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在用人时非常注重职业道德,他们只雇佣那些最优秀、最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一个应聘者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的话,那么,即使他在技术水平上表现得再优秀,公司也会毫不犹豫地拒绝他。
李开复先生在微软的时候,曾面试过一位求职者。他在技术、管理方面都相当的出色。但是在谈论之余,他表示如果被录取,他甚至可以把在原来公司工作时的一项发明带过来……这番谈话之后,李博士彻底打消了录用他的念头。这时候他的能力和工作水平显得都不重要了,原因是他缺乏最基本的处世准则和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一个想超越自己的人,首先就应该恪守最起码的职业道德,否则,你就无法提升自己,甚至无法生存。下面是成功者拥有的最基本的7种品质。
不“吃里爬外”
中国人最忌讳的是“吃里爬外”的人,也就是俗话说得吃着李家的饭干着张家的活,这样的人缺少最起码的职业道德,最终会导致失败。
在一个公司里,很多信息都具有商业价值,作为一个员工有义务严防死守,所以不该你知道的,就绝对不要去打听;已经知道的,就要守口如瓶。如果你有泄露机密的恶劣品质,希望你早早醒悟,因为这样做会给公司带来不可预料的损失,不管你是刻意的还是无意的,严重的还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爱莉丝原是一家旅游公司的导游,后来由于业绩突出被晋升为经理秘书,前途一片光明。这家公司的老板三十五六岁,经营有方,公司运营良好,爱莉丝最崇拜的就是这样的老板。
当时爱莉丝就是通过老板才进入这家公司的。自从爱莉丝晋升为经理秘书后,公司里的职员们都忙得不亦乐乎,只有她心不在此,因为她已经不能满足于经理秘书的薪水和待遇,总是想学某些同行,捞点外快。
她一直等待和寻找机会。一次,她在一家商场闲逛的时候,发现收银机前一位中年女士与收银员小姐发生了争吵,她帮这位女士解了围,这位女士出于感激,邀请她喝咖啡。盛情难却,她也就去了,没想到二人攀谈起来甚是投机,从中她得知这位女士是市内一家旅游公司的老总,同行有共同语言,而且爱莉丝还另有所图。在聊了几个小时之后,她们互相留了联系方式才分手。
之后她们又交往了几次,彼此都感到很愉快。一天,爱莉丝接到那位女士的电话,她说最近生意一直不好,很是苦恼。由于当时是上班时间,爱莉丝没多说什么,只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把电话挂了。
恰巧,第二天一上班,爱莉丝的老总就对她说有份大客户的资料,让她着手安排一下。她听后心中一阵狂喜,心想机会到了。于是在大家都出去吃中饭的时候,爱莉丝在第一时间里把这个机密信息发送给了那位女士。等到老总派人去接客户的时候,客户已被另一家导游公司接去了。为此,老总非常气愤,认为肯定有人泄露了秘密,但经过一番查问,也没有结果。爱莉丝以为万事大吉,不料此后更是一发不可收拾,频频贩卖公司的机密给那位女士,致使公司收入逐步下滑,终于有一天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
但她万万想不到的是,那位女士竟是老总离异的妻子。终于有一天,爱莉丝接到她的老总一个电话:给你放了个永久的假期,去购物吧!原来他们两口子关系恢复了。要不是那位女士是爱莉丝老总的妻子,恐怕爱莉丝早就吃官司了。
一个“吃里爬外”的人即使才华横溢也不会成功,因为他无法得到社会的信任,无论是谁都不喜欢这样的人。而这同时也表明:忠于公司、老板,也就是忠于自己,背叛公司、老板,也就是背叛自己。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因此,你一定要守住公司和老板的秘密,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公司的各种事情都不可以随便张扬,绝对守口如瓶。
作为一名青年人,不要忘了自己的角色,你需要为集体争取利益,而不是为你自己争利益。只有大家“发达”了,你才会跟着“发达”,万万不可越位。有时,集体与个人在利益上会发生冲突,这时你千万不能把集体利益置之度外,使自己糊涂一时。一个有职业道德的人,心里要有一条准则:可为与不可为。需要坚守的信条是:绝不选择良心的堕落。
不贪图小便宜
李开复认为,那些贪小便宜、耍小聪明的人只会把自己定性为一个贪图小利、没有出息的形象,最终因小失大。对于这些行为,一言以蔽之,就是“勿以恶小而为之”。
公私分明是每一个青年都应恪守的一条职业道德。但往往有人违反规则,他们动辄就“一不小心”地将第三者的物品私有化了,而且在他们眼中,占用别人的一张信纸、一支笔等这些细小物品都是理所当然的,是很正常的事。其实,正是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恰恰能反映出一个人职业操守的高低。职场中的你要想脱颖而出,就应该在细节上下工夫。不要贪那些小利,因为时刻都会有人注视你。
尤其是当一个人把占小便宜当成一种习惯时,最终受伤害最大的还是他自己。因为,你的这种行为会引起别人的足够重视,也许你的这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成为人家的话柄,那样你就因小失大了。因此,喜欢占小便宜的人都要吃大亏,不占小便宜的人才能占到大便宜。
