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子骄痴,独儿得惜”用以比喻过于骄纵子女,尤其是骄纵独子,会形成子女不好的行为习惯。
此典出自《警世通言·金明池吴清逢爱爱》:“正是‘爱子骄痴,独儿得惜’。”
宋朝开封府有个员外叫吴子虚,他有个独生爱子叫天清。正是“爱子骄痴,独儿得惜”,吴子虚一天都不许他的儿子出门。谁知那儿子却是风流的人,专要觅柳寻花。忽然有一天,赵八节度使二子来邀他出去踏青,吴员外碍于情面,只好放他出去。正值清明时节,游人如织,三人来到一个小酒店,外面花竹扶疏,里面杯盘罗列,走出一个十六岁如花似玉的女孩。她见吴天清美貌风流,不觉春心动了,紧挨他坐着。刚刚才饮得一杯,忽听驴儿蹄响,却是女儿的父母上坟回来,三人败兴而归。
匆匆一年,吴天清虽每天想念却再也不能够去探视。直到清明节,三个子弟才不约而同,再寻旧约。至则门户萧然,当垆的人不知何在。询问店主,店主潸然泪下,说道:“官人问的正是小女爱爱。去年不知从哪里来了三个轻薄子弟和她吃酒,见我回来散了。老拙薄薄罪过她几句言语,不想女儿性重,不吃饮食,几天后就死了。”三人不敢再问,回途一路感伤不已。谁知爱爱竟魂魄不散,痴恋吴天清,变成鬼找上门来,和吴天清日日欢聚,渐渐地吴天清形容枯槁,奄奄一息。吴员外只此一子,怎不焦急呢,寻求一个皇甫真人请他救儿子性命。皇甫真人道:“你依我说,急往西方三百里外避之。如果满了一百二十日,这鬼不去,不可救治也。”吴员外只得让儿子启程,匆匆过了一百二十日。这些日子爱爱一刻也不离吴天清,两人非常恩爱。这一日睡梦中忽见爱爱来告别道:“奴自死后,太清夫人空中经过,怜奴无罪早天,授我太阴炼形之术,是以得游行世上。感你隔年垂念,因而冒耻相从,与你有一百二十日情缘。今当自去。玉雪丹一粒,服之百病消除,以报夫妻之恩。”吴清醒来,感到嘴里有异香,腹中一似火团展转,身子顿觉健旺,从此爱爱再也不见。
一鼓作气
“一鼓作气”原指战斗开始时,击一通战鼓,以鼓起士气。现用以形容振奋精神,鼓足干劲,勇往直前。
此典出自《左传·庄公十年》:“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齐桓公听信鲍叔牙的话任命管仲为相国。
这个消息传到鲁国,鲁庄公气得火冒三丈,说:“我真后悔当初不听施伯的话把他杀了!照这样下去,鲁国的处境真让人很担忧啊!”于是他开始操练兵马,打造兵器,企图报仇。齐桓公知道了,想先趁鲁国措手不及时发动进攻。管仲劝阻他说:“主公刚即位,军政都还没安定下来,不应该马上用兵遣将。”但是齐桓公不听劝告,他一心想耀武扬威,证明自己的能力比公子纠强,好让大臣们心悦诚服。如果依照管仲的意见,先让政治、军事、生产等一件件都步入正轨,那还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他于是叫鲍叔牙当大将,率领大军直逼鲁国的长勺(长勺,古地名)。
