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百位世界杰出的思想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10596400000037

第37章 弗·伊里奇·列宁:人类首个社会主义国家的缔造者

列宁(1870~1924年),原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斯基,马克思、恩格斯事业和学说的继承人。俄国共产党和苏联共和国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1870年出生于俄国辛比尔斯克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列宁17岁便参加了革命运动,18岁开始研究马克思的《资本论》。1894年提出了工农联盟的思想和建立彼得堡“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1903年在俄国建立了无产阶级革命政党。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十月革命以后又领导人民粉碎了国外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1919年建立第三国际,推动了世界革命运动的发展。1921年提出新经济政策,使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翻开了新的一页。列宁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提到了一个新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为全世界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做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世界人民的爱戴和尊敬。在经济学领域他也以自己杰出的智慧为后人开启了新的途径。他于1924年在莫斯科逝世。

列宁的主要著作有:《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99)、《社会民主党纲领草案》、《中国的战争》(1900)、《马克思主义和修正主义》、《资本主义财富的增长》、《资产阶级实业财政家和政治家》、《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916)、《国家与革命》(1917)、《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自决权》、《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纲领初稿》、《关于民族或自治化问题》、《非批判的批判》、《土地问题和争取自由的斗争》等。

19世纪最后30年里,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了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特征的第二次产业革命。由于新的炼钢法、发电机、内燃机车等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了汽车制造业、钢铁工业、冶炼工业、化学工业等许多新兴部门不断涌现,以及交通通讯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是不平衡的。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的发展,轻工业的发展落后于重工业的发展,旧工业部门的发展落后于新工业部门的发展。一些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衰退,一些新兴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获得高速发展。这样第二次产业革命便改变了已经存在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由竞争资本主义过渡到垄断的资本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深刻变化的最重要表现。资本主义的某些基本特性开始转化成自己的对立面,从资本主义过渡到更高级的社会经济结构的过渡时代的特点已经全面形成和暴露出来。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和股份公司由此而得到广泛发展,促使资本和生产日益集中并造成了大批中小资本破产并为大资本所吞并,垄断组织在所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成为全部经济生活的基础。政治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第二国际大多数社会党的领导人背叛了第二国际,公开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支持帝国主义战争。修正主义者对马克思经济学断章取义,割裂马克思经济学的本质内容,使马克思经济学成为书本上的“教条”和孤独的“信条”。俄国本身曾先后经历了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斗争。这一切都促进了列宁思想上的极大发展。同时他又吸收了霍布森、希法亭、舒尔采、格弗尼茨理论中的合理成分,为其经济思想的形成打下了全面而坚定的基础。

列宁的经济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帝国主义的理论

列宁通过对世界形势的深刻分析,明确提出了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最新阶段是帝国主义,金融资本在社会上形成了统治地位,过量的商品输出变成了典型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又加深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展,因而它是金融资本统治世界的坚实基础,是帝国主义压迫、剥削全世界上大多数民族和国家的坚实基础。列宁指出这种新变化一方面导致垄断价格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决不可能完全地、长久地排除世界上的竞争。竞争的结果必然是出现新的科学技术,这样又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可能。列宁对资本主义时代新变化的基本趋势分析的科学性不仅为之后帝国主义发展史所证实,而且对我们现今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基本趋势仍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列宁认为过渡时期是指从资本主义社会转向共产主义社会的低级阶段即社会主义社会的那一段过渡的革命转变时期。目的是消灭剥削阶级,消除工农差别,从个体的、单独的小商品经济过渡到公共的大经济。其经济特征是多种经济成分并存。过渡时期的根本任务是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

三、关于新经济政策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遭受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疯狂武力进攻,为挫败国外帝国主义的干涉和国内武装叛乱,俄国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经济政策。主要内容是:将大、中、小企业部门收归国有,实行国有化;实行粮食贸易垄断;制定余粮收集制;实行义务劳动制;贯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并探讨了国家资本主义的四种主要形式:租让制、合作制、代购代销制、租借制。新经济政策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发挥了重大作用,但也存在一些弊病。国内战争结束后,列宁及时领导苏维埃俄国走上恢复国民经济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列宁及时总结论证了由战时共产主义向新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实现了这个重大转变。在《论粮食税》、《十月革命四周年》和在俄共(布)十一大的政治报告中阐述了新经济政策的理论,明确指出要根据俄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不能超越现实发展阶段,需要经过“社会主义一系列过渡阶段”,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利用商品货币,必须努力学习先进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文明成果。从战时共产主义可先退到资本主义,允许公民自由贸易和私人商业发展,恢复小农经济。列宁把国家调节商业和货币流通作为苏维埃俄国新经济与农民经济的结合点,作为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形式,从而使新经济政策理论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列宁关于新经济政策理论的探讨以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普遍规律性和国家具体的历史条件为依据,解决了做为经济落后国家的俄国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方式、步骤、政策等一系列问题,具有世界历史意义。

四、关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1)列宁认为制定统一的计划经济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特点,无产阶级革命与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区别之一,就是在革命胜利后不再保留私有制,不给私有制以自由。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其目的在于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导致的对生产力的破坏,合理地利用资源,科学地组织经济建设。制定统一的经济计划,必须对国情进行科学分析,以国民经济综合平衡为核心,使长远规划与当前任务紧密结合。同时列宁还论述了关于国家的工业化和电力化问题,即利用现代高科技建设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问题。

(2)随着列宁对建设社会主义要从依据书本转向依据实践、依据经验的基本思路明确和坚定后,列宁就经常强调像俄国这样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同时明确提出学习和汲取资本主义的一切文明成果的思想,提出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社会主义。这个著名公式从表面上看,由原来实行的单一计划经济转向把商品经济关系引入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似乎是一种退却,而实际上却是一种对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定位偏差的校正和体制模式的调整。他不囿于别人和自己已经得出的认识,不断依据实践进行修正,表现出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精神。“新经济政策”所体现的还未定型的模式,可以说是实践中的社会主义趋向和接近正确历史定位而产生的一种社会主义模式的雏形,虽然列宁过早逝世,还没来得及在实践中完善它,但这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可以启迪后人的宝贵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