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小生意大财富
10592300000010

第10章 思想篇(9)

“花生米大王”的名号相信很多人都有听说过。他经销的花生米物美价廉,在当地颇有影响。这个二十几岁的个体户农民,是从身背一口袋花生米闯进武汉城,逐渐发达起来的。这个农民卖了这袋花生米之后,发现这东西在武汉城很好销,但是卖花生米的人也不少。思来想去,他回去以自己最大的力量购了几千斤花生,运回武汉之后,他又发现如果像别人那样经营,他根本赔不起,因为一无店铺二无资本。于是他把这几千斤花生只比他收购价高出一点点就出手了。他觉得这种方式很不错,虽然赚得少了一些,但转得快,且总有些赚头。于是他大胆购进10万斤花生米运到武汉,然后毅然将零售价从每斤1.10元降到0.95元。消息传出后,群众蜂拥前来购买,连一些大店铺也争相来他这里进货。从此,武汉的花生米价格也因此稳定下来。后来,他的花生米生意越做越大,终于形成了规模。

其实,薄利多销这道理,人们很早就懂。司马迁就说过:“贪贾三之,廉贾五之。”意思是说,含小的商人要价太高,不能做到当卖则卖,当买则买,所以得利少;而“廉贾”则不然,价格虽然低一点,但卖得多,销路好,利虽小,但赚的反而多。俗话说:“三分毛利吃饱饭,七分毛利饿死人。”意即薄利多销反而能赚大钱;反之,一口想吃成个大胖子,往往导致生意萧条,产品滞销。

“薄利”和“赚钱少”是两个概念,有不少人把“薄利”等同于“赚钱少”。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看起来,你从一个顾客身上赚的钱很少。可是,正因为这一个“少”,才招来更多的顾客,从而积少成多,把从每一个顾客身上赚得很少的钱加起来,也就相当可观了。因而利小也能赚大钱。

温州有个青年,1985年初,他跑到甘肃一个贫困地区联系校徽标牌业务,跑了许多天都一事无成。原因何在呢?那儿太穷,两角钱一枚的校徽,学生们一是买不起,二是没有那个习惯。青年人有些心灰意冷了。这一天,他来到一个建在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碰运气,学校的老师很热情,答应订制一批校徽。说是一批,也就是13枚,因为全校师生只有13人。讲好校徽每枚收费1角2分。他自知这是一笔赔钱的买卖,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咬牙答应下来。

青年人迅速到乡邮电所花了3.06元发了一个加急电报,请家里在3日内赶制13枚校微寄到这所村办学校。开模具、制作、寄包裹,这13枚校徽寄到这个小学时,仅成本就花了70多元,而收费零零总总一共只有2.06元。

几个月之后,时逢乡上举办中小学生运动会,这所山梁上的村办小学的12名学生和1名老师戴着亮闪闪的校徽走进了运动场,看着他们胸前引人注目的校徽,其他学校的学生眼馋得不行,当时就缠着自己的老师也要戴校徽。后来由乡里出面,为全乡数千名小学生从青年人那儿订制了漂亮的校徽。受此影响,戴校徽之风刮遍了全县。一年之后,包括邻近县的中小学生的学生几乎都带上了青年人代为订制的校徽。他又趁机在甘肃继续推广校徽标牌,开拓了一个长期大市场,此后一年他就从甘肃有了十多万元的稳稳进账。

从“花生米大王”和这位温州青年的例子可以看到,利小、物小照样具有大市场。不厌其小、薄利多销的指导思想,必须建立在具有发展潜力的市场基础之上,小只是暂时,大才是目的。小本生意的经营者,更应该对小商品小利润给以更大的关注,勿以其小而不为,只要适销对路,一步一步往前走,小生意也会成为大气候,小雪球也会滚成大雪球,小投入也会赚大钱。

8元店为何月盈利20万

低价店永远生意火爆,因为它符合了消费者贪便宜的心理。所以,现在街头上的5元店、8元店、10元店的低价店铺屡见不鲜。里面竟是些百些所需的日用品,因其品种齐价格低终日是顾客盈门。开好这样的店是满有钱赚的,可不要小看噢!开5元店、8元店、10元店怎么样?

