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早恋”,顾名思义就是早来的恋爱。一般是指青春期(18岁以下)的孩子过早地涉及对异性的情感体验。由于孩子还太小,心理和生理发育还都很不成熟,没有能力驾驭感情和责任的帆船。此时,孩子既无经济基础,又无社会地位的保障,并不具备谈情说爱的条件,这样的恋情往往没有结果,而且对孩子的生理、心理及其他方面还会带来很多不利的影响。
严格来说,其实大多数的早恋算不上“早恋”,往往是父母强加给孩子。他们把孩子对异性的那种朦胧的喜欢和爱慕误当成了早恋。出于对孩子的担忧,父母往往如临大敌,兴师动众,恨不能把孩子与异性的交往也全控制起来,把孩子的一举—动都置于自己的眼皮底下。甚至有的父母偷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和信件,并向同学和老师打听孩子的情况。
殊不知,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就像摆弄鸡蛋一样,一不小心就会弄碎了,落个鸡飞蛋打,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尽管父母疲惫不堪,却越管事越多,甚至把孩子推向了真正的早恋。
其实,从生理的角度出发,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具备了恋爱的生理基础,性激素的分泌已经使他们有了性的冲动,青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异性,他们很容易因为一句关心的话、一个爱慕的眼神、一个偶然的动作而心神荡漾,相互吸引,互有好感。
从心理的角度出发,青春期的孩子正处于心理断乳期,随着知识面的增加,视野的开阔,他们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价值观。一旦这种价值观不被父母所认可,他们便转而在同龄孩子中寻找共鸣,觉得和同龄人更有共同语言。
孩子的交往范围从同性同学慢慢扩大到异性同学,并开始对异性感兴趣,认为异性的吸引比较明显。“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父母应该明白,青春期的孩子把自己有好感的异性当成爱慕的对象,就如同植物开花结果一样自然,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即使孩子在异性交往中一时难以把握分寸,这也是难免的,与他们的道德品质没有任何关系。
曾有一位妈妈,从女儿的日记中看到了这样一段话:
最近不知怎么了,我的脑子里总是晃着那个男同学的身影,上课常常走神。每次看到他,我的脸就会发红,心就会乱跳。他成绩那么好,打篮球也很棒,说话又那么幽默,女同学都喜欢他,我也被他深深地吸引住了……
由于这位妈妈缺乏与青春期孩子沟通的常识,她一下子就失去了理智,当即把女儿一顿臭骂,说女儿小小年纪就早恋,整天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
女儿非常委屈,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她愤愤地想:“你不是说我早恋吗?我就早恋给你看看。”第二天女儿找了个机会与那名男生倾诉苦恼,反而把两个人的关系拉近了,几经交往,竟然真的早恋了。
可见,父母对孩子“早恋”不要草木皆兵,心急如焚,惊慌失措;更不要暴跳如雷,棒打“鸳鸯”,那样会适得其反,反而让孩子对“早恋”有了求知欲和叛逆心。这样,往往会把孩子推向反面,弄假成真了。
另一位遇到类似问题的妈妈的做法值得效仿。当她发现女儿有了爱慕的对象后,没有批评她,也没有刨根问底,更没有冷嘲热讽,而是坐下来和女儿谈心。
一谈起这个话题,女儿很警觉,问妈妈她是不是早恋,是不是变坏了。
妈妈说:“不,好女儿,我很高兴看到你长大了。你不是变坏了,这也不是早恋,只是交往过密,和早恋根本没关系。其实妈妈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有自己喜欢的男生了。这种想法很正常。”
女儿听了感动得不得了。然后妈妈从生理角度和心理角度帮她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并告诉女儿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异性间的吸引,如何顺利度过青春期。
最后妈妈还告诉女儿:“你的眼光不错。这个男生的确很优秀,我也欣赏他,他将来会很有前途的。你也应该好好学习,只有自身条件优秀了,别人才有选择你的可能。”
女儿听后深受教育,不仅放下了早恋的思想包袱,还把对异性的这种感情升华到与他比进步、比学习的层面上,顺利考上了大学。
这位妈妈比较巧妙地处理了孩子的问题,把“早恋”淡化为“交往过密”,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这个事实告诉我们:有方向的巧妙疏导比生硬的堵截更有效。
既然青春期的孩子与异性交往是正常现象,父母就应该正确对待孩子与异性的接触,该放手的时候就要放手。有的父母为了阻止孩子早恋,对孩子采取封闭式教育,不让孩子和异性交往,却不知孩子往往有逆反心理,你越不让他做的事情,他偏要做做看。
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
有一个小和尚一直在寺院里长大,十几年来从未见过女人。有一次老和尚带他下山,小和尚对那些花枝招展的女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几次因贪看女人撞在栏杆或路人身上。
老和尚就很生气,对他说:“回过头来不准再看,那是吃人的老虎!”
傍晚回到寺院,老和尚问小和尚:“逛了一天,你最喜欢的是什么?”
小和尚毫不犹豫地回答:“最喜欢吃人的老虎!”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封闭式教育并不可取。如果孩子从来不和异性接触,一旦有机会接触到异性,反而更容易被吸引,一如故事中的小和尚。而如果经常让孩子与异性接触,孩子就会发现,同性和异性朋友的身上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这样一来,孩子就不会觉得异性有那么神秘了,相对来说也更不容易早恋。
限制孩子与异性的交往,绝不是聪明的办法。放养你的孩子,鼓励他们与异性进行正常交往。这不仅是孩子青春期生长发育的需要,还能让孩子得到异性间人际交往的锻炼,为日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父母需要做的只是因势利导,教给孩子一些异性交往的行为规范,让孩子懂得:交往比不交往好,群体交往比单独交往好,公开交往比秘密交往好。
如果发现孩子真的“早恋”了,父母应该首先反省自己,是不是与孩子交流得太少了?是不是对孩子不够关心?是不是孩子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缺乏安全感?无论如何,孩子“早恋”,父母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父母别把孩子早恋太当回事,想好了,再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