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感恩故事(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618600000007

第7章

春秋时期,晋国的国君晋襄公死后,本来应该由太子夷皋继承君位,但是夷皋还是个在襁褓中的婴儿,无法执政。当时国家又处在困难的局势下,齐国、狄国和楚国的军队正在讨伐它,因此,大臣们主张拥立年岁大的公子雍为晋国国君。晋国的卿士中掌握大权的人物是赵盾,他是晋军的中军帅,执掌朝政大权。他对大夫们说:

“公子雍年长,死去的先君宠爱他,他与秦国的关系又非常密切,立他为晋国国君会安定的。”

大夫贾季反对立公子雍,他主张立公子乐。他说:

“公子乐的母亲受到两个国君的宠爱,立他为国君晋国一定会兴旺。”

赵盾不满地说:“公子乐的母亲在国君妻妾中排在第九位,她被两个国君所宠幸,那是淫荡。她的儿子能有什么威望呢?况且公子乐远在陈国,陈国又弱小,晋国发生事变他也无法帮忙。所以不能立公子乐,还是立公子雍为好!”

赵盾下定了决心,就一方面派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国,一方面又派人去陈国杀掉公子乐。

太子夷皋的母亲听说要立公子雍为国君,又气愤又焦急,她抱着夷皋在朝廷上放声大哭,吵闹着说:“先君有什么罪?他的合法继承人有什么罪?为什么丢开嫡子不立,反而到外边去求国君?我看你们准备怎么安排这个孩子!”她又跑到赵盾家里,向他叩头,哀求说:

“先君将这个孩子托付给你了,如果他成材,我不忘你的恩情。如果他不成材,我怨恨你一辈子!”

赵盾害怕夷皋母亲把事情闹大,又担心其他几个公子出来反对,无奈之下,他只好改变主意,决定立夷皋为晋国国君。为了平息这场争端,他马上派军队迎战秦国的军队,因为秦国已经派兵护送公子雍回晋国来了。两国军队在令狐地方交战,秦国兵败,匆忙退回国去。

晋国的大夫贾季因为赵盾杀死公子乐,非常痛恨赵盾。不久狄国军队侵犯鲁国,鲁国国君鲁文公派使者向晋国求援。赵盾叫贾季去狄国责问狄国的相国酆舒。

酆舒问贾季:“你们晋国现在的赵盾与先前的赵衰相比,哪一个更好?”

赵衰原是晋国的卿士,掌握国家的军政大权,他去世后,赵盾才继任他的职位。因为贾季对赵盾非常仇视,所以回答酆舒说:

“赵衰是冬天的太阳,赵盾是夏天的太阳!”

酆舒明白了:“赵盾原来像夏天的烈日那样严酷啊!”

峨冠博带

“峨冠博带”比喻穿着礼服。

此典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站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

曹操一直都想占据荆州,特派曹仁、李典以及降将吕旷、吕翔等领兵三万,屯樊城,虎视荆州、襄阳。吕翔对曹仁说,今刘备屯兵新野,招兵买马,应尽早除去。曹仁觉得此话有理,便派二吕前去攻取新野。在战斗中,吕旷吕翔分别被赵云、张飞刺死,其余众军士多被擒获。曹仁听说后,气得火冒三丈,就发动本部兵马,意欲踏平新野报仇雪恨。

曹仁在与蜀兵作战中,惨遭失败,不但未能踏平新野,自家的樊城反而被刘备占领了。曹仁损失了好些人马,无计可施,只好星夜投奔许昌。他在路上打听到刘备军中因有单福作军师,为他设谋定计,才能够连战连胜。

曹仁回许昌见到曹操,把这件事告诉了曹操。曹操问道:“单福何人也?”谋士程昱说,单福即颍川徐庶,字元直。曹操听了非常仰慕徐庶的才干。程昱弄清了曹操心意,便献策道:“徐庶为人至孝,丞相可使人将其母骗到许昌,令其母写封书信,那徐庶一见母信,绝对会来许昌的。”

曹操依计而行。可徐庶的母亲不但不愿写信让儿子回来,反而大骂曹操。程昱见此计不能得逞,便模拟徐母的手迹,写信召徐庶。徐庶得信后,信以为真,于是辞别刘备,匆忙赶到许昌。临别时,徐庶把才干比他高的诸葛亮推荐给刘备。刘备听了徐庶的介绍,十分仰慕,于是准备礼物,打算带着关羽、张飞前去隆中请诸葛亮。正在准备礼物的时候,忽有人报:“帐外有一先生,峨冠博带,道貌非常,特来相探。”刘备心想此人莫非诸葛亮么?随后才知来者不是诸葛亮而是司马徽。司马徽得知徐庶走马荐诸葛之事后,仰天大笑说:“卧龙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可惜哉!”说罢,飘然而去。

第二天,刘备就与关羽、张飞并从人等到隆中去拜请诸葛亮。

鹅行鸭步

“鹅行鸭步”形容行走迟缓,摇摇摆摆。

此典出自《水浒》等三十二回:“军卒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闲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地这等走的快?’那两个轿夫说:‘本是走不动,背后好像有人在打我们一样,所以就跑得快了。’”

