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亲情故事 (影响青少年一生的中华典故)
10591500000003

第3章 举案齐眉(2)

荆轲知太子不忍伤害樊将军,就背地里去见樊於期说:“秦王让你遭受的祸害太深了。父母宗族都被他们杀光了。现在秦王要以金千斤、万户邑来买你的脑袋,你看怎么办呢?”樊将军仰头呼天,泪如泉涌,深深地叹了一口气说:“我每次想起这些,都会痛入骨髓,却总想不出个办法来。”荆轲说:“我有一个办法,既可以解燕国之患,又可以报将军的深仇。”樊於期连忙凑近荆轲问:“你有什么办法?”荆轲肃然,对樊於期说:“愿把将军的头,献给秦王,秦王一定会很高兴地接见我,然后我就趁机左手抓住秦王的衣袖,右手以匕首刺杀他,这样将军的仇报了,燕国的耻辱也洗脱了,将军觉得怎么样?”樊於期卷起袖子,凑近荆轲说:“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今乃得闻教。”(意思是:这是我白天黑夜咬牙捶胸的恨事,但不知如何能雪此恨,而今才得你的教诲。)樊於期说完,就拔剑自刎了。

青梅竹马

“青梅竹马”这句成语通常与“两小无猜”连用,形容男女幼童天真无邪地在一起玩耍。

此典出自唐代·李白《长干行》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俊逸高畅,并且富有情感;有人曾说他,像天上的神仙,谪居在人世间一般。他有一首诗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二句道:“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感情非常好,很少会发生打架、争吵等事情。

柏舟之节

“柏舟之节”也作“柏舟之誓”,人们用它表示妻子在丈夫死后誓不改嫁。

此典出自《诗经·鄘风·柏舟》:“泛彼柏舟,在彼中河。髧(dàn)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泛彼柏舟,在彼河侧。髧彼两髦,实维我特。之死矢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春秋时期,卫国的共伯去世了,他的妻子共姜悲伤不已。父母逼迫她改嫁,共姜坚决不愿意,并写下《柏舟》一诗表示拒绝。

诗中写道:摇着柏木造的船在河中泛游。

那个小伙子青发下垂、中分,向两边梳成双髻,真的可做我的丈夫。可是,我到死都不会改变志向,叫声娘呀叫声天,为什么对我不体谅!

班姬团扇

“班姬团扇”用以形容失宠遭受冷遇;也用以表现孤寂冷落、凄婉哀怨的情感。

此典出自《汉书·外戚传》:“昔汉成帝班婕妤失宠,供养于长信宫,乃作赋自伤,并为怨诗一首:‘新制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成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西汉时期,一班姓女子,容貌美丽、多才多艺,擅长写诗作文。汉成帝刘骜即位时,她被选入宫中,深受汉成帝的宠爱,被封为婕妤。

后来,汉成帝宠爱美人赵飞燕,班婕妤受到了冷落,甚至连许皇后也失了宠。

赵飞燕为了稳定自己的专宠地位,就在汉成帝面前进谗言,诬告许皇后和班婕妤在后宫暗行巫术,诅咒汉成帝。汉成帝一怒之下,便将许皇后废掉。班婕妤再三申辩自己无罪,皇帝才没有处罚她。但班婕妤想到赵飞燕飞扬跋扈,时间一长定会遭到她的陷害,可能连性命都保不住。于是她请求去长信宫侍奉太后,离开了皇帝身边。

班婕妤去了长信宫后,回想当日在皇帝身边时的繁华热闹,对比眼前的寂寞凄清,心中愤愤不平。她写了一首《怨歌行》,抒发胸中的怨恨。诗中写道:“裁开白如霜雪的丝绸,做成圆如明月的团扇。出入于君王的怀中袖里,摇动时微风轻轻袭来。然而常常忧虑秋节到来,清凉的秋风将炎夏驱赶。团扇便被弃于箱笼之中,从此与主人情绝恩断。”

悲不自胜

“悲不自胜”的意思是,悲伤得自己承受不了。

此典出自《周书·庾信传》:“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燕歌》远别,悲不自胜……”

庾信(公元513~581年)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他生活在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六世纪三十年代,在北方形成东魏(公元534~550年)和西魏(公元535~556年)两个封建割据政权,同割据江、淮以南的梁(公元502~557年)政权三足鼎立。后来,东魏改称齐,西魏改称周,即北周。

庾信十五岁起就在梁宫廷中做昭明太子的侍从官。后来梁都江陵被西魏攻陷,梁王朝名存实亡,于是庾信在魏、周两朝都做起官来。

当西魏的将领常山公于谨等率兵攻陷江陵后,庾信的母亲、妻子也被俘押到长安。江陵沦陷的悲惨情形,使他终生难忘。

晚年,他在北周当官时,追忆往事,写成了著名的《哀江南赋》,凭吊故国,感叹故乡父老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感。