鲁庄公愤慨至极,脸红脖子粗地对施伯说:“齐国简直欺人太甚了!咱们跟他们拼了!”施伯说:“我推荐一个人,他绝对能够对付齐国。”鲁庄公迫不及待地问:“是哪个?”施伯回答:“这人叫曹刿,能文善武,是将相之才,如果咱们诚心诚意去请他,他也许愿意效命。”鲁庄公就命施伯尽快去招请他。
施伯见到曹刿,把本国遭人欺负的事向他阐明了,并用犀利的言语刺激他,逼他为国家做点贡献。曹刿咧嘴嬉笑说:“怎么啦?你们做大官吃大肉的人还用跟我这吃野菜的小老百姓商量国家大事吗?”施伯尴尬地赔着笑脸说:“勇士,别这么说嘛!”他费尽口舌缠着曹刿要他无论如何助国君一臂之力。曹刿终被他说动了,就跟着他去求见鲁庄公。鲁庄公问他采用什么办法可以击退齐国人。他说:“这很难说!打仗全凭随机应变,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则可以依循。”鲁庄公十分赏识他,就同他率领大军直驱长勺。
鲁国的兵马到了长勺,摆好阵势,和齐国的兵营遥遥相对。鲍叔牙因在乾时一役中大败鲁庄公的军队,不免骄傲起来,即刻下令击鼓进兵。鲁庄公一听对方鼓声震天,就叫鲁兵也摆鼓对敌。曹刿制止他,说:“等一等,他们上次打赢了,现在锐气还很旺盛,咱们不如暂时等待,别跟他们交手。”于是鲁庄公就下令:“不准喧嚷!不准开打!严阵以待!”齐国人在鼓声催促下冲了过来,却只遇到钢铁般的阵容挡在眼前,无法继续往前冲,只好后退。过了一会儿,齐国又打鼓冲锋,鲁国依然不动声色,未见一个人杀将出来。齐国人找不到对手交锋,悻悻然又退回去了。但鲍叔牙仍然兴致勃勃,他说:“他们不敢打,可能是在等救兵前来。咱们再冲一次,看他们上不上!”于是齐军第三次擂鼓。那些士兵接连冲了两次,以为鲁国人只守不战,已经丧失了斗志,但军令不得不服从,只好勉强跑过去。谁知这时对方忽然鼓声大作,鲁国的将士突然冲了出来,刀砍箭射,打得齐国兵马七零八落,溃败而逃。鲁庄公想乘胜追击,曹刿却说:“慢着,让我瞧瞧再说。”他就站在兵车上,极目远望,又下车审视齐兵的车印和脚印,再往四周视察了一遍,才跳上车,说:“追吧!”他们一连追了三十多里,掠到了敌人无数的辎重和兵器。鲁庄公大败齐兵后,问曹刿:“头两次他们击鼓进兵,你为什么不许咱们也击鼓呢?”曹刿说:“打仗全凭一股气势。击鼓就是叫人鼓起劲来,头一次的鼓,力量最盛;第二次的鼓就差多了;到了第三次,鼓即使震破了天,也不能挑起兵马的劲头了。趁着他们没劲的时候,咱们‘一鼓作气’打过去,怎么会不赢呢?”鲁庄公一再点头表示赞同,但是他依旧不明白为什么对方逃了,没有立即追上去。曹刿解释说:“敌人逃跑也许是诈,说不定前面没有埋伏,必须要看到他们旗帜倒了,车子乱了,兵也散了,才能确定他们是否已经溃不成军,也才能放心大胆地追上去。”鲁庄公翘起大拇指,佩服地说:“你真是个精通兵事的将军啊!”
