周剑云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愿意开出比“联华”更加优惠的条件,与黎锦晖合作。黎锦晖好生为难。黎锦晖表示:倘使他做了这反复无常的小人,以后在上海滩上也很难再混下去了。周剑云微感失望。这时,徐来过来给客人斟茶。这女人的脸太美丽精致了。周剑云不好意思盯住久看,便把目光集中在了徐来丝袜搭配高跟细带凉鞋的脚上。那丝袜的颜色是透明的肉色。腿后部的正中织出一条明显的棕线,却是有网络图案的。这样的观感,在周剑云的印象中是十分性感美丽的。周剑云脑海中,电光火闪般的一阵日曜。他一眼就看出了徐来的那一分表演潜质,乃力邀徐来加入“明星”拍电影。

黎锦晖起先的表情不甚乐意。周剑云便劝他:锦晖兄,我看你从来都不是那种保守的人,为什么要在这件事情上固执呢?“天一”的邵醉翁,二太太陈玉梅原先不过是他旗下的二线女星。后来,邵醉翁把陈玉梅娶回了屋子,立即把陈玉梅捧红为“天一”的当家花旦了。黎夫人从前在歌坛的名气,比陈玉梅清亮了许多。放着这么好的条件,锦晖兄不放黎夫人出来演艺界大显一番身手,那是一件多么可惜的事情呵。锦晖兄,不是我讲你,你这样做,可有一点的自私呵。

当时,上海的电影界有一句老话:周剑云的一张利嘴,可以说得老城隍庙的占卜瞽者见钱眼开。徐来被讲得怦然心动了。以后便在家中有事没事地跟着黎锦晖嘀咕这件事儿。这样,黎锦晖便真的静下心来,盘算了一下徐来拍片的事情。

首先,“明星”给徐来开出的待遇,确实是很不错。周剑云满口答应,要把徐来作为与胡蝶同等地位的大牌花旦来打造。再说了,这年月在上海滩厮混也确是兵荒马乱的,说不定哪天即成为难民逃难,多赚一点钱贴身放着,未来的生活好歹多一点安全感吧?如此,夫妻俩便最终达成了共识。

徐来主演的第一部影片为《残春》。那是一部无声片。影片讲述的是一位美丽、轻佻的大学“校花”金梅丽(徐来饰),与身边四名爱慕她的男性巧妙周旋的爱情故事。

这个影片的脚本,是一个叫姚苏凤的写手编撰的。刚入行的徐来所不了解的是:姚苏凤这人在电影界的格调并不高,喜欢写一些香艳煽情的东西。他的作品,被八卦小报冠上了“浪漫风流香艳爱情故事之王”的噱头。徐来不明就里。

1933年,《残春》的公演之日,大批庸俗的小市民,凭着姚苏凤过去写情色小说的名气,以及徐来的美艳名声蜂拥入场。《残春》那样一部颇为平常的影片,竟然在当年的票房榜上飘红了很长的一段时间。

当时,明星公司为了增强徐来在电影界的推出效果,在各大影院的门口,打出了徐来在《残春》一片中的“美人出浴图”。其实,所谓的“美人出浴”,不过是穿着浴衣的徐来,坐在浴盆中,摆了一个香肩微露的造型罢了。这样的造型,放在两性观念开明的今天,压根儿就上不了新闻。可是,当年在上海滩所造成的社会轰动,就可以用人心震撼来形容了。于是,便有了漫画大家胡考先生在娱乐刊物上,凑趣给徐来加封了“标准美人”的美誉。黎莉莉的“甜姐儿”、王人美的“野猫”之绰号,并于此时叫响。

酥胸微露、云鬟半挽之徐来形象,由是一夜之间红透了上海滩。“明星”对于徐来也毫不怠慢。张石川立即把徐来在“明星”的位置提升到了与天皇巨星胡蝶相提并论的高度。其实说起来,当年的明星影业对于炒作自己的一线女星,还是很有经验的。

