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英雄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620800000012

第12章

石敬塘后来做了皇帝,建立了后晋。段希尧做了右谏议大夫,被派到吴越做事。出发那天,天气晴朗,正当段希尧带领士兵们坐着船在大海上航行时,忽然天色大变,狂风大作,浊浪滔天,冲上船舷。掌舵的船夫、随行的仆人相顾失色。面对这紧张的情势,段希尧镇静地对手下人说:“我这个人平生处世做事小心谨慎,言行坦荡,从不搞什么阴谋,老天可以明明白白地看到我这颗心,难道不会保佑我吗?你们不用惊慌,尽管把我当作一个依托好了。”说来奇怪,段希尧的话刚说完,大风停止了,海面重又恢复了平静,他们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

挥戈反日

戈:古代兵器。将戈一挥,使太阳返回来。比喻无比的威力。

此典出自汉·刘安等《淮南子·览冥训》。

当年,周武王率领各路诸侯征讨殷纣王的时候,大队人马从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逆流而上,勇武的战士赤膊握桨,齐力划水,战船破浪前进,船儿终于靠上岸,战士们跳下船,勇猛地向岸上的敌军冲杀。

战场上,战旗飞舞,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中,死伤敌兵无数。周武王的部下鲁阳公率军与敌兵交战,双方打得难解难分。鲁阳公愈战愈勇,独自闯进敌群,东奔西突,敌人望风披靡,可眼看就要打垮敌人的时候,太阳落下西山,暮色降临了。这对胜利的一方不利,因为敌军可趁黑暗逃脱,于是,鲁阳公举起长戈,向日挥舞,吼声如雷,太阳又跃回西山,大获全胜。大地恢复了光明(挥戈反日),鲁阳公也终于歼灭了敌军,挥汗成雨挥一把汗,汗水洒下来就像下雨一样,形容人极多,也形容出汗很多。

此典出自战国·佚名《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晏子是春秋时齐国人,曾担任齐国的相国。他身材矮小,但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是春秋时有名的贤相,也是有名的辩士。

有一次,齐王派晏子出使楚国。当时,楚国非常强大,楚王根本瞧不起齐国,又听说晏子长得矮,就想要借机羞辱晏子。

晏子到了楚国,来到都城门外,却见楚国让守城门的人把大门关上了,只开着城门旁边的狗洞。守城的人说:“你长得那么矮,从狗洞里进来就足够了!”

晏子很庄重地回答说:“我访问人国时走城门,访问狗国时爬狗洞。如果你们自认为是狗,我爬狗洞又何妨呢?”

守城人无计可施,就去报告了楚王。楚王听了,也哭笑不得,总不能自己承认是狗国吧!他只好下令打开城门,请晏子进来。

楚王接见晏子的时候,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他蔑视地问晏子:“你们齐国难道没有别的人了吗?”

晏子回答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在我们的都城临淄,到处都挤满了人,人们扬起袖子可以敝日;人们挥一把汗可以成雨;路上的行人肩挨肩脚跟脚,后面的人稍不注意就会踩到前面人的脚跟。大王怎么说我们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说:“既然你们齐国有人,为什么要派你当使者呢?”口气中充满了轻蔑和侮辱。晏子神情自若、不卑不亢地回答说:“我们齐国派使者出访,是有规矩的。出访君主贤明的国家,就派贤明的人当使者;出访君主不贤明的国家,就派不贤明的人当使者。因为我是齐国最不贤而且是最没有出息的人,所以我们齐王就让我出使你们楚国。”

楚王听了,感到非常难堪,他没想到晏子这么机智,自己本来是想羞辱他一番,却反而被他羞辱了,真是自讨没趣。

按兵不动

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

此典出自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恃君览》:

卫国是春秋末年晋国东部一个弱小的国家,被迫名义上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受晋国摆布、欺侮。还要每年向晋国纳贡。国君卫灵公终于不甘长久屈于人下,就与强大的齐国结盟而与晋国断交。

晋国执政的赵鞅(赵简子)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史默没有按时回国。赵鞅不知出了什么事,心神不定。有人猜测,可能史默已被卫国人抓住杀掉;又建议说,卫国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的大军一到,卫国的国君会不战自降,为此请赵鞅下令出兵。

赵鞅不同意这个建议。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于同盟国断绝往来,一定会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坚持等史默回来再考虑出兵的问题。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

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卫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卫灵公出谋划策。

