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总是在所难免的。在父母的眼里,孩子面临的困境也许不值一提,算不上什么了不起的问题。但是在孩子那里,可能就是难以逾越的障碍。比如,孩子初人幼儿园时,由于对陌生的环境不适应而拒绝去上学;因为学骑自行车摔倒一次就再也不敢骑了;因为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而对学习有了畏难情绪……
一些父母,总是过于娇惯孩子,一次次把孩子从困境中解救出来,把自己当成孩子的保护神。但是,父母的帮助其实是在否定孩子自己的能力,使孩子失去了锻炼意志力的机会,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锻炼,就会缺乏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看到困难就会畏首畏尾,遇到困境就会消极逃避,将来又怎样在社会上立足呢?父母应该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直面困境,主动迎战,运用自己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培养自己的意志力。
于丹教授曾经说过:困境可以检验一个人的品质。如果一个人敢于直面困境,积极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能在任何不利的环境中始终充满热情,坚定对生活的信念,那么这个人迟早会成功。一个人面临的困境多了,意志也就被磨炼出来了。当一个人有了坚强的意志,还有什么不能克胆的障碍?
台湾“十大杰出青年”赖东进就是在面临困境时,不避缩、不后退,主申迎战,最终掌握了命运的主动权,取得了事业上的成功。
赖东进小时候生活在一个极其贫苦的家庭中,当其他同龄孩子在学校里读书的时候,他不是在街头乞讨,就是挨家挨户找活做;不是帮母亲洗衣服,就是牵着盲人父亲街头卖艺。但是,他没有被困境所吓倒,也没有破罐子破摔,而是积极面对困境,努力求学,发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朝自己的目标前进,通过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坚强的意志最终成为了一名著名的企业家。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接触面的扩大,孩子面临困境的几率就会越来越大,困难会越来越多。希望孩子顺利走出困境,是每个父母的希望,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怀抱独立生活,总有一天要单独面对困境,因此如何培养孩子积极面对困境,是父母应该重视的问题。
1.父母要引导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
父母经常与孩子交流,可以增强孩子与困难拼搏的信心,父母的关心会激发起孩子战胜困难的勇气。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要给予激励和开导,教会孩子如何去解决困难,在一次次克服困难的过程中,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树立起战胜困难的信心。并让孩子认为,遇到困难就是给了自己一次锻炼的机会,一次挑战的机会,养成一种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来看看下面这位妈妈的做法:
晓航才学了一天乒乓球,就打了退堂鼓,不想继续学了。妈妈在和晓航沟通以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晓航刚开始学球,在进行基本的“掂球”训练时,总是控制不住球的方向和拍的平衡,心里特别着急,同时又担心自己被小伙伴们笑话,因此有了畏难情绪。
妈妈了解原因后,便对儿子说:“万事开头难,其他小伙伴开始肯定也是这样的,只要你多加练习,坚持努力,妈妈相信你一定会做得很好的。你是男子汉,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吧?”
在妈妈的激励下,调动了晓航的积极性与自信心,坚持下来了,现在的晓航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还经常代表学校去参加比赛。
2.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困难
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摔倒在地上时,都会跑过去扶起孩子,甚至安慰孩子,为孩子寻找摔倒的客观理由。父母这样越俎代庖,使得孩子不能真正地得到锻炼,还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而有的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采用不管不问,甚至讽刺嘲笑、批评、粗暴责问的方式,呵斥孩子的无能,导致孩子遇到困难就产生畏难情绪,当然无法去战胜困难。父母的这两种态度都是错误的。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要急于去帮孩子,替孩子去克服困难。应该先为孩子提供指导,鼓励孩子自己找原因、想办法克服困难,尽自己的所能去战胜困难,这样才能真正帮助孩子解决困难。
父母要教给孩子这样一种信念:困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敢面对困难。遇到困难时不要后退,更不要依赖于别人的帮助,而是要勇于面对困难,自己努力解决困难。父母只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困难,孩子才会在不断解决困难的过程中得到锻炼。
3.给孩子树立榜样
父母可经常向孩子讲一些名人在困境中成长并获得成功的事例,鼓励孩子向他们学习。其实,孩子最直接最容易接触到的榜样就是父母,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父母也要给孩子树立榜样,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应对,多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就会受到熏陶,学会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孩子会记住名人的成功历程和父母克服困难的经历,当孩子在以后的生活道路上再面对类似的困难时,他们就会自觉学习名人和父母的做法,积极面对困境,主动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尽可能多给孩子提供锻炼的机会,在平凡的小事上培养孩子的意志力,指导孩子战胜困难的具体方法,让孩子逐渐学会解决自己生活中的问题,并从中体验达到目的后的快乐。
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让父母少一些溺爱,多一份理智,放手让孩子在风雨中经受锻炼与考验,在困境中成长为搏击长空的雄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