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超越最好的自己
10573100000015

第15章 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做最好的自己》是Google公司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先生专门为中国青年撰写的,该书通过作者经历的或辉煌或失败的事件以及同事、朋友的一些案例,告诉读者获得成功的一些必要条件。

在这本书里,李开复先生用整整一章的篇幅专门谈到了“勇气”。他认为,一个人如果具备了四种勇气,再用智慧发挥这些勇气的作用,那么,面前的道路将无比宽阔。这四种勇气分别是:

(1)不畏失败,敢于尝试。

(2)承认错误,从失败中学习。

(3)远离恐惧,挑战困难。

(4)勇于放弃已经获得的东西。

据李开复先生个人透露,他在招聘员工的面试中最看重的是拥有“创意、灵气、积极和勇气”的年轻人。可想而知,勇气对于一个成功者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种素质。

如果我们能够清醒地看看周围形形色色的人,就不难发现:有些人比你更优秀、更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东西,事实上你和他们的起步差不多。原因是因为你和他们在同样一件事情面前,你的想法和反应与他们不一样,他们只是比你多那么点自信和勇气。仅仅这一点,就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以及完全不同的人生之路。

有人说,机遇经常是伴随运气而诞生的,如果你无法把握住运气,你就无法抓住机遇。但如果我们没有勇气去尝试,即便运气来临,也不会拥有任何机会。

又有人说,机遇背后经常隐藏着风险,稍微不慎不仅会葬送机遇,而且还会把自己的前途葬送掉。但是有勇气的人不畏惧风险,而愿冒风险的人往往有机会得到更好的回报。

请那些想要超越自己的青年人记住:成功属于不畏失败、敢于尝试的人。

冒险不是冒进

在《做最好的自己》中,李开复先生引用了梁启超在《新民说·论进取冒险》中一段话:“进取冒险精神,人有之则生,无之则死,国有之则存,无之则亡。”然后,李开复又告诉我们,这里的“生死存亡”虽然说得太严重了,但是在梁启超的时代,也许只有这样激进的思想才能唤醒沉睡的巨龙。如果将这种思想放到今天,可以这样理解:进取冒险的精神是勇气的一种体现,一个人拥有它就会获得成功,失去它就会走向失败;一个企业拥有它就会赢得市场,失去它就会流于平庸。

的确如此,成功需要勇气,有勇气的人才敢去冒险,敢冒险才能捕捉到更多的成功机遇。但是,必须明确一点,李先生提倡的冒险并不是不顾实际情况而一味地蛮干,而是既有“勇”又有“谋”。如果连脑筋都不动一下就放开胆子去拼去闯,那就是在逞一时之强的匹夫之勇,最终可能会撞得头破血流。这种做法就是冒进。

那么,冒险与冒进有什么区别呢?读了下面这则小故事,就能找到答案。

从前,有个高大强壮的猎人,长年四处漂泊,到哪里就在哪里打猎。猎人浑身是胆,以敢于冒险名震四方。对于他的勇猛,人们无不敬佩。但一些好心人常常告诫他:“冒险是必要的,但不要冒险过了头。冒险过头就成了冒进,会有生命危险。”

但猎人是个刚愎自用的家伙,总是置人们的好心于不顾,依旧我行我素,只身闯龙潭、入虎穴。一天,他来到一座深山老林,碰到一位道士。道士认识他,就提醒说:“打猎的时候可以冒险,但绝对不能冒进。否则,你将性命不保。”

猎人哈哈一笑道:“善良的道士,你能告诉我,什么是冒险,什么又是冒进吗?”

