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健康饮食小百科
10618200000010

第10章 不可不学的烹饪技巧

练好刀工要从基础开始

刀工技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成的,需要天长日久不断磨炼才能达到要求。怎样才能练好刀工呢?首先要养成一个正确的操刀姿式。为什么要讲究姿式?姿式不对定会影响练习效果。正确的姿式是:用右手掌心握住刀把,大姆指和示指夹住刀身,腕关节上下抖动运刀,注意不是用小臂摆动,天长日久将腕关节练活。切菜时两脚自然分开站立,上身略向前倾,但不要弯腰曲背,左手指自然分开按住原料,中指逼住刀身,随着刀的后移逐步往后滑动,两眼盯住刀身后面,观察刀身移动的间距是否相等。

其次是经常下厨房操刀练习,不管是切土豆丝、切萝卜丝、切白菜片都要认真对待,不放过练习的机会。平素如果没有什么原料可切,也可和一块硬面团,揉成长方形面块练习,主要练习抖腕和运刀方法,长期坚持。

切分哪几种切法

切是刀与原料成垂直角度,将原料分割成一定形状的一种运刀方法。根据原料性质的不同,切又分为直切、推切、拉切、锯切、铡切和滚切。

直切。又称跳切,就是直上直下的切。这种切法用于脆性原料,如各种瓜果和蔬菜。

推切。是将刀身由后往前推进,着力点在刀的后端,一刀切下原料。推切适合于切韧性原料,切生肉、熟肉、干豆腐、豆腐干。不适于切易散、易碎的原料,如鱼肉、虾仁等。

拉切。是刀身从前往后拉动切下原料,着力点在刀的前端。这种切法适合于切猪肝、肉片、肉丝等。

锯切。是刀刃对准原料先推切后拉切,像拉锯一样将原料切下。这种切法适合于切大块无骨的原料或松散易碎的原料,如火腿、香肠、白肉、熟肉、面包等。

铡切。铡切的方法有3种:一种是切时右手握刀柄,左手按住刀背的前端,抬高刀柄成倾斜状,刀口前端按在原料上,对准要切的部位,刀柄向下压切下去,如铡刀运动。这种切法适合于切松花蛋、熟鸡蛋、蟹子等;另一种是右手握住刀柄,左手按住刀背,刀刃两端上下摆动压切下去。这种刀法适合于切干辣椒末、火腿末等;第三种是右手握刀柄,将刀刃压在要切的原料部位上,用左手猛击刀背切下去。这种切法适合于切带壳的原料。

滚切。滚切是右手执刀,左手扶按原料,边切边滚动原料。滚切适用于切圆形和椭圆形的脆性原料,如土豆、茄子、萝卜等。

片切分哪几种

片 切,是刀身与墩面平行或倾斜一定角度切割原料的一种运刀方法。因原料质地不同,片切法又分为拉刀片、平刀片、推拉刀片、抖刀片、斜刀片等方法。

拉刀片。刀身与墩板平行地由外向里将原料片下。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嫩、脆性原料,如黄瓜、兰片、酸菜等。

平刀片。刀身与墩板平行,刀刃平直片下原料。这种刀法适于片软嫩原料,如豆腐、猪血糕等。

推拉刀片。刀身与墩板平行,一推一拉反复几次将原料片下。这种刀法适于切肉丝、鱼丝时先将肉、鱼片成大片的方法。

抖刀片。将刀刃先片进原料,再扭动刀柄使刀身呈波浪状向前推进,使片下的原料上有锯齿波纹。这种片法适用于片皮冻、猪心、鲍鱼、皮蛋、老蛋糕等。

斜刀片。刀身倾斜成45°角或小于45°角的一种片法。分为正刀斜片和反刀斜片两种。如片白菜片等。

常用的刀工处理有哪些

原料经过刀工处理后,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形状,常用的不外乎是一些块、片、条、丝等。

块分为正方块、长方块、骨牌块、象眼块、斧头块、滚刀块等。

正方块有大小之分,一般在15~2厘米的称为小方块,大于2厘米的称为大方块,如牛肉块、萝卜块等。

长方块。即长方形的块,如白菜块、土豆块等。

骨牌块。即形状似麻将牌的块,一般长3厘米,宽1.8厘米,厚0.8厘米。如排骨块、豆腐块等。

象眼块。即菱形块,形状如大象眼睛,故称象眼块。

斧头块。形似斧头,一头厚一头薄。先切成长方形块,再一分为二。

滚刀块。即用滚切的方法切成的块,如茄子块、土豆块、黄瓜块等。

片的形状也很多,主要用切和片的方法成形。常用的有正方片、长方片、象眼片、凤眼片、骨牌片、指甲片、月牙片、柳叶片、合页片等。其中正方片、长方片、骨牌片、象眼片的形状与块相同,只是薄一些。

指甲片。即半圆形的片,形如指甲,将长圆形原料,如黄瓜,顺长切两瓣,再顶刀切成片,即为指甲片。

月牙片。即弧小于指甲片的称为月牙片。将长圆形的原料顺长片下1/3瓣,再顶刀切成片,即为月牙片。

柳叶片。即又窄又长的弧形片。将长圆形原料片下1/4瓣,再斜刀切成片即成。

合页片。又称夹刀片,即两片连在一起的片。这种片主要用于夹馅。如茄盒、面包夹等。

条与丝的形状一样,只是粗细不同,粗的称为条,细的称为丝。一般条在0.3厘米以上,而丝则在0.3厘米以下,鸡丝要比里脊丝细,里脊丝要比肉丝细。都需要先将原料片成片,然后再切成条或丝。如头发一样细的丝则称之为“松”。

