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读懂人生 取巧做事
10574800000002

第2章

知人行事,察言观色探底细大千世界,人各不同。在做事的时候,我们不可避免地要同形形色色,喜欢与不喜欢,了解与不了解,平易近人与举止古怪等类型的人接触,所以当我们做事时,要根据每个人的品性、嗜好、特点等“知人行事,察言观色探底细”,才能与他人顺利交往,并把事情做好、办成。

1.做事取巧先识人

《孙子兵法》中言:“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也是我们做事前最必要的准备工作之一。办事不了解对象,不仅达不到既定目标,往往还会适得其反。反之,了解了对方的情况,则能有备而来,游刃有余。

在做事的过程中,如果了解了以下几种类型的人,就会少走一些弯路,省去一些麻烦。这也是做事取巧的“窍门”之一。

(1)做事死板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当有人很客气地与之打招呼、寒暄时,他也很难做出对方所预期的反应,而且通常他不会注意对方在说些什么。

与这种人打交道时,就要多花些时间,仔细观察、注意他的一举一动,从他的言行中,寻找出他所真正关心的事。紧接着,要抓住这一话题,让其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也许你要办的事情在这个时候就有解决的机会了。所以,与这种类型的人交往,就要寻找并抓住其兴趣点所在。

(2)傲慢无礼的人

人们都不喜欢与傲慢无礼的人打交道,因为这种类型的人总表现出自视清高、目中无人,“惟我独尊”的样子。

当我们不得不与这种类型的人交往时,要注意说话应该简洁有力,不要长篇累牍,所谓“多说无益”,在与这类人交往时一定要谨记这一点。

当对方表现出十分客气的时候,我们就要谨慎了,因为,他多半是缺乏真心诚意的。最好的方法是,在不得罪他的情况下,言辞尽可能简洁。

(3)沉默寡言的人

当与不爱开口的人交往时,往往会让人感到头疼,对于这种类型的人,最好采取直截了当的方式,明确自己的观点,尽量避免迂回式的谈话。

(4)深藏不露的人

深藏不露的人,不肯轻易让人了解其心思,或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当我们做事时,遇到一个深藏不露的人,最好的方法是把自己预先准备好的资料拿给他看,让其根据资料,作出最后决断,这种办法十分有效。

人们都有普遍的共性,大多不愿将自己的弱点暴露出来,即便你要求他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也故意闪烁其词,从而给你留下一种“高深莫测”的感觉,而事实上,这只是他伪装自己的手段。

(5)草率决断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当我们与其共事的时候,他们好像反应很快,常在交涉进行到最关键的时候,给人一种做事干净利落的感觉。但由于这类人多半性子急,因此,有时候他们做事就会显得随便而草率。

一般来讲,这种类型的人经常会“错误地领会别人的意图”,在没有耐心听完别人谈话的情况下,就往往“断章取义”,作出自己的判断。在这种形势下,作出草率的决定,多半会留下后遗症,进而影响到以后事情的顺利发展。

当我们遇到这种人时,最好把谈话分成若干段,或者把事情分层次地讲给他听,征求他的意见,让其有充分的考虑时间,如果没有问题,再继续进行下去。

(6)行动迟缓的人

这种类型的人不仅说话慢,做事也总是很慢,换句话说,也就是行动比较缓慢。对这类人绝对不能着急,因为他的步调与我们的进度总有一定距离。所以,我们拿出耐心,尽可能配合他去做,这样做比急着催促他更为有效。

(7)自私自利的人

自私自利的人心中只有自己,凡事都以自己的利益为中心,假如要让他做些于自己无利的事,是很困难的。

当我们在做事的时候,遇到这种类型的人要暂时按捺住自己的厌恶之情,用最恰当的方式顺水推舟、投其所好。对方一旦发现自己的利益被保全了,心里自然高兴,如此,事情也就好办多了。

事是死的,但人是活的。办法总比困难多。做事前认清摸透对方的性格脾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懂得对症下药,量体裁衣,这才是做好事情的前提。

