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黄帝内经经络穴位养生祛病法
10621500000007

第7章 足三阴经

足三阴经都走腿的内侧,在小腿下半部分以及足背,排列依次是厥阴在前、太阴在中、少阴在后,到内踝上八寸以上,厥阴肝经和太阴脾经交叉,成为太阴在前、厥阴在中、少阴在后,到了腹部,足少阴在最内侧,足太阴在最外侧。

一、妇科病胄勺首选——足太阴脾经

循行路线

从大趾末端开始(隐白),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大都),经核骨[第一跖骨小头后(太白、公孙)],上向内踝前边(商丘),上小腿内侧,沿胫骨后(三阴交、漏谷),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地机、阴陵泉),上膝股内侧前边(血海、箕门),进入腹部(冲门、府舍、腹结、大横;中极、关元,属于脾,络于胃(腹哀;会下脘、日月、期门),通过膈肌,夹食管旁(食窦、天溪、胸乡、周荣;络大包;会中府),连舌根,散布舌下。

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膈肌,流注心中,接手少阴心经。

联络脏腑

脾属土,甜味益脾,但是多食甜又伤肾,便会令人气闷、骨骼酸楚、毛发脱落。因为脾属土、肾属水,土克水之故。同样,酸味益肝,食酸易生津,津液内溢而强肝,肝盛后影响到脾,脾受损后皮肤便起褶皱,唇皮翻举,更严重的会导致脊柱弯曲,排尿困难。因为肝属木、肾属水、脾属土,木克土之故。

脾有运化水谷的功能,论其作用时,往往脾胃联称。脾消化饮食,把饮食的精华运输全身,所以说脾是后天之本。脾又能统摄周身血液、调节血液循环,使之正常运行。脾气主升。能把饮食中的精气、津液上输于肺,然后再输布于其他脏腑以化生血气。通常所说脾有益气作用的“气”,就是代表人体功能的动力。而这种动力的产生,则有赖于脾发挥正常的运化能力。脾能运化水湿,和水液的代谢有关;同时脾还与四肢、肌肉等有关,如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四肢活动有力,肌肉丰满壮实。

常用穴位

1、胰腺炎按揉脾经

反复按揉脾经“阴陵泉”到“商丘”这一段,将最痛点“地机”的痛分散到其他几个穴位,揉足20分钟,小腿上脾经的穴位都不痛了。

自行按摩双脚脾经的公孙穴(公孙穴乃脾经络穴),久病人络。慢性胰腺炎要想除根,络穴公孙必不可少。

足太阴脾经(左右共42穴)

穴歌

二十一穴脾中州 隐白在足大指头

大都太白公孙盛 商丘三阴交可求

漏谷地机阴陵穴 腹哀食窦连天溪

胸乡周荥大包随

2、祛斑竟是如此简单

清晨醒来,照着镜子,发现脸上突然多了些斑斑点点,尤其是鼻梁和颧骨。拥有婴儿般的光洁皮肤是每个成年人的梦想。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几乎所有人的脸上都会慢慢变得暗沉,很多人的脸上还会长出色斑,特别是黄褐斑。工作压力大,心情郁闷,爱叹气,好想长长出口气,好像能把积压在心里的郁闷排出去似的。

这是肝郁气滞血瘀。肝主疏泄,负责疏通气血运行的管道。长期郁郁寡欢,情绪无处发泄,就会使肝的疏通能力退化。因此,运行气血的管道就会越来越堵,胸口总感觉憋着一团气。气为血帅,是推动血行的动力,气不走了,那血也走不动了。河流缓慢,淤泥会变多,血行缓慢,脸上这些斑斑点点的色素沉淀也就多了。

这时要祛斑,光靠往脸上抹东西是不够的,此时需要动用我们身体里的密码,从而来调整内环境,来恢复肝主疏导的功能。

肝的“出气筒”在太冲穴上,也就是脚背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脚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用手指或者头钝的东西按压都可以。还要配合合谷穴,中医称合谷为“开四关”,它能调全身的气机。将示指、拇指并拢,合谷就在手背肌肉最高点。每天睡觉前各刺激两穴位3分钟,闷气就都出去了。活血化瘀的穴当然非“血海”莫属,每天坚持点揉两侧血海3分钟。

有关专家指出,平时坚持按摩以上穴位外,还应按三阴交、阴陵泉、地机、膻中、关元、气海、肾俞、足三里和脾俞穴。

三阴交: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10厘米,胫骨内侧缘后方。

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膝下胫骨内侧凹陷中,与阳陵泉相对,或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地机:位于阴陵泉穴下10厘米。

膻中:胸前第四肋间隙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取穴。

关元: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0厘米。

气海俞:第3腰椎棘突下,旁开5厘米。

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旁开5厘米处。

足三里:外膝眼下10厘米,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

脾俞:背部,在第11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两指宽处。

对于出现面斑的朋友来说,还需要按摩长斑的地方。专家介绍,中医有个阿是穴的说法,就是哪里有病哪里就有穴位,对于色斑也是这样。产生色斑的地方往往血液循环不好,按摩就可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从而淡化色斑。如果配合针灸效果会更好。