齐桓公打了败仗,不甘心,心想不但在臣子们跟前抬不起头来,而且损失了无数的兵器和车马。鲁国成了他的眼中钉。不久他叫人到宋国去借兵,想再次狠狠地打击鲁国。管仲知道齐桓公不碰几次钉子,便不会觉悟到一味用兵征战并不能稳固君位、赢得民心。他不曾劝阻齐桓公。齐桓公这次又出兵了。宋闵公(宋庄公冯的儿子)派南宫长万帮齐国打鲁国。结果齐国又失败了,连宋国的大将南宫长万也被俘虏。齐桓公接连两次战败,非常懊恼,这才想到管仲的真知灼见,就去向他请教。管仲建议他整顿内政,开发资源;开采煤矿,设置铁官,用铁打造农具,因此大大地提高了耕作的技术;设置盐官制盐,鼓励百姓捕鱼,使离海较远的诸侯国不得不依赖齐国供应食盐。管仲本人是商贾出身,因而十分重视通商和手工业。他说服齐桓公,分全国为士乡(就是农乡和工商乡)、优待工商,使他们免服兵役,专心致志地做买卖;优待甲士,使他们不必耕种,专心地武艺。这些政策逐一实施后,齐国富强起来了、壮大起来了,开始有余力操练兵马,用青铜铸造兵器。齐桓公非常重视管仲,无论有什么事都请教他,甚至还听从他的劝告跟鲁国交好,并让鲁国别跟宋国计较以前的矛盾,鲁国也很识趣,就把宋国的俘虏南宫长万释放了。从此以后,齐、鲁、宋三国和睦相处。
齐桓公还野心勃勃,想进一步联络其他的诸侯,叫大家共同订立盟约,辅助王室,抵御外族,以让自己俨然成为一方霸主。
一哄而散
形容随随便便、自发地一下子散去。
此典出自清代李宝嘉(李伯元)《活地狱》第三十四回。
浙江杭州府仁和县有户财主,哥哥叫袁龙宾,弟弟叫袁凤宾。袁凤宾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袁绍芬。
袁绍芬这个公子哥儿靠着荫下之福,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为非作歹。一年正月,袁绍芬外出游逛,便去赌钱。谁知一输再输,血本无归。
越输越想赌,没有钱怎么再赌呢?赌家沈七看出他是个毛头儿,就让他再赌,直到夕阳西下,总共输银二百七十二两。沈七叫他打了一张欠条,让他到他家凭条取钱。
沈七收了赌具,欢天喜地到袁绍芬家去要钱。袁家守门人根本不相信,一伸手给了沈七一个耳光;沈七也上去把守门的一把揪住不放,吵闹不止。里面听见外面吵闹,便都急忙跑出来,七手八脚把沈七痛打了一顿,直打到他喊爹叫娘才把他放走。
沈七钱没讨到半文,反而挨了一顿毒打,心中越想越气,回家便要服毒自杀。
沈七的老婆见沈七服毒,急忙叫他跑到袁家去,即使是死也要捞口棺材。沈七一气跑到袁家,但袁家大门早已紧闭。不一会儿沈七便死在大门口了。沈七死后,看热闹的人很多,纷纷嚷嚷,擂鼓似地冲撞着大门,喧闹的人群中夹杂着一些无赖之徒,他们大喊道:“袁家仗着有钱有势,威逼人命,你们不打进去,还等到什么时候!”于是无赖们一声呼啸,冲进袁家,把一些值钱之物以及银钱细软,抢了个精光,一哄而散。过了一会,袁龙宾、袁凤宾回到家中,听说这事,急得搓手顿脚。
一意孤行
“一意孤行”的原意是坚持自己的主张。现在多用它来说明不考虑客观条件和他人意见而独断专行。
此典出自《史记·酷吏列传·赵禹·张汤》:“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汉朝景帝时候,朝廷有两个太中大夫,深受皇帝的器重,他们是赵禹、张汤。皇帝让他俩制定各项法令。
赵禹为官清廉,对自己要求严格。自从入朝廷担任要职以后,不但遣散家中门客,而且断绝与其他官吏的来往。即使是公卿大夫相请,他也婉言谢绝他们的邀请。他认为只有这样做才能公正地处理事物,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一直都按自己的意愿做下去。因此他不徇私情,秉公执法。
张汤与赵禹正好相反,他好交际,与长安的大商人有很深的交情,各处的名人他也前去交结。即使心里讨厌一个人,表面上也去奉承。张汤能言善辩,深受丞相和皇帝赏识,不久便升迁为御史大夫,手操重权。
一天,匈奴派使臣进关来与汉朝廷商谈和亲,皇帝让大家谈谈自己的看法。博士狄山说:
“往昔高祖欲伐匈奴,在平城被困,最后以和亲了结。今天陛下如果举兵击匈奴,那么则国中空虚,边民贫困,不如和亲!”