2.知人知面更要知心

从外部观察一个人,并由此了解其性格、为人是“知人行事”的第一步,而摸清对方的心理和意图则是一门更为高深的“功夫”,这不仅需要察人者有一颗善于思考和机敏的大脑,还需要有在社会中不断阅人、磨励的经验。

西汉元帝刘爽登基后,将当时著名的学者贡禹请到朝廷,征求他对国家大事的意见,这时朝廷最大的问题是外戚与宦官专权,正直的大臣难以在朝廷立足。对此,贡禹不置一词,因为他不愿得罪那些权势人物,但他给皇帝提了一条建议,即请皇帝注意节俭,将宫中众多宫女放掉一批,再少养一点马。事实上,汉元帝本来就很节俭,而且他早在贡禹提意见之前已经将许多节俭的措施付诸实施了,正打算裁减宫中多余人员及减少御马,贡禹只不过将皇帝想要做的事情说出来,汉元帝自然乐于接受。于是,汉元帝既博得了纳谏的美名,而贡禹也达到了迎合皇帝而又不得罪权贵的目的。

宋代政治家司马光对贡禹的这种做法很不以为然,他批评说:“忠臣侍奉君上,应该要求他去解决国家所面临的最困难的问题,其他较容易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应该补救他的缺点,而他的优点不用说也会得到发挥。当汉元帝即位之初,向贡禹征求意见时,他应当先国家之所急,其他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就当时的形势而言,皇帝优柔寡断,谗佞之徒专权,是国家急待解决的大问题,对此贡禹一字不提。恭谨节俭,是汉元帝的一贯作风,贡禹却说个没完没了,这算什么?如果贡禹不了解国家的问题,他算不上什么贤者,如果知而不言,罪过就更大了。”

司马光身为一代明相,清明廉洁,政绩累累,但在分析贡禹之事时却过于偏颇了。古代的帝王在即位之初或某些较为严重的政治关头,时常要下诏求谏,让臣下对朝政或他本人提意见,表现出一副弃旧图新、虚心纳谏的样子,其实这大多是一些故作姿态的表面文章。一些实在的大臣往往十分认真,不知轻重地提一大堆意见,这时常招来忌恨,埋下祸根,早晚会招来帝王的打击报复。但贡禹却十分聪明,专拣君上能够解决、愿意解决、甚至正在着手解决的问题去提,而回避重大的、棘手的问题,这样避重就轻,避难从易,避大取小,既迎合了上意,又不得罪人,表明他圆熟老道的官场哲学和技巧。

唐高宗李治将要立武则天为皇后,遭到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大批元老重臣的反对。一天,李治又要召见他们商量此事,褚遂良说:“今日召见我们,必定是为皇后废立之事,皇帝决心既然已经下定,要是反对,必有死罪。我既然受先帝的顾托,辅佐陛下,不拼死一争,还有什么面目见先帝于地下!”

李勋同长孙无忌、褚遂良一样,也是顾命大臣,但他看出,此次入宫,凶多吉少,便借口有病躲开了;而褚遂良由于直言不讳,当场便遭到武则天的切齿斥骂。

过了两天,李勋单独去见皇帝。李治问他:“我要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持认为不行,他是顾命大臣,若是这样极力反对,此事也只好作罢了!”

李勋明白,反对皇帝自然是不行的,而公开表示赞成,又怕别的大臣议论,便说了一句滑头的话:“这是陛下家中的事,何必再问外人呢?”

这句回答真是巧妙,既顺从了皇帝的意思,又让其他大臣无懈可击。李治因此而下定了决心,武则天终于当上皇后。反对派长孙无忌、褚遂良都遭到了迫害,只有李勋官运一直亨通。

读者们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提倡贡禹、李勋之流的不讲原则、只求自保的做法,只是要说明一个道理:在特定的情况下,面对特定对象的特定心理和意图,对症下药有时可能是聪明人最好的选择。在当今社会,好与坏、善与恶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在坚持自己正直做人的大前提下,做些利己不损人的事情也是未尝不可的。3.做事前要会防人一手

几乎所有的家长都会在即将成年而出门在外的孩子耳边唠叨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的确,“害人之心不可有”,因为害人会有法律和道德上的问题,但防人之心却万万不可无!