专家还提醒,产生色斑的原因很多,比如日光照射,疾病、药物、化妆品、情绪因素等。中医认为,大多数面斑产生的原因都是肝郁气滞,即由不良情绪等引发,很多长斑者还伴有某些妇科疾病,如卵巢囊肿、子宫肌瘤、乳腺增生、月经不调等,所以特别是女性长色斑时要警惕身体的疾病。

在这里介绍一道食疗菜谱:木耳番茄鸡块。

原料:鲜鸡肉150克,水发木耳20克,番茄2个,红花5克,葱段、姜片、盐、味精、醋各适量。

制法:将鸭肉切成片;番茄洗净,榨汁;木耳切成小片;红花用水浸泡,捞出,沥干水。

将鸡块、葱段、姜片、醋倒入锅

中,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撇去浮沫,改用文火煮45分钟,加入番茄汁、红花、木耳,煮5分钟,加盐、味精调味即成。

功效:此菜原料清淡,清热解毒性强,并有润肺养肺功效。此菜可益血养颜祛斑。适用于气血不足所致面部雀斑。

外洗方:将新鲜胡萝卜研碎挤汁,取10~30毫升,每日早晚洗完脸后,以鲜胡萝卜汁拍脸,待干后用涂有植物油的手轻拍面部。此外,每日喝1杯胡萝卜汁也有祛斑作用。因为胡萝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原。维生素A原在体内可转化为维生素A。维生素A具有滑润、强健皮肤的作用,并可防治皮肤粗糙及雀斑。

另外,用冬瓜藤熬水擦脸、洗澡,可使皮肤滋润、消除雀斑。蒲公英花水也能用于除斑,取一把蒲公英,倒入一茶杯开水,冷却后过滤,然后以蒲公英花水早晚洗脸,可使面部清洁,少患皮炎。

每日喝1杯番茄汁或经常吃番茄,对防治雀斑有较好的作用。因为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谷胱甘肽。谷胱甘肽可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从而使沉着的色素减退或消失。

心病还需心药医,最重要的还是保持心情愉悦。多参加户外活动,与周围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心情好了,斑才祛得快。

3、嘴唇发干脱皮三穴来解决

嘴唇总是发干,老脱皮,有时还裂得出血,喉咙也常常“发火”,老觉得渴,但是水没少喝,肚子都喝撑了,还是照干不误。

这明显的是体内火气太重了,败败火就是了。特别是在秋季,天气干燥,人很容易上火。这时候应该多补充水分,少吃辛辣食物,少喝茶,因为这会加快你身体里水分的流失,多吃水果,最好每天调点蜂蜜喝,这样又养身又败火。用中医的专业术语来讲就是阴虚火旺,阴不足以涵阳,阳就要四处放火。

身体上有个穴位叫“三阴交”,是足三阴经的交会穴,用此穴补阴可以事半功倍。它在内脚踝尖向上四横指,小腿内侧骨后缘的凹陷处。肾是水脏,它五行属水,功能上又“主水”,所以补阴还要着重补肾阴,要按脚底的涌泉穴和脚踝内侧的太溪穴。

操作方法:下午5~7时沿着肾经的走行,从脚底开始向上,脚跟、小腿内侧,膝盖内侧,敲打或者推捋,在涌泉穴和太溪穴处重点按揉,每天至少5分钟。三阴交穴要随时随地按揉。

除了以上按揉外,平时我们还应该注意一些唇部的护理知识。

(1)不要用舌头舔干燥的唇部,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聪明的做法是随身携带润唇膏。

(2)如果你的双唇异常敏感,最好选择含天然成分的精华油护理唇部。

(3)在唇部脱皮严重的时候可以在临睡前用湿毛巾替代磨砂膏,去除死皮,然后涂上凡士林。这样,第二天早晨醒来的时候,唇部就会变得滋润了。

另外,多参加户外活动,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情烦躁或者抑郁也会化成火,耗费身体里的阴液。

4、对付“黑头”我们有办法

鼻子和鼻孔两边有很多黑头,给人的感觉总是油乎乎的。黑头是硬化皮脂阻塞物,通常出现在颜面的额头、鼻子等部位,当皮脂腺受到过分刺激,毛孔充满多余的油脂而造成阻塞时,在鼻头及其周围部分,经常会有油腻的感觉。这些油脂最终会硬化,经氧化后成为黑色的小点,这些小点就是被称作黑头的油脂阻塞物。

鼻头的问题主要与脾胃有关。《黄帝内经》说:“脾热病者,鼻先赤。”至于其中缘由,从五行上来看,脾胃属土,五方中与之相对的是中央,而鼻为面的中央,所以鼻为脾胃之外候。脾土怕湿,湿热太盛时会在鼻头上起反应。季节上,与脾土相对的正是长夏,所以黑头在夏天会更严重。

除脾湿最好的穴位就是阴陵泉和足三里。

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从脚趾出发的脾经经气在这儿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湿。它在膝盖下方,沿着小腿内侧骨往上捋,向内转弯时的凹陷,就是阴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这儿,时间不拘,空闲的时候就可以,但要保证一天总共按揉10分钟以上。

