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淡定·从容·心安(全集)
10607000000040

第40章 以待己心待人,以爱己心爱人(2)

虚云大师曾说过:“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骄傲;尊重别人己的言行给后人做了好的榜样,体现了大师深厚的修养。就是因为大师对人没有偏见,才受到众弟子的尊重,也成为受世人尊重的一代禅师。但不是人人都具有大师这样的修养,没有这种修养的人总是侮辱别人,但这真的是自取其辱。一起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吧。从前,舍卫城中有一位老妇人,她像照顾自己儿子一样地照顾卡拉比库。有一天,她听邻居说了佛陀的德行之后,希望能去祇树给孤独园听听佛陀的说法,于是就向卡拉比库提出了她的愿望,但卡拉比库前后三次都试图打消她的念头。有一天,老妇人不理睬卡拉比库的反对,直接前往祇树给孤独园。当卡拉比库发现老妇人已经前往精舍时,自私地想:“如果她确实喜欢听佛陀讲经说法,就不会再照顾我了。”于是,他也急忙赶到祇树给孤独园。当他抵达时,发现老妇人正在听佛陀说法。于是他恭敬地靠近佛陀,并且告诉佛陀说:“世尊!这位老妇人非常愚笨,请您只教她有关布施和持戒的佛法吧。”

佛陀知道卡拉比库怀有恶意,而且知道他是为了使老妇人离开精舍才这么说,就告诫他:“你的愚痴和邪见污辱了佛法,你不过是自取其辱罢了。”

辱人者是因为没有好修为才会羞辱别人,他以这种不平等的心去对待别人,到头来也会被别人侮辱。我们要以此为戒,成为有修养的人。

内心的镇静才是淡定

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诚实地面对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要欺骗自己。

淡定和镇静不仅是佛门修炼的一门心法,而且也为世人所追求。但要做到淡定不能只流于形式,应追求一种内心真正的镇静。

有一年的年景特别不好,有良知的人都在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救济穷苦之人,佛教界的人士也想做些善事,以感谢平日里乡亲们的相助,于是请了戏班,希望募捐一些钱。演出当日,他们还请了附近寺院里的僧人。

在这些僧众中,有一个学僧刚入道没有多久,他觉得僧人是不该看这些东西的,本不想去,但是住持要求所有人都得出席,他只能勉强跟着去了。在节目表演时,他紧闭着眼睛,正襟危坐,似乎周围的一切都根本不存在。

什么,所以没有必要捐助。”代表一听,乐呵呵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你应该比别人多捐一倍才行。”学僧不解地问:“这是为什么呢?”

代表解释说:“别以为你不看不闻就无事了,主要的是心动没有。你没有看表演,但是听到人们的嬉笑,你一定会猜测,所以你在心里看了,想了。”

能够骗人的不只是眼睛、耳朵、嘴巴,还有心,而且,眼睛、嘴巴、耳朵只能骗你一时,但是心却会骗你一辈子。所以无论何时我们都要诚实地面对自己内心的矛盾和污点,不欺骗自己。无论何时何地,内心的镇静才是真正的淡定,一件事情是否流于形式,只有自己的心知道。

正确看待他人的选择

理解是对他人,也是对自己的宽和。以待己心待人就能接受他人的正确选择。

以给自己造成的利益得失为标准看待他人的选择,是一种将自己置于别人之上的不平等心态,如果他人的选择是无私的,是维护集体利益的一种选择,即便对个人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起码也要从道理上认同对方,调理自己的心态并肯定对方的做法。想想如果自己站在对方的位置将做怎样的选择,以待己心待人就能接受他人的正确选择。

对人们来讲,从出生到人生过程中一步步的成长,总会面临不同的选择。如果他人的选择与自己在利益方面起了冲突,人们就不能认同对方的想法,并且不能接受对方给自己造成的那些不利影响。有时内心甚至产生仇恨。其实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

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位将军骁勇善战,为国家立下了很多大功劳,很得国王的赏识。每次征战后国王都赐给他许多的金银珠宝。

在一次征战中,一个年轻的下属给将军提出了另一种战略方案,将军不想采纳,但是为了给下属一个教训,他把一小部分兵交给这个下属带,自己带着大部分的兵马按照自己原来少胜多,而且还救了逃亡中的将军一命。这一仗下属立下了头等功,得到了国王的赏赐。这让将军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认为就算下属的战略正确,但是一个小小的部下怎么能胜于自己。后来下属在征战中一次次取得胜利,将军才认同了这位年轻下属的作战方案。

只有以己心待人,站在对方的位置上想,才能接受他人的正确选择。

虚云大师教化世人放下一切,大师说的放下一切是一种大智慧。他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劝告人们放下尘世的烦恼和愁苦,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与自己想法不同的人,只要对方的选择是无私的是正确的,我们就要以正确的心态去看待。

正确的看待别人的选择说的很容易,其实做起来却有些难度。那么应该怎样做到正确看待别人的选择呢?第一,要有一颗平常心。只有有了平常心,在利益荣誉面前才会稳而不乱。第二,要有一颗平等心。人们的个性不同,所做的选择不同,不要因为对方的地位比自己低,就不去认同,不去尊重他。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智慧。第三,要学会换位思考。人思考的角度不同,做出的选择就不同,在与对方有利益冲突时,从对方的我们应该以虚云大师为榜样,不管在工作还是在学习中,要学会理解他人,正确看待别人的选择,这会使我们的心胸变得更宽广。

关爱每一个生命

众生平等,每一个微小的生命都值得我们用心关爱。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众生平等,不要将生命分贵贱,每一个人的生命都值得被关爱,每一种生灵的生命都值得被尊重,我们要以这样的平等之心去认同生命、关爱生命。

