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爱弥儿(经典超译本)
10588700000009

第9章

226我们的目的是要有用,任何事情只要总出现在眼前,就不能唤起我们的想像,不会再给我们留下印象了,而只有通过想像,我们才可能感觉到他人的悲伤。所以,让你的学生知晓周围的人的事情和悲伤,但不能让他见得太多。要仔细地选择一件事,在合适的时机让他看见,就能让他心怀感伤,足足想一个月了。他对事物的观点大半并非是取决于他看见的一切,而是取决于他的反应。他若是对一件事物有持久的印象,并非因为事物本身,而是因为他对它的看法。

227一名又聪明又勇敢的退伍军人曾告诉我,他的父亲明智而且非常负责任。在他年轻的时候,父亲发现他追逐女色,便想尽一切办法要限制他,但最后仍旧发现儿子还是能逃离他的管束。父亲因此决定带他去医院,没有告诉他去看什么,只是带他去一间病房,那里有许多堕落过的人正在为自己的行为赎罪,接受可怕的治疗,正是恶习令他们陷入这样的境地。这种骇人听闻又令人作呕的光景让年轻人感到恶心。“可怜的浪荡子,”父亲激动地说,“去吧,跟着你坏透了的趣味去吧,很快要是能进这病房,你就只觉得高兴了。你受这种不名誉的罪,逼得你爸爸只能感谢上帝让你去死了。”

228短短的几句话,以及看见的吓人场景,给这位年轻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由于职业的缘故,他在驻防的军营里度过了青年时期,在那儿他宁愿忍受同伴们各种嘲笑,也不跟他们一起浪荡。“我已经是个男人了。”他说,“我也有过虚弱的时候,不过直到今天,看到妓女我还是觉得恐怖。”不要对你的学生说得太多,而是要选择时间、地点、人物,靠实例教育他们,就肯定能取得效果。

229怎样度过童年,并不是个大问题。这期间养成的恶习并不是无法挽回的,而这个时间段种下的优点也许要晚些时候才能破土而出。但一个青少年真正开始生活的最初时期,就远非如此了。相对于我们应当做的事情来说,这个时期并不长。而这段时间非常重要,值得我们时刻关注。这也是我为什么这样强调延长这时期的种种办法,要防止孩子立刻变成成年人,得让你的进展缓慢且确定。

230老师们会抱怨身体成长时期的精力让学生变得不守规矩,难以控制,我看也是。不过,这难道不是应该怪老师自己吗?当老师让这样的精力在年轻人的各种感官之中流淌时,难道他们自己不知道这个过程已经无法改变了吗?

231学生们已经发现了一扇快乐的大门时,难道老学究冗长枯燥的说教能把学生脑海中欢愉的念头全盘抹去吗?能够将那种种折磨他的欲望从他心中拔除吗?还能够将学生已经意识其中意义的火热情感冷却下去吗?这是现在学生唯有的、幸福欢乐的概念,若是遇见障碍,不会更加燃起他的愤怒之火吗?在他尚且无法理解之前,便把苛刻的规矩横到他面前,除了是存心折磨他的任性和仇恨,还能让他怎么理解?那么,他若恨你,反抗你,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232我很明白,当一个人随和的时候,比较容易受到别人的欢迎并能保持自己权威的角色。不过,我不能理解的是这种权威的用处,它除了让那些本该得到压制的弱点被点燃以外,还能有什么作用?青春的热情远非教育的绊脚石。实际上,它是青春的花冠,墙壁的压顶石。正是青春的热情,在你的学生强壮程度不亚于你的时候,给了你控制他心灵的机会。他最初的感情是感激之情,让你能由此控制他的行为。

233他曾经是自由的,而现在,我看见他在你的权力之下。只要他无所依恋,他便除了自己和自己的需要以外,不依赖于任何人与事。而一旦他有所爱了,他便依赖于自己爱的对象了。这时候,他与自己种群的第一根纽带开始建立了。当你将他日益成长的感性朝这方向引导时,别以为这种情感包括所有人。对他来说,“人类”这个词毫无意义。这样的感性最早只能限于那些与他差不多的人身上。

234这些人不是陌生人,而是他认识的人,那些同他生活,让他感觉亲密而必不可少的人,那些明明白白同他想法一样的人,那些他以为正在忍受他曾经历的痛苦的人。总而言之,那些因为像他自己,让他能够更加自爱的人。只有经历了长时间的培养,只有经历过思考,对他自己的情感,以及他观察到的别人的情感都有一番思考之后,他才能在人性的抽象观念之下,归纳出自己的观念,将对整个人类种群的认同感添加到自己的感情之中。

235当他有能力爱人的时候,他便能意识到他人的感情,也就能分辨出种种感情的迹象了。你看见了没有?你得到了一种全新的管束他的手段。在他还没有发觉之前,你就在他的心上系上了锁链啊!等他感觉到了,看看自己,再看看你为他所做的一切,他拿自己和其他年轻人比较,拿你和其他老师比较之后,“等他明白了以后。”要他明白,不是由你告诉他,因为那样的话,他自己就不会有所认识了。

