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人们的自卑感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孤僻怯懦型
由于深感自己处处不如别人,“谨小慎微”成了这类人的座右铭。他们在现实生活中不敢参与任何竞争,不肯冒半点风险。即使是遭到侵犯也听之任之,逆来顺受,得过且过,或在绝望中采取逃避的办法。
②咄咄逼人型
当一个人的自卑感处在最强烈的时候,采用屈从怯懦的方式不能减轻其内心压力,则转为狂躁好斗方式;脾气暴躁,动辄发怒,即使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也会寻求各种借口挑衅闹事;
③滑稽幽默型
扮演滑稽幽默的角色,用笑声来掩饰自己内心的自卑,这也是常见的一种有自卑感的表现形式。美国著名的喜剧演员费丽丝·蒂勒相貌丑陋,她为此而羞怯、孤独自卑,于是她便运用笑声,尤其是开怀大笑,以掩饰内心的不平。
④否认现实型
这种行为模式是自己较长时间地处在一种不利的环境中,几经努力而不能改变;或自己的预期目标始终未能达到,而企图采取否认现实的行为来摆脱自卑。如借酒浇愁,以求得精神上的暂时解脱。随波逐流型由于受挫折而丧失信心,自卑感占据统治地位。因此竭尽全力使自己和他人保持一致,惟恐有与众不同之处。害怕表明自己的观点,不敢标新立异,放弃自己的见解和信念,努力寻求他人的认可,无奈地表现出一种随大流的状态。
以上各种自卑心理的表现形式,都是在自卑感支配下而采取的消极适应方法,也称消极的“自我防卫”。心理学家研究证实,消极地钻入自我防卫的“贝壳”,会使精力大量地消耗在逃避困难和挫折的威胁上,因而往往难以用于“创造性的改变”,使自己有所作为。
无论是伟人还是平常人,都会在某一些方面表现出优势,在另一些方面表现出劣势,也会或多或少地遭受挫折或得到外部环境的消极反馈。但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劣势和挫折都会给人带来沉重的心理压力而导致自卑。成功者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克服自卑,超越自卑。其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能够运用调控方法提高心理承受力,使之在心理上始终让自信心占优势。
我们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来避免慌张和紧张的心理状态。
一是娱乐调节。在紧张的工作之余,欣赏一下优美抒情的轻音乐或所喜爱的戏曲唱段,既是美的享受,又是一种很好的松弛方法,紧张将会在优美悠扬的音乐中得以消除。当然,也可以看戏,跳舞,也可以到花丛中漫步。这也许会使你发现每天不管是下雨还是日晒,不管是春天还是秋天,花园都在不断地变化。这个发现,将使你充分体验到自然的神秘和乐趣。这些活动不仅使你肌肉松弛,还能使精神得到放松。二是睡眠调节。夜里长时间的睡眠对紧张的调节自然很好。即使午休一小时,也应尽可能睡好。倚靠在椅子上,全身放松,闭上双眼,一动不动地呆一会儿,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只要你有了这种训练,今后在电车上或在茶馆里,即使五分钟或十分钟也都能入睡。睡醒后再尽量伸伸胳膊,效果更为明显。三是安排适当的工作量。一般来说,没有经验的新手,进入某项工作时,常用过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但造成精神压力,而且因为难以达到,而给自己带来过多的紧张。工作的低效率和心情的高度紧张相互作用,相互扩展,还会形成恶性循环。如果仅能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仅仅是开始,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初步的,紧张的程度缓解了,效率反而会提高。要相信自己的力量,要对情境和任务做出冷静的分析并订出必要的行动计划。事情再难、再急,也必须一步步地去做,焦急是无济于事的,天塌下来也要顶住,一定能闯过难关,完成任务。
四是以幽默缓和紧张。
在许多初次见面的场合中,由于紧张导致一些不自然倒是情有可原。假如你确已紧张,你不妨说出自己的感受,嘲笑一下自己,可以缓和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一个讨论会上,一个与会者由于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的观点相去甚远,他为了充分地证实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列举了大量的事实论据,越讲越多,越多越紧张。当他意识到自己很紧张时,自己已经无法控制了。他干脆说出自己的感受:“我确实太紧张了,无法再讲下去了,请大家来帮助我缓和缓和。”这话引起了哄堂大笑。紧张的心情自然也就随着笑声而去。
