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小家庭大理财
10592400000017

第17章 理财要有大智慧(2)

其二是选择率先进入加息周期的货币,而从经济规律来看,这种货币往往是商品货币。所谓商品货币,其主要特征是货币发行国家以出口某种重要的初级产品为支柱产业,例如盛产矿石、黄金、农产品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加拿大,这三国的货币--澳元、新西兰元和加元就是商品货币。这类货币之所以会率先加息,是因为在经济复苏的背景下,全球对石油、煤炭、黄金、铁矿石、铜、铝等商品的需求会增加,这不但有利于产地国的经济增长,也有利于其货币汇率的上扬,而经济回暖之后,这些国家的央行也会率先加息,使得投资于该币种的收益进一步增长。

综合以上两项标准,澳元、新西兰元和加元在通胀预期下被认为更具投资价值。对此,渣打银行首席投资总监梁大伟也给出了相同的观点,他表示,“加元和澳元将成为三季度外汇理财配置的重点,作为商品货币,一旦能源和矿产需求量有回升的势头,该种货币就会先于其他币种而表现出强势。”

守则6:全球化资源配置

为了防范通胀,不少投资者已经学会了将投资重点放在价值被低估的资产上,不过放眼全球,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在资产价格回升的道路上早已走在了西方发达国家之前。

对国内投资者来说,通过设有亚太服务的美国网络券商投资美股,抄底海外市场进行全球配置,显然可以有效平抑投资成本,获得更高收益空间,从而实现防范通胀的目的。

股神巴菲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建议投资者,可以放心在道指9000点左右入市。他说:“就算经济未见起色,商业活动平淡,我也不认为道指9000点有什么值得犹豫。”他还提醒投资者,股票长线必定跑赢国债。

不过,全球资产配置的意义不仅止于降低投资成本,从风险评估的角度,通过不同地域、不同投资品种的分散投资,可以有效降低系统风险,锁定收益区间,也就真正起到了防范通胀的作用。

以投资波罗的海指数基金为例,这一轮金融危机以来,波罗的海指数最低到达600多点,相对11700点的高峰,航运相关的企业已经有了绝对的投资价值。从经济活动的角度而言,2500点左右是安全的投资点位,而如今波罗的海指数已经到了4000点上下,如果超过7000点的话,收益空间虽然还有50%,但下行风险也同样很大。

因此,为防范通胀而博取高收益的同时,风险因素也不可小视。一般而言,对冲基金的做法是配置若干反周期的资产,或涨跌周期错开的投资品种,以降低风险。

守则7:买黄金还看美元趋势

观察历史不难发现,在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或政治经济出现某种不确定性时,为了避险,我们很容易想到买黄金。但金价已到了目前的高位,是否还有买来保值的必要?对此有一些争论。

从这一轮经济危机来看,当用于工业和珠宝业的黄金数量因经济衰退而大幅下降时,投资者的强劲需求却依然推高了金价。当通胀预期重新抬头的时候,金价升至900多美元/盎司,而后则进一步达到了983美元一盎司。这一变化趋势显然是与全球资金避险需求相对应的,换句话说,买金防通胀是可行的。

但另一组历史数据却令人得出相反的结论,有些专家认为,黄金在动荡的时期表现最好,但在其他时期则不那么好,表现为风险大、收益小。过去40年里,黄金比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动荡幅度要高三分之一,但其投资回报却要更低,其年回报率是8.4%,而标准普尔指数的回报率却是9.1%。

而且,黄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表现得过于平庸,当金价在1980年1月达到850美元/盎司之后的2个月,却大幅下挫了44%,而直到2008年1月才又回升到了850美元/盎司。换句话说,在累计通胀高达175%的28年光阴里,黄金价格却保持不变。

到底哪一种观点更具说服力呢?其实,判别金价是否能继续攀升从而表现出抵御通胀的作用,最重要的因素在于黄金的供求关系,即投资需求、避险需求、工业与珠宝业需求的总和与产量之间的关系。

事实上,随着中国、印度等亚洲新兴国家的崛起,黄金消费的市场格局与40年前、20年前的情况已是天壤之别。尤其是2000年以来,中国居民黄金投资与消费的需求快速攀升,而金矿开采量却每年下滑,与此相对应的是金价从2002年起至今已经猛涨了3倍。因此,用过去的历史数据判断未来的金价走势是否具备防通胀作用,显然有失公允。

由于黄金是以美元计价的,中长期美元兑人民币贬值的预期下,美元跌势将部分抵消黄金涨势。因此,投资者要更谨慎看待美元计价,避免汇率损失风险。

守则8:适当负债变“受益人”