防骗子,防小人,防无赖……有时候甚至还要防朋友,防熟人。

朋方也要防吗?是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朋友也会有性格偏执,也会有人格缺欠,甚至也会品行不端。朋友常向你坦露真诚、友善的一面,常予你帮助,予你关怀,朋友与你越亲近你就越会向朋友敞开心灵的大门,会不自觉地裸露灵魂。可以说,在朋友面前,你是把你最柔软、最脆弱的部位送到了他的眼皮底下。当然,此时在你的面前,朋友也是最裸露的。

但商场、官场有言道:“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当因某事、某观点,甚至某一句话触犯了朋友的利益时,就会产生磨擦,产生矛盾。这时候,如果掉以轻心,不提高戒备,那朋友的铁拳可能就会“招呼”到你的软肋上。

如你与同事关系亲密,但当升迁的选择发生在你们之间时,即使你能客观面对,但你能保证同事不搞小动作,不去抢夺那个太过于吸引人的位置吗?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所以,不要轻易在他人面前把自己所有的防护都卸下来。

只要你藏好自己的弱点,不轻易露出锋芒,那么,就不会被人找到你的“软肋”,也就不会遭受他人的背后一击了。

东汉末年,刘备和许汜闲谈,谈到徐州的陈登时,许汜说:“陈登文化教养太低,不可结交。”

“你有根据吗?”刘备感到惊异。

“当然有。”许汜说,“头几年,我去拜访他,谁想他一点诚意也没有,不但不理人,而且天天让我睡在房角的小床上。”

刘备笑着说:“他这样做是对的。你在外边的名气大,人们对你的要求也就高了。当今之世,兵荒马乱,百姓受尽了苦。你不关心这些,只打听谁家卖肥田,谁家卖好屋,尽想捞便宜。陈登最看不起这样的人,他怎么会同你讲心里话?他让你睡小床,还算优待哩。若是我,就让你睡在湿地上,连床板也不给。”

许汜听后,方恍然大悟。

一般来说,了解、识别人的办法有七种:一是通过交谈来了解其立场;二是制造突发事件以了解其应变、处理能力;三是通过策划方案来了解其学识;四是告诉危难情况来了解其胆量和勇气;五是用酒色来了解其修养;六是给予其得到财物的机会以观察其是否廉洁;七是嘱托其办事以观察其是否守信用。即识别人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比如说领导要想区别谁是小人谁是君子,千万不能靠赏赐和晋升来达到目的。要知道,赏赐和加官晋爵是小人极力追求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是不择手段的,往往会蒙蔽上司,伪装成君子的样子。既然君子之志不在于封赏,那么在他做出业绩之后,领导可以采用表扬、激励的方法,让其感受到领导的信任、欣赏,这就足够了。如果过了一段时间,他没有因为不被提拔而闹情绪,那么说明他具备了真君子的条件,这时,领导尽可以放心大胆地任用他。

小人最擅长的是阿谀奉承,他们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得到回报,一旦他们取得领导的信任或任命,就会很快地不可一世,此时,他们的真实嘴脸就会暴露出来。

所以一定要留意身边一味顺着自己的意志说好话的人,切不可因为他说的都是自己爱听的话就信任他,那样做无异于养虎为患。

君子是品格、道德、学问极高之人,足以为民众之表率。但是若表面伪装得一副道貌岸然、清高的模样,暗地里却做着违反常伦、伤天害理、阴险狡诈的事情,那便是个令人寒心的伪君子。

“宁为真小人,不耻伪君子。”伪君子比小人可恨之处就在于他暗地行小人之事,明面上却伪装成正人君子,让他人对之信任,进而疏于防范,做出让人防不胜防的坏事。

所以,不论对方是何种人,我们在与之交往之初,都要多个心眼,多个防护,以免自己受到意想不到的伤害。

4.世事洞明,觉察先机

一个仅仅跟着别人走的人,永远都不会有太多的收获,永远也不会有太大的成就。因为他们只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当他们回过神来的时候,别人早已超越前去或是回过头来,将其击败了。所以,要做事,就要先做个有先见之明的人。

