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李开复与某大学一位领导一同参加中央电视台的节目。录制过程中,李开复将“人品”列于人才所有素质的首位,超过了创新、执著、自信,而这位领导却比较看好后三种素质,认为“教导人品是家长的责任,而淘汰人品不好的人是社会的责任,学校和老师不用负责”。
这种观点让李开复非常震惊,他确信,这位领导的想法,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中国的教育制度和中国人对教育的看法”。
李开复说,一个人品不完善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一个真正有所作为的人的。
品德是与人交往的基石,通过品德树立名誉,你就能赢得他人的尊敬;由于品德不好而败坏名誉时,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攻击,你将连招架之力都没有。
20世纪80年代初的海尔集团,是一个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600人小厂,也是“作风涣散”、得过且过、缺乏市场竞争力和危机意识的企业。后来,总裁张瑞敏用一把普通的大锤,硬是在600名职工面前,将76台不合格的冰箱砸成了垃圾。可以说,正是这一宣泄性的举动,才激活了海尔人的产品质量危机感,保住了市场。如今,海尔集团因出色的经营业绩被《财富》杂志等评为“全球最佳营运公司”,其冰箱、洗衣机分别名列全球品牌市场占有率的第2位和第3位。
海尔之所以能在市场危机中“胜利翻盘”,占得先机,主要就是得益于始终以强化自身能力和质量为先的品质,以打造世界名牌为追求,最终赢得了产品信誉、市场和利润。
#####
蒙牛集团董事长牛根生曾经说过,“要做好品牌,首先要做好品质;要做好品质,首先要做好品行。”“小胜凭智,大胜靠德”,这就是他自己最喜欢的人生座右铭。
同样,李开复博士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不是智力,而是品格。一次与名牌大学高才生对话引发了李开复对成功的思考,他深刻剖析了郭士纳从纳贝斯克食品公司空降到IBM公司并成功地拯救了IBM的这一成功案例,想到微软公司的一个制度,即每个副总裁都可以随时接替其他任何一位副总裁的工作后,李开复发现,真正的成功人士并不是仅仅靠知识、创意等外在素质赢得成功的,他们成功的关键在于,他们具备了某些最为根本的、最有价值的素质。
缺乏人品的人才还不如庸才
李开复老师认为,“才能高并不代表给公司的回报也高,人品有问题的人,往往是才能越高,带给公司的灾难越大”。比如有的应聘者表示能提供原公司产品的核心技术,这样的员工肯定不能录取。李开复就曾用“你如何牺牲个人而让团队获胜”这个问题来考察员工的人品。
李开复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曾这样坦言:
……
我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要做圣人,而是希望每一个人都有职业道德。一个公司对人品的要求不是为了道德,而是为了自身的利益,因为公司把钥匙交给了每一个员工。这样公司才能对员工完全信任,员工更能发挥自己的才能。但是人品有问题的员工可以对公司有莫大的伤害,所以绝对不能雇用这种人。
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曾经说过,“人才是可以后天训练的,但人才若缺乏人品,闯的祸反而比庸才更大。因此公司选才,才华再高,没有人品宁可不要”。
1995年,一位年仅28岁的新加坡分行期货交易员尼克·李森,不到3年内,以偷天换日的手法,进行不当交易,让长达232年历史的英国霸菱银行倒闭,最后以1英镑的象征性价格,被荷兰ING集团收购。
2003年10月,华人圈最大的律师事务所“理律”惊爆员工刘伟杰盗卖客户托管的股票案,盗卖股票金额高达新台币30亿元,让“理律”一度濒临破产,虽然最后取得客户谅解并达成协议,以16季分期摊还,外加18年法律服务和公益慈善抵债的方式收场,但除金钱损失外,多年辛苦打造的品牌与信誉受到重创。
曾被美国《财经杂志》评选为五百大企业第七名的能源巨人安然,于2001年底宣布破产,成为美国有史以来最大宗的破产案。一家年营收达1000多亿美元的企业,在短时间内崩解,起因是执行长与财务长勾结全球第五大会计公司安达信会计师事务所,在财务报表上灌水作假、隐藏债务,借以哄抬股价从中牟利。
企业最大的资产是人才,一旦用人不当,人才也会成为企业最大的负债。因此,人才的品德比专业能力更重要,因为人品攸关企业的持续竞争力。无论企业管理制度多么严谨,一旦雇用了品德有瑕疵的人,就像一枚深水炸弹,随时可能引爆。
一个人要想真正超越自己,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因为人品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最强大的动力之一,是人生中最重要的硬件。君王失德、国家亡矣;领导失德,企业危矣。做人、做事、做企业,都是同样的道理。