道士捋着胡子说:“如果你愿意听,我就给你讲讲吧!比如说,附近有两个山洞,一个是兔子洞,一个是狼洞。如果让你选择其中一个作为打猎地点,要是你选择狼洞,就叫做冒险。再比如,这两个山洞中,一个是狼洞,另一个是老虎洞,如果你只身一人深入虎洞,那就是冒进。”

猎人听了摇摇头说:“我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凭着一杆猎枪几乎征服了所有野兽,我想没有什么东西能够吓倒我!”说完,向深山走去。不久,他真的发现了一个兔子洞和狼洞。他是个贪心的家伙,想获取更多的猎物,便深入狼洞。最终,他凭着一颗熊心豹胆和精准的枪法打死了两只老狼。

猎人沾沾自喜起来,以为自己在森林中可以所向无敌。很快地,他又碰到一个狼洞和一个老虎洞。这一次,他丢下狼窝,入了虎穴。殊不知,虎穴里住着七八只老虎,个个凶猛无比。猎人虽然威武健壮,有一手好枪法,但终因寡不敌众而葬身虎口。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冒险是一种虽经历风险但最终可以收获成果的行为;而冒进则是虽经历风险却根本不可能获得成功,甚至会遭受重大挫败的行为。

要想成功,就要勇于冒险,摒弃冒进。冒险精神是每个青年人应具备的优良素质。每一个青年人,都应是一个冒险者,应勇于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冒一定的风险。要知道,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要得到想要的东西,必须付出代价去换取。但绝对不做冒进者,在付诸行动之前,应该客观地评估自己的能力、所处的环境以及想要得到的东西对自己的重要性,同时还要对猎取对象进行充分了解,因为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我们知道,机遇的背后隐藏着大大小小的风险,如果我们能够积极地面对它,就有可能消除风险,超越自己;如果因怕遭受挫败而刻意躲避它,显然不会遭遇风险,但永远不能从风险中获得成功。例如有两个机会,一个是可以得到一份可靠的工作,年薪两万元,并且三年就能提升一次;另一个机会是,创办一家公司,但公司发展前景无法预料,如果经营管理不善,很可能会在一两年时间内破产倒闭。当然,一旦创业成功,将获得比那份稳定可靠的工作多出好几十倍的收入。

如果选择前者,那么你是个安于现状,或者可以说是个过于保守的人。这样的人不具备冒险精神,虽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绝不可能成就大事业。如果选择后者,那么你是个心怀勇气、有胆量、敢于冒险的青年,经过一番苦心经营,必定可以成为一个企业界的明星。但是,如果不考虑创业成功的概率就贸然行事,胡乱投资,很可能遭受重大挫败。这种做法无异于赌徒般的冒进行为,实在不可取。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今时代,如果不敢冒险,不敢融入竞争大潮的洪流当中,就无法与机会相遇,也无法创造成功。因此,生意场上的人大都具有强烈的竞争意识,“一旦看准时机,就大胆付诸行动”。当然,这是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的。

渴望成功又怕担风险,往往就会错失良机,因为风险与机会是结伴而行的。同时,风险与机会是成正比的,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加上个人努力,力争从风险中获得效益,常常可以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成果。

在谈论如何能够超越自我时,台湾商业巨子王永庆告诉我们:应该有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也就是说,能为人之不能为,敢为人之不敢为,即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正因如此,王永庆才由一个默默无闻的平凡人登上了台湾超级富豪的宝座。

有一句看上去挺荒诞的话,“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句话或许放到这里就显示出它还是有一定道理的。的确,有胆量才有产量,只有敢冒险才有可能收获成功。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具备战胜那些险境的能力之前,不要试图去冒险,因为这时的行为就是冒进,冒进的后果不堪设想!

冒险是分子,成功是分母

在李开复先生的《做最好的自己》这本畅销书里,他清晰地谈到了自己的一段冒险经历,下面就是摘自李博士书中的一段话:

1998年,我在决定要回到中国创建研究院之前,曾征询过不少朋友和同事的意见,问他们是否愿意和我一起回到中国。但我惊讶地发现,几乎没有一个人赞成我的想法!他们说“成功的中国人不会留在中国。”

“你知道为什么在美国的中国人那么优秀吗?那是因为中国最优秀的人都出来了。”

“……”

其中也有一些中国同事还列举出了许多反对的理由,比如,小孩子要读书,大陆太脏、太乱,太太不愿搬家,现在工作很满意,已经有足够的钱了,就算搬过去,早晚还不得回来,等等。

然而,就像凌志军在《追随智慧》一书中所说的那样,“也许是我执拗的天性发生了作用,也许是我的一股热情和几分天真左右了我的抉择,在其他人的反对面前,我没有退缩。我对妻子说:‘管他呢,我自己先回去。我绝不相信中国所有优秀的人都出国了。在中国,总能找到喜欢科学研究的人。我就是要做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

