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患者:心理引导法
儿童高脂血症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有这样几个方面:儿童患者多不在意病情轻重及预后;儿童患者心理承受能力、理解能力有限;儿童患者自我中心比较突出;儿童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儿童患者心理变化较快。因此,儿童高脂血症患者在进行心理调护时,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讲解病情时要耐心解释,选择适于儿童发育阶段的语言,用简短的解释,尽量用他们熟悉的词汇,避免令人恐惧的词语。
儿童认知能力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要尽量引导患儿吃些他们既喜欢吃,又不影响血脂的食品,如水果、鱼干等食品。不要强行管制,以免产生不良情绪影响病情,也不要为安慰儿童而允许过量食用大鱼大肉,否则会使病情加重。
儿童患者心理活动随治疗情况好转而迅速变化,认为自己病情好转,家长及医护人员应该满足一下他们的一些要求。此时不可放松对他们饮食的控制及对他们服药的管理,以免病情反复。
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教育孩子不要进食后就睡觉,不要在看电视时进餐,进食后要适当活动。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有时由于身体肥胖经常受到同伴的讥讽,此时应鼓励孩子面对现实,积极主动地参与减肥。一旦有效就应鼓励他们坚持下去。帮助孩子建立行为降脂、减肥方案。
·青年患者:鼓励开导法
青年时期的情绪比较强烈,知道自己得了高脂血症时,会出现严重的精神紧张和焦虑;若经过较长时期的治疗,疗效不佳,则患者容易悲观,甚至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走向极端。
要给患者详细介绍该病的防治知识,给患者以能够治愈的希望,并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他们参与自己的治疗创造机会。逐步引导患者自我护理,随时提供反馈信息,评价效果,以赞扬和鼓励为主,肯定他们的成绩。青年人对身体形象最敏感,他们十分希望自己的身体形象和脸部形象适合现代的要求。在实际治疗和制定调护计划时,可利用这一心理特点,告知通过节制食量、调整食物结构、增强体育锻炼、戒烟等既可以降低血脂,又可以使形体健美。针对其病情稍有好转,往往不再认真执行医疗和护理计划,不按时吃药的特点,要及时向他们讲明该病的严重后果,提醒他们注意。
还要提醒患者,尤其是脑力劳动者,丧失健康会明显降低生活质量,给事业和家庭带来不良后果。为了事业成功,家庭美满,请挤出时间锻炼身体,戒掉吸烟等不良嗜好,减少高脂食物的摄入。
还有的高脂血症患者比较惜命,对高脂血症的诊断有所恐惧,尤其是看到或想到自己的父母就是死于与高脂血症相关的疾病时,这种恐惧感就更加明显。对于这类患者要告诉他们高脂血症经过适当的药物治疗和饮食调治、运动、戒烟等多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会减少冠心病、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从根本上消除他们的顾虑。
·中年患者:平等尊重法
中年人的世界观已经成熟,情绪较稳定,对现实具有自己的评价和判断能力,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较强。对中年患者的心理治疗,一定要运用成人对成人的人际关系模式,尊重患者的各种权利。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把患者置于被动、不能自助的角色中,或只因为自己是医务工作者,便在患者面前表现得无所不知,认为自己总比患者知道得多,总能为患者做最好的选择。
疾病的真正体验者是患者,从某种意义上说,他们才是权威。评价心理调护的标准不是看医生做了哪些工作,而是看医护工作对患者的效果,即患者在认识上、情感上、行为上所发生的变化。
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提供关于各种选择的信息,使患者在知情的基础上做出最佳的选择。帮助他们真正面对疾病,并认真对待,使他们认识到治疗疾病是当务之急,身体恢复健康是家庭和事业的根本。在日常交谈中,可有意识地给他们介绍一些不坚持治疗而使疾病长期迁延的实例,引起他们对高脂血症的重视。
·老年患者:尊重安慰法
进入老年期,无论高脂血症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相关疾病,老年人的心理活动与其他年龄患者比较,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老年人一般都希望自己健康长寿,也不希望别人说自己衰老;老年人多能意识到自己已是日落西山,面对死亡总有一种恐惧心理;老年人由于希望得到社会的尊重,所以他们很注意别人对他们的看法;老年人最怕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而依靠别人伺候,从而招来别人的嫌弃。
