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宪宗李纯把陕西凤翔法门寺的一块所谓佛骨迎入宫中供养。韩愈反对这种做法,并写了《论佛骨表》对宪宗提出了劝谏。表中说:大量历史事实已经证明,信佛的帝王没有什么好下场。现在迎佛骨,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十分浪费财资。唐宪宗看了这个奏表,非常生气,并且将韩愈贬为潮州刺史。
上下其手
“上下其手”比喻玩弄手段,使用伎俩,共同作弊。
此典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郑皇颉戍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争,君子也,其何不知?’上其手,曰:‘夫子为王子围,寡君之贵介弟也。’下其手,曰:‘此子为穿封戌,方城外之县尹也。谁获子?’囚曰:‘颉遇王子,弱焉。’”
这段话意思是:
楚襄王二十六年,楚国出兵侵略郑国。
那时楚国强大,弱小的郑国根本没有能力抵抗。最终,郑国遭遇到战败的厄运,连郑王颉也被楚将穿封戎俘虏了。
等到战事结束后,楚军中有楚王弟子公子围,想冒领俘获郑颉的功劳,说郑王颉是由他俘获的,至此穿封戎和公子围发生争执,相互都不肯让步,一时没有办法能够解决。
后来,他们便请伯州黎作公证人,判定这是谁的功劳。伯州黎的解纷办法本是很公正的,他坚持要知道这是谁的功劳,最好是问被俘的郑王。于是命人带来了郑王颉,伯州黎便向他说明原委,接着手伸二指,用上手指代表楚王弟公子围,用下手指代表楚将穿封戎,然后问他是被谁俘获的。
郑王颉因被穿封戒俘虏,很是恨他,便指着上手指,表示是被公子围所俘虏,于是,伯州黎便判定这是公子围功劳。
申公巫臣
“申公巫臣”比喻那些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妇娼的伪君子。
此典出自《新序·杂事第一》。
楚庄王替陈灵公复仇,便杀掉了夏徵舒,得到了郑国美女夏姬,企图把她据为己有。申公巫臣极力谏阻:“这个女人惑乱了陈国,败坏了它的群臣,这样下贱的女人一定不要亲近。”庄王听从了他的劝告。
没过多久,令尹又想娶夏姬,申公巫臣再次慷慨陈词,晓以利害,令尹也被说服了,夏姬最后被襄尹娶走。
直到楚恭王时,楚晋交战,大战于鄢陵。楚国兵败,襄尹战死,尸体被晋国掳去,楚国虽然多次与晋国交涉,晋国拒不交还。于是,夏姬请求去晋国讨还丈夫尸体。
就在派遣夏姬的时候,恰好申公巫臣将出使齐国,他暗中劝说夏姬与他合谋。
等到夏姬启程后,申公巫臣便忘掉了使命,中途逃跑了,随夏姬一起去了晋国,最后二人结为了夫妇。
甚嚣尘上
“甚嚣尘上”本指军中人声喧哗,尘土飞扬,后世比喻敌人反动言论十分嚣张。
此典出自《左传·成公十年》:“楚子登朝车以望晋军,子重使太宰伯州犁侍于王后。
王曰:‘将发命也,甚嚣,且尘上矣。’”春秋时,郑国与楚国结为同盟,对北方的晋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晋国为了自身的利益,首先出动军队,向较弱的郑国发动进攻。
楚共王得知这一消息后,马上率领楚军北上援救,最终晋楚两军在鄢陵相遇,爆发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战斗开始之前,楚共王亲自登上战车观察敌军的情况,曾任晋国大夫后来逃到楚国的伯州犁站在侧边。当楚共王看到晋军来来去去,左右奔驰时,便回头问伯州犁说:“这是为什么?”伯州犁对晋军的情况了如指掌,就回答道:“这是召集军中的将领。”接着,他将观察到的晋军的活动一一告诉楚共王:现在晋军大营的帷幕拉开了,一定是祷告祖先。帷幕又降下了,肯定是在发布命令。哎呀,尘土满天,一片喧嚣之声(“甚嚣,且尘上矣”),一定是晋军在堵塞井口,夷平灶头,准备出去。
你看,士兵们登上战车后,又手握兵器从车上下来,那是在请求神灵保佑。
大战开始后,楚共王就身先士卒,勇猛地冲向晋军,不料一支箭从斜刺里射来,正中楚共王的眼睛。他忍住痛,回头喊大将子反代替自己指挥作战,可是连叫了几声居然无人答应。原来子反战前喝醉了酒,这时正睡在战车中,人事不省。楚共王看后不禁大怒,一箭射死子反,就命令全军撤退了。