门庭若市、络绎不绝的5元店、10元店里都是些廉价的日用品,市场上要十多元一双的袜子,在里面均统一卖5元、10元,这样的价格,又怎能吸引众多的主妇、阿婆前来光顾呢?平价货品的生存空间无疑较高,但货品既要卖得平,又在赚到钱,不易。其实,将货品减至8元一件,从数字上看似乎是赚少了,但实际效益却反而增加,8元一件家庭用品,已是一个很低的价钱;市场上的竞争对手都会尽量避免与他人相同货品,这样无疑使自己产品更别具一格,而且也扩展了自己的生存空间。此外,经营家庭用品店,店址选区非常重要。一般应选择人流较多的住宅区,铺面积最少要在40平方米。

家庭用品8元一件是一个有号召力的噱头,街坊家庭主妇、阿婆在价格上最精明,人的心态是哪处便宜到哪处买,这也是人们普通的心理,而且透过消费者口中的传播,较用钱买的宣传更具说服力。

“经营家庭用品的好处,是可以灵活走位,像在经营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便可售卖这些价钱较便宜的货品。”经营者指出,经济好转时,物价回升,便可以转型售卖较高次的货品,除了可保障利润外,配合消费环境亦是一个重要的经营策略。

以现时环境去卖贵价货品,去货肯定不易。其实,8元一件家庭用品也不容易经营,能够做得成功,关键还在以下两点:

1.扩充规模。

只有大量订货才可能有议价的能力,这是直接降低经营成本的不二法门,不但对业务起巩固作用,也可帮助增加市场占有率。因此扩充业务或招揽加盟者,是有一定成效的。

2.要有好的采购者。

从事零售业,采购者便是整间公司的灵魂,要售卖价廉而质品不俗的货品,必须要找一个好采购者,能熟悉本地的市场状况、消费环境等,且必须主动地寻找货源,尽量去发掘一睦具有竞争力的新货品,才能争取以超值价钱把产品卖出,又能保持不俗的利润。现时,家庭用品店主要入货地为中国、韩国、日本,亦有少数货物来自东南亚国家。

8元店平均每月的营业额约20万元,扣除每月平均支出的12万元,纯利为8万元。最大支出为租金,占产品实际利率的40%。通常货品买入后三个月要清仓,否则便要压价清货。

在人流量大的商业区(但不要靠近大型百货商场)、居民区租一间门面,月租金在3000-5000元左右,面积约50平均米,店内装修费约5000-10000元(包括购置柜台的费用),办理营业执照800元,员工二人,月工资600-700元,货款与流动资金2万元,初期进货3万元,共计投资约为6.3-6.8万元。

当然小小8元店也并非是那么容易的。

注意所进的货品是否独特和别具一格,万不能照搬别人的样式,看人家进什么货自己就进什么货,应做自己的特色来,避免与大街上其他的8元、10元店雷同,才能吸引顾客。同时,必须保证8元商品的质量,才能不在竞争中被淘汰。

成本需控制得宜,经营家庭用品店的利润虽然比不上服装零售,但却胜在生意额非常稳定。因而也会惹来不少行业竞争者,未来出现淘汰战也是在所难免。8元一件的策略是可行的,但要突围而出,最重要还是严格成本。

不怕生意小,就看你能不能去把握与坚持。

用别人的创意来赚钱

1981年,霍华萧兹突然发现西雅图居然有家星巴克咖啡店跟他们公司订购了很多的滴泡式咖啡壶,而且订购数量比西雅图当地的知名百货公司还多,好奇的霍华萧兹觉得事出必有因,于是便千里迢迢地从纽约杀到了西雅图一探究竟。

到了西雅图星巴克咖啡、喝下第一杯星巴克咖啡之后,霍华萧兹立即惊为天人、不能自已,霍华萧兹认为与星巴克的咖啡相比,美国人所喝的咖啡简直是马尿、是污水!所以霍华萧兹当下就决定放弃一切投入星巴克,让美国人告别喝劣质咖啡的时代,迎向如同上帝所调配的星巴克烘焙咖啡时代!