在一家卖衣服的店铺里,有个打工妹要买一件50元的衣服,当她拿钱时掉下一张100元的钱,她没有看见,但营业员看见了。打工妹只拿出20元钱,对营业员说:“营业员小姐,我只有20元钱,等一下我马上把钱送来好吗?”这时营业员想:你掉在地上有100元,就是你不来,我也多赚了。就说:“好,好,你马上送来。”打工妹拿走了衣服后,营业员马上把地上的钱拿起来,一看是一张假币。结果这个营业员因为贪图小便宜而吃了大亏。
贪小便宜对一个走上社会的人来说,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因为“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贪小便宜很容易就会被别人感觉到,再一传十、十传百,到那时,你的名声便毁在了这点蝇头小利上,可谓是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
克制住自己的“贪欲”,有了“利益于我如浮云”这样超然的境界,你便容易在别人眼里树立起正直的形象,让人觉得你是一位可以接近的人。
不“打小报告”
部属向领导汇报情况,反映问题,这原本无可厚非,但如果以汇报工作为名,行“打小报告”之实,这就不仅仅是工作作风问题,而且是道德品质的问题了。这样的员工哪个老板都不屑一顾。
有一些员工,因为难以应付办公室里的竞争,或者干脆为了掩盖自己工作能力低下的表象,所以热衷于“打小报告”、“告密”,而且这种员工由于深知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因此他们往往有自己的一套应付公司内部形形色色人的“绝招”。
这种人通常先发制人,甚至于“恶人先告状”,并且善于找“后台”来撑腰。这个“后台”就是支持他的某些领导。这种人懂得怎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得到领导的重视,他们搜集小道消息或情报并传递给领导,让领导能更清楚地了解公司内的“实际”情况。
然而,小道消息往往并不真实,甚至是捕风捉影、无中生有。这类下属喜欢打听别人的秘密,见风就是雨,极尽想象之能事,添枝加叶,以讹传讹。若一段时间搜寻不到告密的“素材”,这种人就会为达到个人目的而向领导说谎。
正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多行不义必自毙。在职场之中,背后算计人实在要不得。因此,爱打小报告的下属尽管在某些领导的眼里是个“大红人”,深得宠爱和欢心,在公司里面也是人见人怕,人见人躲,一副狐假虎威、迷惑上司的志满意得的样子。这样的下属在精明睿智的正直领导者面前,往往一文不值,不被重用。
不欺上瞒下
欺上瞒下者为了达到个人目的,经常热衷于投机取巧,瞒天过海,其结果往往是不得晋升。
一位职场人士张某,有一定工作能力,但他虚荣心极强,一般大学的本科学历让他觉得没面子,于是在校园附近花200元买了个“北京大学”的假文凭,并凭此顺利混进了一家大公司,四处吹嘘他是北大学子。北大学子的头衔果然比较打眼,连老总也开始重视他。但没过多久公司的同学聚会就让张某原形毕露了。从此张某狼狈不堪,虽然老总没说什么,但他很快就被迫在为数不少的真正北大学子的怀疑眼光中离开了该公司。看来还是应了那句话:“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其实一般本科又何必自卑呢?文凭又不等于水平,可能他还不知道,这家大公司的老板才是个小学文凭!
实际上,欺上瞒下说到底还是个诚信问题,缺乏诚信的员工哪来的晋升机会?
一位名人曾说过:“人们对服务机构的满意程度可以从他们的信赖度显示出来。”而破坏信赖度的罪魁祸首,正是那些欺上瞒下的行为。
“要是没有信赖感,人与人之间或是团队与团队、部门与部门之间就没有合作的基石。”爱德华兹·戴明表示:“没有信赖的基础,每个人都会试图保护自己眼前的利益,但是这么做却会对长期的利益造成损害,并且会对整个体系造成伤害。”许多企业正是由于有了欺上瞒下的个别员工,才在客户的心目中丧失了合作的信誉。
其实,信赖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只要你给予别人信赖,别人最终也会以同样的态度待你。而欺上瞒这种行为一旦得逞,就会形成一种不良习气。同时,办公室里的其他员工势必会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既然欺骗和投机取巧也能蒙混过关,又何必埋头苦干呢?那就会导致团队士气的低落,最终有可能瓦解整个团队的士气,形成恶性循环,使公司蒙受巨大的损失,经济和信誉都将产生危机。
不诽谤自己的“老东家”
如果公司的价值观和你的理念发生了不可调和的冲突,如果公司已经完全封闭了你的发展道路,如果公司已经变成一列你无法阻拦的死亡列车,如果你在公司的人际关系已经糟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如果老板已经完全对你失去了耐心,如果你觉得在公司简直度日如年……你就到了不得不和公司说再见的时候了。但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士应该善始善终,即使你有满腹的心酸和满腔的怒火,也要像绅士一样离开。这既是个人素质的体现,也是一个职场人士的道德准则。
因为,如何评价以前的“老东家”是衡量一个职场人士人品如何的重要指标。有了新“东家”就随意诋毁“老东家”,其实是自取其辱。
王伟是一位清华大学的研究生,在学校成绩优秀,一篇研究项目的论文曾让他获得过大奖。微软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曾有意聘任他,最终这位佼佼者却落选了。
面试时,经理问王伟当初怎样选择了那项研究项目,王伟回答:“是导师帮助选择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要研究,大概换个项目也行吧!”