前面提过,足三里是治脾胃病的第一穴,要化脾湿当然也不能落下它。刺激方法最好是艾灸,打个比方,雨天淋雨全身在打冷颤,如果在火堆旁烤一烤,马上就会感觉到有一股暖流在身体里冲动,效果非常快。每天睡觉前用艾条灸,可以协助阴陵泉除湿。

操作方法:空闲的时候按揉阴陵泉,一天要保证10分钟。晚上睡觉前,用艾条灸两侧足三里3~5分钟,最好灸之前先按揉两侧阴陵泉1~2分钟。

夏季黑头严重时可以服用藿香正气水或者胶囊,按服用说明上的1/3~1/2的量就行。

◆错误的去黑头方法:

用手挤:很多人都会用手挤,但由于指甲易藏细菌,所以容易引致皮肤发炎,而且毛孔会越变越大。

用刷擦:这种方法只适用于去死皮,如去黑头,作用不大,若大力擦会擦损皮肤。

5、夏季的养心大穴——阴陵泉、百会、印堂

夏季我们最易受暑湿之邪的伤害,也就是人特别容易在这时耗气伤阴,而且病程特别绵延难愈。这就容易理解人为什么夏季感冒或拉肚子和痢疾的时候总是时好时坏、难以痊愈了。

针对暑湿邪性的特点,我们此时首先要保持身体的气血正常,因为气血不正常(不足或过盛)的时候,人体的抵抗力会一落千丈。因此,我们一定要坚持每天按揉阴陵泉、百会和印堂。前面我们说过阴陵泉,它可以健脾利湿,坚持每天按揉此穴3分钟,可以保持整个夏天脾胃消化功能正常,还可以把多余的“湿”祛掉,为秋天的健康做更好的准备。

百会位于头顶最上方,也就是两耳往头顶连线的中点处,可以大大提升人体的阳气,让人神清目爽。每天用两手的中指叠压起来按在穴位上3分钟就可以了。

印堂在两眉的中间,每天用拇指和示指捏起眉间的皮肤稍向上拉100次,就能感觉到一种胀胀的感觉向两侧放散,那是阳气在冲击,之后你就能感觉到脑子特别清醒,眼睛也特别亮。

6、夏季的补肾精穴——阴陵泉、关元、肾俞

冬季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就是寒气了,但是南北方有差别。南方寒湿较重而北方则寒气为主,所以保健时也要区别对待。

南方人在冬季要以温阳化湿为养生的原则,每天要坚持使用如下几个穴位:阴陵泉、关元、肾俞。

这几个穴位的位置和用法在前面都谈过了,但是这里要变通一下。

具体操作方法:关元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钟,然后喝一小杯温开水,然后在两侧肾俞上面拔罐5分钟,起罐之后按揉2分钟。肾俞穴不必天天使用,每周拔罐2次或3次就行了,其余的时间就按揉;两侧阴陵泉还是用按揉的方法,每次每穴3分钟即可。

根据食物的性味不同,在冬天人们要多吃温热的东西,如羊肉、狗肉、辣椒,停掉所有的寒凉之物。

北方的冬季,寒气里面经常夹杂着一点燥气,所以既要温阳,还要注意不能化燥,要防燥,所以要适当地滋阴。

北方人要每天坚持刺激以下几个穴位:关元、肾俞、太溪。

具体操作:每天晚上临睡前1小时,先泡脚20分钟,然后按揉两侧太溪穴,每穴5分钟,然后艾灸关元5分钟。再艾灸两侧肾俞穴5分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并不是说春夏补养阳气,秋冬补养阴气,而是因为春夏时人们喜欢吃寒凉之食,阳气易受伤,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阳气;而秋冬季节,人们很注意温养阳气,尤其在北方,天气较干燥,人们只顾养阳气,却忘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结果常常为了补而不慎伤着了阴津。所以秋冬北方人在补阳的同时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点滋阴的东西。在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喝些枸杞子茶,或者熬点枸杞子粥,吃点六味地黄丸和杞菊地黄丸。就像中医开药方的时候,经常在一些性味相似的药物中加上一两味性味相反的药一样,这叫“反佐”。虽然药性相反,但是作用却是佐的。

“肾色黑,宜食辛”,“肾病忌甘”,这些是《黄帝内经》中的金玉良言:肾与黑色相合,黑色的食物入肾;辛属金,金生水,所以辛味的食物养肾,除了辛辣之品外,小米、鸡肉、桃子、葱等都是辛味的,而且性平和,在此强力推荐;肾病忌甘,也是从五行上考虑的,甘属土,土克水,所以甘味的食物会压制肾,肾虚者少进甜食为好。