焐锅在烹饪中的作用

焐锅,就是在制作炖、焖、酱菜肴时,到一定时间将火熄灭,用锅内已有的热量使菜肴达到酥烂。采取这种方法能减少原料中水分的外溢,达到酥而不柴。采取这种方法必须将锅盖严,焐到一定时间再给火烧开,开到一定时间再熄火焐锅,反复交叉运用火候,使菜肴达到又好吃又省火。特别是使高压锅时采取焐锅会更好。

食物焯水更易熟

焯水,就是把收拾好或切好的原料放入水锅中烫或煮至半熟,这样可以适应烹调的要求。焯水方法分为冷水焯、沸水焯两种。冷水焯适于焯肉类原料,沸水焯适于焯蔬菜类原料。

食焯烫蔬菜要沸水下锅

焯烫蔬菜时要先将锅中的水烧沸,再将原料放入,如白菜、芹菜、豆芽菜、油菜、豆角和切成丝、丁、片的冬笋、胡萝卜、土豆等。如果这些脆嫩的蔬菜用冷水锅焯,势必延长受热时间,不仅使色素遭到破坏,色泽不佳,而且使维生素的损失也很大。

焯烫蔬菜沸水下锅以后,要掌握好焯烫的时间,有些原料如果不是立即烹制的,捞出后要用冷水投凉,以防变色。

烹饪前哪些菜需要先焯水

有的一个菜肴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原料,如炒肉芹菜、炒肉蘑菇,因为它们与肉的成熟度不一样,如果同时都放在一起炒,就会出现有老有嫩、有生有熟的现象,所以芹菜、蘑菇要先经过焯水。如炒肉冬笋、炒肉蒜薹、炒肉干豆腐、炒肉豆角、炒肉粉条、炒肉豇豆、炒肉萝卜丝等都需要先焯水。另外,炖肉、炖鸡、炖鸭时,需要先焯水。

焯蔬菜时要加点盐和油

焯烫蔬菜时在水中加点盐和油,不仅能使蔬菜色泽更加鲜艳,而且能更好地保持蔬菜中的营养。这是因为:盐具有渗透性,油具有疏水性。在蔬菜投入沸水锅之前加盐,投入沸水锅之后加油。蔬菜在盐的渗透作用下所含色素会充分显现出来,而油则均匀地包裹在蔬菜周围,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水与蔬菜的接触,减少了水溶性物质的溢出。这样就避免或减少营养素的流失。油又有抗氧化作用,蔬菜焯水加油以后使蔬菜表面形成了一层薄薄的油膜,减少了空气、光线、温度对蔬菜的氧化作用,使之在较长的时间内不会变色。

焯烫动物性原料要冷水下锅

焯烫动物性原料的目的主要是排除血污和肉腥味,如果沸水或热水下锅,原料迅速受热会使表层蛋白质凝固,不利于血污和腥味的排除。所以,要冷水下锅逐渐加热至沸,焯透后捞出,用清水投洗一下。这样,原料中的血污和肉腥味即被排除。

挂糊、上浆有讲究

挂糊、上浆就是在经过刀工处理的原料表面上,挂上一层黏性的糊或浆,使做成的菜肴达到酥脆或滑嫩、松软的一项技术措施。

糊和浆都是用淀粉或鸡蛋、面粉、发酵粉等调制而成的。同一原料既可制糊,又可调浆,但从投料比例、调制方法和应用效果方面都有明显区别。糊的浓度较稠,而浆的浓度较稀。挂糊的原料多用于炸、焦熘、煎、贴等技法,能达到香、酥、脆的效果;上浆的原料多用于炒、爆技法,能达到柔、滑、嫩的效果。

除挂糊、上浆以外,还有一种拍粉的方法,就是在原料的表面上均匀地拍上一层淀粉或面粉,其作用与挂糊基本一致。

挂糊、上浆有作用

挂糊、上浆是烹调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如下:

保持原料的水分和鲜味。一些鲜嫩的鸡、鱼、虾、肉等动物性原料,如果不挂糊、上浆,直接投入热油中煎、炸,原料细胞就容易被破坏,内部的水分和鲜味就会流失耗干,无法得到香、鲜、脆、酥、滑、嫩的效果。原料经过挂糊、上浆以后,给原料穿上了一层“保护衣”,即使在高温热油中,原料间接受热,内部的水分和鲜味也得到了保护。同时,糊浆本身经过加热以后,也产生了不同的质感,形成了菜肴的特殊风味。

使原料的形状饱满、光润。经过刀工处理后的块、片、条、丝、丁等,如果不挂糊、上浆,经过高温油的煎、炸,非常容易散碎、断裂、卷缩、干瘪,都不能保持加工时的完整形态。经过挂糊、上浆以后,则提高了原料的耐热性能,加热后,不但能保持原来形态,而且能使外形饱满,光润美观。