腊月初,山东清风寨知寨刘高的夫人坐着一顶大轿,身边带着七八名军卒,前去化纸上坟。一行人路过清风山时,被占山的王矮虎赶散军卒,捉走了知寨夫人。此时,宋江正在清风山上,得知此事便来说情,要王矮虎放走刘高夫人。清风山头领燕顺、郑天寿碍于宋江的情面,不管王矮虎愿意不愿意,喝令轿夫抬下山去。那知寨夫人听了这话,不住地拜谢宋江,连声说道:“谢大王!”两轿夫心中恐慌,抬着那妇人飞也似的奔下山去。

当知寨夫人被捉后,几个被赶散的军卒没命地跑回去报告知寨刘高。刘高听了大发雷霆,怒骂那些军卒,并用大棍狠狠地去打他们,还声嘶力竭地吼道:“如果不把夫人夺回来,统统下牢问罪。”那几个军卒无可奈何,只得央求本寨军兵七八十人,各执枪棒,尽力去夺。没想到来到半路,正撞着两个轿夫抬着知寨夫人飞快地跑来了。众军卒接着了夫人,问道:“你们怎地能够下山?”那知寨夫人撒谎道:“他们见我说出是刘知寨夫人,吓得慌忙下拜,连忙叫轿夫送我下山。”众军卒簇拥着轿子就匆忙往回赶。军卒见轿夫走得快,便说道:“你两个平常在镇上抬轿时,只是鹅行鸭步,如今却怎么走得这么快?”那两个轿夫说:“本是走不动,背后好像有人在打我们一样,所以就跑得快了。”

弱不胜衣

“弱不胜衣”泛指身体虚弱。

这是一种夸张的说法。

此典出自《红楼梦》第三回:“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姿态。”

黛玉母亲去世以后,贾母觉得她孤苦伶仃,就把她接进京来,一起生活。

黛玉来到外祖母这儿,刚进房门,只见两个人扶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祖母迎面走来,黛玉知是外祖母了,正想下拜,却被外祖母一把抱住,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地叫着大哭了起来。在场侍立的人没有一个不跟着流泪的,黛玉也哭个不停。经众人慢慢劝解,黛玉才得拜见外祖母。众人见黛玉年纪虽小,举止言谈却不俗;身体面貌虽弱不胜衣,却有一段风流姿态。众人见她体弱,知道她有不足之症,便问:“常吃什么药呢?为什么治不好呢?”黛玉道:“我从小就这样。从会吃饭时便吃药,到现在,经过多少名医,总未见效,……现在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听了便说:“这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举袂成幕

“举袂成幕”的意思是说,人们举起衣袖可以组成帐幕。

用来比喻人多。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一》:“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夫以大王之贤与齐之强,天下不能当,今乃西面事秦,窃为大王羞之。”

战国时期,洛阳有一个能言善辩的人,名叫苏秦。当初,他劝说秦惠王吞并天下,但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后来,他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让他们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即所谓“合纵”。苏秦身挂六国相印,称为纵约之长,非常神气。

一次,苏秦受赵国的委托,劝说齐国与赵国联合起来。他对齐宣王说:“齐国南面有泰山,东面有琅玡山,西面有济水,北面有渤海,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四面都有险阻的国家。齐国的土地方圆两千里,士兵几十万,粮草堆积如山,并且有精良的战车,又得到五国军队的支持,军队行动起来像锥矢一样锐不可当,打起仗来如雷电一般猛烈有力,军队后撤如风雨一样神速迅疾。就算有敌军侵入,也不可能跨过泰山穿过济水,横渡渤海。齐国都城临淄有七万户人家,我大致推算了一下,每户不少于三个男子,三七二十一,共有二十一万男子。不用征召远县的兵丁,仅临淄的士卒,就已达二十一万了。临淄这个地方殷实富有,这里的民众都会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赛狗、下棋、踢球。通往临淄的道路上,车水马龙,互相碰撞;人流如潮,摩肩接踵,如果把人们的衣襟连结起来可以构成帷幔;人们举起衣袖可以形成帐幕;人们挥一把汗,就像下雨一般。可以说是家家富足,人人志气高扬。凭大王的贤明和齐国的强盛,天下诸侯都不敢与之对抗。而现在你却要向西而拜,侍奉秦国,我替大王感到羞愧。”

乐不可支

“乐不可支”形容快乐到极点。

此典出自《后汉书·张堪列传》:“捕击奸滑,赏罚必信,吏民皆乐用。

匈奴尝以万骑入渔阳,堪率数千骑奔击,大破之,郡界以静。乃于狐奴开稻田八千余顷,劝民耕种,以致殷富。百姓歌曰:

‘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刘秀称帝,建立了东汉,当时公孙述也在西蜀自称皇帝,刘秀派大司马吴汉率军前去讨伐,张堪被任命为蜀郡太守,与吴汉一起出征。

