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620800000008

第8章

这则典故是使人们认清世上那些残害同类的恶人。

此典出自《燕书》:“彼兽而人,汝则人而兽也!不杀何为?”

齐人西王须,擅长于做贩运海外物品的买卖,他经常往来于扶南的众多城镇和顿逊的各民族部落中,贩运各种珍奇宝物,像玳瑁、颇藜、火齐、玛瑙等类,晶亮的白光闪烁不止。有一次,在海上忽然遇见一阵风,把船刮翻了,西王须便抓住一根折断的桅杆,在海里漂了很长时间,侥幸靠近海岸爬了上去。他穿着湿透的衣服奔走在彝山北面的山谷之中,山谷幽深昏暗,不见阳光,常像有大雨压到地面似的。西王须想到自己可能难逃一死,便寻找一个山洞,希望自己的遗体不被乌鸦鹞鹰啄食了。还没进入山洞,忽然有一只猩猩从山洞中走出来,它注视着西王须,表现出同情的样子。

过了一会儿,它便去拿了豆棵、萝卜、谷穗等食物,比划着让他吃。西王须正饥饿难忍,便狼吞虎咽吃下去了。山洞的右边有一个小洞,睡觉的地方铺着新的鸟毛,有一尺多厚,非常暖和,猩猩便让给西王须去睡,自己却躺在洞口外面,当时天气很寒冷,也不顾惜自己,它的语言虽然和人不一样,但咿咿呀呀的发出声音,好像安慰劝解的模样,这样整整过了一年也不稍有懈怠。有一天,海上开来了一条大船,停泊在山下,猩猩便急忙拉着西王须出来,送他登上船。西王须上船一看,恰好是他的朋友。猩猩还遥望着大船,不忍离去。

西王须对他的朋友说:“我听说猩猩的血可以染毡布,过一百年也不褪色。这只猩猩长得很肥,刺死它可以得到一斗多血,为什么不上岸去捕捉它呢?”朋友一听大骂道:“它虽然是一只野兽却非常像人,你虽然是人却像只野兽呀!不杀你留着有什么用?”于是他的朋友便用口袋装了石头套在他的脖子上,把他推进海里淹死了。

以邻为壑

“以邻为壑”比喻把灾祸、困难、危险推给别人。

此典出自《孟子·告子下》:“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今吾子以邻国为壑。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吾子过矣!’”

这段话意思是说:

魏国有一个人叫白丹,字圭。他曾经用筑堤坝的办法治理泛滥的洪水,在局部地区收到了一些好的效果。因此,他洋洋得意地说:“人们都说夏朝的大禹治水有功,舜还把帝位让给他。实际上,我治理水患比大禹高明多了。”

孟子对白丹说:“你错了!大禹治水,是依据水流的规律治理的。他采用疏通的办法,让洪水流到河海里,把大海当做蓄水的地方。而现在你治水,却把邻国的大片良田沃土当做蓄水的沟壑。水逆流、倒流叫做‘洚水’,‘洚水’就是为害的洪水。你使洪水在邻国泛滥,造成灾害。这种做法是有仁爱之心的人所深恶痛绝的。你的说法是错误的!”

以强凌弱

“以强凌弱”意思

是凭恃强大,欺负弱小。

此典出自《庄子·盗跖》:“尧舜作,立群臣,汤放其主,武王杀纣。自是以后,以强凌弱,以众暴寡。汤武以来,皆乱人之徒也。”

《庄子》这部书中记载这样一个故事:

孔子有位朋友,名叫柳下季,他的弟弟名叫盗跖,是出了名的大强盗。据说盗跖带领九千兵马,横行天下,侵扰诸侯,掠牛抢马,百姓叫苦不迭。有一次孔子对柳下季说:“先生是当今世上的才子,可是弟弟却是强盗,为天下所耻笑,这是你做兄长的过错呀,既然是兄长,就应该能教导弟弟呀,我真为你感到羞耻呀!我去劝告他,如何?”