20世纪初,美国心理学家特尔曼和他的助手在25万儿童中选拔了1528名较聪明的孩子,测定他们的智商,调查他们的个性品质,一一记录在案,然后进行长期观察和跟踪研究,看看是不是聪明的孩子长大后都有成就。
结果,在这些被研究对象中,多数人在事业上取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成为专家、教授、学者、企业家或其他专长的人,但也有罪犯、流浪汉、穷困潦倒者。他们分析,排除机遇等社会因素外,失败者几乎都存在着某些不良的品质,有的不守诚信,有的做事不负责任、不踏实,有的人心胸狭隘等。总之,这些失败者主要是因为非智力因素欠缺,所以他们落伍了,甚至走向成就的反面。
这一研究对我们的启发是很大的。社会上有不少少年犯都比较聪明,至少是小聪明,但他们的品格不佳,结果聪明反被聪明误。
对于每个人来说,优良的道德品质都是重要的。因为如果一个人连最起码的道德都不具备,那么他就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更不可能做最好的自己。
万事德为首
李开复先生表示,他心目中的优秀人才和希望招聘的人才首先必须人品好,这也是他为什么极力向我们青年人提倡“万事德为首”的原因。他始终认为“品德高于能力,性格大于才干”,“德才兼备”永远是社会选拔和任用人才的不二标准。一个能够超越自己的人,应该具备三种要素——智能、意志、品德,其中品德是成功之本。
跨国企业IBM转型为以服务导向的高科技公司后,发现影响客户最后采购决策的因素,往往是口碑和信赖度,而IBM人长期累积的品牌形象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IBM制定的九项用人标准中,有五项跟品德相关:勇于负责、工作热忱、自我驱策、值得信赖和团队协力。IBM人力资源部门内部有些不成文规定:绝不任用“带兵集体跳槽”的主管,因为这样的人“有道德瑕疵”;也绝不任用带着前一家公司资源前来投靠的人才,因为“今天你偷了老东家的东西过来,难保明天不会偷IBM的东西出去”。
“IBM是一个值得呆一辈子的地方。”为IBM服务刚满25年,IBM大中华区人力资源总监郭希文女士用一句话总结了她在IBM多年的感受。郭希文用1个“I”和3个“C”来表示IBM的用人标准。“I”表示一个人的品德,3个“C”分别代表“沟通”、“协作”和“工作投入”。郭希文认为,“一个人的品德是最关键的,技能、工作方法都是后天可以学到的东西。但品德是一个人的根本,品德不行,难以符合IBM对员工的最基本要求。”
具有高尚品格的人,都是值得我们信赖和效仿的。在这个社会,他们弘扬了正气,使世界变得更美好、更可爱,他们就是优秀的人才。
伟人之所以受众人崇拜,其最主要原因来自于他们的人品。当然,有的人即便人品再好,或许也没有机会出人头地,成为伟人。但是,一个拥有好品德的人,起码在社会上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可以光明磊落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力,使人生的航船在受到狂风袭击的时候,不致偏离航向。如果没有十分坚定的道德态度,一旦遭遇到困难,往往很容易被击败,最终还会被众人唾骂。
对于一个领导而言,人品更是高于一切。如果你希望持久地与下属维持满意的互动关系,希望下属能够按照自己的决策去执行,或者对别人有影响力,就必须做一个品格高尚的人。
孔子说:“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领导者的品德好像是风,被领导者的品德好比是草。风与草的关系,是风吹到草上,草就会顺风而倒。因此,领导者的品德会极大地影响被领导者的品质。要被领导者品德端正,领导者就必须首先自己端正品德。
有一次,鲁国大夫季康子因盗贼过多而忧虑,他向孔子请教该怎么办。孔子的回答,不是让他怎样去对付盗贼,而是说:“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颜渊》)这就是说:如果你季康子自己不贪图财物,那么,即使悬赏奖励偷盗,老百姓也不会偷盗的。这段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上行下效,统治者心术不正,被统治者盗窃行为就必然多;二是管理者必先“足民”,使民无所不足,也就无盗窃之必要。而“子之不欲”,正是保证“足民”的前提。
正是从这样的观点出发,孔子才做出了如下的论断:“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子路》)管理者讲求礼仪,被管理者没有不尊敬他的;管理者讲求道义,办事公正,被管理者没有不服从他的;管理者讲求信用,被管理者决不会不动真情,不讲真话的。也只有这样的领导才能够不断地从优秀走向卓越。
品格是道德的核心,而追求良好的品格,其实就是追求全面的“个人卓越”与“人际卓越”。想要达到真实、全面、令人深感满意且长久的个人卓越境界,务必就要拥有良好的品格。好的品质大致包括以下的元素:诚信、正直、宽容、富于责任感。
总之一句话:一个人超越自己,就必须具备与之相符的良好的道德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