先见之明者,就是目光能及别人所不及,就是思维能想别人所不能想。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先见之明能帮助我们避开面临的危险,因为它基于对现实的准确判断。一个人有先见之明,他必定少走弯路。少走弯路,自然能够较快成功。

看得远,才能走得远;走得远,才能知得多。

工作中任何事情若能抢占先机,先发制人,才是成功的捷径。

工作有时好像大清早上班挤公交,每一部车都是满的,车内人挤人,有时气都喘不过来。可是如果提前十分或二十分钟搭车,情形又不同了:乘客很少,而且有空位,在车上还可以看看报纸,只十分或二十分钟之差,却有那么大的不同。

听古代剑术名家的故事,常有“在刀尖三寸前躲开”的描写。对方挥刀砍过来,刀尖快触到自己身体的一霎那,闪身躲开了。

对方也是高手,来势犹如闪电一般,要躲开不是那么容易。等到对方砍过来才考虑如何躲闪,是来不及的。长期磨练才会有灵敏的直觉,在无意识中,对方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不必等到对方开始行动才想办法应付,不然在真刀真枪的世界是站不住的。

经营事业也是这样。无论什么时候,公司都在激烈竞争的漩涡中,为了不在竞争中落后,必须将对方的想法、动向摸得一清二楚。

“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这个公司一定会采取这样的对策,那个经营者的想法一定是这样……”深入了解,才能够做到“我们公司应该用这个办法应付,他们那样我们就这样……”事先有心理准备,公司就有应变的措施。

如果等对方采取行动才来研究对策,在这个变化多端、竞争激烈的时代,是注定要落伍的。

深事深谋,浅事浅谋,大事大谋,小事小谋,远事远谋,近事近谋,都必须具备深远高明的见识与策略。计谋贵在高人一筹,策略贵在先人一着。能看到他人不能看到的,思考他人不能思考的,推算他人不能推算的,这才是远谋大略。

要想做事成功,就必须有先知先觉,有先见之明,什么事都能先人一着,就能取胜。

第一名永远都只有一个,而紧随第一名之后的,永远都是那些也想成为第一名的人。要想永远领先,就必须永远先人一着,而又不囿于这一着上,即使他人奋起直追,却仍然保持着那段不可逾越的距离,这样,不管面对什么工作,都可以自信满满,出奇制胜了。

5.用别人的信息打造自己的成功

当今世界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信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被明确地放在了首要位置。掌握了最先进、自己最需要的信息,就相当于掌握了市场与本行业的脉搏。

克拉司雷,原先是一家路边小商店一天只能挣几毛钱的小伙计,后来他拥有了自己的克拉司雷汽车公司,成为美国著名的汽车公司之一。

他究竟用什么方法,使那么多人都青睐他的汽车呢?

克拉司雷说:“像我这样依靠千万个主雇的满意而得到事业上成功的人,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将这千万个主雇看成是一个主雇。如果某个人的建议和意见,与我们的事业有关,那么就应认真听取,谨慎从事,尽量地使他满意。长此坚持这样做,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对我们满意。将整个营业对象设想成一个人,这一点没有更深奥的意义,而在当时却能决定你事业上的成功。”

众所周知,克拉司雷平时很注重研究这些主雇的兴趣和需求。他挑选一个典型的主雇作为对象,以他的观点、态度、习惯、嗜好等,计划自己的事业,实施自己的工作及努力方针。

克拉司雷清楚,无论是商人或是工程人员、教师或管理员、编辑或作家、银行家或实业家,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所要感应的人群,常常是一片朦胧的、变化多端的形象。因此,我们中间无论哪一位,要想以千万人为对象进行小单元的研究,清楚地想出一个应付的方案来,实际上是不太可能的。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被自己的需要及兴趣所左右,而不能真正地考虑到别人的需要和兴趣。所以,如果你不能将千万个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研究、观察,那么,对于你所要影响的人群,你肯定不能很好的了解。