中国人对于出来在道上混的女子们,向来喜欢搞什么美女排行榜。古代的妓院中有青楼红袖招排行榜。进入到民风民气渐开的民国时代,各业各行都有帼国的英豪们雄峭万状。于是,报刊媒体中,名目繁多的各种美女排行榜便应运而生了。当红女明星的美丽排行榜,一向是普罗大众饶有兴趣的一个热点。

明星影业有自己的电影刊物,与当年上海滩上的一些娱乐报刊关系也不错。明星影业便串通各娱乐报刊,搞了一个“上海滩电影四大美女”的公众推选活动。当时榜上有名者为:王吉、徐来、胡蝶,以及一个钢笔皇后谭美人。“四大美女”中,明星影业公司一家就拿走了二席。其他像“联华”、“天一”等“明星”的老对手竟然颗粒无收。“天一”的大当家邵仁杰(即邵醉翁)哑然失笑。他撇了撇嘴唇,跟自己的兄弟们说:徐来、胡蝶为电影圈中的人物,当选尚且说得过去。王吉不过是一个交际花,弟弟们应该有人见识过她的好手段了吧?可是钢笔皇后谭美人听都没听说过,明星影业的张石川这是撞的哪门子的邪哟。后来的王吉在上海滩也成长为一位“春色横眉黛”的名媛式人物。这里不多絮叨。只是,徐来、胡蝶在评上“四大美女”之后,票房收入确实比从前更好了。

当年轻的陈蝶衣在自办的报纸《明星日报》上,发起“中国首届影后”的评选时,“天一”的邵醉翁便活跃起来。当时,陈蝶衣为了扩大自己报纸的发行量,他的规则是一份报纸只能当一张选票。邵醉翁乃动员公司员工,上街大量购回刊有“影后”选票的报纸。邵醉翁的决心,是想把自己的二太太陈玉梅捧到“中国影后”的宝座上。后来,投票的结果出来,“明星”的胡蝶为中国当之无愧的“电影皇后”,阮玲玉、陈玉梅并列第二。邵醉翁对于这样的评选结果不是十分服气。

当时,大小报刊对于徐来的八卦新闻很感兴趣。有人刊登出了“标准美人”徐来的三围尺寸。立即有报料者站起来纠正:说徐来的标准三围是假的。徐来是一个太平公主。她在出席公众活动的时候,就经常戴假胸,以掩饰自己的胸围不足。徐来是中国有史可查以来,第一个佩带假胸的女子。于是,便有无聊小报添油加醋地编出了有关徐来的轶闻。说是有一次,徐来在上台领取一项表演奖项时,走得性急,在向台上的观众鞠躬致谢时,台下便爆发了一阵哄然大笑。原来,刚才的徐来在慌忙中把一边的假乳滑脱了。这就导致了徐来一峰在正常位置,另一峰则滑落在了脐上的滑稽视觉效果。各种传闻推波助澜。可是,这一切都没能伤害到徐来。徐来在一阵阵的风言风语中,票房收入反而比从前愈加地飘红了。

从1932年至1935年的近三年间,徐来在“明星”拍摄过八部影片。

《残春》之后,徐来先后出演过《泰山鸿毛》、《华山艳史》、《到西北去》、《路柳墙花》、《女儿经》、《落花时节》等多部影片。尽管它们的票房收入均不错。可是,从艺术的角度去评判它们,它们均算不得是出色的影片。

《船家女》是徐来的巅峰之作。影片讲了一个逼良为娼的故事。编导沈西苓是上海电影业界的一个戏本高手。剧本根据他从前在西子湖畔时,对于一个悲惨少女命运的耳闻目睹改编而成。这故事的感染力,还未开拍就首先渲染出来了。

徐来在该片中,准确地表现出了女主角意远情淡的一份无奈心境,电影的结构与基调还拿捏得颇为到位。这就使得影片的整体节奏,在诉说一种善良生命被黑暗势力吞噬时,具有很强的震撼力。这确是一部有水平的电影制作。徐来的声誉,由此更加扶摇直上。