我当时所表现出来的这种态度被记者称为“天不怕地不怕”,其实,我只是有一股勇气罢了。我知道,回中国创建研究院存在短期内的风险,但从长远来看,中国必将成为世界未来的中心,作为能够横跨中西文化的华人,我应该把握这个回到中国的最好机会。

后来,微软在中国创建的研究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我实现了自己当年的理想,受我的影响加入研究院的一批优秀人才,如张亚勤、沈向洋、张宏江等也都在他们各自的领域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一个人要想超越最好的自己,就必须有勇气。有勇气,才有敢拼敢闯的冒险精神,才更有可能抓住成功女神的手。

社会虽然瞬息万变,难以捉摸,但机会却像空气一样,时刻在我们身边流动。有些人胆小如鼠,畏首畏尾,甚至机会站在眼前,都没有勇气伸手去捉。而对于那些有勇气敢于冒险的人来说,他们面对激烈的竞争大潮,敢于踏浪而上,扬帆起航,全力以赴,所以能征服骇浪,驶向成功的彼岸!李开复先生在微软公司的一位同事曾经讲道:

李开复先生刚到微软总部时,发现了一件很巧的事:部门里有五位总经理,他们都是公司的元老,已经有15~20年的工龄了,而且都是身价千万美元的富翁。

因为微软公司有分配“认股权”给所有员工的制度,所以,并不是职位越高的员工越有钱,而往往是工作越久的员工越有钱,尤其是在1985~1998年间,微软股票的狂飙制造了很多富翁。而李博士加入公司时,公司已成为一个巨人,股票价格的变化也不会很大了。所以,他拿到的“认股权”可以说不是很值钱。

当亲朋好友听到这个奇怪的事情时,都问李开复是否会有心理上的不平衡。当时,李先生就对其他人说:“我加入的是一家世界领先的软件公司,没有冒任何风险;而他们当初加入的是一家未来还是未知数的公司,所以,这是对他们有勇气冒风险的奖赏。”

的确,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最终得到奖励。纵观名人创业之路,我们不难发现在他们身上都有股浩然“霸气”,他们敢于冒险,敢于理智地做出决定,以至于好运总能围绕着他们。在这方面,美国一代“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一段经历是很好的例证。

卡内基在尚未发迹之前,曾担任过铁路公司的电报员。一次假期,轮到卡内基值班。上午10点多钟,他正整理资料时,电报机发出一份紧急电报。看过内容之后,卡内基惊得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原来,电报上说某段铁路上有一列货车车头出轨,要求上司照会各班列车改换轨道,以免发生追撞的悲剧。

这天是假期,上司回家休息了。卡内基几乎想尽所有办法,也没能和上司取得联系,因此上司无法下达命令。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这时有一列满载着乘客的列车正急速驶向货车的出事地点。

卡内基不想看到悲剧发生,可又找不到上司,于是冒充上司的名义下达命令,让列车的司机立即改换轨道,终于避免了一场意外事故的发生。

列车上的人逃过了一场劫难,但他们怎么也没想到,他们的救星卡内基却面临着被惩处的危险。因为按当时铁路公司的规定,电报员擅自冒用上级名义发电报,就得被革职查办。

卡内基对此心知肚明,于是写了份辞职书,在次日上班时放在了上司的办公桌上。上司看过辞职书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露出满意的笑容。他把卡内基叫到办公室,当着卡内基的面,撕毁辞职书,拍着卡内基的肩膀说:“年轻人,你做得很好!我不但不会开除你,而且还要升你的职。在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是干不成大事的,一种是贸然行事者,另一种是墨守成规者。而能成大事者,往往介于两者之间,而你恰恰是这种人。”

就是因为青年时代的卡内基拥有这种敢于冒险的精神,他才有了后来的“钢铁帝国”的称号。

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有多大,成功的机会就有多大。这就好像冒险是分子,成功是分母一样,面对风险你投入的冒险成分越大,那么成功的几率就越大。