保持和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原料在高温烹制过程中,所含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都要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经过挂糊、上浆以后,原料由直接受热变为间接受热,其受热量变小,这样就可以使它的营养成分不致受到过多的损失。同时,糊、浆本身也是由营养丰富的淀粉、蛋白质等组成,这样也就会相应地增加菜肴的营养成分。

丰富菜肴的色彩。各种糊、浆是由不同原料组成的,它们经过加热后,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绚丽色彩,有的火红,有的金黄,有的洁白,从而丰富了菜肴的色彩。

制作糊、浆都用哪些原料

◎玉米淀粉 由玉米加工制成。细白、松散,用作挂糊,经油炸后,色泽纯正,脆硬;用作上浆经划油后,色泽洁白,柔滑。玉米淀粉糊化性小,脆性大,成本低,是调制糊浆的上好原料。

◎土豆淀粉 由土豆加工制成。细白、松软,用作挂糊,经油炸后,色泽发红、酥脆;用作上浆,经滑油后,色泽灰白,柔滑。土豆淀粉糊化性大,脆性小,成本低,是调制糊、浆的较好原料。

◎绿豆淀粉 由绿豆加工制成。细白、松软,用做挂糊,经油炸后,色泽纯正,酥脆;用作上浆,经划油后,色泽白绿,柔滑软嫩,是淀粉中最好的一种,但成本较高。

◎地瓜淀粉 由地瓜(红薯)加工制成。色泽灰白,黏性大,脆性小,是淀粉中质量最差的一种。

◎菱角淀粉 由菱角果实加工制成。细白,松软,黏性小,脆性小,不适宜挂糊、上浆,作为勾芡则效果比较理想。

◎蛋清 蛋清主要是指鸡蛋清,也是调制糊浆的重要原料之一,一般是同淀粉合用,可使制品色泽洁白、松脆或软嫩、滑润。也可用它调搅成蛋泡糊,制作松炸、软熘等菜肴。

◎蛋黄 蛋黄,一般是同淀粉调和成酥糊,可使油炸的菜肴色泽金黄、酥松。

◎全蛋 即蛋清和蛋黄调和在一起,另外加淀粉调和成糊浆,用于滑熘、焦熘、煎等菜肴,色泽金黄,或松脆或软嫩。也用于拍粉拖蛋糊,适于制作煎等菜肴。

◎面粉 面粉是制糊的原料之一,主要是利用其黏性强的特点,如拍粉拖蛋,挂蛋泡糊、挂面包渣等都需要先粘面粉;表面光滑容易脱糊的原料,或炸、蒸的过程容易散碎、脱糊的原料,都需要掺和上面粉,如制作酥白肉、炸丸子、山东酥肉等。

◎面包渣 面包渣即为面包的碎屑,主要用于炸制的菜肴,可使菜肴色泽金红,口味酥香。

◎发酵粉 调制脆皮糊的一种原料,能使菜肴表皮酥脆。

◎面肥 又称老肥,调制脆糊的原料之一,可使菜肴外皮酥脆。

浆、糊怎样应用

◎水粉糊 又称硬糊,用水将淀粉泡开,再沉淀而成。挂糊多用于干炸、焦熘,可使菜肴焦酥香脆,色泽白里透红;上浆多用于滑熘、脆炸(如脆皮鸡),可使菜肴滑嫩、酥香。

◎蛋清糊 用蛋清、干淀粉调成(有的加少量水)或用蛋清、湿淀粉调成。挂糊多用于软炸,投料比例为1∶1,可使菜肴松脆,色泽黄白;上浆多用于滑炒、滑熘、油爆,投料比例为2∶1,可使菜肴柔滑软嫩。

◎全蛋糊 全蛋糊,也称蛋粉糊。由鸡蛋、淀粉调成(有的加少量水)。挂糊多用于炸、焦熘,投料比例为1∶1,可使菜肴外酥脆、内松嫩,色泽金黄;上浆多用于滑熘,投料比例为2∶1,可使菜肴软嫩,色泽金黄。

◎蛋黄糊 由鸡蛋黄、淀粉调成(有的加少量水)。挂糊、上浆的范围和效果同全蛋糊。

◎蛋泡糊 用筷子将鸡蛋清抽打成泡沫状,再加淀粉调成(有的用淀粉和面粉)。投料比例为2∶1,多用于软熘、松炸、拔丝,使菜肴松嫩,色泽洁白。

◎苏打糊 由蛋清、淀粉、苏打粉、水、精盐、味精、香油调制而成。投料标准按500克原料计算:蛋清30毫升,淀粉30克,苏打粉65克,其他适量。多用于脆皮炸和滑熘菜肴的上浆,能使菜肴外皮酥脆或滑嫩。

◎脆皮糊 又称发面糊。由面肥、面粉、碱、植物油、盐调制而成。先用水把面肥调开,加入适量的碱和好,然后加入面粉、植物油和适量的盐和匀。多用于脆炸菜肴的挂糊,可使菜肴表面酥脆,内鲜嫩,色泽金黄。

