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蒙台梭利教育羊皮卷
10573800000083

第83章 5教师和家长的任务

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吸引力的事物时,就说明他们已经具有了纪律性。这些具有吸引力的物体不仅能够给他们有用的实践经验,也能够帮助儿童控制错误。正是由于这种实践经验的作用,儿童的心理开始具有了整体一致性,他们也变得安静快乐起来。

成人的任务就是给他们指明一条通向完美之路,教授他们方法、帮助他们排除障碍等等。儿童的智慧和纪律正等待着我们去唤醒。虽然儿童受到过压制,但他没有完全被打倒,我们也并非无法改正他的缺点。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精神空间和发展机会。同时,也必须记住儿童的那些防御性的反应和不良行为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障碍,只有排除这些障碍儿童才能达到完全的自由。

教育应该以此为起点。如果我们不能将纯粹的冲动与平静心理所自然产生的能力区别开来,那么孩子的行为就不会产生任何结果。能够区别这两种行为是老师工作有效性的基础。我们只有能够对这两种行为进行区别才能成为一个观察者和指导者。

下面对3、4岁的儿童进行讨论,他们还没有接触过任何可以在内心产生纪律性的因素。我们将通过简单的描述对三种类型及其特征进行讨论:

1主动行为的失常

这里只限于讨论行为本身,而不讨论行为的动机。这种行为能够把这种极不和谐和缺少协作的情况表现出来。医生可能会在一个严重患病者的主动行为中发现一些微小的缺陷。他们知道这些缺陷是非常重要的。因此,他将不只以心理失常和行为紊乱为基础对病人进行诊断。

我们通过教育可以使儿童的早期运动变得和谐,主动行为失常的情况也会减少。我们不必对儿童正常发展过程中的各种失常现象一一进行纠正,只需为儿童协调运动的正常发展提供一种有趣的形式和方式就可以了。

2耽于空想

失常的另一个特征是儿童无法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物体上。他的大脑更倾向于进行空想。他总是喜欢玩一些石块、树叶之类的东西,并且总是对这些东西说话。这种孩子长大之后,他的想像力就会更加天马行空。他的大脑越是偏离正常的功能就越会感到疲惫,最后成了想像的俘虏。不幸的是,很多人认为这种影响个性发展的空想会促进心理的发展,认为这是一种具有创造性的想像力。其实不然,这种想像力对于儿童来说除了石头、树叶之外什么也不是。

人的精神世界是以能够与外界和谐相处的完整的人格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空想远离现实世界,并非一种正常的发展状态。空想会产生错误的想法,也无法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和谐。人应当更关注现实事物,空想则会影响人类对现实事物的关注。

帮助孩子协调运动和将注意力集中于现实世界是消除空想症状的最好办法。我们也没有必要对儿童的各种不良症状一一进行纠正,一旦儿童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实际事物上,他就会逐渐恢复健康,各种功能也将发挥正常。

3随意模仿

第三种现象就是模仿的倾向,与以上两种现象密切相关。这是人类弱点的一种表现,是2岁儿童个性的基本表现。由于相应的能力还没有形成,儿童只能在行为中对他人进行模仿。这种行为不属于儿童正常发展的范围之内,这时的儿童就像一艘没了帆的船一样随波逐流。对2岁的儿童进行观察就可以发现,他们的所有知识都是通过模仿得来的,这是一种心理的退化形式。它无助于儿童的提高,只能使儿童走下坡路。

一个孩子可能因做错了某件事而大吵大闹,其他孩子就会学着他的样子,甚至会更进一步。这种行为会在儿童群体中传染开来,甚至可能传到班级之外。这种“群体本能”可能会使大量儿童表现反常,做出违反社会常规的行为。这种模仿行为会使个体的缺陷传播给其他人,最终导致整体退化。这种退化越严重,我们就越难以把儿童拉回到正轨上来。

当老师被派去管理一个班级时,如果只知道帮助儿童发展的方法,只知道让儿童自由地表达自己,那么他就会发现他面临着许多非常头痛的问题。这些小家伙开始变得散漫,随意拿身边的东西,如果老师们坐视不管,局面就会变得更加混乱,吵闹声也随之四起。面临这种局面,不管是由于缺乏经验还是由于思路不对,老师们都必须对儿童那简单而又丰富的心理进行研究。老师必须向这些跑来跑去的小家伙提供帮助并以某种方式让这些孩子有所警醒。一种略带威严而又不失和蔼的口气可能会起到一些作用。不要害怕阻止这些孩子的错误行为。

老师必须拿走孩子们身边所有的小物件,抛弃固有的各种教育原则,通过自己的判断来解决问题。老师可以提高自己说话的声音,也可以对几个孩子低声说话,以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力,恢复班级的平静。这些都要由老师自己来选择。

一个有经验的老师管理的班级永远也不会出现混乱的局面,因为在他离开班级之前会对儿童进行一段时间的指导,防止儿童在没有管束之后变得混乱。因此,老师应该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让儿童感觉到老师可以给他很大的帮助。

对儿童进行夸奖和教导时的语调应该是平静、坚定而有耐心的。一些方法可能是非常有用的,比如,让孩子们把桌子、椅子悄悄地放回适当的位置,或者把椅子摆成一排然后坐到椅子上,或者轻手轻脚地从屋子一头跑到另一头。如果老师感觉时机成熟了,他就可以说:“好,孩子们,让我们安静下来吧”,安静的局面就会神奇般地出现。

这些简单的方法可以使孩子散漫的心回到自己应该做的事情上来。班级恢复平静之后,孩子们的各种行为都有了一个特定的目的,比如,擦桌子、扫地、从橱柜中拿出小物件,并对这些小物件正确地进行使用,等等。很显然,儿童自由选择的能力在实践中得到了加强。

4心理转型期

但有一个问题显示出了以上做法的脆弱性,并对全局构成威胁:孩子们不停地摆弄完一种物件又去摆弄另一种。每种物件他们只摆弄一次,然后又去摆弄其他物件。孩子们总是不停地往装物件的橱柜那里跑。没有一种物件足够激起孩子们的兴趣,使孩子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

一旦这种不稳定的局面出现,老师就会感到他的工作非常难做。他只能在孩子们之间穿梭,又把自己的焦虑扩散到了孩子们身上。许多感到厌烦了的孩子在他转过身之后,又开始胡乱地摆弄起了那些物件。老师在这个孩子身边时那个孩子可能又出了问题。道德和智力的发展至今也没有出现,仍在等待着我们去开发。

这是儿童心理的一个转型期。我们必须对儿童的这一情况有所了解。在这一阶段,我们要做的,就是监督儿童和逐个对他们进行教育。老师应记住,在他单独指导某个学生时不要背对着其他孩子。在这些迷茫的孩子面前,他必须保证自己的存在。老师应当逐个地对学生进行准确的指导,这种指导应该以一种非常亲密的方式进行,这样才能打动儿童的心灵。终会有一天,这些孩子的心灵会有所觉醒,他们的注意力也随之集中起来。

成人的这项工作是一种准确的、经常性的工作。起初,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毫无用处,因为儿童的进步与他所发挥的作用不成比例。不久,就可以发现儿童变得越来越独立,表达能力也越来越强,其发展也迅速起来。这时我们又觉得自己所有的幕后工作有了价值。这一时期的儿童非常需要一个权威的指导。当儿童运用自己的智力和行为完成某件事之后,他会主动来征求意见。儿童不需要别人告诉他事情该如何做。一个自由的心灵需要自由地选择和从事自己的工作。但在完成工作之后,儿童也需要得到成人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