《黄帝内经》有“诸寒收引,皆属于肾”。冬季的寒气最容易伤肾,不注意保养,会出现周身拘急、抽搐、活动不利等中风症状,这些相当于西医的脑出血、脑缺血等病。寒气伤肾,还能引起各种虚寒性的性功能障碍。肾主骨,骨质增生等骨病也可以从肾上预防。此外,冬主藏,为春季的生发积蓄能量。瑞雪兆丰年,冬季藏得越好,下一年才能生机勃勃,如此良性循环,自然能延年益寿。

脏腑经络病候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舌根部发强、吃了就要呕、胃脘痛、腹胀、好嗳气、大便或放屁后就感到轻松,全身感到沉重无力。

本经所属腧穴能主治有关“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舌根部痛、身体不能活动、吃不下、心胸烦闷、心窝下急痛、大便溏、腹有痞块、泄痢、或小便不通、黄疸、不能安睡、勉强站立、大腿和小腿内侧肿、厥冷、足大趾不能运用。

二、生命的瑰宝——足少阴肾经

肾经,这是一条关乎一个人一生幸福的经络,若想提高生活质量,在身体上从温饱进入小康,那就必须把肾经锻炼强壮。肾是先天之本,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大多来自父母的遗传,也就是祖上的“遗产”。如果没有先天的厚赠,那就真的太需要后天的培补了;否则,人过中年便注定要每况愈下,衰老之态势不可挡。身体需要运动,经络更需要锻炼,经络是修复身体器官损伤的无形触手和忠实保镖。我们人体的器官就像天天运转的机器,是很容易磨损的;但是只要我们注意保养它,时时除垢润滑,那么经络还会畅通无阻。

循行路线

从脚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底心(涌泉),出于舟骨粗隆下(然谷、照海、水泉),沿内踝之后(太溪),分支进入脚跟中(大钟);上向小腿内(复溜,交信;会三阴交),出腘窝内侧(筑宾、阴谷),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会长强)属于肾、络于膀胱(肓俞、中注、四满、气穴、大赫、横骨;会关元、中极)。

它直行的脉:从肾向上(商曲、石关、阴都、通谷,幽门),通过肝、膈,进入肺中(步廊、神封、灵墟、神藏,或中、俞府),沿着喉咙,夹舌根旁(通廉泉)。

它的支脉:从肺出来,络于心,流注于胸中,接手厥阴心包经。

联络脏腑

肾与膀胱相表里。主藏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主发育、生长、生殖。《素问·六节脏象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素问·上古天真论》:“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又称之为后天之本。肾为水之下源,主水,与肺、脾、三焦、膀胱等脏腑共同调节水液代谢,是水液代谢的重要脏器。《素问·逆调论》:“肾者水脏,主津液。”肾脉上连肺,主纳气。《难经·四难》:“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又主骨,生髓,通于脑,开窍于耳及二阴,外应于腰。《素问·痿论》:“肾主身之骨髓。”《灵枢·脉度》:“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因开窍二阴而司大小便。又寄藏命门之火,为元阴、元阳之脏,故有“水火之脏”、“阴阳之宅”之称。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贮藏精气,为人体生殖、造血、生长发育、防卫病邪的基础物质。

(2)平衡身体水液代谢,与膀胱合作排泄尿液。

(3)负责纳气,协调呼吸运动。

(4)主骨生髓,养脑益智。

(5)促进头发生长。

(6)肾气通耳,控制听力。

(7)控制二阴的开合。

常用穴位

足少阴肾经(左右共54穴)

穴歌

足少阴穴二十七 涌泉然谷太溪溢

大钟水泉通照海 复溜交信筑宾实

阴谷膝内跗骨后 以上从足走至膝

横骨大赫联气穴 四满中注肓俞脐

商曲石关阴都密 通谷幽门寸半辟

折量腹上分十一 步廊神封膺灵墟

神藏玉中俞府毕

1、人体第二长寿穴——涌泉穴

治口腔溃疡、高血压、心绞痛、白发、过敏性鼻炎、糖尿病、皮肤粗糙的名穴——涌泉。

涌泉穴在很多武侠小说里面都提到过,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个名穴。但是很多小说都把它的位置说错了,当然,娱乐嘛,博人一笑而已。涌泉的正确位置是在足底:正坐或者仰卧,翘足,在足底部,当足趾向下卷时足前部的凹陷处,约相当于足底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界处。下面说说涌泉穴在人体治疗保健中的用法。

第一,口腔溃疡。这个病很讨厌,也不是说大面积的溃破,但就是老也好不了,或者吃了抗生素什么的好了几天,但是一旦工作劳累或者情绪紧张、不好时就会卷土重来,还有一些女士每次例假前就开始犯此病。我建议这时不妨试一下涌泉穴贴敷法,将吴茱萸粉碎以后用醋调成糊状,贴在涌泉穴上,外面再用胶布固定,效果真的挺好的。

第二,如果你有高血压,艾灸、贴敷此穴也行。如果采用艾灸的话要坚持每天至少一次,每次10~15分钟,灸过后喝点温开水。如果是穴位贴敷的话就要买些中药,打成细粉然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天睡觉前贴敷在穴位上,两侧的穴位交替使用。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桃仁、杏仁、栀子、胡椒、糯米。