236若是你声称,因为你给予了照顾,所以要他顺从的话,他会认为你是先下手为强,并就此明白你的意思是你对他的抚育就是一笔债务,用他从不曾签过的契约绑架他。就算你说你让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也无济于事,因为无论如何,你的要求借助的是他从不曾同意过的事情。要是一个走了背运的人接受了一笔假意给他的金钱,意外发现自己的名字因此上了征兵的花名册,自己却一无所知,你也会认为这事不公正,那么你以关爱为由,甚至是你的学生并不接受的关爱,来要求学生的顺从,岂不是更为不公吗?

237我们爱那些对我们友好的人,这是多么自然而然的情感啊!对自己所受的恩惠并不感激的人,是远少于为了回报才做善事的人的。要是你卖给我东西,我就会同你讲价钱,但是,要是你假意赠送,试图日后按你自行定的价格卖给我,就是存心欺诈了。无偿的礼物本身就是无价之宝。人的心灵本身就是法则,若你想让它盲目,你就失去了它;若你让它自由,反倒得到它。

238因此,要是说到感恩之心是自然的情感,要是这种情感的效果没有因为你的过错而遭到毁灭,那么,一旦你的学生开始明白你给予的关爱对他的价值,即使你未挑明这种价值,他仍旧一定会有感激之情,从而在他的心中,你有了无法颠覆的威信。但是,在你还没有真的取得这样的威信之前,一定要小心,不要一再强调自己的重要性,以免失去地位。对学生夸耀你对他的保护和照料,你的关照就会变得无法忍受。绝口不提,反倒能使这些行为不会被忘却。

239直到可以把他看做成年人以前,是不能提及你对他的责任的,只能谈到他对自己的责任。要是你真的想使他顺从,就让他完全享受自由,隐藏你自己,他便会来寻找你。只谈他所关心的,以这样的方法在他的心中唤起高贵的感恩心态。在他不能理解之前,我不希望你告诉他说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好。这样的言辞,只能让他理解为你依赖他,他对你无非像对待仆人罢了。

240不过,现在,他已经开始感觉到什么是爱了,也知道有种亲密的感情能让人依附于自己所爱的一切了,正是这样热诚的感情让你为了他操劳,现在他明白了,这不是奴仆的禁锢,而是朋友的温柔情感。由此,世间不会有什么比这种经过辨别的友谊的声音,更能在人的心灵上留下重量了。因为我们知道,这个声音若非为了我们的利益,不会开口说话的。我们也许会认为朋友的想法错了,但不会认为朋友故意欺骗我们;我们也许会时不时拒绝朋友的建议,但永远不会不屑于他的看法。

241使人独立自由的,不是手臂的力量,而是精神的适度。无论是谁,但凡需要的少,就能做到不过多依赖他人。既然在自然条件下,人与人的差距,是不至于大到令一个人去依靠另外的人的,所以在实际的自然状态,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不可能被摧毁的。

242在文明社会,所谓平等权利只不过是凭空想像,徒劳自负罢了,用来维护这种平等的手段,本身就是在摧毁平等。而社会的力量,也在帮助强者压迫弱者,打破大自然在人们之间建立的平等。只要有第一个矛盾,接下来,真相和表面现象之间的矛盾便泥沙俱下,漏洞百出。在文明秩序中,随处可见这样的矛盾。大部分人总是为少数人牺牲,公共福利让位于个人利益,华而不实徒有其表的词汇,诸如公正、服从,往往成为暴力的工具和不公的武器。

243要想了解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命运抱有什么样的观点,就需要观察所获得的地位对自己的幸福是不是有利。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研究。要全面研究,就要着眼于人的心灵。如果只要向年轻人展示人的假面,就根本不需要特意指出了,反正他天天都能看见假面。但既然人并非假面,为了不至于让他被假面误导,那么,在向你的年轻人描绘人的时候,就要如实地描绘出他们的本来面目,否则也许他会对他们心怀仇恨。如实描绘,你的学生将会对人怀有怜悯,也就不情愿学他们的样子了。据我所知,这样的观点,是人对自己的同胞能有的最为合理的看法。

244既然我们怀有这样的目标,那么我们必须采取完全相反的教育方法,因为这需要利用更多的别人的经验,而并不是让他自己去体验。毕达哥拉斯曾说,“世上的情形,宛如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场景,一些人在那里开店铺,为的是赚钱,另一些人在那里拼性命,为的是追求荣誉;而其他人只是去看竞技的。”不过,看竞技的并非指坏人。

245我更愿意由你来选择他生活的环境,在那里,和他共同生活的人能给他好的感受;我更愿意让你教育他明白这个世界,但也要让他明白社会是如何地剥夺人,使人堕落的,让他在他们自以为是的观点之中,发现他们所有恶习的来源。要让他习惯于尊重个人,却能够轻视大众。要让他知道,所有人戴着几乎同样的面具,但也要让他明白,有些人面具下隐藏的真实面孔,比面具更为美丽。