虽然许多人认为负债是个危险的经济信号,但在通胀时期,若合理运用债务这个杠杆放大投资,适当转嫁些风险,或将获得更大收益。

在通常情况下,借贷的债务契约都是根据签约时的通货膨胀率来确定名义利息率。所以,当发生了未预期的通货膨胀之后,债务契约无法更改,从而就使实际利息率下降,债务人受益,而债权人受损。债务人转身就变成了“受益人”。

简单地说,通胀让货币贬值,背负的债务也将变“少”。若原有10万元的债务,通胀率为20%,则欠债人实际只背负了8万元债务;而债权人收到的是购买力只有8万元的“10万元”。适当扩大负债,利用银行信贷进行投资,回报率会比存入银行高得多。

假设石先生贷款30万元买房,如果3年内通胀率15%,保守地假设房产也随之涨了20%,那么石先生手中的资产也就是价值36万元的房产减去30万元的债务:6万元。而在通胀前,石先生的资产则为30万元的房产减去30万元贷款--等于0。算上利息等因素,以每年5%来算,扣除4.5万元的利息后还有1.5万元,再按照通胀前的物价水平,1.5万元除以1.15,石先生相当于平白无故多了1.3万元的购买力。

当一个投资者打算买套40万元的房产时,如果选择一次性付清,三年后,按照上述的通胀率15%,房产上涨20%,那么就相当于实际资产增加了5%。而如果选择扩大贷款,如首付20万元,贷款20万元,剩余的钱用于再投资,保守计算,实际资产的收益将超过5%。通胀严重时,往往实际利率是负数。

现在经济已有复苏迹象,原先暴跌的资产将面临价值重估。如果机遇良好,应该将手头闲钱进行适当投资,而非因贷款利息而提前还款。

在通胀大规模到来前就借贷、赌一把“负债投资”的赢面不高。因为获得收益有两个前提条件,一个是确保自己收入的提高,二要确保利率不会大幅上涨。但这两个条件不太可能同时具备,因为如果自己收入提高,多借贷、多消费引起流动性增加,势必带动CPI的上升,一旦CPI上升,央行又要采取新一轮加息政策。

何况在未来一段时间,即使有了经济复苏迹象,企业加薪可能性也微乎其微,所以趋势未明朗之前,“负债”投资可能赌博性质更高。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负债不是越多越好,负债率适当控制在家庭总资产的30%~50%间为宜。

守则9:巧算汇率出国留学

除了保持负债这个另类守则外,出国留学也是一种选择。

如今不少外币的汇率都下跌,而此时选择出国留学镀层金,既学到东西又合理利用资产,不啻为一种躲避通胀的好办法。

目前而言,留学成本比以往降低了很多,尤其是英国和澳大利亚。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震荡剧烈,英镑与人民币的汇率从高峰时的1:15跌到了目前的1:11,澳元与人民币的汇率从最高的1:6.8跌到了目前的1:4.3左右。

在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读硕士的王同学介绍说,如果换汇时机恰当,一年大概能省下2万澳元。“以我所在的悉尼地区为例,每月生活费至少1200澳元,加上2万澳元左右的学费,1年开销就是3.44万澳元上下。”王同学说道,“虽然贬值能带来好处,但学费每年还是上涨,一个课程涨几百澳元。”

在英国读教育的张同学说:“汇率最低1:9的时候我没有大量换汇,但就目前而言,英镑贬值,开销还是便宜了些,虽然英国经济不好,物价有涨幅,但势头不猛,加上汇率的下跌,总的来说,1年下来还是能省两三万元人民币,还是利大于弊。”

通胀来临,这对于那些原本想去“高价”留学国家的人来说无疑是个利好消息。有不少家庭认为,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与其仍是干一份普通的工作,不如出去读书镀金。毕业时很可能正好迎来经济复苏;而且用比以往少的人民币就能换得相同的外汇,相对投资股市、楼市等风险与效益并存的市场来说,投资教育,既避免了货币贬值的可能性,又能终身受益,绝对是一笔低风险高回报的策略。

当然,在筹划出国留学之时,理财专家也建议在出国留学前要做好理财规划,面对庞大的出国开销,要有时间和金额上的合理分配。

守则10:买保险变相升级储蓄

并不是所有人在投资领域都能如鱼得水的。对于许多人来说,如果没有合适的投资渠道,或是风险偏好实在很低,储蓄还是最主流的理财方式。

但通胀一来,现金储蓄就成了最脆弱的资产,“躺”在银行里的存款过两年再取出来时,已经和通胀率等比例缩水了。

其实,储蓄并不只存款这一种形式,买一份合适的保险其实就是在变相储蓄,而这份储蓄既有银行存款所不具备的保障功能,还有可能帮助个人合法避税。

更重要的是,有些具备投资理财功能的保险产品,其未来的分红和投资收益可对抗通胀--在一些产品中,即使现金分红为数不多,但可以采取保额分红,即以将当期红利增加到保单的现有保额之上的方式对抗通胀。