后来,人们在谈论到明星公司的二位当家花旦——胡蝶与徐来之时,已经不再为她们划分前后的次序了。当时,上海一家照相馆的老板,脑筋反应很快。他立即将照相馆的名字订正为“蝶来”。大致的意思是,大明星胡蝶、徐来均来过的照相馆。此后,去该照相馆照相的顾客果然是源源不断。老板由是财源广进。

拍《船家女》之时,徐来与黎锦晖的婚姻已经处在了危峰峭嶂的险峻的状态。而徐来与唐生明的恋情,则犹如一种漫过平整石面的春水,围清澜翠。

1935年3月,“联华”的当红女影星阮玲玉服毒身亡。阮玲玉曾是徐来私交不错的朋友。徐来在一种哀伤得无法自拔的震惊中,忧悒地跟唐生明说:“一个有了顶高地位的艺人,她的结局竟是这样,自己也不高兴再干电影了!”于是,《船家女》遂成为徐来告别影坛的纪念。

10

明星影片公司的超级星探,发掘徐来的伯乐周剑云,私底下对于徐来的表演艺术曾经有过这样的一段评价: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徐来的表演算不得出色。只是徐来在当年的影坛,始终保持着一种红透半边天的姿态。徐来本身形象清丽是一个因素;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她拍片的态度也端得颇为平和。

徐来在“明星”服务的数年间,人们从来都没有见她摆过大明星的架子。进出片场,遇见任何人总是现出微微笑容。这就令大家觉得了这女子的可亲。工作中,有时徐来的表演有点生硬,与她配戏的大小角色,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都愿意从旁边代她掩饰一下,也就应付过去了。这是由于徐来懂得“鲜花虽好,乃需绿叶扶持”的道理。

徐来对待影迷们的态度也是好的。徐来出去外面,为自己的新片造势,无论遇上如何刁钻古怪的记者或影迷的提问,她的回答都是和风细雨。有小报的娱记或许涉嫌无赖,喜欢问一点黄色轻佻的问题。这样的时候,徐来也可以保持自己的从容。她从来不在公众场合恶声恶言,至多不过一笑置之而已。因此,“明星”的二老板兼著名导演郑正秋,曾经颇为感慨地说过:他从事导演,入行既久,阅人不可谓不多矣。可是像徐来那样品相颇佳的女艺人,却是少的。倘使能假以时日,精心打磨,徐来后面的艺术成就或许是不可估量的。

徐来手帕交的好姐妹王人美,后来也由衷地讲过这样一段话:“徐来长得瑞丽、秀美,更难得的是心地善良,性格温存。我记得她虽然唱歌声音低哑,但跳起舞来姿势很优美。她好像在歌舞剧里扮演过雨和露珠,身上挂着亮晶晶的珠子,很有点飘飘欲仙的味道……”

徐来一部《残春》演罢,声名就像满园鲜花竟放,色香夺人了。观众的来信,多得像片片雪花,纷纷落在了徐来的办公桌上。影迷钦慕的来信骤增,大明星徐来生活中的各种应酬俗杂自然也就随之增多了。徐来独自有点应付不来。于是,她便想到了请一位私人女秘书来帮她处理日常事务。如此,徐来便成为当年上海滩第一位聘请私人女秘书的红影星了。其实,徐来请的这位女秘书也曾经是明月社的旧人,叫张素贞。她在明月社中待的时间久,运气却差。所以,黎锦晖一直把她当成二线演员使用。只是,她与徐来的私交却一直是好的。