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士气旺盛。

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按兵不动,等待时机再说。

城狐社鼠

指以城墙为依托的狐狸,以土地庙为依托的老鼠。比喻旧社会仗着衙门势力欺压百姓的官吏。

此典出自唐·房玄龄等《晋书·谢鲲传》。

晋朝退守建康(今南京)后,大将军王敦全家都跟着迁往建康,在朝中极有势力,说一不二,当时人们流传“王与马,共天下”的说法(马指司马氏)。但是,司马氏和王氏之间的内部矛盾却相当尖锐。

起初,晋元帝在建康刚即位的时候,彼此还互相支持,互相利用,矛盾并不突出。后来,王敦被任命为军事统帅,镇守武昌,掌握了长江中上游地区,声威很盛,对处于长江下游的都城有很大的威胁。晋元帝觉察到了这一危险的形势,便分别任命刘隗和戴渊为镇北将军和征西将军,名义上是防范北方各国的南侵,实际上是为了牵制王敦。

王敦也明白晋元帝的企图,便生叛逆之心,借口说:“刘隗奸邪,危害国家,必须清除他这个‘君侧之奸’(君王身边的坏蛋)”!

王敦的这个造反借口是从汉初的吴王刘濞那里学来的。

在王敦部下担任“长史”的谢辊对王敦说:“刘隗固然奸邪,可是,他是‘城狐社鼠’呀!”

所谓“城狐社鼠”,就是藏在城墙里的狐狸,躲在山神庙里的老鼠。人们要想捕杀城狐社鼠,都不能不有所顾忌。因为捉城狐,恐怕要毁坏城墙,得罪君王;烧社鼠,恐怕要烧坏山神庙,对神不敬。由于这样,狐鼠之辈就仗着皇城和神庙作威作福了。

南冠楚囚

指被俘的楚国囚犯,泛指战俘和囚犯。

此典出自春秋·左丘明《左传·成公九年》。

春秋时期,晋、楚是两个大国,它们为互相争夺霸主地位,经常战火不断。

公元前584年,晋国和楚国在郑地交战,楚军大败,有个名叫钟仪的官员被晋军俘获,押回晋国囚禁。

钟仪被关押在晋国的一个兵器库内,他每天都仍然穿着原来的服装、戴着楚地的帽子,深深地怀念着楚国,盼望着有一天能够回到楚国去。

过了两年,晋国和楚国又发生了战争。有一天,晋景公看到了钟仪,就问看守他的官员:“那个戴着楚地的帽子的囚犯是谁啊?”官员回答说:“他叫钟仪,是两年前抓到的楚国俘虏。”

晋景公听了,就让钟仪暂时获得了自由,安慰了他几句,与他交谈起来。交谈中,晋景公得知钟仪能弹奏乐器,就让他弹琴。

钟仪弹奏了一首楚国曲子,表达了他强烈的思念故乡的感情。

过了些日子,晋景公和上卿范文子谈到了钟仪的事,范文子说:“我们老和楚国打仗也不是个办法,不如把钟仪放回去,促成晋、楚和好。”

晋景公也有同样的想法,就采纳了范文子的建议,举行仪式,送钟仪回楚国。钟仪回国后,果然为促成晋、楚和好作了很大的贡献。

“南冠楚囚”就是戴着南方帽子的楚国囚犯,比喻囚禁于异国而怀念祖国的情怀,也可用来指囚犯。

面如土色

脸色如泥土一般。形容人惊恐、紧张或气愤到了极点,脸上没有血色。

此典出自明·冯梦龙《警世通言》。

南宋俞良在店中借酒消愁,心中悲苦异常:自己年已25岁,数载寒窗为的是一举成名,不料赶考途中身染重病,盘缠用光了,只得卖掉毛驴才步行赶到京城。唉!谁想名落孙山。欠店主孙婆的钱还没有着落,也无颜回去再见父老乡亲。这样,想着天已黑了,只好回店歇息。

日子长了,孙婆不肯收留,情愿送他两贯钱打发他离店。

俞良思量:日子实难混下去,不如用这两贯钱买些酒肉,吃饭后跳下西湖做个饱鬼,结束一生了事。于是他来到西湖边丰乐楼饮酒。酒足饭饱后,忽又想起要留名于后世,就一边说着:

我只要显名在这楼上,叫后人知道我,一边就磨得浓墨、蘸得饱笔,含泪写了《鹊桥仙》词一首,下面写上锦里秀才俞良作。写罢,正待自尽时,酒保一把抱住他,嚷道:“你自杀了,还要连累我呀!”后来索性派人送他仍回到孙婆店去。孙婆见他又回来了,骂不绝口。俞良此时只好装作醉酒不敢作声。