第三,心绞痛。虽然提起心绞痛或者心脏病,有针灸常识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内关,但是提醒大家一定不要忘记涌泉穴。因为位置的特殊性,它取穴没有内关方便,但效果是最好的。把中指屈曲,用指间关节去点,或者用笔什么的都行,只要是加大刺激量就行。

第四,艾灸涌泉穴还能防治呼吸道疾患。中国中医药大学的中医名家曾对此做过对比研究,艾灸涌泉,穴灸20分钟,马上缓解。坚持1周,基本上不再复发。

2、太溪、复溜、涌泉各显神通

这里主要讲肾经的3个穴——太溪、复溜、涌泉。可别小看这3个穴,它们个个都是身怀绝技。

先说太溪,位于脚内踝后3厘米凹陷中,这个穴说白了就是一个大补穴,凡是肾虚引起的各种症状,如腰酸、头晕、耳鸣、脱发、牙齿松动、哮喘,还有男性最担心的性功能减退以及妇女们的习惯性流产,都可通过刺激这个穴看到明显的效果。

再说说复溜穴。“复溜”就是让血液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在太溪穴直上2厘米处。这个穴位治疗瘀血和炎症效果最好,所以膀胱炎、阴道炎、前列腺炎等,以及因流产留下的后遗症,都可以选择此穴。有针灸专家称,针刺此穴滋肾阴的效果极好,相当于六味地黄丸的功效。所以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又多了件宝贝。

涌泉穴,相当于足底疗法的肾上腺反射区,自古就有临睡搓脚心百次可延年益寿的说法。其最实用的功效是在于此穴能引气血下行,可以治疗高血压、鼻出血、头目胀痛、哮喘等气血上逆的症状。此穴敷药效果最好。比如高血压患者可取中药吴茱萸25克研末,醋调成糊状,睡前敷于两脚心涌泉穴,用纱布包裹。通常20小时左右血压开始下降,且有持续效果。重症者可多用几次(平日配合金鸡独立法效果更佳)。鼻出血则敷大蒜泥,左侧流血敷左脚心,右侧流血敷右脚心,两鼻孔都出血则俱贴之,有立即止血之效。此法还可醒神通窍,以治疗慢性鼻炎(有专家建议此穴不宜艾灸,可作为参考)。此穴若只想用按摩法,则有个前提,就是稍用力此穴即痛感明显者适宜。若使很大力而痛感不显,或此穴处皮肤无弹性,一按便深陷不起的,不可用按摩法(会使肾气更为虚弱),可选用敷药法。

太溪、复溜两穴用按摩法效果很好,也无禁忌,常相配而用,哪个穴位敏感就先揉哪个穴,然后再把不敏感的穴也揉敏感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若同时在肾俞、关元、气海等穴拔罐,那就真成了一剂安全平和的十全大补汤了。一定要练补。肾功法,见效快。动作是两臂交叉从脑后向两侧分开,两手始终不交叉。用力点一定要在腰和脚掌。

儿童遗尿,即孩子有肾亏,就揉太溪,别揉涌泉。涌泉较为泻,太溪则偏补。

3、承山和涌泉让小腿远离静脉曲张

小腿静脉曲张是长期久坐或久立等不良姿式造成的,它的病理原因是膀胱经不通,这要求在治疗的过程中要有长期的打算。因为就像通下水道一样,好多年造成的堵塞不可能一下子给打通,必须一点一点地清理。

每天一定要点承山穴,两侧穴位都要点揉到,没有季节和具体时间的限制,但是一定要坚持,首先打消追求速效的念头。还有一个穴位要每天点按:涌泉。方法是:握拳,用指间关节点。

操作方法:每天用热水泡脚20分钟,然后点按两侧涌泉穴,每穴3分钟,一定要以产生胀痛感为度。然后趴在床上,让家人从脚踝开始沿着小腿后面向上推,要有一定的力度,要用掌根,推的时候要能让被推者感到一种酸胀感,单方向反复做15次。然后再点按双侧承山穴3分钟。

从中医来讲,静脉曲张是因为有瘀血,所以要活血化瘀。下面介绍一个秘方:红花、当归、牛膝、川芎,各15克,半洗脚盆水,2公斤左右,量多了可以再加些药。大火煮沸后再小火煮10分钟。这个过程中要把药水盖上,尽量减少药物的流失。煮好之后,先把小腿放在上面熏,一定不要烫伤。等感觉稍微有点烫的时候开始泡,直到把脚泡透,一摸感觉脚底很软,而且摸着脚还觉得有点发烫时为止。

泡完脚之后一定要做一个简单的“足疗”:从内侧太溪穴向脚跟方向和拇趾脚尖方向推。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坚持使用不久就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方药组成:黄芪15克、白芍20克、地龙10克、桃仁10克、红花6克(后下)、当归15克、甘草5克,每日一剂,水煎服。加减方法,热重加黄柏、蒲公英、丹皮、赤芍、地骨皮;湿重加金银花、苍术、薏苡仁、茯苓、虎杖;寒象加桂枝、熟地黄、生姜;气血虚象则予以本方和八珍汤加减治疗,每日1剂,水煎分两次服。

