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吉安读水
10593400000024

第24章 人民币上的龙源口桥

从永新县城出来,窄窄的乡间公路向南蜿蜒而去。直走有四十余里,方到了这个依山傍水的龙源口。我的印象依然是按照县志的记载,汹涌的苍龙江水从苍茫的山间汇流而来,汹涌湍急,深不可测。清道光年间曾在这江上建起一座铁链吊桥,而这吊桥,既窄又危险,常常有过客翻落桥下,遭受没顶之灾。后来,一个吴姓的人义举在吊桥旁建起了一座石拱桥,保留至今。

龙源口大捷,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后取得的一次以少胜多的胜利,也叫七溪岭保卫战。当时的龙源口连接着永新和宁冈,是一条必经之路,在七溪岭的脚下。也就是说,围剿井冈,必过七溪岭,要过七溪岭,必走龙源口。那么龙源口上的这座桥,就更是处在了十分重要的位置。

车子行进的路上,很少有对面来车,说明了这条乡间公路并不是太繁忙。车子到达这里,便发现这桥已无大用处,成为了一个遗迹和重点保护遗址,躬身在岁月里。

再看苍龙江水,蜿蜒如溪流,清澈见底,一群顽鸭在戏啄水中的小鱼。两岸的距离很近,而且几乎没有了堤岸,浅浅的一片碎石和野草衬托着这清浅的流水,让人再想不起这座桥的大用处。

辟了新的通往外界的山路以后,龙源口桥的热闹不再,苍龙江的波涛不再,然而站在远处回望的时候,我竟把那桥和水看成了一面古老的铜镜,它映照出美丽的山水,映照出昨天的历史和一代又一代人永久的记忆。

走进桥旁边的龙口街,还是会感觉到这水、这桥、这路的曾经的喧腾。沿街清一色的清代两层小楼,均木质结构,一溜的排去,颇显气势,进入其中一个个门脸,便见不是当铺就是药店和米仓。不难想出多少年前这里曾是七溪岭内外永新宁冈相交的繁忙热闹的集镇。龙源口桥是这集镇的标志,它古朴的身躯与龙口街交相辉映,构成方圆百十里争相往来的场所,大大小小的旅店也成为进入山里山外的歇脚处。

更是可想而知了,为什么湘赣两省的军队会汇集起来,要走这条道,要跨这座桥,而固守井冈山的红军为什么要在七溪岭设伏,必歼湘赣两省之顽敌。

历史或许就是这样写就的,一座桥,架在一条河的什么地方,真的是要有选择的。

尽管现在这座桥已失去了它的作用,但人们并没有忘记它,新中国建立后,1953年发行的第二版人民币的三元纸币上印的就是龙源口桥。这座桥成为了另一种意义的桥。

走过这座石桥,穿过七溪岭,再往上走,就会走到那个著名的亭子——望月亭。那是这条古道上的最高处,当年红军打龙源口大捷时,指挥所就设在这个亭子里,因为它进可攻,退可守,又是狭路的最高处,永新宁冈两地尽收眼底。巧的是,这个亭子也是姓吴的叫吴思远的人挑头兴建的。一座桥,一座亭,记载了一条古道上的一段佳话,也记载了一段难忘的苍茫岁月。

还有一个巧就是,这座桥被画在了新中国的人民币上,而这座望月亭被写进了《十送红军》的歌声中。我站在桥上,顺着那条石板铺就的苍茫古道,向对面的七溪岭望去,我很想望到那座望月亭,然而山高林密,遮没了目光。当地的朋友说,走过去还要有一个时辰,因为要赶路,怕是来不及了。望月亭,只能在心里相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