◎酥糊 酥糊与蛋黄糊相似,用鸡蛋、面粉、淀粉、植物油调制而成。多用于炸制菜肴的挂糊,可使菜肴酥松柔软。

◎拍粉拖蛋糊 用全蛋、面粉(或淀粉)组成。原料先经调味料浸渍,粘上面粉,再拖上鸡蛋液。多用于煎,可使菜肴鲜嫩,色泽金黄。

◎干粉糊 用干淀粉或干面粉。原料先经调味料浸渍,滚上一层干淀粉或干面粉。多用于煎、炸,可使菜肴干硬挺实,不收缩。

勾芡作用有哪些

菜肴勾芡能起到如下5个方面的作用:

增加菜肴汤汁的黏性和浓度。许多菜肴在烹调时,加入一些汤水或液体调味品(如酱油、醋、料酒等),同时原料在受热后也有一些水分溢出,成为菜肴的汤汁。而这些汤汁因过于稀薄,不能附着在原料上,影响“入味”。勾芡以后,汤汁增加了黏性和浓度,使汤菜融和,鲜美入味。

保持了菜肴焦脆、滑嫩的状态。这种作用在熘菜中最为明显。如焦熘菜的特点是外香脆、内软嫩,如果调味汁不经勾芡,就会直接渗到原料表面,使已经炸得香脆的原料回软,破坏了外香脆、内软嫩的效果。调味汁经过勾芡以后,由于淀粉糊化变得浓稠,裹在原料表面上的芡汁就不易渗入,保持了菜肴的风味特点。

使汤菜融和,主料突出。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汤菜上。有些汤菜的汤水较多,原料本身的鲜味和调味料的滋味都溶解在汤汁中,但是汤、菜分家,不能融和在一起,喝汤鲜美,吃菜味淡。经过勾芡以后,由于淀粉的糊化作用,增加了汤汁的浓度,使汤、菜融和在一起,不但增加了菜的滋味,还产生了柔润滑嫩的特殊风味。又由于勾芡以后汤汁变浓,浮力增大,主料上浮、突出,改变了见汤不见菜的现象。

使菜肴的形状美观,色泽鲜明。菜肴经勾芡以后,由于增加了汤汁的黏性和浓度,芡汁均匀地包裹在原料表面上,使菜肴的外形丰满美观。又由于淀粉糊化后,产生了一种特有的透明光泽,使菜肴的色泽更加鲜明、艳丽。

增加了菜肴的保温性能。勾芡以后,菜肴的芡汁包裹在原料的表层上,就减少了菜肴热量的散发,能较长时间保持菜肴的热量,对菜肴口味等方面的质量起到了保护作用。

菜肴勾芡时要注意

勾芡时火力要足。火力不足时勾芡容易粘底,而且会出现生芡、疙瘩芡。特别是烹制熘、爆等菜肴采用烹汁芡时,火力不足就会完全失掉菜肴风味特点。采用卧汁芡勾芡时,要保持汤汁微沸的状态,但不是翻滚沸腾的状态。

底油少,汤汁适量。勾芡时底油不宜过多,否则,勾芡以后由于水、油不能融合,芡汁发,不能完全包裹在原料上,影响菜肴质量。勾芡时勺内的汤汁过多过少,都会影响菜肴质量。

勾芡要适时一些。溜、爆菜肴要在接近成熟时勾芡,勾芡稍迟就会失掉脆嫩或滑爽的风味特点。一些烧、扒、烩的菜肴要在完全成熟时勾芡,因为这些菜肴的汤汁较多,芡汁需要一定的时间加热糊化。若勾芡过早,原料会出现生熟不均的现象。

将烹汁芡烹入勺内以后,要翻勺、推搅相结合。采用烹汁芡在淋芡时,要将粉汁淋在水泡上,边淋边晃勺、翻勺。调制浇汁芡时,要用手勺不断推搅加热成熟。调制白汁芡时,最好不加底油和明油,以保持芡汁的透明度。

炝拌菜就是凉菜

炝拌菜是北方人们对凉菜的简称。凉菜,又称冷荤,南方称为冷盘、冷盆,由拌、炝、酱、卤、熏、冻、腌、煮、灌等多种烹调方法制成。其中,有熟制冷吃者,如炝芹菜、炝三鲜、酱肉、熏鸡、灌肠等;有生制冷吃者,如拌黄瓜、拌白菜丝等。炝拌菜,通常也指凉拌菜,其中有炝的、拌的,炝与拌在制法上、口味上都有的区别。

炝拌菜用料很广泛

炝,是将切配好的生料,经过水烫、水煮或滑油制熟,加上盐、味精、花椒油拌成的一种方法。拌与炝的区别在于:拌的调味料以酱油、醋为主,炝的调味料以盐和花椒油为主。拌的特点是酸辣爽口,炝的特点是清淡鲜醇。此外,炝菜比拌菜用料更加广泛。如炝干豆腐芹菜:将干豆腐切成5厘米长的细丝,用沸水烫一下捞出,投凉。将芹菜去根、去叶,洗净,用刀身拍几下,使粗茎裂开,再斜刀切成3厘米长的段,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投凉。将胡萝卜切成细丝也放入沸水锅内焯一下,捞出投凉。将干豆腐丝、芹菜段、胡萝卜丝放入大碗内,加上精盐、味精、花椒油拌匀,装盘即可。