死有余辜
“死有余辜”的意思是说,罪大恶极,虽然处死也不足以抵偿他的全部罪恶。人们用它形容某人罪恶深重,民愤极大。
此典出自《汉书·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汉代,有一个人叫路温舒(字长君),少年时代,父亲叫他放羊。他边放羊边学习,懂得许多知识。到后来,他当了狱吏,懂得法律,县里出现了法律方面的疑难问时,人们都去请教他。有一次,郡里的太守见了他,对他十分器重。他当了郡吏,继而又到朝廷任职。汉昭帝死后,汉宣帝即位。宣帝登上皇帝宝座不久,路温舒就向宣帝上书,主张提倡教化,减少刑罚。他认为,宣帝初登帝位,这正是天赐良机,应当抓住这个机会,借鉴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刑罚,免除民间疾苦,以使汉朝的天下繁荣昌盛。他分析说,秦朝太滥用刑罚了,最终,造成好人受气,言路堵塞,坏人猖獗,歪风盛行,导致了秦王朝的灭亡。而今天下承蒙皇上恩泽,没有战争之乱、饥寒之患,父子夫妻努力耕作。可是,并不能说已达到天下太平了。为什么这么讲?就是因为太滥用刑罚了。那些残酷的狱吏为了保住自己的乌纱帽,胡判乱断,置人于死地而后快。杀人的鲜血流遍了大街小巷,等着被杀头的人比肩而立,每年有数万起杀人的事件发生,使皇上的恩德之光大受损伤。之所以未达到天下太平,真正原因就在这里。
路温舒又写道:“人之常情是,平安就喜欢活着,痛苦就想死去。在严刑的痛楚之下,从‘犯人’口里什么得不到呢?那些‘犯人’经不起痛楚的折磨,就说一堆谎言给狱吏听,狱吏本来就想得到这种效果,就趁机加以点拨、诱供,狱吏在上报案情的时候,害怕上级批不准,就把案情编造得天衣无缝,想方设法把它纳于法律规定的条文之内。他们上奏说该判什么罪,全都说得头头是道,证据确凿,即使是舜时掌管刑法的大臣咎繇(即皋陶)听了,也认为该犯真是罪大恶极,即使一死也不足以抵罪。”
隋珠弹雀
“隋珠弹雀”比喻用夜明珠去弹鸟雀,得不偿失。
此典出自“《庄子·让王》:“以隋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春秋的时候,有一天,隋侯和他的侍从们出游,途中见到一条大蛇,被人拦腰斩断,在路上打滚,并且显出非常疼痛的神情,隋侯于心不忍,生了恻隐之心,叫侍从去取专医跌打的续骨药膏,把它医治好。蛇痊愈后,慢慢地向山中移去。
后来,这蛇衔了一粒很大的珠子,献给隋侯,以报答他的救命之恩。那粒珠子光滑圆润,光芒四射,因此后来人们都把它称作隋珠。
贪天之功
“贪天之功”意思是说把天的功劳归于自己,比喻把别人的功劳攫为己有。
此典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
晋公子重耳是个贤能的人,他很有志气,很有抱负。经过十九年的流亡,历尽艰辛,最后在公元前636年得到秦穆公的支持和帮助,回到晋国即位,称晋文公。得到君位的晋文公,为了报答有功之臣,对于那些跟随他流亡的人论功行赏,给了他们许多优厚的待遇。却把功臣介子推忘记了,他既没有得到赏赐,也没有得到提拔。在重耳流亡期间,介子推一直跟着他,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在挨饿的时候,介子推甚至把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下来给重耳煮汤吃。他为重耳回国掌权出了很大的力。
介子推是个很有气节的人。虽然没有得到重耳的封赏,可是他却很不在乎,并且毫无怨言。他不但没有伸手去要禄位,甚至认为自己根本就不该受赏。介子推在重耳回国之后便假称有病,回家隐居,侍奉老母,甘守清贫。他宁愿编草鞋为生,也不去贪图谋官位。他对重耳周围一些人居功自傲很不满意。他的老母和亲朋邻里都劝他去找重耳得到封赏,他都断然拒绝。他说:“重耳继承王位,这完全是上天的旨意,可是那些跟随重耳流亡的人却以为是自己的功劳,这不是骗人吗?偷人家东西尚且被称为盗贼,更何况贪取上天的功劳,把上天的功劳归为自己的功劳的人,这不更加可耻吗?”
