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10574100000046

第46章 福布斯家训:我希望你知道什么是准则

《福布斯》,一本国际知名的美国财经杂志,1917年创立至今传到第三代。福布斯家族现时资产保守估计达13亿美元(约100亿港元)。福布斯家族崛起,功劳要归史蒂夫福布斯的爷爷查理斯·福布斯。查理斯·福布斯1880年在苏格兰出生,后来在一间报馆担任记者及编辑,1904年移居美国纽约,继续从事传媒行业。

1917年,查理斯当时是一名财经记者,JP摩根利用他控制新闻消息发放,维护自己的利益。有个“大靠山”,查理斯就飞黄腾达了。查理斯1954年逝世,生意交给两个儿子继承打理,一个是马尔克姆·福布斯,就是现时《福布斯》掌舵人史蒂夫·福布斯的父亲。

马尔克姆将家族业务发扬光大,办其他杂志也搞地产,甚至涉足政治,参加过新泽西州长选举,可惜铩羽而归。他1990年逝世后,家族生意由长子史蒂夫打理。

马尔克姆·福布斯不仅是一位世界闻名的出版家、企业家,而且是一位令人尊敬的父亲。他教育子女有一条重要的经验,那就是特别重视父子之间的沟通。在他的影响下,史蒂夫·福布斯及其弟妹都在自己的事业上取得了成功。

史蒂夫·福布斯的父亲马尔克姆对于家庭教育的观念很独特。当史蒂夫·福布斯还小的时候,马尔克姆在一家公司做纪检员。他教育孩子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同时给孩子们很大的独立性,让他们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

马尔克姆很喜欢和孩子们相处。他对自己的时间很慷慨,尽管他有很多事务,他总会给家庭留一部分时间。当孩子们表现好,他绝对为之高兴,从而给孩子们以轻松的感觉。在史蒂夫·福布斯小时候,到了夏天,马尔克姆就带全家去西部的怀俄明州,驾驶着旅行车带着五个孩子和两只狗。在几天的旅途中,马尔克姆不断调动大家的情绪让孩子们高兴。有时他会玩一些游戏,例如,试着鼓励孩子们步行到旅馆。

随着孩子们的长大,马尔克姆清楚地知道应该怎样与孩子们交流。在20世纪60年代早期,美国卫生部发布了一个报告说吸烟会致命。那时马尔克姆一天几乎要吸四包烟。报告一出来时,他就戒了烟,再没有吸过。那时15岁的史蒂夫·福布斯和一些同龄人一样,正学着吸烟,而且认为吸烟就是长大的一部分,马尔克姆不希望儿子学吸烟,他说:“我不是告诉你别吸,我请你别吸。”不像其他父母,他既没有训斥孩于也没有为戒烟承诺奖励。他只是说:“为了自己的健康不应该吸烟。”他请求的态度就像史蒂夫·福布斯所说的那样——让我感到自己像一个男人。史蒂夫·福布斯从此不再吸烟。

马尔克姆经常带孩子去教堂学习一些生活的准则,每逢礼拜天都去。史蒂夫·福布斯对这种安排提出过疑问:“为什么礼拜天必须去教堂?”他告诉父亲那应该由自己而不是父亲决定。马尔克姆并没有采取强硬的态度,而是很和蔼地告诉儿子:“我现在带你去教堂,这样你长大后就知道对于有些东西,是需要持反对意见的,我不想你将来连对错都区分不开。我希望你知道什么是准则,而这些你可以在教堂学到。”从此,小史蒂夫·福布斯总是很听话地跟父亲去教堂学习。

马尔克姆希望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应该怎样去生存。他曾对史蒂夫·福布斯说:“如果你们认为自己已经成功了,那么你们就要做好失败的准备,没有什么是一帆风顺的。”所以,史蒂夫·福布斯很早就随父亲开始涉足商务活动,马尔克姆也从不把生意与家庭生活隔绝开来,他希望孩子们知道成功来自苦干,更希望孩子们从小就意识到这一点,并去实践它。在父亲的教导下,史蒂夫·福布斯终于成为父亲的接班人。

史蒂夫·福布斯是《福布斯》的第三代传人。1966年毕业于马萨诸塞州的北安多弗布鲁克斯学院。1970年,他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历史学学位,期间曾任《今日商业》的首任总编辑。2000年在父亲去世之后接管了《福布斯》杂志;现任福布斯集团总裁及首席执行官,同时也是《福布斯》杂志的总编辑。