他在《哀江南赋》中写道:“我庾信头发花白,刚刚步入半老之年,就遭到了丧乱之苦,拖着瘦弱的身躯,孤单地四处颠沛流离,现在已到了晚年。江陵沦落前,友人王褒写了一篇《燕歌行》,描写北方苦寒的情形,我也与他和了一篇,从此天各一方,令人极度悲伤。”

悲心更微

“悲心更微”用以比喻引起人们感情强烈反应的事物、第一次出现给人的刺激是最深的,如果重复出现,感情反而会淡薄下来。

此典出自《列子·周穆王》:“及至燕,真见燕国之城社,真见先人之庐冢,悲心更微。”

有一个燕国人生在燕地,长在楚地,老回燕地。

一天他路过晋国,同行的人欺骗他,指着城对他说:“这就是燕国的城。”他顿时脸色凄然。随后又指着土地庙说:“这就是你村里的土地庙。”

他不禁唏嘘叹息。然后,同行的人又指着一幢房子说:“这是你先人的房屋。”他于是流泪啜泣。当指着一个坟墓说:“这是你先人的坟墓。”他再也控制不住悲伤的情绪,放声大哭起来。同行的人哈哈大笑,说:“我刚才是骗你的,这是晋国呀!”那人感到羞愧万分。

当他回到燕国,真正见到燕国的城郭、社庙,见了先人的房舍、坟墓,他悲痛的感情反而变得淡薄了。

髀肉复生

“髀肉复生”亦作“髀里肉生”,比喻岁月蹉跎而一事无成。

此典出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还坐,表怪问备,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日月若驰,老将至矣,而功业不建,是以悲耳。’”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公开发表了讨伐曹操的檄文。四月,曹操挥师北上迎敌,揭开了官渡之战的序幕。

曹操打败袁绍,率军南下,攻打刘备。刘备大败,走投无路,就打发麋竺、孙乾与荆州刺史刘表联系,准备投靠刘表。刘表亲自到郊外迎接,以上宾之礼对待刘备。然而,刘表却只让刘备带少数军队屯驻新野(今河南新野),一旦曹操的军队南下,刘备就首当其冲。刘备心里很清楚刘表的用心,但由于力量不足,只好暂时忍耐。

后来,刘备占领了樊城(今湖北襄阳东),屯兵樊城。不过,部属只有数千人,势单力薄,也无法成就大业。

刘备在荆州屈居刘表麾下,一住就是几年。一次,刘备与刘表同坐,起来上厕所,见大腿内侧的肉长厚了,禁不住感慨万千,潸然泪下。回到坐位时,刘表看见刘备的样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原因?刘备说:“以前,我常常身不离马鞍,大腿上的肉都消下去了。这几年不再骑马,大腿内侧的肉又长厚了许多。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即将老迈,却还没有建立功业,因此感到非常伤感。”

不寒而栗

“不寒而栗”它的本来意思是,不寒冷而发抖。后来,人们用它形容恐惧到了极点。

此典出自《史记·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余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猾民佐吏为治。”

汉朝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执法严酷的官吏,名叫义纵。少年时代,他就干了很多打家劫舍的勾当,行为非常恶劣。他有一个姐姐因医术高明,得到皇太后的宠幸,于是义纵因沾了姐姐的光,居然当了官。义纵当定襄太守的时候,下令把押在狱中的二百多名犯人和私自进监狱探望囚犯的二百多人全都定为死罪,全部加以杀害。

这一天,义纵把四百多人全部杀掉了。

消息传出以后,定襄地区人人胆战心惊、万分恐惧。那些刁民和官府的爪牙、狗腿子之流也变得循规蹈矩了。

不见之怨

“不见之怨”形容埋藏在心底的怨恨。

此典出自《宋史·范纯仁传》:“神宗曰:‘何谓不见之怨?’对曰:‘杜牧所谓‘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是也。’神宗嘉纳之。”

范纯仁(公元1027~1101年),字尧夫,是范仲淹的第二个儿子。宋仁宗皇祐元年(公元1049年),考取进士,曾任京西、陕西转运副使。

有一次,范纯仁应召回京,神宗向他询问陕西路一带城邑、兵器、粮食贮存的情况。范纯仁回答道:“城邑粗略建成,兵器也刚修好,粮食基本上贮存完。”神宗感到很惊奇,不满地说:“我非常倚重和信任你的才干,然而,你为什么谈起这些重要事情时,都说‘粗略’、‘粗略’的呢?”范纯仁回答道:“所谓粗略,就是不够精细的意思,能够做到粗略完成,也就行了。希望陛下千万不要想在边境一带打仗立功,如果边境的文臣武将心存怨气,采取观望的态度,日后将会成为意料不到的祸患。”范纯仁被拜为兵部员外郎,兼起居舍人、同知谏院。