世上有许多人,他们什么条件都具备,但是就是做事太慎重了,做每件事之前都经过反复思虑,结果当他决定行动时,机会已经溜走了。只有敢于冒险,敢于敏捷地捕捉机会的人,才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渡边正雄是日本一位著名的企业家,在51岁那年他才创立了大都不动产公司。

创立之初,公司只是一家面积为43平方米的平房,规模小得不能再小了。然而,渡边正雄勇气十足,决心干出一番大事业。他敢于冒险,别人不敢做的生意他敢做。

一天,有人向他推销土地。那是那须(城市名称)的几百万平方米的高原,价钱很便宜,每平方米只卖60日元。之所以这样便宜,是因为这个地方人迹罕至,交通状况极其落后,也没有电气等公共设施。此前,房地产公司曾把这块山地向东京所有的不动产业者推销过,但谁也不感兴趣,认为在这里投资,将来的回报只能是零。

但是,渡边正雄独具慧眼,发现了这块土地蕴藏着的商机。他知道,那须与天皇御用地毗邻,如果能在那里居住,可能让人感觉到自己是与天皇在做邻居,能满足人的自尊心与虚荣心。另外,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市民大都渴望回归大自然,都想搬迁到僻静优雅的环境中居住。

于是,渡边正雄决定牢牢抓住这次机会,便拿出全部资产,又大量举借外债,将这块土地购置下来。签约之后,许多同行公司都嘲笑他是个地地道道的“傻瓜”。

渡边正雄买下这片土地后,请来有关专家,共同商讨土地规划建设事宜,他们把土地划分为道路、公园、农园和建筑用地,并准备先盖200户别墅和大型的出租民房。接下来,开始大做广告,出售别墅和农园用地。

渡边正雄在广告方面花了一些工夫,其广告醒目、生动,充分展现出那须山清水秀、环境幽雅等诸多特点,适应了都市人们厌恶噪音和污染,向往大自然的心理需要。

广告一出,订购者纷至沓来,争相订购。不到一年,几百万平方米的土地就卖出4/5,大都不动产公司在短时间净收入50多亿日元。剩下的160多万平方米土地已增值了15倍。

看到大都不动产公司财源滚滚,日进斗金,同行们这才恍然大悟,无不扼腕叹息,可惜已经后悔莫及了。

有些人就是如此,当机会摆在面前时,总觉得它不够分量或没有价值,可是当别人抓住机会,并创造出成绩时,他们才发现它的意义和价值,哀叹不已。

对于如何审视机会、选择机会,渡边正雄在接受日本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这样说道:“别人认为做不来或不屑做的生意,往往蕴藏着巨大的机会。因为没有人跟你竞争,所以你做起来就稳如泰山,钞票就会滚滚而来。但最重要的是,当面对机会的时候,你必须善于发现和思考,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东西。其次,做出了决定就别再徘徊犹豫,应该满怀信心,勇敢地抓住它,并好好地开发利用,这样好运必定会光临你。”

渡边正雄的这番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不论成败与否,应该勇敢地去尝试。在IT界如日中天的马云就是凭借着敢于冒险的精神而获得了成功,他最喜爱的一句话是:“I am a risk taker as much as you do。”就是这句话让马云从软银的孙正义手里拿到了一笔风险投资。

敢于尝试,敢于抓住机会,才有可能创造成功。如果你连机会都得不到,那么成功将怎样造就出来呢?它无论如何也不会自己生出来吧!

因此,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敢于冒险的精神,做敢于吃螃蟹的第一人!

不尝试怎能超越自己

在我们了解李开复先生的为人和阅读他的作品时,我们会时常发现有一种令人无法抵挡的自信和勇气。无论是在他面对困难或解决问题的时候,还是提出一些看法、见解以及决策的时候,他都对自己的决断有着高度的自信。即使他对所做的一切不一定有把握,但他在做每件事的时候,都具备敢于尝试的勇气。李开复先生认为,一个人在面对决策时,如果不敢尝试,只是寸步不移地等待,结果只能是坐以待毙。