不过1981年的星巴克咖啡并不是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连锁咖啡厅,而是一家成立十年、专门贩卖烘焙咖啡豆的迷你连锁店。霍华萧兹回到纽约之后,马上辞去了高薪的工作,在亲朋好友的质疑下,立即投入了星巴克的行列中。

霍华萧兹跟麦当劳之父克罗克不同,克罗克是帮麦当劳兄弟贩卖加盟权,而霍华萧兹却是选择直接进入星巴克上班、担任行销经理的职位。

在霍华萧兹加入星巴克行列的两年后,某次意大利米兰之行,霍华萧兹又开始对米兰拥有一千五百家咖啡厅的浓缩咖啡文化惊为天人!所以他开始对于星巴克只卖咖啡豆、而不卖咖啡的经营方向产生极大的怀疑,而与公司的同事、股东们发生了极大的争执。

星巴克的元老们认为星巴克应该要坚持咖啡豆零售的本业,不应该变成咖啡厅,而霍华萧兹则鼓吹引入米兰的意识咖啡厅文化、应该立即将星巴克转型成咖啡厅。

经过了两年的不停争论,一直想卖咖啡的霍华萧兹终于与只愿卖咖啡豆的星巴克分道扬镳,冒险地借了一笔钱去开意式连锁咖啡店,这家由霍华萧兹创业的咖啡厅叫作每日咖啡厅。幸运的霍华萧兹在创业之初,星巴克的元老们不但没有扯后腿,而且还鼎力相助、担任霍华萧兹的咖啡顾问。不过跟绝大部分的创业故事一样,霍华萧兹也是为了资金周转的问题而尴尬万分。

霍华萧兹自行创业了两年之后,开设了三家不错、但还没开始赚钱的每日咖啡厅,但是这时霍华萧兹一直难以忘怀的星巴克咖啡居然在这个时候要拍卖,而且开价还颇高,远远超过霍华萧兹的能力范围!不过霍华萧兹仍冒着身败名裂、债台高筑的危险,借了一笔大钱买下了星巴克,并且将自己的每日咖啡厅改名为“星巴克咖啡厅”。

接下来的星巴克故事,就不必再多说了,从此之后,星巴克马不停蹄地在世界开设了两千余家的星巴克咖啡厅,创造了无数的咖啡奇迹,星巴克让美国人告别了喝马尿、喝污水的劣质咖啡时代,也使得星巴克成为新兴的美国文化象征。在2001年8月星巴克还成为世界品牌价值成长最快速的企业,成为咖啡界不折不扣的样板企业。

像霍华萧兹那样地杰出是件难事,但是可以仿效他的精神,多注意生活上、工作上的一些小发现、小感动。或许我们可以不用创业,但可以去寻找一家让我们感动的公司与行业去上班、去服务,也可以投资一家曾经让你我感动的公司。

顺势而为与激流勇退

古书有云:“善弈者谋势。”世上大凡成功者莫不是深谙谋势之道者。成功者总是少数,因为谋势并不容易。谋势先要能识势,能看得清楚,判断准确,还要往正确的方向走。

前两年猪肉大涨的时候,很多人就去投资养猪。他们以为市场需要强劲,前两年航运价猛涨,他们就去买船。他们以为经济会一直增长下去。前两年房涨猛涨,他们就去买房。

你要做生意创业得看清大势,这个大势其实就是资本的流动方向。资本就像水,流向利润率高的领地。

实体经济的复苏是漫长的过程,做生意创业请不要做先行者,政府让我们去创业,还给我们补贴,是让我们做阻止经济下滑的炮灰。比如这几天猪肉价掉下去了。新闻说是猪肉存栏多了,其实这只是众多原因之一,更多的原因是原油价跌了,美国人不用粮食做燃料了,大宗商品降了一倍多,养猪的成本降了肉价就降了。