张素贞眼看着徐来从一位灰姑娘,一跃而成为了明月社的老板娘。再后来又蹿红成为上海滩上的一线大明星。徐来见张素贞在明月社中熬得辛苦,便请张素贞过来帮自己的忙。

张素贞起先对做私人秘书这件事情有点犹豫。徐来一笑劝她:到“明星”来帮我的忙,起点比明月社要高。在我身边,你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用得上的人。再说了,你我情同姐妹,跟着我,我还会让你吃亏?这样,张素贞在徐来身边,一度便成为了比丈夫黎锦晖还贴心的人物。张素贞唱歌跳舞的特长虽然很难发挥,可是张素贞社交应酬的本事,却是与徐来相得益彰的。

徐来出名后,她的“粉丝”广泛分布于社会的各界。当年上海滩上的名门权贵、大贾巨富,以及三教九流方面的顶尖人物,无不以能亲晤“标准美人”一面为荣。这就需要小心地周旋,以免在无意中得罪一些掀风鼓浪的小人。例如,当时,孙中山先生的大公子孙科,以及铁道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等一些官宦的得意人士,都曾经专门到明星的片场观摩徐来拍片。

接到黑社会的风云人物杜月笙的拜谒帖子时,徐来的手心紧张得微微沁出了冷汗。张素贞劝她:莫怕。黑社会也不是一天到晚喊打喊杀的。杜月笙也讲究和气生财。你只要落落大方地把他当成一个可以相交的朋友,不要勾引出了他的色心。杜月笙也是可以相处的。果然,徐来与杜月笙的相见,言谈颇是欢洽。不久,杜月笙就在当年的“远东第一高楼”——上海国际饭店安排了一个与徐来夫妇、张素贞的饭局。

杜月笙与黎锦晖也颇为投缘。两个男子坐在一起,未免多喝了数杯。闲聊的话题也就放开了。杜月笙谈起自己这些年,在上海滩的生存之道。他扳起手指,数着说:“我这些年,勉强在上海滩混得一口饭吃,最大的心得,无非是三点。第一,吃好做人的三碗面:人面、场面、情面。人可以不识字,但不能不识人。所以锦上添花的事情,我一般都让给别人去做,我只做雪中送炭的事情。第二,牢记住钱财用的完,交情吃不光的道理。所以别人存钱,我存交情。我在江湖上做任何事情从来都不做绝,而是留有回旋的余地。第三,我在这社会上也可算阅人无数了,我总结了一个规律:头等人有本事没脾气,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气,末等人没本事有脾气。所以,男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守住自己的三本:老婆、老友、老本。”

从前,上海滩对于黑白两道均吃得开的“三大亨”,向来就流行着“黄金荣贪财,张啸林善打,杜月笙会做人”的讲法。杜月笙本事大,能够把大学者章太炎、名士杨度、名律师秦联奎等一批名流延为自己的座上宾。黎元洪秘书长饶汉祥特撰给杜月笙一副对联:“春申门下三千客,小杜城南五尺天”。如此,杜月笙之格调,似乎便显得比黄、张二人,略微高得一点。

当时,杜月笙正跟黎锦晖夫妇聊得高兴。旁边雅座间,忽然传来一阵不小的骚动。杜月笙皱起了眉头,正想发问,忽然从外面推帘走进一位浓眉毛、目光如闪电的壮实男子。杜月笙一见此人,脸上即刻又换了殷勤的微笑:哦,原来是雨农兄呀。来,来,来。正好给你介绍一对文艺界的清雅夫妻呢。

来人便是日后上海滩上,令许多人闻名丧胆的特工王戴笠了。其时,他正在蒋介石亲自出马的“中华复兴社”中,担任特务处处长一职。当时,戴笠眼见得杜月笙的饭局,宴请的是二位风华正丽的女士,他向杜月笙喊了一声“三哥”,便索性撇下了部下,过来跟杜月笙、徐来他们一起吃了。

在饭局上,杜月笙兴致勃勃地闲说到他自己的扬子饭店也快要开张了,他想搞一个舞厅的乐队,一定要标鲜出奇的。只是,这方面的专才实在难找。徐来立即笑吟吟地接腔:杜先生这事可以找我们锦晖呀。这种事情在上海滩,如果我们锦晖做不来,还有谁敢再称专家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