在一个动物园,饲养员每天都要喂一大盆肉给大蟒蛇吃。

有一天,饲养员突然想看看给大蟒蛇吃鸡会是什么样子。于是他就把一只活鸡关到大蟒蛇的笼子里。

这只鸡突然遭遇飞来横祸,可什么办法也没有。反正是一死,干吗要坐着等呢,也许搏斗一翻还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它使劲地飞起来,对着大蟒蛇狠狠地猛啄。大蟒蛇被这突如其来的猛攻弄得措手不及,被啄得眼睛都睁不开了,根本没有还手之力。一小时后,大蟒蛇竟然被这只小鸡啄死了。第二天,饲养员进来一看这情景,很吃惊,他被小鸡的勇敢感动了,最后把这只鸡放走了。

许多成功者并不一定都比我们“强”,但肯定比我们“敢”。要有勇气去尝试,因为勇气的力量有时会使你成为超人。青年应该是人生中最具激情、最有勇气的时期,如果在这一时期你都不敢尝试,那么你怎么能够超越自我呢?这样的人只能做大蟒蛇口中的小鸡。

曾经是李开复先生的老同事,如今是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张亚勤曾经说过:“那些敢于去尝试的人一定是聪明人,他们不怕输。因为他们即使不成功,也能从中学到教训。只有那些不去尝试的人,才是绝对的失败者。”从技术研究到管理研究机构,再到商业运作,张亚勤不断尝试。即使是做技术研究他也不驻足于单个领域,而是在通信、消费类电子、软件等领域各干了5年,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成绩卓著。

如果说,张亚勤在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多少得益于他的天才,那么,他的杰出的管理才华、良好的商业运作能力,则完全是后天的不断尝试中培养出来的。

曾经有个本科毕业的年轻人去微软公司应聘,而该公司并没有刊登过招聘广告。见总经理疑惑不解,年轻人用不太娴熟的英语解释说自己是碰巧路过这里,就贸然进来了。总经理感觉很新鲜,再加上这个年轻人有挑战自己的勇气,就破例让他一试。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年轻人表现糟糕。他对总经理的解释是事先没有准备,总经理以为他不过是找个托词下台阶,就随口应道:“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吧”。

一周后,年轻人再次走进微软公司的大门,这次他依然没有成功。但比起第一次,他的表现要好得多。而总经理给他的回答仍然同上次一样:“等你准备好了再来试。”就这样,这个青年先后5次踏进微软公司的大门,最终被公司录用,成为公司的重点培养对象。

也许我们的人生旅途上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追求的风景总是山重水复,不见柳暗花明;也许我们前行的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需要在黑暗中摸索很长时间,才能找寻到光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拿出勇气,坚定而自信地对自己说一声“尝试后才知道!”

李开复认为,世上的事能否成功,全在你做或不做。想做,再多的困难也能克服;不想做,再简单的事也无法完成。换句话说,敢于尝试才可能成功,如果不去尝试,那么一点成绩也得不到。

美国3M公司成功创业的经验也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敢于大胆地去尝试。该公司自创建以来生产出的最重要的,同时也是人类历史上对提高生活质量最重要的一些产品,如告示帖、透明胶、防水砂纸等,都是公司大胆尝试的结晶。

公司还把大胆尝试作为创业原则,总裁理查德·P·卡尔顿于1925年在公司的技术指导手册中还对其进行了严格规定。这一切都足以看出,大胆尝试在创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日本著名企业山多利公司的成功经验更证明了大胆尝试的重要性。该企业创办人鸟井信治郎甚至把“做做看”当成了经营理念,他最有名的口头禅就是:“做做看,不做怎么会知道?”在这种挑战精神的指导下,山多利公司这几年在制造与销售威士忌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沃尔马特百货公司的做法也体现出了尝试的重要意义。美国的工商管理硕士班在战略计划课程中,把该公司作为典型战略计划的成功案例来讲授,而沃尔马特百货公司的员工们对此感到好笑。

然而,一位沃尔马特的部门经理说:“我们遵循这一原则,也就是‘做一下,调查一下,再试一下’。这就是说,尝试之后,觉得哪种方法管用,就将它保留下来;觉得不起作用的,就加以调查或再试别的办法。”

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同样一个道理:敢于尝试,才能得到机会,才能创造成功!要想超越最好的自己,就放开手脚去大胆尝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