生活中有许多形形色色的人,有的家世显赫,有的家庭贫寒;有的锦衣玉食,有的粗布粝食;有工作在高层的管理者,也有工作在底层的小职员……虽然家庭背景、生活水平、职位高低的不同造成了人们的不同,但是生命是不分贵贱的。

无论我们担任什么职务,从事何种工作,取得何种成就,都个呢?只有正视自己的人才会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认为每种生命都有被关爱、被尊重的权利。不要因为身份地位的不同而不去尊重他。生命是短暂的,人们都要敬畏生命,认同活在世界上的一切生物。

不管人还是动物都有被尊重的权利,人与人或是与动物之间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一视同仁才使得生命变得昂贵。

虚云大师在这方面给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他不仅以自己的思想开示众生,还始终以佛陀的平等心、平常心,对待众生,对待世事。

这里有个关于虚云大师关爱生灵的小故事。1936年春,南华寺开春期戒坛,在戒期即将结束时,曹溪驻防军第十六团团长林国庚来南华寺拜望虚云老和尚,他带来了一只狐狸,其毛色银白光滑,嘴突出,尾巴细长蓬松,十分惹人喜爱。团长告诉了虚云大师这只狐狸奇特的来历后,虚云大师便收下了这只白狐。并为它说三归五戒法,然后把它放归食物。奇怪的是自从云公给它说过三归五戒后,它就不再吃肉了,而是喜欢吃水果。有时当寺院的工匠用肉掺杂果类食物给它吃,它觉出后,随即吐出来,还用前爪反复擦几遍,尔后怒视工匠良久。

当虚云老和尚坐禅时,白狐就趴在云公的禅床上,见云公坐禅时间过长,它就不时地捋云公的胡须嬉戏,示意云公休息。虚云老和尚睁开眼看看它,让它不要胡闹撒野,它就安静地趴了下来,不再胡闹了。最后这只有灵性的白狐因受伤结束了生命,虚云大师厚葬了它。

大师对动物如此关爱,对待人则是更加呵护有加。从大师这里我们懂得要善待每一个生命。世间万事皆有因果报应,所以要戒杀放生,善待众生。

做到对每一个生命和每一种生灵的关爱和尊重,自然也会得到他人的尊重和敬仰。

众生皆有佛性,佛在人间

你对生命微笑,生命就是微笑的;你对生命敬畏,生命也会敬畏你;你以善念美德对待他人,你就是真善美的传播者。

众生皆有佛性,这是对众生佛性的平等看待。佛性是平等的,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佛性的种子。

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得道高僧或是有修为的人才有佛性,普通人是没有的。其实佛就在我们的身边,你行善时你就是佛,别人行善时,别人也是佛。只要心中有佛,人人都是佛,处处都有佛,所以人人皆可自度。

虚云大师曾开示云:“旷观古往今来之人物,至高至上,无如佛者。佛为大觉王,圣中圣。首倡平等无我之旨,以解救一切众生痛苦为务,万德周圆,九界尊仰。然则立志,舍学佛,其谁与归?况众生皆有佛性,本与佛同,立志学佛,终当成佛。倘若不负己灵,必以佛为趋向。”

斤重,极其凶恶好斗,所有的鸡都被它啄伤了冠子。我马上为它说‘归戒’,又教它念佛,时间不长,就发现它不再斗了,它独自栖在树上,也不吃虫子,你不喂它它不吃。时间长了,一听见钟磬之声,它就随着僧众去上殿,早课、晚课完毕后就又栖在树上。教它念佛,即作‘佛佛佛’声音。两年过去后,一天晚课结束时,它站在那里仰着头,举翅三扇作念佛状,立刻化去,几天都不变。大众为它做了一个笼子埋葬了它,我为其作铭云:‘好斗成性此鸡雄,伤冠拔羽血流红。知畏奉戒狂心歇,素食孤栖不害虫。两目瞻仰黄金相,念佛喔喔何从容。旋绕三扑奄然化,众生与佛将毋同。’连动物都有佛性,所以可见每个人心里都有佛性的种子。”

光有佛性的种子是不够为佛的,还要有觉悟。“佛陀”二字,意思就是觉悟者。大师阐释:“觉的意义包含有三点,第一是自觉,第二是觉他,第三是觉行圆满。自觉即自己觉悟,自己了解善、恶、苦、乐,概由因果演化而来。如果能够自己明明白白,彻悟这些道理,便能了却四相,即成觉者。觉他即一切宇宙万有之生物,无论是胎卵湿化,蛹飞蠕动,皆有佛性,只因迷而不觉,帮曰众生,我们应该自重自爱,本着我佛众生与佛的界限,背迷入觉,背妄归真,这即是觉,也即是佛。只有觉悟了才能使心中佛性的种子发芽,圆满智慧法相,庄严功德法身。”

大师曾点化发心学佛的人:“立志学佛,故必奉法奉僧。不要以贪心来学佛,不要以争心来学佛,不要以自私自利的心来学佛,必须要躬行实践。若口念弥陀,身行恶行,或心中散乱者,亦属徒然。故初步学佛,当受持五戒。五戒者:戒杀、戒盗、戒邪淫、戒妄语、戒饮酒。”

凡学佛者贵真实不虚,尽除浮奢,志愿坚固,莫贪神通巧妙。大众总要信得及,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实无奇特,要先持戒修行,立稳脚跟,自然入妙。

佛在人间,只要人们诚心向佛,必定会使佛性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人们也能在佛性的洗礼中更懂得真善美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