一天夜里,太上皇忽得一梦:游西湖时见两条黑气冲天。

次日早晨,他找来圆梦先生,先生说是有一贤人流落此地,口吐怨气冲天,托梦于太上皇的。太上皇听了立即出城到西湖,当他来到丰乐楼上,见到俞良作的《鹊桥仙》词,认定此人正是梦中的贤人,便差地方官追到孙婆店里。差官来到店门前,二话没说,先用绳索套住孙婆,本想说:“太上皇圣旨要唤俞良火速回奏。”因走得过急,口中只连唤:“俞良,俞良!”孙婆以为被俞良所告,惊得面如土色,双膝跪下不断磕头。

俞良被接入宫,身着紫衣软带、纱帽皂靴。太上皇说:“你有如此才能,不远千里而来,应举不中是主司之过,今封你为官,答应你衣锦还乡的要求。”当下御笔亲书六句:锦里俞良,妙有词章,高才不遇,落魂堪伤,敕赐高官,衣锦还乡。

面红耳赤

脸和耳朵都红了。形容害臊或着急、发怒的样子。

此典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古时候,有一个正派的少年,由于和一帮浪荡的子弟们在一起鬼混,受到了坏人的谋害,差点丢了性命。后来,他决心痛改前非,并且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死里逃生”。

一天他出去游玩,忽见一个衣衫褴褛的汉子拿着一本小书,便问:这书是卖的吗?汉子道:要卖就得卖1万两银子;遇到知音就分文不收,奉送给他。死里逃生接过来看时,只见上面贴着的窄窄的签条上写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篇首署名“九死一生笔记”六个字。心想:我的别号已是奇怪,不料还有人用这种名字,我与他可谓不谋而合了。再翻开书,刚看了两页,心中有同感,喜形怒色都流露于外。那汉子见此情景就说:先生必定是个知音者,就送给你吧!这书是我的知己作的,请先生设法代为传扬书中的内容。

死里逃生来到家中,对此书爱不释手,昼夜灯下苦读,只见里面所叙的事千奇百怪,看得他又惊又怕,看得他身上冷一阵、热一阵,冷时便浑身发抖,热时便汗流浃背;不住地面红耳赤,心往神驰,身上不知怎样才好。后来他就把这本书改作章回小说,加了些评语寄给新小说社去了。

封豕长蛇

封:大。豕:猪。像大猪般贪婪,像长蛇般凶狠。比喻强暴的侵略者。

此典出自佚名《山海经》、汉·刘安等《淮南子》。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荒山野林里到处都充满了毒蛇猛兽,伤害人畜。“封豕”和“长蛇”,便是那时着名的两害。

所谓“封豕”,也叫“封豨”,是一种大野猪,据说出没在桑林地里,有长牙、利爪,力气比牛还大,非常可怕。至于“长蛇’,也叫“修蛇”,据说有的长蛇百来丈长,脊梁上还长着刺一般的鬣毛,叫声像敲梆子;有的红头白身,叫起来“哞,哞”的像牛吼。又据说,洞庭湖有一条巨蟒,人们叫它“巴蛇”,黑身子,青脑袋,曾经一口吞下了一头大象。

当时,有一个名叫后羿的人,善于骑马和射箭。一日,他骑上马,带着弓箭,赶到四方桑林去射豕,后又到各处去射蛇,直到把各地的豕和蛇都消灭了才回去。

轻财重义

轻钱财而看重情义。

此典出自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凌统传》。

三国时,吴国有位年轻的小将凌统,因勇猛好战而出名,他父亲战死沙场后,那时他才15岁,就被任命为别部司马,统率父亲的军队。

一次,凌统与都督陈勤等人在一起喝酒,陈勤性格暴躁,固执任性,不把在座的人放在眼里,强行向人灌酒。凌统看不惯,当面说了他几句,陈勤就大骂他和他的父亲凌操。凌统见他污辱自己的父亲,非常气愤,就离席而去,陈勤却又假装喝醉了酒追出去侮辱他。凌统实在无法忍受,就拔刀砍他,陈勤受了重伤,没几天就死了。

当时,孙权的军队正围困敌军,凌统对人说:“陈勤被我砍死了,我不战死就无法推卸罪责。”于是率领士兵首先冲入敌阵,奋勇杀敌,大破敌军。打完这一仗,他就叫手下人把自己绑起来,跪到孙权面前要求治罪。孙权本来就很赏识他的果敢刚毅,见了他说:“你这次立了大功,就算是将功赎罪吧。”

《三国志》赞凌统:“虽在军旅,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