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店财务管理的成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财务人员的分析能力。做好财务分析,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基本职责,更是为餐饮店管理者提供经营决策的有力保障。但在实际的餐饮店财务管理活动中,能够有效进行财务系统性分析的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存在财务分析上的理解偏差和误区,不能使财务分析工作发挥积极作用。
(1)只进行表内数字的分析,忽略表外现象的分析。
餐饮店财务管理是一项十分细致的工作,需要对餐饮店经营中的方方面面进行业务流程的梳理。但由于存在“跑、冒、滴、漏”现象,在业务管理制度的制定中稍有疏漏,就必然会影响到餐饮店会计核算的质量。为了保障会计业务的有序性,必然要求与业务流程的规范化相匹配。因此,在进行财务分析时,仅限于报表本身的数字对比分析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当就收入、成本、费用等方面与同行业的先进指标相比较,才能够全面反映餐饮店经营的成果。
(2)惯用常规性分析,没有突破和创新。
一家餐饮店本月的毛利率明显偏低,仅从成本节约的角度考虑是远远不够的。产生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本月的时令菜品因季节转换涨价,而不进行原材料的采购分析,就难以得出全面的财务分析资料,缓解日常时令菜品采购的矛盾。
(3)分析停留在纸面上,而不能落实到行动中来。
餐饮店财务分析是基于报表数字的归纳、总结和对比,并从中发现异常财务指标,从而发现日常经营和管理中的漏洞。但是不是存在分析中所提到的问题和漏洞,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极为复杂的。将财务分析中的现象和问题,利用专题会或部门会议的方式进行安排和落实,是非常重要的。
(4)财务人员自行解决分析后的问题,缺乏与业务部门的沟通和联络。
目前餐饮店财务管理的体制和模式均是采取对餐饮店一把手负责的形式,这本身并无可非议。但从日常的经营管理出发,对于财务分析中提到的改进措施和方法,需要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和帮助,而财务人员向有关业务岗位和部门提供其所需的财务分析专项资料,显得非常迫切和必要。
(5)财务分析仅供内部参考,而将外部单位排斥在外。
一家运作规范的餐饮店,其财务分析不仅是财务部门的常规工作,更是税务、财政、工商等部门为餐饮店提供相应扶持政策的主要依据。但一般餐饮店的做法是将实际经营中遇到的困境、内部环境分析得相当透彻,而对外则一概不提。因此,对于可以进行减免税收、延缓纳税等优惠措施只能是擦肩而过。
(6)分析中报喜不报忧,美化财务分析的内容。
餐饮店财务分析的宗旨是为日常的经营管理服务,总结先进的管理经验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要分析改进成本管理、提高餐饮店经济效益方面的内容。
(7)分析只做口头的描述,而不做文字分析材料,更不建立财务分析资料文档。
餐饮店财务分析内容多而繁杂,对餐饮店经营中每个环节做出客观的分析和评价,并非易事。这就需要财务人员除了口头的汇报之外,还应建立餐饮店的财务分析材料,以备查阅,从而避免财务分析流于形式。
(8)财务分析局限于年度分析,而缺乏日常的系统性分析。
尽管财务分析的基础有赖于年度财务报表。但对于日常经营活动中涉及的成本分析表、原材料采购表、现金收支表、营业状况表、菜品定价表等也有必要按月、按季进行分析,以便动态地跟踪餐饮店经营的变化。
(9)只分析结果,而不顾过程。餐饮店财务分析过程是一个指标不断分离的过程。只有将总的财务指标进行细化分解,才能知道其潜在的风险和问题。如餐饮店的总成本指标下降了,但究竟是哪一种成本下降了,可能一种成本在总成本下降中反而上升了,都要进行细分才能发现,而不能为此而得到笼统的成本下降的结论。
(10)只懂分析,而不懂管理,使分析空洞无物。
一项财务指标是不是健康,不仅要参考同行业的经营状况,还需结合餐饮店自身的经营情况做出合理的制定。某些在同行业中先进的指标体系,对于餐饮店来讲可能就行不通。因此,想试图通过先进财务分析软件或模板的形式达到实现财务分析的目的,也是有失偏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