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手之舞之: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
10576200000001

第1章 一叶知秋,滴水见海(代序)——刘岩的微身体语言研究之意义

冯双白

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是古人形容高兴到了极点,自然会发生的一种人类肢体语言形态。东方舞蹈文化中手部动作的发达,令许多西方舞蹈文化学者着迷。印度、泰国、日本、印度尼西亚等等国家的手部舞蹈,各自呈现出突出的文化特征,又内涵着某种神秘的联系。相比之下,两千多年历史炉火淬炼的、儒释道文化精华熏染过的中国的手舞文化,则更加博大精深,丰富多样。如果我们从东亚和东南亚直到东北亚、西亚乃至整个亚细亚,做一次文化版图上的勾勒,能够发现非常精美的一个手舞的文化圈,给出无数迷人的传统舞蹈文化样式。

然而,在刘岩之前,还没有中国人对此做比较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将自己的博士论文定位于“手舞”,是一个极为大胆的探索。因为,虽然博士论文都要求具有填补学科空白的创新性要求,但是在几乎没有任何现成研究路径的前提下完成学科开拓,显然难度极大。我不想说刘岩身体的特殊局限性,更不想细数她如何克服一般人绝对不可想象的无数困难而艰难前行,因为在学术研究面前,“莫斯科不相信眼泪”!刘岩的手舞研究,内容涉猎广泛,碰触了中国古典舞身体语言研究的重大主题,使用了包括中国戏曲表演、梅兰芳手舞样式、佛教手印、道教手式、印度古典舞手部语言、人类日常哑语等等内容。刘岩称自己的手舞研究是“思想的行走”。她在论文中清晰地分析出中国古典舞手舞与整个中国古典舞身体韵律和精神气质的内在逻辑联系,极其准确地指出了古典舞手舞手势的基本样式,巧妙地点出了“兰花指”和“虎口掌”作为阴柔和阳刚两种审美范式代表意义,而两级、两仪的对立转化正是中国古典舞之精髓所在!好的硕士、博士论文,应该以小见大,微言大义。优秀的研究成果,应该具有本体论和方法论上的哲学启示。刘岩在《手之舞之》中对“微身体舞蹈语言”的研究,颇有一叶知秋、滴水见海的意义。

刘岩说:“《手之舞之》的写作过程中,虽然困难重重,但是我体会到自己用双手在文字的世界里完成了自己思想的行走,而这种思想的行走让我再次体会到从事舞蹈事业的苦与乐。”我非常赞赏她“思想行走”的勇气,欣赏她在如此行走中呈现出来的胆识和优雅。我甚至想,只有当繁华落尽,一个人可以静思,思想的力量才会透过重重雾霾,显现独自前行的巨大力量。我们中国人都很敬佩的诸葛亮曾经说过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比起那些浑浑噩噩地在日常琐碎事务铺就的石子路上奔波甚至奔命的人来说,刘岩和她的手舞研究,难道不是一次值得历史永远记住的价值非凡的生命之旅吗?

刘岩,一个奥运英雄,一个思想行走者,一个向着远方目标永不停止舞步的舞蹈家,一个无比坚强的女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