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世界著名家族教子羊皮卷
10574100000012

第12章 颜氏家训:慈而有度,严而有格

颜之推(公元531-591年),字介。南北朝时期我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诗人、文学家,他是当时最博通、最有思想的学者,经历南北两朝,深知南北政治、俗尚的弊病,洞悉南学北学的短长。当时所有大小学问,他几乎都钻研过,并且提出自己的见解。他的理论和实践对于后人颇有影响。《颜氏家训》是他对自己一生有关立身、处世、为学经验的总结,被后人誉为家教的典范,影响颇大。

颜氏原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北),先世随东晋渡江,寓居建康。侯景之乱,梁元帝萧绎自立于江陵,之推任散骑侍郎。圣三年(公元554年),西魏破江陵,之推被俘西去。他为回江南,乘黄河水涨,从弘农(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偷渡,经砥柱之险,先逃奔北齐。但南方陈朝代替了梁朝,之推南归之愿没有实现,就留居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公元577年齐亡入周。隋代周后,又仕于隋。其家训一书是在隋灭陈(公元589年)以后完成的。

《颜氏家训》中有言“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这里提出了“慈而有度,严而有格”的教育原则与方法。他强调:“父子之间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矣。”意思是说父子之间应该严肃,不可以过于亲密而不庄重;在骨肉之间,不可以简略而不合礼节。简则不能做到父慈子孝,狎则使子女对父母产生怠慢的态度。因此,做父亲的应该像老师那样,有一定的权威,保持一定的尊严。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教育。

纵观历史,颜氏子孙在操守与才学方面都有着惊世的表现。单以唐朝来说,像注解《汉书》的颜思古是颜之推的嫡孙,还有五世孙——书法为世楷模、笼罩千年的颜真卿,凛然大节震烁千古、以身殉国的颜杲卿等人,都令人对颜家有着不同凡响的深刻印象,这些更足以证明其祖所立家训之效用彰著。即使到了宋元两代,颜氏族人也仍然入仕不断,尤其令以后明清两代的人钦羡不已。

生子千斤重,教子重千斤。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掌上明珠,也是国家未来希望所系,孩子的一切牵动着全家人的心。如果孩子能够成才,那是全家人的幸福;如果孩子平平庸庸,将是全家人的遗憾;如果孩子不幸成了“废品”,则是全家人的痛苦。这让我们感到那句古语“可怜天下父母心”是多么的沉重。所以有人说,“生儿育女无异于被判了一个长期徒刑。”我们只要生育了儿女,就会有教育的责任,真是辛苦呀!为了孩子的将来,所有的父母日日夜夜、月月年年付出难以计量的时间、精力、物力和财力。

“望子成龙”这是中国人传统的育儿心态。又有哪个父母不“望子成龙”呢?俗话说:“养不教,父之过。”传统“修身治国平天下”的“以龙为纲的家教”模式延续,一代一代地往下传,并愈演愈烈。现在新一代孩子的父母对孩子的重视程度是历史上罕见的,在孩子培养上所下的工夫也可谓是史无前例。做父母的个个都使出浑身解数培育孩子,“望子成龙”的第一步就是让孩子进名校。这项工程从幼儿园开始,父母便费尽心机。有许多人千万百计不惜高价地让孩子进入名校,仿佛进了名校孩子从此就变成了龙,就会踏上青云之路。为了“望子成龙”,父母几乎启动了所有的思维,东询西访为孩子找好老师,进辅导班,请家教,把时间填得满满的,还有很多父母把下班后的大部分时间都用在辅导孩子身上。有的则决意把孩子培育成精通十八般武艺的天才,于是送他学英语、学钢琴、学画画,等等,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望子成龙心切,而教子成才无方,则是当代父母最感困惑的事情。有些父母一味“望子成龙”,可是,他们的期望与他们的能力常常是一对矛盾的个体。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常会使教子成才出现故障,甚至还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历史上因“望子成龙”的方法不对,适得其反的例子很多。像《红楼梦》中的贾政对贾宝玉就是寄予了很大的希望的,但贾宝玉不想读书,于是贾老爷就“关起门来”,几十下棍棒打得宝二爷气弱声嘶,可是宝二爷依然对读书中举毫无兴趣,最后则是遁迹空门,以“落了片白茫茫大地”而告终。这还不算,还有造成千古遗恨的,最突出最深刻的案例便是“燕王逼子”。

明朝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个儿子),有个儿子十分聪明,洪武六年参加科举考试,燕王希望儿子成“龙”,对儿子说:“如若不能金榜夺魁,别来见我。”考试结束,儿子只考了个探花。按理能考中探花已经够争气的了,可是,燕王却绷紧脸训斥道:“尔未能独占鳌头,有违父训,还有何脸面来见父亲。”其子听后一头撞死在悬崖,落得遗恨终身的悲剧。

当今社会类似的事例也有很多,如长春某人,儿子痴迷于电脑游戏,为了教训儿子,捆吊亲生儿子致死,被派出所依法取保候审。这个孩子6岁丧母,是父亲一手将他拉扯大的。父亲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最终吊子致死。事后,该父面对天下父母痛心疾首:“望子成龙之心不可太急。棍棒教育的家教之风不可再长。”沉痛的肺腑之言,实为对社会的呐喊。

今天有很多父母对子女疼爱有余,却在教育上严格的程度不够,家长的娇生惯养成了孩子“娇”、“懒”的习气。在家务劳动方面,父母怕孩子吃苦,则宁肯自己多做;在学习方面怕孩子累坏了脑子,则降低对孩子的学习要求。尤其是现在,孩子占了很大的比例,父母的注意力和爱更是都倾注在孩子的身上。有的家庭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特别在物质上不断满足。结果,过分的宠爱、无休止的满足,渐渐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任性的性格,在孩子心中形成了“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的概念。只要他渴望得到的,就会毫无顾忌地去抢。这和缺乏严格的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严格的家教应是一贯的,稍有放松就会使以前的努力事倍功半。当然,这绝不是提倡父母把孩子看得紧紧的,不给他们一点自由。严格的家教不是法西斯的严酷统治。机灵的孩子是极善于察言观色的,他们常常会利用父母过于同情的心理弱点,提出一些平时得不到满足的要求。平时就缺乏严格教育的孩子,更会借机放纵自己,甚至蛮不讲理。为保证教育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孩子越是这样,父母越应当坚持原则,对他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不能随意迁就,而且该批评时一定要批评。

高尔基说:“爱护子女,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事;而教育子女,这就是一件伟大的国家事业了……”爱子之心,人皆有之,但仅仅停留在爱上是不够的。既要爱孩子,又要严格教育孩子,只爱不教就成了溺爱,家长就没有尽到教育孩子的社会责任,就会给孩子的成长造成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