柳下季叹了一口气,说:“先生哪里知道,我那个弟弟呀,心如泉涌,意如飘风,顺心则喜,逆心则怒,他根本不听别人的话呀,我看你也不必去劝他,他常用语言污辱人的……”

“不,我还是去劝劝他!”孔子让颜回驾车,子贡陪着,一块去寻找盗跖。盗跖听说孔子来见他,勃然大怒,咬牙切齿地骂道:“是那个鲁国的伪人吗?他不种地就吃饭,不织布就穿衣,整日里摇唇鼓舌,惹是生非,迷惑天下君主,欺骗各地弟子,他罪大恶极,赶快把他赶走,不然就摘下他的心肝作为我的午饭!”

孔子见到盗跖,耐心地劝他说:“你身长八尺,相貌姣好,两眼炯炯有神,牙齿洁白,是位仪表堂堂的男子汉,可是却被人称为强盗,我为你感到羞耻呀!如果你听从我的劝告,我可以南使吴越,北使齐鲁,东使宋卫,西使晋楚,给你造大城数百里,尊你为诸侯,从此以后你不要弄刀舞枪、侵扰万民,这可是贤人才士的行为啊!”

盗跖怒目圆睁,大声斥责孔子说:“算了吧,孔丘你不要骗人了,什么大城诸侯,城再大还有天下大吗?尧舜有天下,可他们的子孙却无立锥之地;汤武立为天子,但他的后世却灭绝了。我知道上古时候人少而禽兽多,人住在树上。后来人们耕种取食,纺织取衣,互相之间没有相害之心。然而自从有了黄帝以后,战争不断,尧舜设立群臣,商汤击败夏桀,周武诛杀殷纣,都是以强大欺凌弱小,以人多压迫人少的。自从汤武以来,一直都是征伐杀戮。而你现在却把文武那一套东西教给后世,散布谎言,蒙蔽天下之主,而想求得富贵,所以说天下的盗贼没有比你更大的了,天下人为啥不叫你盗丘,而偏叫我盗跖?”

孔子碰了一鼻子灰,赶忙跳上车离开盗跖,他目光呆滞面如土色,一连跑了三天,才回到鲁国。在东门外他遇到柳下季,柳下季问候说:“几天不见,看车马的样子你好像出远门了,是不是去找盗跖去了?见到他了吗?”

孔子仰头望天,长叹一口气,说:“唉呀,我是自讨苦吃呀,差一点掉进老虎嘴巴里了。”

阴谋诡计

“阴谋诡计”指背地里策划干坏事。

此典出自《宋史·余深传》:“京(蔡京)奸谋诡计得助多者,深(余深)为首,摅次之。”

北宋末年,蔡京、朱面力、王黼、李彦、童贯、梁师六人,贿赂公行,党羽满朝,当时称为六贼。六贼中,罪不容诛的是蔡京。蔡京,字元长,兴化仙游(今属福建)人。元佑元年(公元1086年),他任开封知府。当时,司马光恢复旧法,限五天内恢复差役制,蔡京如期完成,受到称赞。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章执政,蔡京任户都尚书,又帮助章颁布新法。宋徽宗即位后,蔡京被罢免,乃勾结宦官童贯,图谋东山再起。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蔡京为右仆射,后为太师。他以恢复新法为理由,加重对百姓的剥削,排除异己,并大兴土木,工役异常繁重。蔡京阴险奸诈,诡计多端,是当时的大奸臣。金兵攻打宋国时,他率全家南逃,被宋钦宗放逐到岭南,途中病死。

由于蔡京权重势大,有些阿谀逢迎之徒经常拍他的马屁。当时,有一件案子牵连到蔡京,审理案件的御史中丞余深,伙同开封府尹林摅,暗中替蔡京开脱。凡涉及蔡京的供词,余深等便全部销毁。后来,这两个人也凭借着蔡京的势力升官发财了。蔡京死后,余深也被降职。