五是做好临场前的准备。
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容易紧张,在临场前,你最好有意识地进行多次预演。比如你将要登台演讲,不妨把墙壁和空椅子当作听众,试着多讲几次,以便使语言流畅,临场时情绪稳定。临场前足够的准备,可以帮你树立信心。
假如你已经产生了紧张的情绪,希望用最快的办法把它消除。这时你闭目片刻,做深呼吸,无疑是最好的办法。
任何人都会碰到工作不顺利或生活不理想的时候,都会显得心情急躁或者闷闷不乐。如果让这种心情任意发展下去,那么,烦躁的程度一定越来越厉害,最后也就丧失斗志。如果不设法调整情绪,将来也无法专心做事,而最简便的方法,莫过于采取激烈运动的方式,使身体动荡起来,这时候,高涨的心理压力(紧张或不安)就会转化为肉体的精力而宣泄出去。
由此可见,焦灼不安的时候,不要一直想着令人沮丧的事,而且,不管采取用什么方法,只要能愉快地坐在办公桌前,工作效率一定可以提高。从表面上看来,这种做法似乎很单纯,但如能身体力行,即可以体会到其中的效果。
研究表明,很少有运动员会陷入烦躁与不安的情绪里,这完全要归功于他们习惯于将人际关系、工作或功课上的紧张转化为肉体的能量。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应当充分学习并把握这种调节身心平衡的方法。
因为某种原因而遭遇失败,变得心灰意冷,这是人之常情。同样,大家因为碰到一次失败,就以为到处走不通,而陷入无路可走的心理状态里。这是由于失败的体验跟挫折感息息相关,而挫折感极容易引起人类的感情反应和各种退化现象。所谓退化现象就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反应跟年龄相反,退化到小孩子的模样,这时候,由于他对环境缺乏柔韧性,故对一切状况都不能做出适当的判断。
若要使自己免于陷入退化现象里,我们向你提供一种诀窍,那就是碰到失败的时候,不妨常常自言自语:“此处不留人,自有留人处”,“这样做不成,可以那样做”等,只要一想到天无绝人之路,就会心安理得。
如果某种工作进展非常缓慢,这叫做低潮现象。这时候不能丧失信心,更不能把为了飞跃而积蓄下来的精力用到无益的地方。
在低潮现象里,一个人所以会失去信心的最大因素主要是对自己的现状或未来满怀忧虑,甚至对整个过去的生长状况也疑惑丛生。这时候,他对目前所学的内容就会感到惶恐,由于内心产生了不安,当然就把眼前的成绩看成不可靠的东西。
避免这种状态,必须要用冷静的态度去评价过去的成就,说得更具体些,就是将自己目前所完成的工作以及足以显示过去成绩的东西放在眼前。不妨将自己曾经考来的高分、获得的各种奖状、奖品,参加过的重要活动的纪念品等摆在桌子上;同样,也可以把仔细阅读过的参考书或笔记簿等拿出来看看。只要目睹这些真实的成绩,必能恢复内心的喜悦和自信。
运动员都有这种体验,在运动场上,如能踏着雄壮的进行曲走路,体内立刻涌起十足的干劲,斗志也会油然而生。从古至今,凡是送士兵上场的军歌,全都雄壮有力,节拍紧凑。
由此可见,节拍快的音乐含有振奋精神与信心的作用。这就好比处在打鼓的场面里,或处在心情开朗活泼的心理状态里,心脏、血管和内分泌等活动立刻为之一振,自然地也会配合着身体的动作,形成表里一致的现象。反过来想,倘若情绪不好,只要一听到雄壮的音乐,必会振奋心情,显得干劲十足。有人说:音乐能使人陷入感情,事实上,音乐尤其能激发一个人的物理振动,而物理的振动对人的肉体可以给予直接的刺激。
英国有一位名叫霍布斯的学者说过,“笑就是胜利的表现。”的确,运动场上的胜利者常常面带笑容,这就是因为他这时陶醉在优越感里。当我们观赏滑稽故事或相声时,也都会被引得哈哈大笑起来,这种心理是:“如果是我,才不干那种傻事呢!”或“我才不会这么窝囊呢?”很显然,这也是优越感在作祟。
我们如能积极利用这种笑的效果,则可医治因失败而产生的悲观以及心理的紧张,甚至可将绝望感丢得无影无踪。怪不得有许多人在郁郁不乐时,就会跑到游乐场所去调剂一下情绪。同样,如果在忧郁的时候,读一读漫画或幽默小说,心情也立刻会开朗起来。
瑞士的紫马特是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城镇,在标高达一千六百公尺的登山街上,居然有许多老年观光客来此,真是让人大吃一惊。尤其是这些老人全都身着轻便的服装,衣服也很鲜艳。从外表看来,他们显得年轻活泼,一点儿也没有老态。老人们穿着这种服饰,在高原的街道上昂首阔步,令人非常敬佩。
人类的心理现象也跟穿衣服有着密切的关系。并非由气氛来决定服饰,而是由服饰决定气氛。在忧郁的时候,穿上鲜艳与轻便的服装,往往能使人的心胸开朗,生气蓬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