另外,每天慢步一会儿,以不感觉累为度。晚上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脚垫起来大约10厘米高,有利于血液回流。

还要注意调整自身气血,吃一些活血类型的食物,多做有利于心脏血脉的运动,调整自身心理状态,保持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酒可少量常饮,醋可多吃,肉类煲汤亦可以多吃。适宜食物如下:

(1)主食及豆类的选择:黑大豆、绿豆等。

(2)肉蛋奶的选择:猪心、牛肉、羊肉、鱼、海参等。

(3)蔬菜的选择:茄子、空心菜、莲藕、洋葱、蘑菇、慈菇、香菇、猴头菇、木耳、海带、葛根、魔芋、金针菇、油菜等。

(4)水果的选择:菠萝、山楂、菱角、刺梨、柿子、桃等。

(5)其他桃仁:红糖、醋、红酒、黄酒、葡萄酒、白酒等4、滋阴补肾治咽炎,阴冷阳痿不用愁——太溪穴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肾脏的原气居住的地方,在针灸治疗学上讲,它具有“滋肾阴、补肾气、壮肾阳、理胞宫”的功能。也就是说,生殖系统、肾阴不足诸证、腰痛和下肢功能不利的疾病此穴都能治。

太溪几乎对各种咽炎都有效,尤其是那种常觉得咽喉干燥、肿痛,属于中医上讲“肾阴不足”原因引起的咽症。按揉此穴位,可一边按揉一边做吞咽动作,这是因为肾经的循行经过喉咙“入肺中,循喉咙,挟舌本”。

因为肾包括肾阴肾阳,而肾阴肾阳分别是其他几脏的阴阳之本,所以有人将肾阴肾阳称为人体的阴阳之本。而太溪为肾的原穴,就能很好地调节人体的阴阳,刺激此经时可以点穴、按揉或艾灸。因为循行过小腹部内相应的人体生殖系统部位,所以对生殖系统的诸多疾病相当有效。比如对女性的月经不调、阴冷,男性的阳痿、举而不坚等都有很好的作用。

按揉太溪穴对腰痛腰酸的效果特别好,刺激时,除了穴位要有酸胀感以外,还应该有麻电样的感觉向足底放散。另外,半身不遂、下肢活动功能不好的患者在家庭护理中也可以进行这样的操作。

用太溪穴来治疗莫名的手脚冰冷也是极其有效的。被此症困扰者,请务必在每天睡觉前刺激此穴。坚持不到几天,你就会惊讶地发现自己的手脚变得暖洋洋的了。

此外,太溪穴还能治各种气喘病。

脏腑经络病候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病症:饥饿而不想进食,面色黯黑像漆柴(炭),咳嗽痰唾带血,喝喝气急,刚坐下就想起来,两目视物模糊不清、心像悬空而不安,有如饥饿之感;肾气虚的容易发生恐怖、心中怦怦跳动,好像有人要捉捕一样;这还可发生为“骨”方面的深部的气血阻逆,如厥冷、麻木、疫痛等症。

本经所属腧穴就能主治由“肾”方面所发生的病症:口热、舌干燥、咽部发肿、气上逆、喉咙发干而痛、心内烦扰且痛、黄疸、腹泻、脊柱、大腿内侧后边痛、萎软、厥冷、喜欢躺着,脚心发热而痛。

三、护身卫体的大将军——足厥阴肝经

子时之后是丑时,就是凌晨1~3时,这个时候肝“值班”,主管全身气血的循行与流注。因为肝是主血的脏腑,所以如果凌晨1~3时没有很好地休养的话,就会伤及肝血。

循行路线

从大趾背毫毛部开始(大敦),向上沿着足背内侧(行间、太冲),离内踝一寸(中封),上行小腿内侧(会三阴交;经蠡沟、中都、膝关),离内踝八寸处交出足太阴脾经之后,上膝胭内侧(曲泉),沿着大腿内侧(阴包、足五里、阴廉),进入阴毛中,环绕阴部,至小腹(急脉;会冲门、府舍、曲骨、中极、关元),夹胃旁边,属于肝,络于胆(章门、期门);向上通过膈肌,分布胁肋部,沿气管之后,向上进入颃颡(喉头部),连接目系(眼球后的脉络联系),上行出于额部,与督脉交会于头顶。

它的支脉:从“目系”下向颊里,环绕唇内。

它的支脉:从肝分出,通过膈肌,向上流注于肺(接手太阴肺经)。

联络脏腑

肝位于上腹部,横膈之下。肝脏是人体内最大的腺体,有很多重要的功能。

1、肝主疏泄

肝主疏泄,泛指肝气具有疏通、条达、升发、畅泄等综合生理功能。古人以木气的冲和条达之象来类比肝的疏泄功能,故在五行中将其归属于木,故《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六节脏象论》说:“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调节精神情志,促进消化吸收,以及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三方面。