为了避免这类错误的发生,克拉司雷将他的一切决策设立了一个简单的标准,即以一个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男子和女子来代表他的全部主雇。

一位很有名气的广告家,也曾用同样的策略成就了自己的事业。他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陈列了各种人的照片,以代表他所要应付的几种典型的人物。这样,他的思想才会常常集中在别人的种种兴趣和需求上,而不至于拘泥于自己的意向上。

纽约著名报刊发行人斯特朗曾经告诉我们,他怎样将所有的读者作为一个“横截面”,依照其收入的多寡分为四级,然后派10个人分别与4千个代表这一级别的男女进行个别交谈,征询他们报纸应注意哪些方面的材料,以及他们喜欢什么或不喜欢什么等等。将这些人所谈的内容进行分析总结,然后记者们依照结论进行采访和写作。斯特朗说:“如果我们不这么做,我们所印出来的报纸也许只适合我们自己,那么这份报纸是永远也得不到公众欢迎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曾任联军司令的法国名将福希,当他从军官学校毕业的时候,他并不像其他军官那样乐于到繁华热闹的城市去工作,而是选择了太勃斯这个不起眼的小城区。因为在这个城区里各个地方的法国人常来参加热闹非凡的赛马节,他可以从容观察他们“特殊的气质”。这位将军在他的毕生的事业中始终致力于对人的性格的研究,这对他用不同的策略指挥不同个性的下属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有学者这样评价他说:“他对各种各样的人物心理状态的感知、他对各种典型人物的了解、他的驾驭众人的策略、他与下属融为一体的才能,可以说与他的伟大的军事天才不相上下。”

另一种获取别人意见的方法就是深入公众之中。

葛洛奇,这位早年的新闻记者,后来成为《波士顿邮报》的发行人及大股东,就是利用这种方法取得成功的。

在担任《波士顿邮报》的编辑时,他常常混杂在市区里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或者漫步在石阶旁,或者驻足稍息在旅店、商场的大厅里,敏锐地静听人们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心理和嗜好,并以此确定自己的编辑方针。

大凡成功之人,都能这样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观察、研究他所要影响的一些人,然后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去满足他们。

现实生活中,也有许多人忽视了对人的潜心的研究。哈佛商业学校校长童翰认为这点是许多人事业上不成大器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们从事的商业界中,的确有不少似乎充满了才华的人,他们工作勤奋、对主人的旨意从不打折扣,他们自己坚信是很热心地服务于自己的公司的。他们的这种勤奋及忠诚在一定程度上也获得了上司及主人的好感,并提升他们做自己手下的管事或领班。但是,他们就是不能再一次地超越自我,其前程也永远止足不前了。”童翰接着说,“最简单的理由就是因为他们对于每个问题常常是依照他们自己所熟悉的那一局部的办事立场来解决,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考虑全局或以公司主人的立场去解决。他们也从不去设想:主人为什么这么想?他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我的想法与主人的差距何在?如果我真的处于主人的位置,对于这类事情我又该如何去处理?这就是这类人的问题的症结所在。”

任何事物的存在,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会发出某种信息。信息在做事与人打交道中意义非凡,我们要学会在这些他人传达的信息中寻找、觉察、抽取、运用对自己有用的东西。6.从性格入手,摸透对方

性格往往决定着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切行为和举动。所以我们在做事时,除了要考虑对方的社会身份之外,还要注意观察对方的性格,从而采取“对症下药”的方法。