马尔克姆·福布斯教子经验告诉我们:父母只有在与孩子的交流沟通中,才能帮助孩子明确生活目标、坚定生活信念,促进孩子不断地健康成长。

沟通,是指通过谈话或其他方式进行相互了解。人与人之间当然也包括父母与孩子之间,都需要沟通,需要了解和谅解,才能更融洽地生活。沟通是做父母的都应学会的一门艺术。

今天我们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因为工作的忙碌紧张或其他一些原因,较普遍地缺乏与孩子沟通的时间和耐心,更缺乏良好技巧和正确方法。在现实生活中,常听到一些做父母的感叹:“孩子长大了,就不听我们的话了。”其实,这主要是父母与孩子缺少沟通所致。

父母常常抱怨现在的孩子揣摸不透,觉得他们意志薄弱、缺乏上进心;孩子又往往觉得父母管得既严又死,亲子在隔膜中相互埋怨。改变家庭权利的定位,是推进父母与孩子交流沟通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父母与孩子只谈学习,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以命令口吻说话或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孩子,以唯我独尊的父母自居,较少考虑孩子的内心需求,这势必使家庭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在当今核心家庭居多的情况下,父母对孩子而言,是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者,同时父母与孩子都是彼此最紧密的寄托感情的对象,因而亲子之间若不能沟通,势必为家庭的天伦之乐蒙上阴影,对教育孩子极为不利,并且责任应主要在父母,因为孩子在父母的影响下成长。

若父母能经常亲热地与孩子交谈,坦诚相见。孩子有事情、有心里话才会愿意对你说,你才能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惑,从而引导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责任感,同时还会刺激孩子的听觉、视觉、感觉的发展,对智力开发十分有益。

由于两代人成长的环境和看问题角度、方法不同,父母的要求孩子不理解、不接受在所难免,父母只有与孩子做朋友,沟通亲子情,才能找到教育、影响孩子的切入点。

马尔克姆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作为父母应当尊重孩子,与他们交流而不是训导。而不能以教训的口气、哄人的口气、引诱的口气来赢得他们的合作。如果父母以平等的、像与朋友谈话的口气来与孩子交谈,而不是对他们训话,多数情况下,父母都能顺利地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思想。

其实,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每个人都想得到,说得出,遗憾的是,没有多少人能真正做得到。如果我们向父母问这样一个问题:“您对自己的孩子满意吗?”得到的答案一定会令人吃惊,大多数父母会对自己的孩子不满意。很显然,我们并不接纳自己的孩子。

接纳,至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优点与不足。我们既要看到孩子的优点,又要客观地承认孩子身上的不足。接纳,是对孩子的一种认可,也是尊重孩子的具体表现。可是,我们常常会忽略孩子的存在,尤其是孩子的感受、情绪及看法等。“他知道什么?”“他懂什么?”“他能说出什么东西来?”这些都是大人的口头禅。其实,要想敏感地觉察与接纳孩子的感受、情绪与看法,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只要我们在与孩子交往时,把孩子当成我们的同事、同学和朋友,我们就能够觉察孩子的存在,并接纳孩子的各种感受、情绪与看法了。

孩子之所以和父母产生沟通上的障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建立起一种平等的关系。父母,特别是父亲在与孩子说话时,经常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孩子一句话说得不中听,就发脾气,指责他们,孩子敢怒不敢言。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愿意和你说话了。所以,父母应学会尊重孩子,要理解他们,即使觉得他们说的话幼稚可笑,也要多鼓励少责备,并且要尽量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父母要知道,孩子也是会“爱面子”的,如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能比大人还要难受几倍,因为他们还不会安慰自己。用相对宽松的心情与孩子对话,让孩子在交谈中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父母自觉地融入到孩子的谈话中去,孩子就会把你当成一个可信赖的伙伴,就会和你无话不说。这样既树立了父母的形象,也提高了孩子的语言沟通能力。

如果把父母与孩子之间比做朋友的话,就应该成为能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帮助、相互平等的知心朋友。特别是对于长大了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思想与看法,只有平等地相处,才能消除障碍,才能使孩子向父母袒露心灵,父母也才能对孩子进行适当的指导。有的人埋怨自己的孩子说假话,品质不好,他们恰恰忘了这些毛病正是自己行为粗暴、常常训斥孩子所带来的“副产品”。当一个孩子能与父母建立平等的亲密关系后,他的行为言谈自然会渐渐变得高雅,他的性格也会开朗、乐观、豁达,在今后面临人生种种挑战时,也会表现得更加勇敢、自信。

与孩子建立平等的关系,就必须认识到孩子的思维方式和大人是有差别的,父母和孩子之间看问题想事情不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交谈要尽量找共同语言,选择孩子容易接受的内容和喜欢的形式,不按大人的标准要求他们,不能只是父母说孩子听,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说话,说错了也不要打断他们,让他们把话说完再纠正也不迟。通过这种平等气氛的对话,比他们好奇、好问、好表现的“天性”充分释放,加强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营造和谐的家庭民主气氛,使孩子在参与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