张汤站起来,傲慢地对狄山说:“你真是个愚腐之人,简直无知到了极点!”
狄山也气愤地反驳说:“我是愚忠,你却是诈忠。你挑拨陛下的骨肉之情,使各诸侯不能安宁,我早就知道你是一个奸诈之人!”
皇帝见张汤挨了骂,便声色俱厉地训斥狄山:“狄山,你能掌管一个郡,不叫敌人进犯吗?”
“臣不能……”
“你能掌管一个县吗?”
“臣也不能……”
“能管一个要塞吗?”
狄山明知再这样强辩下去是没什么好处的,于是就说:“臣能!”
皇帝于是下令将狄山调到边境的关口去,结果没过几天,匈奴侵入,砍下了狄山的脑袋带走了。这件事使群臣震惊不已。大家对张汤更是敬而远之了。
张汤的权势越来越大,朝中有人开始讨厌他了。过去同他有矛盾的官吏便联合起来告了他一状,说他背着皇帝干了很多坏事。皇帝觉得自己上当受骗,就派赵禹前去责问张汤。
赵禹见到张汤,就对他说:“你也该知足了,你已经害了多少人呀?今天人家告发你都是有凭有据的,皇帝要重处你的案子,不过还是让你自己认真考虑一下,不必总是不服气!”
听了赵禹的话后,张汤自杀了。
宋襄之仁
比喻应抓住一切时机来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唯有这样才能保卫自己的国家。
此典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宋襄公与楚人战于涿谷上,宋人即成列矣,楚人未及济。……右司马反列。楚人已成列撰阵矣。公乃鼓之。宋人大败,公伤股,三日而死,此乃慕仁义之祸。”
宋襄公同楚国在涿谷交战,宋国军队已经摆好了阵势,楚国军队还没过河。
右司马购强这时建议说:“楚国人数多而宋国人数少,请在楚军渡河还没到一半,没有排成队时攻击楚军,楚军必败无疑。”
宋襄公说:“我听到有教养的人说:不打两次受伤的人,不抓年老的士兵,不把人推到危险的境地,不把人逼到绝境,不进攻没有排列整齐的军队。现在楚军没渡完河我们就去攻击他们,这是不义的,我们还是让楚军渡过河摆好阵势以后再激励士兵去进攻他们。”
右司马说:“您不爱惜宋国的百姓,即使是心腹人也难以保全,您只为了“义”。
襄公说:“若不返回,我就用军法处治你。”
右司马于是便返回了队列。楚军已经排好队列摆好阵势。宋襄公这才下令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的大腿也受了重伤。这就是仰慕仁义带来的后果。
易如反掌
“易如反掌”意思是说:像翻过手掌那样容易成功,比喻事情非常容易办。
此典出自《孟子公孙丑上》:“以齐王,由反手也。赵岐注:以齐国之大,而行王道,其易若反手耳。”
唐太宗有一次听说高丽(今朝鲜)大臣莫离支杀死了高丽国国王,宣告独立,便打算亲自率领大军前往讨伐。为了慎重起见,就征求他亲近大臣们的意见,褚遂良表示反对,但尚书李勣非常赞成。于是褚遂良正式上书规劝,当中有这样的几句话:“高丽王是你立的,莫离支杀死他的国王,你趁此讨伐他,并趁机收复失地,是理所当然的……但只须派两三个勇敢的将领,带兵四五万前去收回高丽易如反掌……”
羿射九日
形容为民除害、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英雄。
此典出自《淮南子·本经训》。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在尧的时候,天上有十个太阳同时照射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