介子推的母亲看到自己的儿子如此廉洁,如此决断,便同意和儿子一起到深山中隐居。于是,介子推带着母亲直奔绵上深山(今山西沁源县西北),从此便隐居不出。晋文公得知介子推归隐绵上,追悔莫及,他亲往深山寻找,始终不见踪影,只好把绵上作为介子推的封地。到后来传说,晋文公为了逼迫介子推母子出山,曾经放火烧山。介子推由于不愿出来做官,便和母亲一起被山火烧死。传说介子推被火烧死那天,正是阴历三月初三。为了纪念这位宁愿死也不做官的隐士,当地百姓每年到这一天都不烧火做饭,全天都吃冷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
贪污勒索
“贪污勒索”比喻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贪婪地获取财物。
此典出自《史记·管蔡世家》:“昭侯十年,朝楚昭王,持美裘二,献其一于昭王而自衣其一。楚相子常欲之,不与。子常谗蔡侯,留之楚三年。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子常受之,乃言归蔡侯。蔡侯归而之晋,请与晋伐楚。”
吴王阖闾吞并了徐国和钟吾之后,蔡国和唐国派使臣到吴国来。伍子胥对阖闾说:“蔡国和唐国一向归顺楚国。现在这两国一同派使臣到这儿来,我判断一定是跟楚国有了摩擦。假如我们能够拉拢这两国,进攻楚国就方便得多了。”阖闾和孙武都急欲听一听这两个使者说的话。
蔡、唐两国的使臣一见阖闾就央告说:“楚国令尹囊瓦贪污勒索,欺压蜀国,这下又发兵来攻打蜀国,请求大王主持正义,立即发兵去救。从今往后,我们愿意永远归附贵国,年年纳款,岁岁朝贡。”吴王阖闾一时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就问两位使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他们就将经过情形详细地述说了一遍。
原来楚国令尹囊瓦喜欢占小便宜,总是向一些属国索要东西。大家都有点嫌恶他。有一次,蔡昭侯和唐成公朝见楚昭王,囊瓦收了他们按照惯例送给他的礼物后,又向他们要其他的东西。蔡昭侯有两件极其贵重的银鼠皮袄,一件送给了楚王,一件留着自己穿。唐成公有两匹千里马,一匹送给了楚王,一匹留着自己用。囊瓦见了这两件宝贝,一直想据为己有,就派人去向这两位国君索要。蔡昭侯和唐成公很不高兴,坚持不愿送给他。囊瓦就在楚昭王跟前使花招,说:“听说蔡国和唐国私通吴国,打算来进犯咱们。咱们索性把蔡侯和唐侯扣留在这儿,也许能揭穿他们的阴谋。”当时楚昭王还很年幼,无论大小事全由囊瓦做主。如此一来,两位国君都被软禁在楚国。一禁就是三年。
唐成公的儿子见他父亲这么长时间都没有加国,就派人去打听。那个人把囊瓦扣留唐成公的事打听清楚以后,劝唐成公把那匹千里马送给囊瓦。囊瓦得到了千里马,对楚昭王说:“唐是个小国,实力不强。唐侯已经在这儿押了三年,他哪儿还有胆量再得罪咱们呢?让他回去吧!”于是楚昭王就把唐成公放了。
蔡昭侯见唐成公送了千里马就获释回国了,他也把那件银鼠皮袄送给囊瓦。囊瓦就对楚昭王说:“蔡国跟唐国一样,既然释放了唐侯,也不能只扣留蔡侯,也把他放了吧!”于是,蔡昭侯也回国了。
蔡昭侯出了郢都,义愤填膺地发誓说:“我不报仇,绝不再踏上楚国的土地!”他回到国内,立刻去向晋国借兵。晋定公把这件事禀报了周朝的天子。周敬王派卿士刘卷去跟晋定公联系。晋定公会合了宋、蔡、齐、鲁、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滕、薜、把、小邾等一共十八路诸侯,代替天子去征伐楚国。各国的诸侯都对囊瓦恨之入骨,也都想借这个机会重振中原的威风。没想到自称为中原霸主的晋国,那时候竟也充斥着贪官污吏。晋国的大将荀寅也是个贪小便宜的人。他认为这次会合诸侯去打楚国是为了帮助蔡国,这功劳可非同小可,就派人先向蔡昭侯索要谢礼,说:“听说蔡侯把名贵的银鼠皮袄送给了楚国的君臣,为什么就不送给我们?我们千里迢迢发兵来打楚国,不知道蔡侯用什么来犒劳军队?”蔡昭候回答说:“就因为楚国令尹贪污勒索,欺压属国,我才来归附贵国。如果将军主持正义,宣扬霸主的威信,帮助弱小的诸侯灭了楚国,那么整个楚国就是谢礼。”荀寅听了这席话,满脸涨得通红。
这时候(周敬王十四年,公元前506年),十八路诸侯的兵马都驻扎在召陵(在河南省郾县东),由于一连下了十几天倾盆大雨,一时不能进兵。恰巧天子的使者刘卷卧病在床。范鞅和荀寅本来就跟囊瓦一样,都是地地道道的贪夫,这次没从蔡侯那儿得到好处,已经有点怏怏不乐。他们就借着这个理由向各国诸侯说:“大雨下个不停,害病的人越来越多,还不如暂时回去吧!”各国诸侯看晋国不愿做主,顿时心灰意冷,都各自回国了。
蔡昭侯大失所望,垂头丧气地带着自己的兵马回去,路过沈国时,想起了沈国不愿发兵,也不去开会,于是就把满腹的怨气全发泄在沈国身上,发兵灭了沈国。
楚国的令尹囊瓦听说蔡国把沈国灭了,就亲自带着大军去攻打蔡国。有人对蔡昭侯说:“晋国已经靠不住了,中原其他的诸侯更不必说了。咱们索性到吴国求救去。
伍子胥很早就想向楚国报仇,他们一定会尽力帮助我们的。”蔡侯就打发使臣去邀请唐成公一起到吴国去求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