(1)调节精神情志: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除由心所主外,还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肝的这一功能正常,人体就能较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活动,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理智灵敏;疏泄不及,则表现为精神抑郁、多愁善虑、沉闷欲哭、嗳气太息、胸胁胀闷等;疏泄太过,则表现为兴奋状态,如烦躁易怒、头晕胀痛、失眠多梦等。

(2)促进消化吸收:肝的疏泄功能有助于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分泌,以保持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如肝失疏泄,可影响脾胃的升降和胆汁的排泄,从而出现消化功能异常的症状,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嗳气泛酸,或腹胀、腹泻等,中医称为“肝胃不和”或“肝脾不调”。

(3)维持气血,津液的运行:肝的疏泄功能直接影响着气机的调畅。如肝失疏泄,气机阻滞,可出现胸胁、乳房或少腹胀痛。气是血液运行的动力,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若肝失疏泄,气滞血瘀,则可见胸胁刺痛,甚至症积、肿块,女子还可出现经行不畅、痛经和经闭等。

肝的疏泄功能还有疏利三焦、通调水道的作用。故肝失疏泄,有时还可出现腹水、水肿等。

2、肝主藏血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当人体在休息或情绪稳定时,机体的需血量减少,大量血液贮藏于肝;当劳动或情绪激动时,机体的需血量增加,肝就排出其所储藏的血液,以供应机体活动的需要。如肝藏血的功能异常,则会引起血虚或出血的病变。若肝血不足,不能濡养于目,则两目干涩昏花,或为夜盲;若失于对筋脉的濡养,则筋脉拘急、肢体麻木、屈伸不利等。

3、肝开窍于目

目的视觉功能主要依赖肝之阴血的濡养;肝的经脉又上联目系。因此,肝的功能正常与否常常在目上反映出来。例如:肝血不足可出现视物模糊、夜盲;肝阴亏损,则两目干涩、视力减退;肝火上炎,则目赤肿痛。

4、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主筋:筋的活动有赖于肝血的滋养。肝血不足,筋失濡养可导致一系列症状,如前所述。若热邪炽盛,灼伤肝的阴血,可出现四肢抽搐、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等,中医称之为肝风内动。

“爪”包括指甲和趾甲,有“爪为筋之余”之说。肝血充足,则指甲红润、坚韧;肝血不足,则爪甲枯槁、软薄,或凹陷变形。

常用穴位

足厥阴肝经(左右共26穴)

穴歌

一十四穴足厥阴 大敦行间太冲侵

中封蠡沟中都近 膝关曲泉阴包临

五里阴廉羊矢穴 章门常对期门深

1、太冲穴——最值得人心生敬畏的穴位

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

我们可以向太冲穴寻求帮助,它可帮我们解决以上这样那样众多的问题。还可以在你发热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您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什么人用太冲穴好呢?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的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的人。但如果你是那种随时可以发火、不加压抑、发完马上又可谈笑风生的人,那么太冲穴对你就意义不大了。揉太冲穴,从太冲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

人有时候会发一阵无名之火。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发脾气并不是一件坏事。那么这种气又是如何产生的呢?从根源上来讲是由情志诱发而起的。其实这种气起初是人体的一股能量,在体内周而复始地运行,起到输送血液周流全身的作用。肝功能越好的人,气就越旺。肝帮助人体将能量以气的形式推动全身物质的代谢和精神的调适。这种能量非常巨大,如果我们在它生成的时候压抑了它,如果生气的时候强压下怒火,使它不能及时宣发,那么这时它就成了体内一种多余的能量,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上火了”。“气有余便是火”,这火因为没有正常的通路可宣发,就会变成了像在西班牙斗牛节上斗红眼了的牛,在体内横冲直撞了。这种火上到头就会头痛,冲到四肢便成风湿,进入胃肠则成溃疡。

有一种人爱哭,你可别阻止他(她),有烦心、委屈的事能随感而发,将体内的郁结及时疏解,真是痛快!不是有一首歌叫作《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肝之液为泪”,这是上天赐予我们每个人的自然解毒法,可以迅速化解肝毒,为何不用呢?有些人大哭了一场,将多年的积郁一涌而出,顿时无毒一身轻。所以这是最高明的治疗方法。哭也会消耗大量的气血,因为浊气不会自行排出,需要调动大量气血将它赶出来。所以大哭之后通常疲惫不堪,困倦思睡,这时就要及时补充气血。另外,也不可总是哭哭啼啼,像红楼梦里面的那个林妹妹整天哭泣个没完没了,那就又会造成气血两伤了。所以凡事要恰到好处,过犹不及。

说到肝火,说到生气,就不得不提到太冲这个奇妙的穴位。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穴的含义有发源、原动力的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的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可见太冲穴的作用之大。

在中医里面,肝被比做是刚直不阿的将军,“肝为刚脏,不受怫郁”。是说这个脏器阳气是很足的,火气是很大的,是不能被压抑的。“肝主筋,易生内风”。卒中后遗症的患者通常都是手脚拘挛,按照俗话说,就是筋抽在一起了,这就证明肝已受伤了。“肝开窍于目”,是说眼睛的问题主要是由肝来决定的:肝血不足眼睛就酸涩,视物不清了;肝火太旺,眼睛就胀痛、发红。