酱的制法与特点

酱,是以酱油为主调成酱色汤,加些具有芳香味的药料(花椒、大料、桂皮、草果、山奈、肉蔻、白芷、砂仁、茴香、丁香、香叶、甘草之类)。用这种汤煮熟的肉就称为酱肉,煮熟的鸡就称为酱鸡。这种汤用完之后要撇油、打沫、沉淀或过滤,久而久之就成了“老汤”,南方称为“老卤”。

根据不同风味的要求,酱汤的调制配方也各有不同,有的不放酱油,有的用糖色或“红曲粉”作为增色剂,有的加硝酸盐(俗称硝)用作增色、增鲜、防腐剂。做好酱菜的烹制主要在于酱汤的调配和火候的运用。酱汤的调配主要在于对调味料的最佳选择,比如酱油,用老抽、特母油当然要比普通酱油质量好,用“红曲粉”就比用“红曲米”的效果好。对“药料”中的香料选择,要根据个人的口味要求和原料的性质进行合理的搭配。如有人不喜欢大料、丁香、桂皮的味道,就可以不放或少放;山奈、草果除膻的效果好,酱制牛、羊肉时就应多放一点,酱制猪、鸡肉时就应少放一点。酱汤中香料的使用量一般都在5~10克,香料过多会影响原料本身的鲜香味道。

什么叫卤,其制法与特点是什么

卤,是先用调味料煮成卤汁,将原料放里加热煮熟,或将熟的原料放入卤汁中浸泡,通过卤汁的渗透使原料形成不同的风味特色。本书前节已经提到北方的“酱”,南方称为“卤”,北方的“卤”却与“酱”有区别。其根本区别在于“酱”都是将原料放入酱汤中煮熟,而“卤”不只是将原料放在卤汁中煮熟,还要将原料放入卤汁中浸渍。其次,“卤汁”的香料品种和用量比“酱汤”少。

卤,分为“白卤”和“红卤”两种,白卤的卤汁中不放酱油,红卤的卤汁中放酱油。如卤豆腐:将大豆腐改成4厘米长、3厘米宽、15厘米厚的片;葱切段,姜切片;锅中倒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豆腐片放入油中,炸至杏黄色捞出,沥去油。锅内放入清水1 000毫升,加入酱油、料酒、葱、姜、大料、桂皮(固体调料可用纱布包上),烧开后放入豆腐、白糖,盖锅,改用小火保持沸状,约20分钟后停火,捞出豆腐装入方盘内。取少量卤汁烧沸后加鸡粉、味精和少许熟油,浇淋在豆腐片上即可。

冻的烹调方法

冻,是动物胶质、植物胶质经过蒸或煮,使其充分水解,再经冷却凝结而成。动物胶质广泛存在于动物的皮、骨、筋、肉之中,植物胶质存在于各种水果、海洋植物之中。如能巧妙地利用动、植物胶质形成的冻,则可以烹制出许多风味食品,如水晶冻、水晶鸡、水晶肘子、灌汤包子、空心丸子、西瓜羹、杏仁豆腐等。利用动物胶质制成风味食品,首先要学会制作水晶冻,有了水晶冻这个“基汁”,制作其他冻类食品(植物性制冻原料用琼脂,也叫洋粉)即可迎刃而解了。如制水晶冻:将猪肉皮片净白膘,用温水浸泡,刮净绒毛和油泥。将肉皮放沸水锅中焯透,捞出切成细条,加盐反复搓洗,再用热水投洗干净。将肉皮放入盆中,加上3倍的水,上屉用旺火蒸1小时取出,将汤汁滤出,加少许精盐、味精,冷却后即成。

炒的烹调方法

炒是将一些丁、丝、条、片等小形原料,放入旺火热油勺内,急速翻拌制成菜肴的一种方法。它是家庭做菜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旺火速成,能最大限度地保存原料中的营养素,成菜汤汁少,清脆滑嫩。根据炒菜的加热形式和操作过程的不同,炒又分为煸炒、滑炒、清炒、软炒4种炒法。

清炒特点是什么

清炒是原料先经上浆、滑油的过程,然后再烹入调味清汁翻炒几下出勺的一种炒法。它与滑炒的根本区别在于不勾芡,其操作过程和方法是一样的。清炒菜肴的特点是滑嫩、清爽。制作时要注意火要旺,浆要稀薄,动作要迅速。如清炒虾仁:将虾仁放入碗内,加上蛋清、湿淀粉、干淀粉和1克精盐上浆抓匀;葱、姜切末。勺内放入猪油烧至三四成热时,把浆好的虾仁倒入油中,划散,至八成熟时倒入漏勺内,沥净油。勺内放入底油烧热,用葱、姜末炝锅,放入虾仁、豌豆煸炒,边炒边加精盐、味精、料酒、白醋、清汤,翻炒均匀,淋上香油出勺装盘即成。

软炒特点是什么

软炒是将液体或泥状原料倒入热油勺内进行推炒成熟的一种炒法。如广东的炒鲜奶、山东的炒黄菜、北京的三不粘等都是软炒的代表菜。因为软炒的方法比较特殊,技术性比较强,有很多地方不适合家庭烹制,下边仅举一例,只能作为一般了解和认识。炒黄菜:将鸡蛋打入大碗内搅匀,再顺着一个方向搅动,边搅边加鸡清汤,再加入湿淀粉、精盐、味精、料酒、油菜末、火腿末搅匀。勺内放入猪油烧热,将搅好的鸡蛋液倒入,用手勺不停地推炒,边炒边加猪油,直至炒熟呈稠粥状,盛入汤盘内。