246要是你的学生太早就全神贯注观察别人,要是你培养他过分细致地去评价他人的行为,你就让他变得心存怨毒,出口讥诮。而且,对别人的评价太快,容易过分武断,还会从寻找别人的不良动机中找到可恨的快感,即使一件事情真的很好,他也看不出好了。很快,人类的变态不能成为对他的警戒,反倒成了他的借口了,他会说“人天生如此”,也就不再希望自己与众不同了。

247不过,如果你想用道理教育他,让他真的通晓这些道理,就不仅仅要理解人的内心,还要利用那些能将我们的内心倾向转化为恶习的外部因素。由此,你立刻要将他对外物的感觉,转变为对外物的分析,你要采用一套他不了解的哲学系统。你又陷入了之前一直力图避免的错误,给他的教育就像是教训,要用老师的经验与在学生心目中的权威,来取代学生自己的经验,取代学生自己的分析能力发展。

248要让他靠近人心,同时不至于败坏他自己,我会时不时地在某处,让他从远处看人,以便于让他能亲眼看见场景,但用不着亲自介入。这时候,就到了学历史的时候。有历史的帮助,他不用学哲学也能读懂人心。有了历史的帮助,他就能仅仅作为一个观众,冷静,不带偏见,充当历史人物的裁判,而不用成为他们的同谋,或者被害人。

249要认识人,你就得从他们的行为去认识他们。在社会之中,我们能听到他们讲的话,他们展示的是言辞,却将行为隐藏起来。而在历史之中,面纱就被拨开了,我们将以他们的行为来评判他们。而流传下来的言谈,甚至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因为我们可以比较他们的言行,就不仅仅能看见他们的表面,还能看出他们实际的样子。他们的伪装越多,我们就越能了解他们。

250令人遗憾的是,这种方法有风险,亦有不足。要采用不偏不倚的视角,让人自行判断他的同类,是非常困难的。历史的一大弊病就是,它用更多笔墨描绘人类的邪恶,很少描写人类的善行。让历史有趣的是革命和灾难,所以,但凡一个国家繁荣昌盛,在一个和平的政府领导下过着平静的生活,历史就毫无记载。除此以外,难以避免的是,历史对事实的描述,并不能精确地还原实际发生的一切,事实经过历史学家大脑的加工,就被他的兴趣重新塑造,被他的偏见再次涂抹了。

251而谁又能做到令读者仿佛亲临现场,目睹真实发生的事件呢?无知和偏见掩盖了所有的一切,而对年轻人来说,最糟糕的历史学家,便是那些描述历史事实时添加自己看法的。事实,只需要事实!把判断留给年轻人自己,而这正是他学习了解人类的方法。若他永远被作者的看法所左右,他就只能通过别人的眼睛看见了。

252刚开始的时候,要选择最朴素的著作而不是最聪明的作品,在你试图去测量人心的深度之前,必须先学会通过人的行为,看出人心最简单的特点。在学习道理之前,你必须要先能够清楚地看懂事实。教条主义的哲学,只适合富有经验的成年人。年轻人不应当研究普遍原理,而应当是个例。

253历史向我们展示的,是行为,而非人的性格,因为历史只能在某些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抓住盛装打扮的人。只有政治家准备被人看见,才会由历史来描绘,历史不能跟着去他们的家里,去他们的书房,也不能坐在他们的亲朋好友之间。历史只展示他们庄严的时刻,所以,历史描绘的,只是政治家的衣服,并不是他们本人。

254想要研究人心,我情愿选择去看他们的私人生活,这样一来,他们想逃也逃不掉。历史学家随时随地都跟着他,不给他片刻喘息的机会,也不给他留躲藏的角落,不让他逃避观众们犀利的眼睛。当人自以为躲得很好的时候,历史学家反而能把他显示得清清楚楚。蒙田说:“如若史学家对思想更感兴趣,而并非仅仅是事件,更多关注来自来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外部的东西,那么我是会更喜欢读这样的作家的作品的。”千真万确的,我们如果要去判断人,就得先研究个人。谁若是精通每个人的内心倾向,谁就可能预见到这些人类联合起来,对整个民族的影响。

255夏日炎炎的一天,图伦伯爵穿一件小小的白汗衫,头上还戴着睡帽,站在客厅的窗前。一个仆人进来,因为这身衣服,把他当成了是自己熟悉的某位厨房帮工,就蹑手蹑脚地从他后头走过去,使劲打了伯爵一巴掌。挨打的人飞快转过身来。仆人看见是主人威严的脸,吓得浑身打哆嗦,绝望地跪到地下,“大人,我以为是乔治……”图伦揉着挨打的地方说,“即便是乔治,也不应当打这样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