所谓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现象的根源,现象是本质的体现,所以,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往往通过自身的言谈举止、表情等流露出来,那些快言快语、举止简捷、眼神锋利、情绪冲动的人,往往是性格急躁的人;那些直率热情、活泼好动、反应迅速、喜欢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开朗的人;那些表情细腻、眼神稳定、说话慢条斯理、举止注意分寸的人,往往是性格稳重的人;那些安静、抑郁、不苟言笑、喜欢独处、不善交往的人,往往是性格孤僻的人;那些口出狂言、自吹自擂、好为人师的人,往往是骄傲自负的人;那些懂礼貌、讲信义,实事求是、心平气和、尊重别人的人,往往是谦虚谨慎的人。对于这些不同性格的办事对象,一定要具体分析,区别对待。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马超率兵攻打葭萌关的时候,诸葛亮对刘备说:“只有关羽、赵云二位将军,方可对敌马超。”

这时,张飞听说马超前来攻关,主动请求出战。

诸葛亮佯装没听见,对刘备说:“马超智勇双全,无人可敌,除非往荆州唤云长来,方能应战。”

张飞说:“军师为什么小瞧我?我曾单独抗拒曹操百万大军,难道还怕马超这个匹夫!”

诸葛亮说:“你之所以获胜,是因为曹操不知道虚实,否则你怎能安然无事?马超英勇无比,天下的人都知道,他渭桥六战,把曹操杀得割须弃袍,差一点丧命,绝非等闲之辈,就是云长来也未必能胜他。”

张飞说:“我今天就去,如战胜不了马超,甘受军法处置!”

诸葛亮看“激将”法起了作用,便顺水推舟地说:“既然你肯立军令状,便可以为先锋!”

类似的故事还有很多,诸葛亮针对张飞脾气暴躁的性格,常常采用“激将法”来说服他。每当遇到重要战事,先说他担当不了此任,或说怕他贪杯酒后误事,激他立下军令状,增强他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激发他的斗志和勇气,扫除他的轻敌思想。

我们在做事时面对的人各有不同,对方的身份、兴趣、爱好、长处、弱点、性格、思想观点等,这些都是需要注意的内容,但身份与性格却是里面的重中之重。

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鬼谷子曾经精辟地总结出与各种各样的人交谈的技巧:“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事,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战者言依于谦,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锐。”“说人主者,必与之言奇,说人臣者,必与之言私。”

因此,我们在做事之前,一定要对自己将要面对的对象的情况作客观深入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例如,文化程度较高的人对知识性的东西抱有极大的兴趣,不屑听肤浅、通俗的话,应充分显示你的博学多才,多作抽象推理,致力各种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探讨。

文化程度较低的对象,听不懂高深的理论,应多举生活中的事例。

刚愎自用的对象,不宜循循善诱时,可以用激将法。

爱好夸大的对象,不妨用诱兵之计。

脾气急躁的对象,讨厌喋喋不休的长篇说理,用语需简要直接。

性格沉默的对象,要多挑逗他说话,不然你将在云里雾中。

头脑顽固的对象,对他硬攻,容易形成僵局,造成顶牛之势,应看准对方最感兴趣之点,进行转化。

从语言中了解对方,是做事成功的关键。我们可以从言谈的微妙之处观察对方的性格特征和内心活动。

性格刚强自信的人,很少使用“那个……”,“嗯……”,“这个……”这类的口头禅。反之,小心谨慎、优柔寡断的人常用这类语汇。很多语言心理学家认为,在谈吐中常说出“果然”的人,自以为是,强调个人主张。经常使用“其实”的人,希望别人注意自己,他们任性、倔强、自负。经常使用“最后怎么怎么”一类词汇的人,大多是潜在的欲求未能满足。

所以,从表象入手,进而深入挖掘,摸清对方的性格是决定做事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

7.表情是无声的语言

表情不仅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更是做事时的秘密武器。行为学家认为,人的许多表情动作都是具有生物学意义上的适应性活动的遗留。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表情不断丰富和复杂化,并增加了后天训练和习惯的内容。

不同的民族具有与各自文化背景相符的特定情感表现方式。西方人的情绪外露而强烈,而东方民族的情绪表现则十分含蓄而矜持。有些习惯性的动作在特定文化中有其特定涵义,如中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人以点头表示“对”,而在保加利亚等国点头则表示“不对”;中国人以拍肩表示关心和爱护;欧洲人以耸肩表示遗憾或惊讶;与朋友见面,中国人以握手表示亲近,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则以拥抱、亲吻表示亲近。