他又上书奏道:“王安石改变祖宗立下的法度,用苛税搜刮民财,弄得民怨沸腾,人心惶惶。《书》说:‘怨恨不一定都表现出来,要消除那种埋藏在人们心底、表面看不见的怨恨。’希望陛下消除人们没有表现出来的怨恨。”神宗还不理解他的话,问道:“什么是没有表现出来的怨恨呢?”范纯仁进一步解释向他说:“唐代人杜牧说过:‘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我说的不见之怨,就是这个意思。”神宗对他表示赞许,采纳了他的意见。

不堪回首

“不堪回首”表示回忆往事,痛苦难忍。泛指不忍回忆过去的惨痛经历或情景。

此典出自《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李煜是五代南唐的国君。宋灭唐后,他便成了俘虏。李煜既爱好书画,又擅长音乐,能诗善文,尤其是填词。他前期的作品大多数都是描写宫廷的享乐生活之风,风格柔靡;后期的词,表达了他怀古伤今、感叹身世和亡国隐痛的复杂情绪。《虞美人》就是他亡国后身为宋俘虏时的佳作。他身怀亡国的隐痛,对冬去春来感慨万分,于是写下了《虞美人》来抒发自己的情怀。词的开头就说:“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意思是:春天的花、秋天的月是没完没了的啊,美好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一年一度的春天、又来到了人间;那和暖的春风,昨夜又一阵阵地吹拂着我的小楼;看到那皎洁的月光,不禁想起了我的南唐故国。唉,我精神上的痛苦啊,怎么能忍受得住。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

“不求同日生,但求同日死”表达同生共死的意愿和深情。

此典出自元代·关汉卿《单刀会》三:“俺弟兄三人在桃园中结义,宰白马祭天,宰乌牛祭地,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刘备是汉王室的远房子孙,这年他二十八岁,正赶上幽州太守刘焉招募义兵。他遇到志同道合的关羽、张飞两人,他们决心集合乡勇共同应征,为国家做出贡献。张飞说:“吾庄上有一桃园,花开正盛,明日就在园中祭告天地,我三人结为兄弟,协力同心,然后可图大事。”

刘备、关羽说:“这个主意很好。”于是第二天,他们在桃园中,备下乌牛白马祭品等东西,三人焚香再拜而发誓道:“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誓毕,拜刘备为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这就是有名的“桃园三结义”的故事。从此以后,三人忠实于誓言,忠实于兄弟之情,后来他们也的确做到了同甘苦、共患难,成为历代结义兄弟的榜样。

誓词中“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在关汉卿《单刀会》中,被简化为“不求同日生,但愿同日死”,也成为结拜兄弟誓词中的必有之言。

长歌当哭

“长歌当哭”表示以歌代哭,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悲愤之情。

此典出自清黄宗羲《亡儿阿寿圹志》:“儿卒于乙未之除夕,长歌当哭,遂以哭儿者为之铭。

观《红楼梦》:‘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宝玉与黛玉正在论琴。黛玉说:“高山流水,得遇知音……古人说,‘知音难遇’。

若无知音,宁可独对着那清风明月,苍松怪石,野猿老鹤,抚弄一番,以寄兴趣,才不会辜负这琴……”当他们边谈边往外走时,只见秋纹带着小丫头捧着一小盆兰花送来。她说:“太太那边有人送了四盆兰花来,因里头有事,没有空儿玩他,叫给二爷一盆,林姑娘一盆。”黛玉看时,却有几枝双朵儿的,心中忽然一动,不知是喜是悲,便呆呆的傻看。宝玉走后,黛玉回到房中,看着花,心想:“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像三秋蒲柳。……只好像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催雨送!”想到这里,不禁又流下泪来。

黛玉正愁得无法排解时,只见宝钗那边打发人送封信来。黛玉打开看时,只见上面写道“妹生辰不偶,家运多艰,姊妹伶仃,萱亲衰迈。……感怀触绪,聊赋四章,匪曰无故呻吟,亦长歌当哭之意耳……”

黛玉看毕,不胜伤感。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表示凭着一时的兴趣或怀着某种希望兴冲冲地赶来,兴趣完了或感到失望而灰溜溜地回去。

此典出自《晋书·王徽之传》:“本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何必见安道邪?”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王徽之,聪明伶俐,喜好交游,性情豪放,生活十分浪漫。

有一次,在一个大雪初霁的夜晚,他看到月色清朗,长空无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会弹琴的朋友戴逵。他想:如果戴逵在身边,琴声伴月影,友人话衷肠,岂不是很令人心旷神怡的事!他兴致突发,不能自已,于是立刻乘小舟前往剡溪拜访朋友。由于路程较远,直至天亮才赶到。然而,到了戴逵的家门口,他却不进去,反而转桨而回。后来,有人就问他原因,说:“你深夜急急忙忙赶到戴逵家去,为什么到了他家门口又马上转身回来了呢?”王徽之非常潇洒地说:“我本是‘乘兴而来,兴尽而返’,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