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10583600000072

第72章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应该说,父母是天底下最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为血缘关系,因为朝夕相处。然而,父母也可能是最不了解自己孩子的人,因为年龄的代沟,因为立场的差异。生活中,有谁敢说没有遇到过这些现象呢?

妈妈带着孩子逛商场,孩子逛一会儿就没了耐心,直嚷着要回家。妈妈劝孩子,这么多好看的衣服和玩具,这么多可口的食品,再逛一会儿吧?可是孩子坚持要回家,妈妈只好蹲下来安慰孩子,这时候妈妈一抬头,吓了一跳,这才明白孩子不爱逛商场的原因,原来孩子个头矮,他的目光所及之处除了冰冷的柜台,便是大人们来回穿梭的大腿。原来对孩子而言,逛商场并非乐趣,简直枯燥乏味之极。

爸爸带着儿子去爬长城,由于正值旅游旺季,长城上的游人实在是太多了,其中不乏各个国家、各种肤色的外国游客。站在长城上极目远眺,蜿蜒盘旋的长城是那样雄伟。

爸爸心想,儿子这回算是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了,于是问孩子:“今天在长城上都看到什么了?”

没想到儿子却说:“看到了很多很多的屁股。”

如果当时爸爸有意识地蹲下来,力求与孩子的视角一致,就会知道儿子除了“很多很多的屁股”,实在是什么风景也没看到。

没有哪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怎样的爱才算是最好的爱?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告诉我们,孩子的眼睛与成人的眼睛是不同的,即使是看同样的东西,孩子跟成人的感觉也可能完全不一样。要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体会世界,不能什么事都替孩子做选择,更不能用父母的思想来约束他们。

父母要想教孩子东西,首先要确定孩子能看到什么,是怎么看的;其次要捕捉孩子看到的信息,去了解他们为什么会这样看。尤其是父母认为非常奇怪或者错误的认识,可能正反映了孩子的理解能力,以及孩子可能要学习到的内容。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个妈妈带着儿子去街心公园玩,儿子很快融入到一群小朋友中间,在草地上玩耍起来。后来妈妈看到几个孩子都趴在地上看着什么,于是就走了过去,原来孩子们在看几只蚂蚁爬来爬去。这个妈妈本身是很讨厌蚂蚁的,因为她的厨房里一到夏天就有蚂蚁出入,常常用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她担心蚂蚁会爬到儿子身上,正想阻止儿子远离这些“害虫”。

这时候有个淘气的男孩捻死了一只蚂蚁,儿子立即阻止那个男孩:“不要杀死它!不要杀死它!”

妈妈以为儿子胆小,于是她问儿子:“你为什么要阻止小朋友杀死蚂蚁呢?”

儿子毫不犹豫地回答:“小蚂蚁虽然小,可那也是一条生命啊!”

简简单单一句话瞬间就让这个妈妈感动了,她很庆幸自己还没来得及告诉儿子蚂蚁是“害虫”。

同样的两个孩子,对待同样的小生命,态度为什么竟有天壤之别?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总是试图抓住一切机会,尽其所能将自己的知识灌输给孩子:这是好人或者这是坏蛋,这是对的或者这是错的,这是好的或者那是坏的。

当父母将各种事物贴上代表自己意见的标签并传达给孩子的时候,可曾想过到底什么才是我们应该告诉孩子的,什么是不应该告诉孩子的?就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吧!孩子看到了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孩子看到的世界才是他本该看到的真实世界。

父母千万不要用自己自以为正确的答案去混淆孩子的视听,因为父母常常会忽略了孩子的“视野”和“角度”,其实孩子大量的常识和经验,甚至观察力和交往能力等恰恰是通过这个视野和角度形成的。如果父母忽视了孩子平时好奇的观察、热切的询问,那么请不要为以后孩子“不爱动脑”、“不懂好坏”等表现奇怪吧!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父母不但要寻找原因,也要试图寻找答案。如果父母根本不清楚孩子的“为什么”,又怎样去进行“怎么办”呢?如果父母想知道你有多少想法能与孩子不谋而合,想知道你对孩子的事情到底能理解多少,那么请父母蹲下来,顺着孩子观察世界的角度看过去,和孩子一起体验成长吧!

父母要切记,孩子无论大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如果你弄不明白孩子的需求,请尽量多给孩子一些表达的时间;要设法去理解孩子,不妨尝试一下孩子的表达方式,看看孩子如何反应;当孩子一定要拉着你到另一个地方去的时候,只要你跟着他,就会很快明白,原来那个“神秘”的地方其实是你熟视无睹的地方,或者是你根本没有看到、也不可能看到的空间。

当父母不知道孩子在看什么的时候,请尽可能调节到和孩子一致的高度,顺着孩子的视线去看一看,可能你会发现还有一个你所不熟悉的世界,尝试将你看到的东西与孩子交流。

父母如果实在搞不懂孩子在玩什么花样,请在一旁耐心等待,然后尝试一下你本已忘记的童年活动——学着孩子的样子玩玩泥巴、吹吹肥皂泡,也许你会突然体验到这极不体面的游戏原来竟是趣味无穷!

放养你的孩子,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明辨是非,只要父母和孩子在平等的情感沟通基础上交流互动,不断了解和欣赏孩子,相信孩子一定会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