。炸有哪几种方法

炸,是将原料放入大量的油中加热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炸菜有的用冲油,有的用热油,有的用温油,有的挂糊,有的不挂糊,形成酥、香、脆、嫩、软等不同风味特点。炸菜在制作过程中根据油温和操作方法的不同,炸又分为清炸、干炸、软炸、酥炸、松炸、泼炸、氽炸等几种炸法。

清炸的特点及操作关键是什么

清炸是原料不挂糊不上浆,用调味品腌渍后,直接放入冲油中炸熟。清炸的特点是油温高,时间短,要求达到脆嫩的质感。操作关键是要掌握好油温和炸的时间。如清炸鸡肫:将鸡肫外皮筋膜片掉,切成滚刀小块,或剞上交叉花刀纹,放入碗内,加酱油、精盐、料酒、花椒水、香油腌渍20分钟。勺内放入油烧至八成热时,将鸡肫倒入漏勺内沥净汁水,放入油中冲炸半分钟捞出,待油温又升至八成热时,将鸡肫再次放入油中炸半分钟,捞出沥净油装盘即可。

干炸的特点及操作关键是什么

干炸又称脆炸、焦炸,是原料用调味料拌渍,再拍粉或挂糊,然后再炸。特点是外酥香里软嫩。

干炸的制作关键是掌握好油的温度。一般是热油下勺将挂的糊炸挺,然后转入中火或小火将原料内部炸透捞出,再使油温升高将原料放里复炸至外表焦脆即可。如干炸肉段:将猪肉先切成45厘米宽、15厘米厚的长片,再横切成15厘米宽的条,装入碗内,加酱油、料酒、味精抓匀腌渍5分钟,再放入湿淀粉抓匀挂糊。勺内放入油烧至五六成热时,将挂糊的肉段逐块放入油内,用手勺搅动勿使粘连,待炸至外部已挺实呈淡黄色时捞出,待油温达到七八成热时,再将肉段放里复炸至外皮焦脆,呈白里透红色时,倒出沥净油,装盘带椒盐即成。

软炸的特点及操作关键是什么

软炸是原料先用调味料拌渍,再挂上蛋清糊(蛋清加淀粉和成),用五成热的油炸熟。软炸菜肴的特点是色泽洁白,松脆软嫩。具体操作时应注意:用清油,勺要洁净;温油下勺,油温逐渐升高;一次炸熟,时间不宜过长。如软炸里脊:将猪里脊片成0.8厘米厚的大片,剞上交叉刀纹(深度为厚度的2/3),再改成25厘米的正方块,加精盐、味精、料酒腌渍10分钟。用蛋清、湿淀粉、干淀粉和成蛋清糊,将腌渍过的猪里脊放里抓匀挂糊。勺内放入清油烧至五成热,将猪里脊逐块放入油内,炸呈乳白色外焦脆时倒出,沥净油,装盘带椒盐即可以出锅。

酥炸的特点及操作关键是什么

酥炸也称板炸、炸板,是原料先用调味料腌渍,粘上面粉,拖上鸡蛋液,再挂上面包渣,放入热油中炸熟,如炸板虾、炸板鱼、炸猪排、炸牛排等。酥炸菜的特点是外金黄酥脆,里软嫩鲜香。其操作要领是:先用刀背将原料交叉地砸两遍,使肌纤维疏松,用调味料腌渍后,沾上面粉,拖上鸡蛋液,放在面包渣上,然后将手擦干,再去按压面包渣使其粘实。如炸板鱼:将鱼头切下,鱼身平放在菜墩上,平刀沿脊刺片下一扇鱼肉,再片去腹刺,将鱼身翻转过来,再片下另一扇鱼肉,片去腹刺,最后将鱼皮片下。将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在鱼肉面上剞上交叉的直刀纹,用精盐、味精、料酒腌渍10分钟,然后粘上一层面粉,拖上一层鸡蛋液,再沾一层面包渣,用手按实。勺内放入油烧至五成热时,将鱼扇放入油内,炸一会儿,将鱼扇翻过来,两面都炸,呈金黄色捞出,沥净油,切成宽条,码入盘内带椒盐即可。

熘有哪几种方法

熘是原料经过油炸或蒸、滑油加热成熟,然后再调制芡汁浇淋在原料上,或将原料投入在芡汁中翻拌的一种烹调方法。熘,按照操作过程和特点的不同,可以将熘分为滑熘、焦熘、软熘3种熘法。

滑熘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滑熘是原料先经上浆、滑油,再行调制芡汁包裹原料的一种熘法。滑熘菜的特点是:滑嫩、柔软、清淡、鲜香。滑熘菜多半是丝、片、丁状原料,绝大部分要上淀粉浆或蛋清浆。其操作关键是掌握好上浆、滑油、调制芡汁3个环节。如滑熘肉片:将猪肉顶丝切成0.3厘米厚的薄片,胡萝卜、黄瓜均切成边长2.5厘米的菱形薄片,葱、姜切丝,蒜切片,香菜洗净切1厘米长小段。将蛋清放入大碗中,加入25克湿淀粉,调成蛋清浆,将肉片放入抓匀。用酱油、精盐、料酒、花椒水、味精、鸡粉、鲜汤对成汁水。勺内放入油烧至五成热时,倒入肉片,划散,断生捞出。勺内放底油烧热,用葱、姜、蒜炝锅,放配料片煸炒,再放肉片,倒入汁水迅速翻勺,淋明油出勺即成。