太冲穴可以解决这如此众多的问题,所以一定要善加利用。太冲穴还可以在你发热的时候帮你发汗,可以在你紧张的时候帮你舒缓,可以在你昏厥的时候将你唤醒,可以在你抽搐的时候帮你解痉。

2、失眠的原因是魂不守舍——太冲穴来帮忙

按照身体十二经的气血循行来看,肝经的经气在丑时最旺,就是凌晨1~3时。这个时候我们都在睡觉呢,但是有些人就是睡不着。工作和生活有压力的人还能理解,有些人什么压力都没有,也睡不着,有些人倒是能睡着,但是经常做噩梦,搞得每天起来都无精打采或者莫名烦躁。这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有一个成语叫“魂不守舍”,就是魂不能踏踏实实地在肝脏这个屋子里呆着,非要跑出来。有的人整天精神涣散,思想难以集中,就像丢了魂一样,这就是肝气虚弱造成的。还有人夜里总做噩梦,两三点钟便会醒来,再难入睡,这都是肝脏郁结的浊气在作怪。

中医里讲心主神、肝主魂。本来到晚上的时候这个神和魂都该回去的,但是神回去了魂没有回去,这就叫“魂不守神”。中医经常说有的人没魂儿了,没魂的人他能好好睡觉吗?所以中医的解决办法就是让魂回去。怎么让肝魂回去?除了找有经验的老中医开些平肝潜阳的药之外,每晚临睡前一定要花10分钟刺激肝经上的太冲,点揉肝经循行路线上的重要穴位,哪里痛、酸、麻木就按哪里,有些人是脾气大,火气特旺,这时只要点点穴,消消火儿,几分钟后人就感到心平气和了,自然也就能安然入睡了。

3、女性的好帮手——太冲

太冲是肝经上最重要的穴位,是治各类肝病的特效穴位。能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和中药中菊花的功效很像,而且对女性的月经不调也很有效。它的位置在脚背上大拇趾和第二趾结合的地方向后,在足背最高点前的凹陷处。那些平时容易发急,脾气比较暴躁的人一定要重视肝经上的太冲,每天坚持用手指按揉太冲2分钟,要产生那种明显的酸胀感,用不了一个月就能感觉到体质明显地好转。

很多女性的月经总是提前或者经期延长,老是没有规律。月经的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地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在中医里面讲就是肝的问题,因为肝主藏血,还有就是肝经有热导致的。这个时候一定要点太冲,不是在经期点,要在月经来临之前5天就开始每天点揉太冲,每次3~5分钟,每个月经周期前都坚持做。不到两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经期开始恢复正常了,经前的紧张、烦躁也没有了,痛经的也不痛了。

4、拯救肝脏的功臣——期门穴、行间穴

肝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各种类型的肝炎。比如急性、慢性肝炎等,会容易疲劳、没有食欲、想吐等,而且治疗上十分麻烦。

如果家中有人患有肝炎,那就需家中每个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食具、牙具、修面用具及其他盥洗用品要分开。多人一起就餐时,要使用公筷公勺,将食物取放在自己的碗碟中食用;或采用分食制,每人1份。家庭用具和食具要经常消毒。

患者在生活中还需注意:一是必须忌酒。人体感染了肝炎病毒,肝功能已受到损害,体内对酒精(乙醇)代谢的酶类活性减低,解毒功能也随之降低,即使少量饮酒也有害无益。二是不可多食糖,会使体内脂肪类物质增多,将引发高血脂和脂肪肝,加重炎症。三是适量补充蛋白质及热量。肝炎病初发期,应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稀粥、牛奶、豆浆、面条、藕粉、馄饨等。经过治疗,患者食欲也随之好转,这时要适量补充蛋白质及热量,如瘦肉、鸡蛋、鱼类、豆制品等。当转入康复阶段,可按口味配膳,无需特定限制,对脂肪类食物,也不必严格控制,因为脂肪可增加热量。四是多食含维生素食物,如蔬菜水果、海藻、蘑菇及五谷杂粮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

另外,坚持按揉肝经上的一些重要穴位,若能每天坚持刺激,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善肝炎带来的危害。

期门穴、行间穴等穴对肝病十分有效。要找期门穴时,请先找巨阙穴。在心窝上端,从左右肋骨相交之处起,往下二指宽处即是巨阙穴。然后,从乳头往下画一条平行线,在此线所经过的肋骨和肋骨之间,与巨阙穴同样高度上的,就是期门穴。

行间穴在脚上。从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施压,会强痛,在这些穴道上每天两次指压,每次30下的强烈刺激即可。而有肝硬化和酒精肝、脂肪肝则用香烟或艾炷每天灸20次。坚持按揉与艾灸以上穴位和与注意上面所述的注意事项,治疗效果一定显著。

脏腑经络病候

本经有了异常变动就表现为下列的病症:腰痛得不能前俯后仰,男性可出现小肠疝气,女性可出现小腹部肿胀,严重的则咽喉干,面灰尘,脱了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