顺势而为一般有三种途经:就势、借势、造势。

1.就势

就势指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形势而有所作为。一场大雨过后,山洪暴发,把一家仅有的山脚下的3亩承包田冲成了大坑,并积满了10多米深的水,全家人愁眉不展,感到没有了活路。张东围着大坑不知转了多少圈,猛然大笑了起来,他告诉家人,不能种地还不能养鱼吗?说干就干,他先到一个养鱼专业户那里学习了养鱼技术,又借钱买来鱼苗,当年年底,他不但还上了借款,还剩下一万多元钱。第二年,又养鱼、又养蟹,一年下来挣了3万多元,这是他做梦都没敢想的事,他自己说是因祸得福,其实他是就势而为。如没有那场山洪,没有失去土地,他可能还在土地上经营,一年仅够个温饱,谈不上发财致富。

改革开放后,大批的农民走出了土地,有的进城打工,有的自己创业,农民企业家一时如雨后春笋,遍地开花。像鲁冠球等一大批农民企业家,不但把本地的经济带活了,还走向了国外。凭一个农民的实力和观念,何以成功,奥秘就在于他们充分利用了国家改革开放、发展经济之势,利用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改变了命运。

智慧的人,善于把大局与小局相联系,大势于小情相联系。日本一位商人,从广播中听到一个消息,非洲一个盛产铜的国家发生了内乱,内部战争爆发。于是,他料定国际铜价会涨起来,于是,他马上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以每吨900英镑的价格,买进了2万吨,半个月后,国际市场铜的价格涨到了1200英镑一吨,他一下子就赚取了600万英镑。

在大势面前,谁有慧眼,谁就是强者;谁抓住形势并加以利用,谁就会成功。

2.借势

借势与借力有相似之处,就是当局势还不能直接利用的时候,借用他人或外部的形势,为己所用。

借势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深圳定为国家经济特区后,国家给予了许多特殊政策,这是其他地区所没有的。为了争取这些政策,内地许多企业迁移到了深圳,也有许多淘金者,蜂拥而至深圳,他们不是选择这个地方好,而是选择这里的政策好。如今,这里的企业仍然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像华为、康佳等企业已成为国际知名企业。我国的汽车业、彩电业也是借势做大做强的范例,“上汽”通过与德国“大众”的合作,不但引进了先进技术和管理,也借“大众”品牌的影响力,扩大了市场,做强了企业;长春“一汽”的奥迪,“北汽”的诺基亚、伊兰特等等,都是借势而为而成功的范例。彩电业刚刚兴起时,国内消费者并不买国产产品的账,只认准日本彩电,“索尼”、“松下”、“日立”等成为人们首选品牌,国内彩电厂家也只好与日本厂家联营开发和销售,借国外品牌壮大自己,现在海尔、海信、长虹、康佳等一大批国产彩电已完全占领了国内市场,并把外国彩电悄悄地挤了出去。今天看来,当初如没有借势之举,我国的彩电业也不会有如此快的发展。

上世纪九十年代,大庆有个地方化工企业叫联谊化工厂,是大庆地区最早上市的企业,上市的名称是“大庆联谊”,外面的人以为它是大庆油田所属企业,凭着大庆的名气和地位,许多人把宝押在了这个企业身上,使股价不断飚升。后来人们发现它不是大庆油田的企业,又对其丧失了信心,加之其他原因,人们纷纷抛出股票,股值急剧下跌。前期上市,联谊化工公司就是借了“大庆”的势,当股民明白过来后,它也就失势而倾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