显然,了解动作表情的涵义,对正确表达和理解思想感情是有益的。事实上,在谈话时,不管你自己是否注意到,你的表情总是在作出自然的呼应,眼睛凝视着对方,表明你对他的话感兴趣;你若东张西望,则显得心不在焉;下意识地看看手表,这可能意味着你听得无聊。

表情的呼应要与对方的神情和语言相协调。一个说话幽默风趣的人,你的笑声会增添他的兴致;他说话紧张时,你屏住呼吸则强化了紧张气氛。表情反应要自然坦率,不能故意做作,动辄大惊小怪地做出表情,会使人觉得你不真诚。

面部表情可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表情是一个人内在精神的外部表现,是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你要想推销自己,就要有真诚的态度,有了真诚的态度,你就会产生自然动人的表情,就会感染客户。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艾伯特·莫拉比安说:“非语言的讯息对我们所说的话,可能会背道而驰,也可能有加强作用。不论是哪种情况,这种非语言讯息在沟通上,比说话更具有潜力。”

基于此,莫拉比安给出一个合理的总结:当非语言的行为与说话内容冲突时,非语言的行为远比说话更具影响力。换而言之,接触、姿势、手势以及面部表情,远比说话重要,并决定讯息传递的感觉。

据权威机构核实,在对人的影响力方面,面部表情占55%,语言的表达(声调)占38%,而说话仅占7%。假如面部表情与说话不一致,那么,面部表情所传递的喜好程度,将会主导并决定整体沟通的效果。

以下,具体说明凭表情判断性格的诀窍。

在几乎所有生物中,人的表情是最丰富、也是最复杂的。每个人都有一副独特而不容混淆的面相,即使双胞胎也不例外,因此人们相见时,给人印象最深的就是脸。从这张脸上,大致能反映出年龄、性别、种族烙印,而且通过表情也可以流露出该人当时的情绪变化状况。

当人们与他人交往时,无论是否面对面,都会下意识地表达各自的情绪,与此同时也注视着对方做出的各种表情,正是这种过程,使人们的社会交往变得复杂而又细腻深刻。

在高明的观察者看来,每个人的脸上都挂着一张反映自己生理和精神状况的“海报”。狄德罗在他的《绘画论》一书中说过:“一个人他心灵的每一个活动都表现在他的脸上,刻画得很清晰,很明显。”

愉快的表情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有被观察的机会,它的特点是:嘴角拉向后方;面颊往上抬;眉毛平舒;眼睛变小。

不愉快的表情,它的特点是:嘴角下垂;面颊往下拉,变得细长;眉毛深锁,皱成“倒八”字。

人的大脑分为两半球,发自内心的感觉通常由右脑控制,却具体反映在左脸上;而左脑则专司理智性情感,反映在右脸上。因此左脸的表情多为真的,右脸的表情有可能是假的。若想知道对方的真实感情,必须强迫自己去观察对方的左脸。

从面部表情上,读透了内心所蕴藏的玄机,是识人高手厚积一世而薄发一时的绝技,而最经典的莫过于三国时,诸葛亮和司马懿合唱的“空城计”了。

当诸葛亮带领一帮老弱残兵坐守阴平这座空城时,兵强马壮的司马懿父子,率领20万大军兵临城下。在城墙之上,诸葛亮焚香朝天,面色平静,他旁若无人地洞开城门,自己端坐在城墙之上,手挥五弦,目送归鸿,飘飘然令人有出尘之想。

一场叹绝千古的双簧戏,由此拉开了帷幕,诸葛亮和司马懿,这对势均力敌的高手,一个在城墙之上,一个在城墙之下,用心机对峙着。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一眼能看穿他虚张声势的空架式,但诸葛亮更知道,司马家族和曹氏家族的冲突,倘若司马懿拿下诸葛亮,三国鼎立之势不再,司马家族目前羽翼未丰,最后难逃兔死狗烹的下场。