经理又问他怎样比较微软公司和过去实习过的公司,王伟大加推崇微软,把过去那家公司贬得一无是处。
经理最后问他怎样评价与导师的关系,王伟说了导师许多不好的话,列举了导师怎样将名字署在他前面等“卑劣”之事。
经理的问题到此为止,而王伟进军微软的希望也化为泡影。
我们可以想象,王伟可以这样贬低自己的“老东家”,将来也可以那样贬低微软,从对公司的态度上我们看不出他的客观和忠诚。微软文化中重要的原则就是宽容精神和合作精神,而王伟对自己导师的评价反映出了他在这一方面的欠缺。
的确,优秀人才可以从专业、工作背景、学历等方面比较容易地被识别出来,但老板们更关心的是,他是否属于一个恪守职业道德的人。如果,这个人连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那么即便他再有能力,也会被社会抛弃。
因此,在我们找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公司后,最好是正面评价或者不去评价自己的“老东家”。相聚就是缘分,再怎么说也算是曾经拥有。也许你自以为评价得公正客观,但一个当事人是很难做得完全客观,尤其是那些或多或少带着怨气离开公司的人。
“工作不成人情在”,善待你的“老东家”就是善待自己的未来。
不在上班时间处理私人事务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喜欢在上班时间处理私人事务的员工,上司肯定会感觉这样的员工不够忠诚。公司是讲求效益的地方,办公室是工作的场所,任何投入必须紧紧围绕着产品,上班时处理私人事务,无疑是在浪费公司的资源和时间。
小刘是一家公司的文秘,由于公司没有多少事情,小刘经常有空闲时间。起初,她经常利用空闲时间看一些杂志或整理一些文件。后来,工作时间长了,她就将公司的电话号码告诉了许多朋友。她那些朋友在上班时间经常给她打电话,并且一聊就是很长时间,这样小刘就煲起了电话粥。
但是不久就煲出毛病来,一个重要的客户打电话到公司订购货物,但打了好几次一直占线,这位客户后来将此事告诉了小刘的上司。小刘因此被开除了。
一位著名的经理人曾经这样评价一位当着他的面喋喋不休地打私人电话的员工:“我想,他经常这样做,否则他怎么连我都不防?也许他没有意识到这有悖于职业道德。我觉得这样的员工走得越早对公司越是好事!”
不压制新来的员工
在职场上有很多员工,或是出于竞争的缘故,或是出于心理上的优势,总是喜欢压制新来的员工,特别是喜欢压制那些学历高、技术好的新员工。他们动不动就指手画脚,俨然成了“上司”。对这种员工,老板心知肚明,如果不给予他们“颜色”,那么其结果只会扼制人才,使公司蒙受人才流失的损失。“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和新陈代谢一样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应该是“老人”的福而不是祸。但有的人常常对此熟视无睹,结果害人不成反害己。
两位中年妇女凭借资历成为某公司的财务总监、副总监,享受着优厚的薪水和福利待遇。后来,公司新招了一个名牌财经大学的毕业生小姚,二位“老人”顿时感到危机四伏,因为小姚的工作能力极强,除了懂财务,还懂营销、懂外语、懂电脑,还曾经获得全国珠算大赛的一个重要奖项。虽然当初老总介绍她时,特别叮嘱两位总监要多指点她,但有自知之明的“二老”分明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压力。二人经过观察,见这个丫头年纪轻轻,性格柔弱内向,看来是个难对付的主儿。于是,经过密谋,“二老”对她制定了“全面遏制”政策,处处为她设置障碍,尽量不让她接触核心业务,甚至连电脑也不让她碰,生怕她有朝一日取而代之。其实,对于“二老”压制人才的这些行为,公司老总多少是知道的,但是碍着她们的老资格,虽然很生气,但还是假装不知道。
庆幸的是,这些障碍并没有难倒小姚,她有珠算天赋,所以,经她之手的账目,全部做得漂漂亮亮、无可挑剔。一段时间以来她都忍辱负重,工作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老总明显有意提拔。一次,“二老”做的一个重大项目的账目又被工商局和税务局指责不规范,面临处罚;公司老总再也忍无可忍,给“二老”施加压力,让小姚参与全面“纠错”。不久,老总毅然决定由小姚担任公司财务总监,“二老”从事内务,这和下岗仅距一步之遥。
像小姚这样忍辱负重的新员工,毕竟不多。很多老板对公司里那种倚老卖老、刻意压制年轻人的行为都深恶痛绝,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的行为将会影响人的发展,甚至影响到整个团队素质的提升。可想而知,喜欢压制新同事的员工终将不会受到老板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