阴柔害物

“阴柔害物”的意思是,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狠毒,陷害善良。

此典出自《旧唐书·李义府传》:“故时人言义府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唐太宗时的奸臣李义府,用阿谀奉承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唐高宗即位时,李义府升迁为中书舍人。永徽二年(公元651年),李义府兼修国史,加任弘文馆学士。唐高宗要立武昭仪(武则天)为皇后,许多大臣都表示反对,而李义府曾暗地里表示赞成,要予以协助,所以不久就被提升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赐予广平县男的爵位。李义府表面看来非常和善,与别人说话时总是面带微笑,而实际上他心胸狭小、嫉妒心强,非常狠毒狡猾。他处在有权有势的地位上,喜欢让人们臣服于自己,如果有人稍微触犯了他的心意,他就会排挤、陷害那个人。所以,当时人都说李义府是笑里藏刀,又因为他表面温柔恭顺而内心阴险刻毒,陷害忠良,人们又给他起了一个外号,称他为“李猫”。

有恃无恐

“有恃无恐”意思是指,因为有所依仗就无所畏惧。现在多用于贬义。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县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春天,周历正月,鲁僖公会见莒国国君兹丕公和卫国大夫宁庄子,在莒国的向地结盟,重温洮地盟会的旧情义。而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西部边邑,声讨洮、向这两次盟会。这一年的夏天,齐孝公派兵攻打鲁国北部边邑。卫国为了履行洮地盟约,就出兵攻打齐国。鲁僖公从策略考虑,决定派遣鲁国大夫展喜以犒劳齐国军队为名,去探听齐孝公的虚实。临行之前,鲁僖公让展喜去请教鲁国大夫展禽(又称柳下惠),讨论一下见了齐孝公之后如何措辞。齐孝公还没进入鲁国国境,展喜就赶到境外跟在齐教公身旁,对他说:“敝人的国君听说您亲劳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我赶来犒劳您的将士。”齐孝公说:“看到我来了,鲁国人都害怕了吧?”展喜回答说:“只有小人才害怕,君子是不害怕的。”齐孝公说:“哦?你们鲁国非常贫穷,百姓屋中像悬挂着的磬一样,其间空洞无物,田野里连棵青草也没有。到底凭借什么而不害怕呢?”展喜回答说:“凭借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辅佐周王室,左右辅助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赐给他们盟约,说:‘你们世世代代的子孙都不要互相侵害。’这些教诲都写在盟书里,藏在盟府,由太师掌管它。齐桓公遵守先王的遗训,集合诸侯,协商解决争端,救援他们的灾难。

这些做法都是为了使太公的昔日的职责能发扬光大。自从您当上齐君后,各国诸侯都抱着殷切的期望,说:‘齐王一定会继承桓公的功德。’所以我们鲁国没有修筑城墙,也没有派遣强兵防守。鲁国人都说:‘难道齐王继承桓公之位才九年,就丢掉先王之命、废弃太公的旧职吗?如果这样,他怎样向先君交代呢?齐王一定不会这样做的。’我们就凭这些理由而不感到害怕。”齐孝公听了展喜的一席话,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他就率领大军回国了。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意思是,要想给别人加上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借口吗?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十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鲁僖公十年(公元前650年)夏季四月,周公忌父(周王卿士)和王子党(周全大夫)会合齐国大夫隰朋,拥立晋公子夷吾为晋国国君,史称晋惠公。晋惠公掌握大权后,想杀掉自己的党徒里克,想以此证明自己不是篡位。在谋杀里克之前,他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的帮助,我就做不了国君,应当感谢你。但是,你毕竟杀了两个国君和一个大夫。给你这样的人当国君,岂不是太难了吗?”里克听后,不禁感慨万千,思前想后:晋献公临死之前,想立太子奚齐为国君。于是他就要求荀息尽力帮助和保护奚齐,荀息答应了。可是,晋献公死了还不到一个月,里克就把太子奚齐杀掉了,荀息打算为奚齐而死,有人说,不如立公子卓为国君。荀息立公子卓之后,里克又在朝廷上杀死了公子卓。荀息无计可施,终于自杀而死。里克心里清楚,自己和丕郑(晋国大夫)发动三公子(申生、重耳、夷吾)的党徒作乱,目的是拥立重耳为国君,对此,如今登上国君宝座的晋惠公(夷吾)也是心中有数的。而晋惠公说感谢里克是言不由衷的。想到这里,里克毫不客气地说:“如果不废除太子奚齐和公子卓,怎么会轮到您当国君呢?现在你要除掉我,要给我加上罪名,难道还会找不到借口吗?我让你如愿以偿就是了。”说完,他拔剑自刎而死。当时,大夫丕郑正受聘于秦国,并且商谈延续割让国土的事,因而没有遭到与里克同样的下场。