焦熘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焦熘又称炸熘、脆熘、烧熘。原料先用调味料腌渍,挂上糊或滚上干面粉,放入热油中炸至外皮焦脆,再行调制芡汁。焦熘菜的特点是:外焦脆酥香,内鲜嫩可口,如焦熘肉段、熘鱼段、熘虾段、番茄里脊等。

制作焦熘菜,一要注意挂糊要均匀光滑;二要注意炸的火候;三要注意调制芡汁要干稀适度,速度要快。如糖醋鱼段:将鱼肉切成3厘米长、1.5厘米粗的段,胡萝卜、兰片均切成边长3厘米的菱形薄片,葱、姜切丝,蒜切片,香菜洗净切1厘米长的段;鸡蛋打在碗内,放入90克湿淀粉搅成稠糊,将鱼段放入抓匀挂糊;用精盐、白糖、醋、鲜汤、味精、鸡粉、10克湿淀粉对成芡汁。勺内倒入油烧至七八成热时,将鱼段逐一放入油中炸成金黄色捞出,沥去油。勺内放底油20克烧热,用葱、姜、蒜炝锅,放配菜煸炒几下,投入鱼段,烹入芡汁,淋明油,撒上香菜段出勺即成。

软熘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软熘是采用质地软嫩或液体原料,先经蒸或炸、氽、煮熟,再行调制芡汁的一种熘法。软熘菜一般都是用蛋清调成浆期,其特点是软嫩、洁白、清淡、油润,如浮油鸡片、京包里脊、煎鸡饼、番茄鸡饼等。番茄鸡饼:把鸡脯肉和猪肥膘肉剁成细蓉泥,加精盐、味精调匀;冬笋、胡萝卜、火腿都切成小方丁;把鸡蛋清用筷子抽成蛋泡糊,加干淀粉搅匀倒入鸡泥内搅开。勺内放入油,油热时把鸡蓉泥做成小圆饼放入勺内,两面煎成乳白色出勺。勺内放油,用番茄酱炝锅,添汤,放精盐、味精、花椒水、葱姜汁、料酒、白糖、醋、冬笋、火腿、豌豆,随即放入煎好的鸡饼,用盖子盖严,移在小火上煨3分钟,拿去盖子,用湿淀粉勾芡,淋上明油翻个出勺即成。

烧分为哪几种

烧,是原料先经过炸或煎、煸、煮等预制过程,再加汤和调味料,用中小火加热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烧菜按其制法和口味特点的不同,分为红烧和干烧两种。

红烧是调味料中加酱油,成菜的芡汁是酱红色,用淀粉勾芡,口味以咸鲜为主,如红烧肉、红烧鱼、麻婆豆腐、葱烧海参等。干烧又叫自来芡烧,不勾芡,调味料重用糖、干辣椒或豆瓣辣酱、泡辣椒,突出甜、辣、咸、香的口味特点,如干烧鱼、干烧竹笋等。肉片烧茄子:将猪肉切成薄片,茄子去皮切滚刀块,青椒切块,葱姜切末,蒜切片。勺内放入油烧至八成热时,下入茄子炸熟呈金黄色时捞出,沥净油。勺内放底油烧热,放入肉片煸炒变色,放入葱、姜、蒜炒出香味,加料酒、酱油、高汤、糖和炸好的茄子及海米,烧开后改小火煨1~2分钟,待入味后,再移至大火上,加味精、蒜片,勾芡,淋明油和香油,出勺装盘即成。

爆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爆是选用韧性或脆性原料,采取快速加热成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爆,即急、速、烈的意思,操作时间极短,工艺性较强,火候要求非常严格。爆菜按加热形式、方法、特点的不同又分为油爆、水爆两种。其突出的特点是脆嫩鲜美。

烧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是原料经过油炸、煎或蒸、煮后,加上以糖为主的调味料,用小火制熟,再用旺火收成浓汁的一种烹调方法。菜一般不挂糊,不勾芡,特点是:色泽火红明亮,口味甜咸醇香。如排骨、鸡腿、大虾、鹌鹑等。

制作此类菜关键在于收汁时的火候和手法。一般是先用慢火焖,待汤汁不多变浓时改用旺火,并不停地晃匀、翻勺,浇淋两次熟油,待色泽逐渐火红明亮时即可出勺。如排骨:将排骨用砍刀逐根劈开,再剁成4厘米长的段,用酱油、料酒拌匀;姜切块拍松,葱切段。炒勺放在旺火上,倒入花生油,烧至七八成热时,下入排骨,炸呈浅黄色时捞出。勺内留底油,放入糖炒至发红,烹入醋、料酒、酱油,加清汤和盐,再放入排骨、葱、姜,烧开后转入小火焖透,待汁己浓稠时转入大火至色泽红亮即可。

