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573800000093

第93章 3孩子“脾气暴躁”的病根

也许有的家长已经注意到了,当儿童生机勃勃的活力受到干扰和阻碍时,他们就会表现出难过或愤怒,似乎孩子的性格就是这样的,特别容易发脾气。但由于人们不知道他为何有这种表现的原因,就认为他们是在无理取闹,或者以为他们只是想得到我们的抚慰而已,因此认为儿童在成长中所表现出的各种行为都是“任性”或“发脾气”。我们还把他们任何没有明显动机的行为,任何固执或无理性的行为当做反复无常。我们也注意到他们的某些发脾气的方式会更加恶化。而实际上它本身就表明,儿童的这些行为方式本身存在着某种原因,而且这一原因在持续不断地产生影响。显然,我们应该为此找到一种治疗方法。

敏感期,这一因素可以解释清楚某些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另外,儿童反复无常的举动,也是长期以来受到成人错误对待的结果。与敏感期的心灵冲突密切相关的各种任性的表现,就像敏感期本身一样是短暂易逝的。任性对在敏感期养成的禀性不会具有永久的影响,但是它会产生一种不良的作用,阻碍儿童心理的成熟。

儿童在敏感期发脾气是他们的需要没得到满足的外在表现,这表达了他们对某种危险的警觉,或对杂乱无序的反感。只要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或者危险被消除,他们就会平静下来。

儿童心理的发展不是偶然发生的,也不是外部刺激所引起的,而是受短暂的敏感性引导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受获得与其特性密切相关的暂时性本能的引导。虽然儿童的心理发展也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中进行的,但环境主要是一个场所,而不是一个原因,外界环境仅仅提供了心理发展所必需的手段,就像物质环境为身体的发展提供了食物和空气一样。

儿童不同的内在敏感性,使他能从复杂的环境中选择对自己生长适宜和必不可少的东西。内在的敏感性使儿童对某些事物敏感,而对其他事物无动于衷。儿童只对某种特殊的事物具有敏感性。那些能使儿童产生敏感的事物构成了儿童的整个世界。儿童不仅仅对某些情景和事物敏感,他还具有利用这些事物来使自身发展的独特潜力,因为他正处于敏感期,在此期间他所进行的心理调整,能使他适应环境或者日益轻松、准确地到处活动。

在儿童与环境之间的这种敏感的关系上,也许可以找到解开儿童心理发展疑团的途径。我们也许可以把这种奇妙的创造性活动,设想成一系列来自潜意识的充满活力的行为。当这些行动与环境相接触时,就产生了一个人的意识。它们最初是混乱的,然后将会清晰明了,最后达到能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境地。

以儿童学习说话为例,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当不同的声音杂乱无章地传入儿童的耳朵时,他们仿佛在顷刻间清晰地听到了某种有趣的吸引人的声音。

渐渐地,儿童的耳朵能辨别出不同的声音,他的舌头也运动得更加灵活了。

处于敏感期的儿童有若神助,他的心灵能得到一种神秘的激发。他的内心深处仿佛在上演一部充满爱的戏剧。这种激发正在儿童心灵的秘密领域里展现出来,有时甚至会完全占据儿童的心灵。这种在无声无息中默默进行着的激发不可能不留下高贵的品质,这些品质将伴随儿童一生。

只要儿童所处的环境能充分满足他的内在需要,所有这一切都将悄悄地发生,丝毫不需要人们去专门注意他。例如,“说话”是所有他要掌握的技能中最难的一种。儿童对于“说话”的敏感,还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事实上,由于儿童周围都是成年人,他们之间的对话为这个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唯一能使我们了解儿童这种敏感性的,是他的微笑,这是他对人们用简短、清晰的词语对他说话时,所表现出的快乐。

当某些障碍阻止了儿童敏感性的正常发挥时,就会出现相反的情形,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儿童的敏感性可能就会在他的激烈反应中表现出来——“发脾气”。但实际上它表现了一种内心的空洞,或者是由于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引起的紧张感。

发脾气本身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动的和无目的的行为,我们可以把它比作发高烧。它会突然袭击儿童,可我们却没有找出相应的病理上的原因。正如我们所知道的,通常儿童生了小病,体温就会高得惊人,而这种病实际上并无大碍。儿童的发烧可能来得快,去得也快。同样地,儿童在心理水平上也会由于他特殊的敏感性而产生一种强烈的焦虑不安,而且还没有相应的外部原因。事实上,任性或发脾气在儿童身上表现出来,它们可以被认为是人类心理反常的证据。如果把每一种官能上的失调看做一种官能性的疾病,我们也就得把所有的心理紊乱称作官能性疾病。儿童第一次发脾气就是他心灵的第一次发病。

由于病理状态比自然状态更显著,人们已经注意到了“发脾气”这种情况。当孩子处于这种状态时,他从来不是平静地提出问题和要求得到回答,而是处于一种故障和失调状态。这不是自然的规律,而是对自然规律的违背。因此,几乎所有人都注意到了这种异常情况。伴随着这种表现的则是生命的创造力和保护创造力的举动,而创造力和保护它的本能却仍隐藏着。

儿童的心理疾病已受到重视,然而对他们正常心理的认识还处于朦胧状态。如果不给儿童提供帮助,如果忽视他所处的外界环境,那他的心理世界将处于持续的危险中。

因此,我们不能再无视儿童的心理发展。我们必须从一开始就去帮助儿童。这种帮助并不在于塑造儿童,而在于观察儿童心理发展的外在表现,在于能为儿童的成长提供必要的手段,因为这种手段单靠儿童自己的努力是办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