吴汉的军队走了许多天,军粮补充不及时,当赶到蜀郡时,军粮只够吃七天了。

吴汉担忧粮食断绝了,不能打败公孙述,便想逃跑。于是派军士暗中准备船只,想从江上逃走。张堪听到风声,急忙去见吴汉,对他说:“将军千万不能走,胜利就在眼前。公孙述目前已经是瓮中之鳖,只要我们坚持住,一定能打败他!”吴汉被他说服,采纳了他的计谋,使用少量兵马向公孙述挑战。公孙述亲自出城应战,不到几个回合,就被汉军刺死在城下。吴汉和张堪顺利地攻入成都。

张堪是一个道德高尚、办事公正的人,自幼熟读经史,德行出众,曾有“圣童”的美称。他进入成都后,查点府库,封存珍宝,一件件地登记造册。然后报告给光武皇帝刘秀。他自己和部下对官府和百姓的财产秋毫无犯,成都的百姓都非常赞扬他的清廉。

张堪做了两年太守后,被任命为骑都尉,领兵击退匈奴的进犯。不久他又做了渔阳太守。他认真管理郡内的官吏,严惩贪官污吏,奖赏有功绩的官兵,又在狐奴地区开垦稻田八千顷,鼓励百姓耕种。在很短的时间内,百姓富足,郡内安定,军民都过得快乐无比。

他在渔阳做了八年太守,郡内没有发生一次动乱,匈奴也不敢再来侵扰。渔阳的百姓对太守非常敬仰,编了一首民谣颂扬他。

桑无附枝,

麦穗两岐。

张君为政,

乐不可支。

络绎不绝

“络绎不绝”形容过往人马或车、船前后相续,连接不断。

此典出自《后汉书·郭汲传》:“到郡,招怀山贼阳夏赵宏、襄城召吴等数百人,皆束后降,悉遣归附农。因自劾专命,帝美其策,不以咎之。后宏、吴等党与闻威信,远自江南,或从幽、冀,不期俱降,骆驿不绝。”

公元28年,郭汲中山太守,第二年,转为渔阳太守。渔阳在遭受王莽之乱后,社会混乱,贼寇横行。

郭汲到任,励精图治、赏罚分明、打击元凶、瓦解贼众,于是渔阳郡内的盗贼销声匿迹了。

当时,北方的匈奴经常侵扰渔阳郡界,边境一带的百姓深受其害。郭汲训练兵马,设下攻守的计策,匈奴闻风丧胆,从此不敢再来挑衅,广大民众得以安居乐业。郭汲上任五年来,渔阳郡稳定有序,人丁兴旺。后来,颍川郡内盗贼群起,民不聊生。公元33年,朝廷征拜郭汲为颍川太守。临行时,光武帝召见郭汲,慰劳他说:“你是一个贤能太守,此去山高路险,请多保重。”

郭汲到达颍川郡后,用德行安抚山贼,阳夏的赵宏、襄城的召吴等数百人都放下武器投降,郭汲就自作主张把他们全部放回家乡务农。

郭汲擅自释放降贼,按照惯例是有罪的。因此他自行上书皇帝,奏报自己擅作主张的过失。

光武帝非常造成他的降贼策略,不追究他的责任。后来,赵宏、召吴等人的同伙闻听郭汲的威望与信誉后。他们远自江南,或者从幽、冀之地赶来不约而同地向郭汲投降,一时间,投降的人马络绎不绝。

门庭若市

“门庭若市”形容来客众多非常热闹。

此典出自《战国策·齐策》:“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齐国大夫邹忌长得一表人才。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完毕,对着镜子照了一会,问他的妻子道:“我跟城北徐公比哪一个漂亮?”他妻子道:“当然是你,徐公怎能比得上呀!”原来徐公是齐国大名鼎鼎的美男子,但是邹忌有点不相信自己,又去问他的爱妾,可是他的爱妾也是这么说:“徐公怎么比得上你呀!”第二天,来了一位客人,邹忌请他坐了,交谈中,邹忌又提出这个问题,可是那位客人同样说:“徐公哪像你这样漂亮啊!”过了一天,正好徐公到邹忌家来。邹忌仔细打量比较,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徐公漂亮。那天晚上,他躺在床上想:

“我的妻子说我漂亮,是因为她偏爱我,我的妾说我漂亮,是因为她惧怕我;我的朋友说我漂亮,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第二天,邹忌上朝去见齐威王,把他的想法告诉了齐威王,并从这件事情上联系到国家的政事,请齐威王要多听君臣的意见。齐威王连连点头。于是下令:

“无论朝廷大臣,地方官吏以及全国百姓,如果能够当面说出我的过失的,赐给上赏;能够上奏章规劝我的,赐给中赏;能够在朝廷里和街市上说我坏话,传到我耳朵里的,赐给下赏。”齐威王的命令刚下达,群臣们都向齐威王提出各种规谏,一时川流不息,门庭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