煎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煎是用少量油布满勺底,将原料摆入勺内,用中小火烙熟的一种烹调方法。煎菜的原料大部分要先用调味料腌渍,然后拍粉或挂鸡蛋糊下勺再煎。特点是外香酥,内软嫩,无汤无汁,干香不腻。

烹制煎菜的关键是控制好火候,油要干净,勺要光滑,并要掌握一定的晃勺、翻勺功夫。如干煎黄花鱼:将鱼去鳞除鳃,洗净,鱼身两面剞上斜直刀纹,用精盐、味精、料酒、葱、姜腌渍30分钟,然后沾上一层面粉。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勺内放入熟豆油烧至四五成热,将鱼全身蘸上一层鸡蛋液放入勺中,一面煎好翻过身来再煎另一面,两面都煎呈金黄色,熟透装入盘内即成。

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是原料上沾上面粉,再拖上鸡蛋液,放入油勺内两面煎成金黄色,再添汤加调味料,用小火煨熟、勾芡的一种烹调方法。菜的特点是色泽金黄,松软鲜嫩。如锅豆腐、锅肉片等。

是在煎的基础上发展而成,所以,制作菜在掌握煎的技术要领外,还要掌握火候和大翻勺的基本功。如锅肉片:将猪里脊顶切成0.3厘米厚的片,用刀身轻轻拍松,用少许精盐、味精、料酒腌渍5分钟,再沾上一层面粉,摆入盘内;葱、姜切细丝,蒜切片,香菜洗净切成2.5厘米长的段;鸡蛋打入碗内搅匀。勺内放入猪油烧至四成热时,将里脊片逐片地拖上鸡蛋液摆入勺内,两面煎呈金黄色倒出。勺内放入底油烧热,用葱、姜、蒜炝锅,添鸡汤,加精盐、绍酒、花椒水和味精,把里脊片推入勺内,移慢火上煨3分钟,再移到旺火上,勾淀粉芡,淋上明油,翻勺,撒上香菜段,盛在盘内即可。

扒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扒是将经过初步熟处理的原料整齐地码入勺内,加汤和调味料,旺火烧开,中小火烧透入味,再用湿淀粉勾芡。扒有整扒和散扒之分,整扒就是整只、整形的原料,如葱扒鸡、白扒鱼翅、扒肘子等。散扒就是将原料加工成条或片,再拼摆成形放入勺内扒,如肥肠扒白菜、虾仁扒油菜、扒牛肉条等。扒菜的特点是酥烂入味,形状整齐美观。关东地区的扒菜完全吸收了山东扒菜的长处,讲究汁亮、形美,要有大翻勺的功夫。南方地区的扒菜多半是蒸扒,就是将原料整齐地码入盘内,上屉蒸至酥烂,将汁滗出,勾芡再浇在原料上。这种扒不需要大翻勺的功夫。家庭制作扒菜就得因地、因人制宜,吸收南北扒菜的长处,以味为主,不要以形为主。如虾仁扒油菜:将油菜根部修平,洗净,沥干水,放入沸水锅内烫透,捞出投凉,一根压一根地码成长方形,将叶尖切齐,装入平盘内。将虾仁按个挑净沙线,洗净。勺内放入猪油20克烧热,放入葱、姜炸出香味来,添汤,加精盐、味精、料酒、花椒水,旺火烧开后打净浮沫,将油菜推入勺内,放上虾仁,用慢火煨5分钟,移至旺火上烧开,用湿淀粉勾芡,淋上浮油15毫升,出勺装盘即成。

焖的特点与操作关键是什么

焖是原料经过油炸或煸、煎,再加调味料和汤,用小火长时间煨至酥烂的一种烹调方法。焖菜多为条、块状原料,也有少数为整料,有的挂糊,有的不挂糊,都勾芡。其特点是汁浓味醇,酥烂香鲜。如红焖肉、红焖肘子、红焖鸡块等。

制作焖菜要特别注意火候。一般都是旺火烧开转入小火,长时间煨。使原料达到酥烂入味。焖菜用的汤要一次加足,中途不能添加,以免影响味道。

水熘法的特点

水熘,即将滑油后再熘改用水焯烫后再熘。如熘肝尖、熘肚片、熘腰花、熘肉片、熘鱼片、熘鸡片等,这些原料上浆后可用油滑,也可用水焯烫。用水焯烫既省油又洁白,口感清淡不腻,非常适合家庭烹调。采用水熘法重在掌握好水的温度,因为这些原料都用湿淀粉经过上浆,必须在水沸而不滚时下料。如果在水沸滚时下料,淀粉必然被水冲掉,原料将失去嫩滑的质感。要采取原料先上浆,再将锅水烧开,端离火口,再投入原料的方法。

挂霜与拔丝有何区别

挂霜,也叫翻沙,是在炸好的原料上挂上一层像霜一样的糖粉粒。如挂霜丸子、翻沙芋头、翻沙肉段等。挂霜菜肴熬糖浆的火候与拔丝正相反,始终是用小火。观察是否能使糖浆变霜的方法是:糖浆中的水分基本蒸发完了,即由冒大泡转为冒小泡时,马上放入炸好的原料,将大勺端离火口,不停地翻勺,待糖浆冷却由液态逐渐变为固态,就如同寒霜一样挂在原料上。为了使挂霜的效果更好,有的在翻勺挂浆的同时撒入少许白糖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