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伦是东汉桂阳蔡家村人。他7岁的时候,苦读诗书,15岁便中了秀才。6年之后的夏天,他骑马到京城长安前去赶考。来到京城附近,只见大道两旁桑林连绵,枝叶甚是茂盛。马由于连日兼程,又吃不上细草精料,见到这绿油油的桑叶,便边走边吃起来。蔡伦见已临京城门前,马口中仍大嚼桑叶,怕门卫见怪,便从马嘴里把桑叶余渣抠出,顺手甩在了城墙上。进城后,就找了家旅店住了下来。晚上正欲安歇,他忽然想起城墙上被他甩的一块桑渣,不禁有点后怕起来。心想,此乃皇城重地,如巡兵发现这块桑渣甩于城墙之上,岂不有污脏城池之罪!想到这里,他顾不得一日劳累,便挺身而起,趁着夜色,赶到城墙前,悄悄地把那块已经干透了的桑渣揭了下来。拿到手中一看,不禁感到十分惊奇!这片桑渣的贴面,不但光滑,而且十分柔韧。他忽然想到:若将此料加工制成大片,用来抄写文字,岂不比现用的竹板要好?他思忖了多时,只因应考事重,不能过多分心,就将此事暂压于心中。
可是在应考中,考场上作弊风甚重,结果才智过人的蔡伦,竟名落孙山。他气愤地回到家后,决心不再涉足官场,立志造纸而益于人民。他用石臼把树皮捣烂放在缸内搅拌后,用竹帘捞出,一层层积摞在一起,然后想再分张揭晒。可纸浆捞了不少,却总也揭撕不开。他只好气愤地把纸块置于架上,慢慢寻找其中的原因。没想到,家中养的一头肥猪,把纸架拱翻,纸块翻了个儿,干地将纸块吸去了水分,有几只麻雀竟把纸块啄开了边儿。蔡伦赶来用手把啄开的边儿慢慢地一揭,嘿,竟揭成了张儿。他心中大喜,边一张张地揭开贴在墙上,很快成了可用的纸张。随着纸的问世和广泛应用,蔡伦的名字,也很快传扬开来,前往求艺者甚多,连阳谷县也有人前往。蔡伦看到现造的纸张,由于韧性不够,只能书写,不能印刷的缺陷,正欲想法提高改进的当儿,不料他却被县令选为太监,上报了皇室。蔡伦闻此,感到宏图大志将化为泡影,心中甚为哀痛。可是皇命难违,只得含怨服从,到了宫中,蔡伦被分派专门伺候李娘娘。他在宫中处处小心谨慎,事事办得妥帖周到,甚得李娘娘得欢心。可是蔡伦改进造纸术的雄心,却仍未减退,因而在闲暇时,常常为之长吁短叹,并为此心愿未了而伤心流泪。李娘娘察知蔡伦心情不悦,一次便问他有何事忧伤?
蔡伦说:“娘娘有所不知,我进宫前正从事纸张制造。但所造的纸,质地尚差,只能书写,不能印刷。我正想改进之时,却被送进宫中应差,宏愿难果,因此忧郁。”
李娘娘沉吟良久道:“你有改进造纸工艺之心,甚可嘉许,可你身为太监,若擅自离宫,被人察知,将有杀身之罪,不知你有隐秘的去处吗?”
蔡伦道:“阳谷县鲁庄村的张世明乃是我入宫前的高徒,如娘娘恩准,我可去那里了此心愿。”
娘娘道:“既然如此,你可打点前往,宫中之事由我料理吧。”
蔡伦见娘娘如此通情达理,忙跪地谢恩。他草草打点了行装,暗中来到了阳谷县鲁庄村。曾跟他学徒的张世明,见师傅离宫专程来此,共同研究造纸技艺,心中不胜欣喜,随即召集手下工匠,摆酒拜师。蔡伦带领大家,在纸浆中又逐步增添了绳、麻、布、网诸料,终于造出了柔韧光滑的麻纸,解决了不能印刷和裱糊的难题,使这种多用途的纸张,很快地传遍了神州大地。
不久,这种纸张以贡品送到朝廷,皇帝看了心中大悦,随传旨让造纸工匠来京,接受封赏。这时蔡伦接到皇上传诏却惊恐不已。心想:“我若进京接受封赏,定被察知,不但自身难保,也必将连累娘娘和家室,何必等此下场。”于是他回到内室便服毒而死,享年59岁。鲁庄村的纸匠见蔡伦未受封赏而身亡,无不哀声大哭。皇上听到回奏,也叹息不已,不但降旨厚葬蔡伦,立碑纪念,而且还亲笔题了碑文:“室科甲地,亲封玉龙侯。”
(张文明)
名人小档案
蔡伦(63—121年)字敬仲,东汉桂阳郡耒阳(今湖南耒阳市)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的发明者。造纸术的发明对人类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美国人麦克·哈特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将蔡伦排在第七位。
我并没有故意想要把它送给你,我希望最文雅的孩子能得到这块金币,是你选择了它,现在这块金币是属于你的了,算是对你的奖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