精通军事的司马懿当然知道替刘邦打天下的韩信的下场。诸葛亮的存在,让司马懿有了和曹丕周旋的机会,对付诸葛亮,曹丕还必须倚重司马懿,诸葛亮一倒,曹丕立刻没了后顾之忧,安内是必然之举,那一刻,哪里还有司马家族的容身之地。

所以,在表面平静的背后,俩人心中都是波澜起伏,就是因为诸葛亮一生谨慎,心知司马懿不会下手,才敢下这招看似冒险之棋;当司马懿的儿子提醒说,诸葛亮在使诈,城中必无伏兵,心知肚明的司马懿,立即打断他的话,以诸葛亮一生谨慎的话,搪塞过去了。机智的司马懿从诸葛亮平静的表情上领悟到,这是诸葛亮用谋略和他合唱双簧戏,这出戏,非大智大慧的人,绝不可能唱得如此之好。

8.察言观色要全面

细节决定成败。察言观色并非神通,而是有心人注重细枝末节,再用巧妙的方法将之运用而已。

在做事中察言观色,随机应变,也是一种本领。例如在访问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访问者全神贯注地与主人交谈,与此同时,也应对一些意料之外的信息敏锐地感知,恰当地处理。

假如对方一面跟你说话,一面眼往别处看,这表明你的来访打断了什么重要的事,对方心里惦记着这件事,虽然他在接待你,却是心不在焉。这时你最明智的方法是打住话头,真诚而充满期待地说:“您一定很忙,我就不打扰了,过一两天我再来听回音吧!”你走了,对方心里对你既有感激,也有内疚:因为自己的事,没好好接待人家。这样,他会努力配合你的工作,以此表达歉意。

在交谈过程中突然响起门铃、电话铃,这时你应该主动中止交谈,请主人接待来人或接听电话,不能听而不闻滔滔不绝地说下去,使主人左右为难。

当你再次访问希望听到所托之事已经办妥的好消息时,却发现主人受托之后尽管费心不少但并没圆满完成甚至进度很慢。这时你难免心中着急,可是你应该将到了嘴边的催促化为感谢,充分肯定主人为你做的努力,然后再告之以目前的处境,以求得理解和同情。这时,主人就会意识到虽然费时费心却还没有真正解决问题,产生了好人做到底的决心,进一步为你奔走。

做事中,对他人的言语、表情、手势、动作以及看似不经意的行为有较为敏锐细致的观察,是掌握对方意图的先决条件,测得风向才能使舵。和对方打交道时,如果能对其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细心观察,我们便能洞悉其内心:

(1)说话时不抬头,不看人。这是一种不良的征兆——轻视对方,认为此人无能。

(2)从上往下看人。这是一种拥有优越感的表现——好支配人、高傲自负。

(3)久久地盯住对方看。他在等待更多的信息,他对对方的印象尚不完整。

(4)友好而坦率地看着对方,对方很有能力、讨他喜欢,甚至错误也可以得到他的原谅。

(5)目光锐利,表情不变,似利剑般要把对方看穿。这是一种权力、冷漠无情和优越感的显示,同时也在向对方示意:你别想欺骗我,我能看透你的心思。

(6)偶尔往上扫一眼,与对方的目光相遇后又朝下看。如果多次这样做,可以肯定对对方还吃不准。

(7)向别处凝视,不时微微点头。这是非常糟糕的信号,表示漠视对方,不管对方说什么,想什么,他一概不理会。

(8)双手合拢,从上往下压,身体起平衡作用。这多表示和缓、平静。

(9)双手插腰,肘腕向外撑。这是好发命令者的一种传统人体语言,往往是在展示其权威性时所做的姿势。

(10)坐在椅子上,将身体往后靠,双手放到脑后,双肘向外撑开。这固然说明他此时很轻松,但很可能也是自负的表示。

(11)食指伸出指向对方。一种赤裸裸的优越感和好斗心。

(12)拍拍对方的肩膀。这是表示对对方的承认和赏识,但只有从侧面拍才表示真正的承认和赏识,如果从正面或上面拍则表示小看下属或显示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