因此,护理人员应多做开导工作,允许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倾诉情感,以积极聆听与接受的态度表达对老年人的尊敬。使他们能以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参与活动,从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健康的事。还应该帮助老年人建立现实的生活目标。对于患有高脂血症的老年患者,最为重要的是告诉他们高脂血症的患病原因及其可以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中风、半身不遂等严重后果,引起他们的重视。同时,也要告知各种各样的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解除他们对该病的恐惧。
另外,对于老年高脂血症患者不单是劝说他去积极治疗,而且应该安慰他们,告诉他们只要能够坚持服药,注意饮食调理,再配合适当的运动,疾病会逐渐好转的,以解除患者过重的心理负担。
·中年女性患者:聆听赞美法
女性高脂血症多发生在绝经期后,所以女性高脂血症治疗的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就是要平时重视更年期的心理变化。更年期是由中年向老年的转变时期,由于人体生理发生了变化,身体逐渐衰退,故其心理也随之发生某些改变。女性更年期的心理改变,主要表现为失眠健忘,烦躁易怒,易于激动,神经过敏,焦虑不安;或精神抑郁,闷闷不乐,悲啼欲哭;或多疑善恐,精神淡漠,或多愁善感,言语重复等。良好的心理状态,可以保持青春常在、延缓衰老;不良的心理状态会产生疾病、加速衰老,所以必须注意患者的心理调护。
一切对人不利的影响中,最能使人短命天亡的要数不良的情绪和心情,如忧郁、颓丧、惧怕、贪求、怯懦、忌妒和憎恨等,因此必须注意避免。中医学在精神修养方面十分强调“恬淡虚无”和“精神内守”,意思是说,思想上要保持安闲清静,排除一切杂念,不能有过高的妄想,不应计较个人的得失,要性情开朗,胸怀坦荡,光明磊落,这样会促进疾病的痊愈。
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贴心的心理照料,通过家常话多聆听她们的心声,理解她们的苦闷,并适时地进行开导。这个年龄段的女性韶华不再,她们对自己的容貌也没有了年轻时的自信,护理者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入手,鼓励她们以运动、装扮等多种方式调适心情,在逐步健康的同时找回往日的青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和人生。
·伴中风型患者:三阶段心理照料法
中风病有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再发率高、恢复期长的特点,因此极易产生特殊的心理压力,如恐惧、焦虑、易怒、猜疑、悲观、忧舔和社会隔离感等心理变化。即使疾病稳定,患者看到瘫痪的肢体和言语障碍,生活不能自理,需人照顾,就会产生无价值感和孤独感,错误地认为老年人患中风,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在治疗上采取抗拒态度,对生活无兴趣,悲观厌世。有的患者情感变得幼稚、脆弱。这些不良心理反应严重影响了疾病的康复,甚至可引起脑血管病的再发。因此,我们不能只偏重于瘫痪等体征上的治疗,还要掌握中风患者的心理特点,进行心理治疗。
发病期。患者承认患中风,怀疑所出现的症状和体征,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共同劝慰,使患者情绪稳定,正确认识疾病。
急性期。患者淡漠、消极,有文饰现象,意志薄弱。此时应该鼓励患者安心治病,进行良性暗示,执行早期康复措施。如果出现烦躁、焦虑、敏感、多疑、忧愁时,应该向患者解释疾病演化过程,逐渐引导,接受新的生活挑战。
康复期。患者抑郁、自卑、沮丧、绝望、神经质,并拒绝治疗。医护人员和家属应共同关心,体贴患者,给其树立成功的典型,使患者保持乐观、坚毅的态度。康复晚期,患者会出现依赖、求助、不愿意动、失望等心理变化,医务人员应该给患者树立成功典型以进行暗示,消除依赖情绪,使心理处于最佳状态。
·伴高血压型患者:释压息怒养性法
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增高,经常会感到头晕、头痛、全身不适等不良反应。因此病病程较长,有的患者用药后效果不明显,导致焦虑不安,中枢神经调节功能紊乱,血压反而会进一步升高。高血压伴高脂血症患者经常处在焦躁不安的状态,患者会感到忧虑,担心自己会出现脑血管意外、瘫痪,反而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诱发血压升高,形成恶性循环。
高血压病患者遇到不顺心的事,特别是遇到不公平的事,容易暴躁发怒,这样会造成血压迅速上升。因此,急躁易怒是高血压产生的重要心理根源,也是高血压久治不见好转的重要原因。高血压患者要清醒地认识到,如不改变易怒的性格,很难收到明显的医疗效果。在适当的时候,患者就要巧妙地把自己的愤怒适当的释放出去,平息内心的压力,而不能始终把不良情绪憋闷在心中。
医学研究发现,高血压病患者的负面情绪是有一定规律的,比如一些琐碎的小事,也会引起他们生气,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比普通人生的气多,生气的时间也长。所以,高血压病患者要修身养性,客观对待周围的事物,从根源上减少不良情绪的刺激,为恢复血压和血脂的平稳创造良好的条件。
·伴糖尿病型患者:避免应激科学饮食法
