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是一门值得推敲的艺术,尤其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说话的好与坏关系到交往的成败。而揣测对方心理,把话说到别人的心里去,是达到成功交往的关键因素。当然,说的话不能让别人听起来稀里糊涂,你要知道,你说话的目的是让别人明白你所要传达的意思,而流利地表达出你的意图,是你成功的制胜关键。
有个人为了庆贺自己的四十岁生日,特别邀请了几个朋友来家中吃饭。
大家都准时赴约,只有一人迟迟未到。左等不来,右等还不来。这时候主人有些着急了,不禁脱口而出:“急死人啦!该来的怎么还没来呢?”
在座的有一客人听到这话,心中不悦。对主人说:“你说该来的还没来,意思就是我们是不该来的,那我告辞了,再见!”说完,就气冲冲地走了。
一人没来,另一人又气走了。主人急得又冒出一句:“真是的,不该走的怎么走了。”
剩下的几个客人,其中有一个生气地说:“照你这么讲,该走的是我们啦!好,我走。”说完,站起来也走了。
又把一个客人气走了。主人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最后留下的这个朋友交情较深,就劝主人说:“朋友都被你气走了,你怎么能这么说话呢。以后说话注意点吧。”
这人很无奈地说:“他们全都误会我了,我根本不是说他们。”
最后这朋友听了,再也坐不住,脸色铁青地说:“什么!你不是说他们,那就是说我喽!莫明其妙,有什么了不起的!”
说完,闷闷不乐地也走了。
主人没能让客人明白他的意思,而出现了最后的结局,确实不应该啊!
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心直口快,想什么就说什么,说话缺乏技巧。因此,与人交谈往往“话不投机”,这样的人很难把一件事情办好,有时甚至还会将好事办砸;而有的人则深谙说话之“术”,能得体地运用语言,准确地传递信息、表情达意,有的人甚至能点“语”成金,使所言收到奇佳的表达效果。
在这方面,《红楼梦》中的王熙凤可称典范:
王熙凤初见黛玉,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个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气派,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
王熙凤是贾府中炙手可热的人物,她之所以得势,全凭着机敏的头脑和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她的权势来自贾母,因此熙凤行事说话时刻都依据贾母的爱憎好恶。初见贾母的外孙女黛玉,王熙凤就恭维她是天下最标致的人儿,“我今儿才算见了”,似乎是在说她以前从没有见识过。周旋于贾府上下,又是名门之女的王照凤怎么可能是没见过世面的人呢,怎么独独这样夸奖黛玉呢?
大家都知道,是贾母执意要把自己唯一女儿的孩子黛玉接进贾府的,承受失女之痛的贾母自然会把对女儿的感情转移到外孙女的身上,心肝儿肉地疼爱。听到有人如此夸奖外孙女,贾母当然欢喜,尽管这话说的有点肉麻,但恭维话谁不爱听呢!
接着,熙风还说黛玉不是贾母的外孙女而是亲孙女,这明显是违背事实的。但有些时候,假话就是比真话更动听。王熙凤是想告诉贾母:黛玉就像是她自己亲自调教出来的孙女一样。此话一出,自然如扑面之清风,贾母怎能不高兴?而对于寄人篱下的黛玉而言,置身于人地两疏的贾府能够听到别人的夸奖,而且还说自己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的嫡亲孙女,除了心中高兴外,说不定还能有感激呢!
不仅如此,王熙凤始终没有忘记黛玉进贾府的原因:姑妈去世。女儿的去世会给贾母以精神上的打击,而失去母亲的黛玉感情上更是不必说。因此熙凤又向二人表达自己的悲伤和哀痛——“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真是做尽了人情,可谓:言为“心”生甚机敏,巧于周旋太聪明。
一个八面玲珑的人,在言谈中总能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并能将道理说得清楚、动听,使别人非常乐意地接受。
你要说话好,就应该让别人明白你的意思,除了口齿清晰,不让别人产生歧义之外,你所要传达的意思要让别人一下子就明白,不要让别人想了半天都不知道你在说什么。
现在人际交往中,不会说话的人往往不会吃香,当然,说好话有多方面的因素,而流利地表达出自己的意图不可或缺,只有别人明白了你的意思,你们之间才能展开下一步的合作或者交谈。
智慧点灯
我们说话有必要清晰明了,不能让别人产生误解,以免有理也说不清,让事情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