彰明较着

“彰明较着”形容极其明显的事。

此典出自《史记·伯夷列传》:“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姿雎,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犬大彰明较着者也。”

西汉武帝时,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看法。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天人感应论”神学体系,把儒学宗教化,使之成为适合于封建统治者御用的合法欺骗理论。司马迁反对“定儒学于一尊”的统治政策,尤其对董仲舒一派的宗教神秘主义深表反对。借着为伯夷作传的机会,于是司马迁驳斥了“天人感应”、“天之报施善人”的思想。

司马迁写道:有人说,天对人并没有什么偏私,它只是帮助好人。然而,像伯夷、叔齐这样仁德完备,品行高洁的人却活活饿死了;孔子最得意的学生颜渊也因贫寒而早亡。天所报答好人的,又是怎样的呢?而象盗跖这样乱杀无辜,吃人心肝的杀人魔王,却能够寿终正寝,这又是遵行的什么标准呢?这是一些极其明显的例子。到了近世,那些“暴戾姿雄”、“操行不轨”的人,竟然“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而一般“行不由径”、中规中矩、有崇高正义感的人,却是“遇祸灾者不可胜数”,这难道就是什么天理吗?

轵道之灾

“轵道之灾”比喻亡国的灾祸。

此典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以后,项羽、刘邦领导的起义军却逐步壮大起来。他们俘获秦名将王离,多次打败章邯,席卷关东,刘邦带领义军数万正在攻打武关。

公元前207年8月间,在秦王朝中夺得丞相职位的赵高被起义军吓破了胆,就托病不去上朝,秦二世(胡亥)派人上门去斥责赵高。赵高无法逃脱了,就同他的女婿咸阳令阎乐和弟弟赵成一起谋划,逼秦二世自杀。

秦二世死后,赵高又立二世的侄子子婴为秦王。他命令子婴沐浴斋戒,打算在祖庙举行仪式,接受秦王的符玺。斋戒五日之后,子婴同他的两个儿子密谋说:“丞相赵高在望夷宫诛杀了秦二世,担心群臣以叛逆罪诛杀他,就虚伪地举起仁义的旗帜,立我为秦王。我听说赵高已与楚国订立了盟约,灭掉秦宗室后封他做关中王。现在他叫我沐浴斋戒,到庙中举行仪式,这是想在庙中杀掉我。我装病不去,赵高一定亲自来责问,等他来后,我们就杀掉他。”赵高派人去请子婴,请了数次,子婴皆不去。赵高真的亲自前来,对子婴说:“国家大事,非常重大,秦王为什么不去呢?”子婴就在斋宫里刺杀了赵高,赵高家三族人也在咸阳被杀。

公元前206年,在子婴当秦王四十六天之后,刘邦即打败秦军攻入武关。接着,刘邦挥师驻扎在长安东三十里的霸上,派人命令子婴投降。子婴马上服从,他在脖子上系着丝带,坐着白马拉的素车,捧着皇帝的玉玺,在轵道旁向刘邦投降。刘邦进入咸阳,封存宫室府库的财物之后,又退军驻扎霸上。一个月后,诸侯军纷至沓来,项羽是各路关东的首领,他下令杀死子婴和秦王朝众多的公子宗族。秦朝便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