糖尿病患者的情绪大多比较悲观,当发现自己还合并高脂血症时情绪会更加悲观。而不良的情绪会使病情加剧,例如抑郁症患者可使糖代谢的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空腹血中胰岛素含量降低和血糖升高,这也正是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特征。而糖尿病患者在情绪安定时,病情就会得到缓解。
糖尿病患者只要按照医生的意见进行治疗,保持乐观的情绪,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就会和普通健康人一样正常生活。对于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只要有必要的支持性心理治疗,帮助患者调整对疾病的看法,改变自己的态度,在家人朋友的帮助下,就会得到满意的心理治疗效果的。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需要避免愤怒、焦虑、紧张、抑郁等多种不良情绪的影响,因为它们会降低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升高,尿中的糖和酮体含量增高。因此,患者在遇到应激刺激时,应尽可能地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情绪的骤然变化。
同时,家人需要帮助患者提高在饮食方面的自律性。让患者按照医嘱,做到定时定量进餐,科学饮食的良好习惯。一些糖尿病高脂血症患者,对饮食的自我监控意识薄弱,自我调节能力差,在病情稳定时打破定时进餐的习惯,而造成病情反复。这就需要在家人的帮助下,逐渐养成科学饮食的进餐习惯,改变过去的不良饮食习惯,也只有这样,才能在降脂降糖两方面都取得良好的成绩。
·伴冠心病患者:缓解A型人格带来的烦恼
国内外学者公认,A型人格的人比B型性格的人,冠心病发病率要高得多。这是因为,A型性格的人急躁易怒,争强好胜。过强的性格形成不良的心理因素,使儿茶酚胺分泌增高,使交感神经活动增强,促使肾上腺素分泌增多,促使冠心病发作。这就需要A型人格的人要在几个方面做出改变,以良好的情绪降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
A型人格的人交往时,要适当的尊重对方,学会聆听对方的讲话,并坦诚地与对方进行交流,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建立友好的情感,使对方得到善意的同时,也能得到对方友善的回馈,这对缓解A型人格的人的交际关系有较好的帮助。
在工作中,这类型的患者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当的目标,在较快较好地完成目标后,会得到成功的满足感,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反之,如果目标制定的过高,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付出非常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完成,这样对患者的心理压力就会大大增加,更不利于冠心病的治疗与恢复,甚至还会起到恶化的后果。这类型的患者在工作和休息时,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给自己留出比较富裕的时间,有灵活机动的时间准备和应变,这样就不会出现时间紧张、匆忙混乱的情况了,也更有利于心理和情绪保持平稳。
另外,这类型的患者,还要注意避免和别人竞争、攀比,以避免因此带来的情绪、心理的激动和不良变化。因此,培养自己乐观、开朗、豁达的性格是非常必要的。
·伴肥胖型患者:健美和健康饮食法
肥胖,在每个年龄段的人群中都能看到,特别是中年及以后的人群,更为多见。其中,肥胖以颈及躯干部位为主,四肢较少。女性以腹部、臀部及四肢肥胖为主。高脂血伴肥胖患者的心理辅助治疗主要侧重于改变对饮食的认知、树立良好的习惯、重视体形美的塑造几个方面。
高脂血症伴单纯性肥胖患者,大都和自己的饮食习惯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类患者大都比较关注饮食,喜欢吃,尤其是爱吃一些美味的高脂、高糖、高热量食物,这样的结果就是在体力活动日益减少的今天,这些人的体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各种慢性疾病陆续出现。这就需要改变患者以往对饮食的看法了,那些只注重色香味和自己偏好的食物,可能正在对自己的身体造成潜移默化的危害。患者需要在注重美食的同时,更加注重食物的营养,以及自己具体个性化的营养需求。
在饮食习惯方面,这类型的患者需要改变以往的大吃大喝,荤素不忌的大胃王,风格。在多学习了解健康饮食方式的基础上,调整自己每天的饮食次数,逐渐减少夜宵,调整各餐的热量比例,让吃饭速度慢下来,尝试节食法和断食法等减少食物摄入量的方法。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肥胖的人也不例外,无论是男性患者还是女性患者,心中对能拥有健美的身材还是很向往的。家人可以从这方面入手,介绍各种实用的健身减肥的方法,引起患者的减肥兴趣,以健与美吸引患者的积极主动性,比单纯的说教和医学讲解恐吓要有效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