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建筑惟有园林
10620300000018

第18章 恭王府小记

是往事了!提起神伤。却又是新事,令人兴奋。回思1961年冬,我与何其芳、王昆仑、朱家溍等同志相偕调查恭王府(相传的大观园遗迹),匆匆已十余年。何其芳同志下世数载,旧游如梦!怎不令人黯然低回。去冬海外归来,居停京华,其庸兄要我再行踏勘,说又有可能筹建为曹雪芹纪念馆。春色无边,重来天地,振我疲躯,自然而然产生出两种不同的心境,神伤与兴奋,交并盘旋在我的脑海中。

记得过去看到英国出版的一本Orvald Sinen所著的《中国园林》,刊有恭王府的照片,楼阁山池,水木明瑟,确令人神往,后来我到北京,曾涉足其间,虽小颓风范而丘壑独存,红楼旧梦一时涌现心头。这偌大的一个王府,在悠长的岁月中,它经过了多少变幻。“词客有灵应识我”,如果真的曹雪芹有知的话,那我亦不虚此行了。

恭王府在什刹海银锭桥南,是北京现存诸王府中结构最精,布置得宜,且拥有大花园的一组建筑群。王府之制,一般其头门不正开,东向,入门则诸门自南往北,当然恭王府亦不例外,可惜其前布局变动了,尽管如此,可是排场与气魄依稀当年。围墙范围极大,唯东侧者,形制极古朴,“收分”(下大上小)显著,做法与西四羊市大街之历代帝王庙者相同,而雄伟则过之,此庙为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就保安寺址创建,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重修。于此可证恭王府旧址由来久矣。府建筑共三路,正路今存两门,正堂(厅)已毁,后堂(厅)悬嘉乐堂额,传为乾隆时和珅府之物。则此建筑年代自明。东路共三进,前进梁架用小五架梁式,此种做法,见明计成《园冶》一书,明代及清初建筑屡见此制,到乾隆后几成绝响。其后两进,建筑用材与前者同属挺秀,不似乾隆时之肥硕,所砌之砖与乾隆后之规格有别,皆可初步认为康熙时所建。西路亦三进,后进垂花门悬“天香庭院”额,正房有匾名“锡晋斋”,皆为恭王府旧物。柱础施雕,其内部用装修分隔,洞房曲户,回环四合,精妙绝伦,堪与故宫乾隆花园符望阁相颉颃。我来之时,适值花期,院内梨云、棠雨、丁香雪,与扶疏竹影交响成曲,南归相思,又是天涯。后部横楼长一百六十米,阑干修直,窗影玲珑,人影衣香,令人忘返。其置楼梯处,原堆有木假山,为海内仅见唯一孤例。就年代论此楼较迟。以整个王府来说似是从东向西发展而成。

楼后为花园,其东部小院,翠竹丛生,廊空室静,帘隐几净,多雅淡之趣,虽属后建,而布局似沿旧格,垂花门前四老槐,腹空皮留,可为此院年代之证物。此即所谓潇湘馆。而廊庑周接,亭阁参差,与苍松翠柏,古槐垂杨,掩映成趣。间有水石之胜,北国之园得无枯寂之感。最后亘于北垣下,以山作屏者为“蝠厅”,抱厦三间突出,自早至暮,皆有日照,北京唯此一处而已,传为怡红院所在,以建筑而论,亦属恭王府时代的,左翼以廊,可导之西园。厅前假山分前后二部,后部以云片石叠为后补,主体以土太湖石叠者为旧物,上建阁,下构洞曲,施石过梁,视乾隆时代之做法为旧,山间树木亦苍古。时期固甚分明。其余假山皆云片石所叠,树亦新,与其附近鉴园假山相似,当为恭王时期所添筑。西部前有“榆关”、“翠云岭”亦后筑。湖心亭一区背出之,今水已填没,无涟漪之景矣。园后东首的戏厅,华丽轩敞,为京中现存之完整者。

俞星垣(同奎)先生谓:“花园在恭王府后身,府系乾隆时和珅之子丰绅殷德娶和孝因伦公主赐第。”可证乾隆前已有府第矣。又云:“公元1799年(清嘉庆四年)和珅籍没,另给庆禧亲王为府第。约公元1851年(清咸丰间)改给恭亲王,并在府后添建花园。”此恭王府由来也。足以说明乾隆间早已形成王府格局,后来必有所增建。

四十年前单士元同志曾写过《恭王府考》载《辅仁大学学报》,有过详细的文献考证。我如今仅就建筑与假山作了初步的调查,因为建筑物的梁架全为天花所掩,无从做周密的检查,仅提供一些看法而已。

在国外,名人故居都保存得很好,任人参观凭吊,恭王府虽非确实的大观园,曹氏当年于明珠府第必有所往还。雪芹曾客南中,江左名园亦皆涉足,故我与俞平伯先生同一看法,认为大观园是园林艺术的综合,其与镇江金山寺的白娘娘水斗,甘露寺的刘备招亲,同为民间流传了的故事。如今以恭王府作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纪念馆,则又有何不可呢?并且北京王府能公开游览者亦唯此一处。用以显扬祖国文化,保存曹氏史迹,想来大家一定不谓此文之妄言了。

1979年5月写成于同济大学建筑系建筑史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