在物价正常时期,或是对通胀程度预期并不高的时候,人们一般可以购买寿险储蓄型产品为未来各种财务需求做准备:既有养老保险,也有产品可用于子女教育、婚嫁、创业等。

一方面每年支出的资金压力很小,另一方面,退保可能面临的损失强化了计划推进的约束机制,使家庭的避险计划成为“强迫储蓄”。

由于此产品的预定利率始终与银行利率同沉浮,在通货膨胀期,虽然名义收益较高,但也很难高于物价的涨幅,所以此类产品难以抵御严重通胀。

事实上,投资者还有第二条路可以选择。比如投资型寿险产品中的分红险,其优势在于保险期满可还本付息,且由于资金将主要投向基金、债券和包括协议存款在内的银行存款,投资者将分享保险公司在这个险种上的经营成果,既具有一定的保障性,又具有风险投资的特质,还可进行合理避税。但作为一项长期规划,前期获利不高。

除此之外,较为激进的投连险,以及介乎稳健与激进之间的万能险,都是可根据不同人群需求购买的防通胀利器。前者效用如同买股票、买基金等投资,而后者有2.5%的保底利率,且每月保险公司都会根据市场和经营状况调整结算利率,长期的投资收益也可有效抵御通胀。总而言之,如果始终对通胀保持警惕之心,希望防患于未然的话,不妨把理财型保险也放进资产配置的篮子当中。

学会购买不动产

什么是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不可移动或者如果移动就会改变性质、损害其价值的有形财产,包括土地及其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及其相关权益。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长的植物。

不动产依自然性质或法律规定不可移动的土地、土地定着物、与土地尚未脱离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离的其他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房地产估价规范:房地产,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着物,包括物质实体和依托于物质实体上的权益。

买房前要考虑的8个财务问题

1.有多少钱可以买房

简而言之,量入为出,有多少钱买多大房子。按照业内经验总结,如果是自住房屋,总价款应该控制在家庭年均收入6倍以内比较安全,每月按揭贷款额度不超过家庭收入的50%。而这个经验值只不过是个适中方案,比如公司人的预期收入,售楼小姐就会把你的预期收入算得很高,而保险专家会把预期收入算得比较悲观,倾向于用投资赚取更多收益的人士,他们总是天真地认为投资的收益会战胜通货膨胀。

测算现金:要测算家庭可变现用于购买房产的现金,这种测算不能满打满算,在已经购买大病和意外保险的情况下,最少要预留出家庭6个月的生活费,以防不测。

预期年收入:这个测算比较复杂,因为这和个人的境遇有很大关系,很像在预测一只股票的升值幅度。如果你非要预测,可以把你工作以来每年的收入增长幅度减去每年的通货膨胀率,得出你的平均年收入增长曲线,然后再预计以后6年的通货膨胀率,一般来说这是个猜测的数据,假设你月入6000,你猜测今后6年平均通胀率为4%,而你此前5年的实际工资增长率为10%,那么你未来工资增长率为“10%×70%+4%”,也即11%,据此你可推断未来6年的工资水平。这种工资水平说的是实实在在可以保证拿到的那部分,有的公司人从事周期性极强的行业,在旺季和淡季的年份收入相差很大,如果计算比较保守的话,应该按淡季工资收入占比较大的权重来预期未来收入水平。

2.你应该买多少钱的房子

假设某公司人月收入5000元,贷款20年,首付30%的话,那么这个公司人适宜购买房价在100万元左右,而首付款需要在30万左右。

3.房价之外还有哪些费用

如果购房的公司人只盯住房子的总价来计算自己要付出的现金那就会有问题,因为除了房屋价款以外,还有乱七八糟一大堆其他税费等着你支付。

契税:90平米以下普通住宅契税为1%,90140平米的住宅契税为1.5%,非普通住宅的契税税率为3%。这是2008年底进行过调动的税率,税率会随着金融当局的政策而变化。

印花税:暂免。

公共维修基金:从去年2月1日起按照商品房建筑和安装成本每建筑平米造价的8%缴存首期公共维修基金。

按揭费用:公积金贷款的交易费用主要有按贷款额千分之五收取的担保费和按揭贷款额千分之三收取的评估费。担保费不低于300元;评估费用不低于300元,不高于1500元。

首期物业费:收房时须交一年的物业管理费用。

首期取暖费:收房时须交一年的取暖费用(北方地区,自供暖除外)。

装修费用:每平米平均1000元左右。

车位费用:大概一个月100~400元

如果有公司人要购买一套90平米的多层住宅新房,总价80万,首付20%以公积金贷款的普通住房其所需要缴纳的费用则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