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探险的世界(科学知识大课堂)
10572500000021

第21章 探索异域(7)

至今没有人知道遇难者是谁,也不知道他们是怎样遭劫而暴尸海岸的,为什么都掉了头颅。

1942年英国货船“邓尼丁星”号载着21位乘客和85名船员在库内内河以南40公里处触礁沉没。全部乘客,包括3个婴孩,以及42名男船员乘坐汽艇登上了岸。

这次救援是最困难的一次,几乎用了四个星期的时间才找到所有遇难者的尸体和生还船员,并把他们安全送回文明世界。这次救援共派出了两支陆路探险队,从纳米比亚的温德胡克出发,还出动了三架本图拉轰炸机和几艘轮船,其中一艘救援船触礁,三名船员遇难。

1933年,一位瑞士飞行员诺尔从开普敦飞往伦敦时,飞机失事,坠落在这个海岸附近。有一位记者指出诺尔的骸骨终有一天会在“骷髅海岸”找到,骷髅海岸从此得名。可是诺尔的遗体一直没有发现,但给这个海岸留下了名字。

在海岸沙丘的远处,几亿年来由于风的作用,把岩石刻蚀得奇形怪状,有若妖怪幽灵,从荒凉的地面显现出来。

在南部,连绵不断的内陆山脉是河流的发源地,但这些河流往往还未进入大海就已经干涸了。这些干透了的河床就像沙漠中荒凉的车道,一直延伸至被沙丘吞噬为止。还有一些河,例如流过粘土峭壁狭谷的霍阿鲁西布干河,当内陆降下倾盆大雨的时候,巧克力色的雨水使这条河变成滔滔急流,才有机会流入大海。

科学家称这些干涸的河床为“狭长的绿洲”,因为河床的地下水滋养了无数种植物,种类之多使人惊异;湿润的草地和灌木丛也吸引了纳米比亚的哺乳动物来寻找食物,大象把牙齿深深插入沙中以寻找水源,大羚羊用蹄踩踏满是尘土的地面,想发现水的踪迹。

在海边,大浪猛烈地拍打着缓斜的沙滩,把数以百万计的小石子冲上岸边,带来了新的姿采: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玛瑙、光玉髓和石英的卵石给翻上滩头。

南风从远处的海吹上岸来,对遭遇海难后在阳光下暴晒的海员,以及那些在迷茫的沙暴中迷路的冒险家来说,海风有如献给他们的灵魂挽歌。

纳米比亚布须曼族猎人叫这种风为“苏乌帕瓦”。“苏乌帕瓦”吹来时,沙丘表面向下塌陷,沙粒彼此剧烈摩擦,发出咆哮之声。

入夜风止,沙漠冷却了,大自然怜悯这片饱受煎熬的土地,送来一阵迷蒙的雾。雾慢慢地穿过海滩和岩石,给苦受阳光烘烤的动植物带来滋润和生机。

沙丘背后,砂砾平原的色彩和生命力将雾的奇妙功能表露无遗。白天,干枯又没精打采的地衣倒伏在一粒粒细小灼热的砂砾上,但在雾的滋润下,地衣恢复了生机,给这片砂砾平原带来缤纷的色彩。

黑夜降临,雾透入沙丘,骷髅海岸的小生物从沙中钻出来吸收露水。这是他们惟一能获得的水分。

新的一天到来,沙漠继续创造生命的奇迹。比手指稍长的,天生瞎眼的大金鼹鼠钻进沙的深处,向躲避太阳的蟋蟀、甲虫或壁虎猛扑。长足甲虫使劲伸展高跷似的四肢,尽量撑高身躯,离开灼热的地面,享受相对凉爽的沙漠微风的吹拂。白色甲虫用背部的白色甲壳反射灼热的阳光,令体温尽量下降,使他们在又干又热的沙子上仍能长时间爬动,而他们的黑背甲近亲却早已钻进沙中去躲避阳光了。

随着白昼来临,一股干热的东风吹过沙丘,从腹地带来了或活或死的有机物,为这些奇特的沙漠生物提供美餐。突然,暴晒得灼热的沙漠变得生意盎然,蜥蜴、甲虫和其他昆虫都从沙里钻出来,急不可待地追逐风带给他们的干巴巴的佳肴。

当沙漠生物的体温升高至危及生命时,他们绝大多数都会拼命快速地钻到沙子下,只有沙滩蜥蜴独自在外。为战胜酷热,它表演一种奇特的舞蹈。它交替提足,每次举起两只脚,以便散热,为了保持身体平衡,把其尾巴和对角的前后腿提起。

与灼热的沙滩相比,海水是冰凉的,因为本格拉海流沿南极洲海岸向北冲去。在冰凉的水域里,居住着沙丁鱼、鱼、鱼是鱼和鲻鱼。这些鱼引来了一群群海鸟和数以十万计的海豹,在这荒凉的骷髅海岸外的岛屿和海湾上繁衍生息。

千奇百怪的洞穴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自然山水中的洞穴也千奇百怪,趣景横生。有的能发出悦耳的音乐,有的三层重叠,有的昼夜变化,有的能祛除疾病,有的能喷云吐雾……

音乐洞之谜

在南美的秘鲁普诺省贝列斯塔村有一个会奏乐唱歌的洞穴。清晨,“琴声阵阵”悦耳动听;中午,“敲锣打鼓”热闹异常;傍晚,“横笛悠扬”时高时低。如果阴雨连绵,洞穴就会表演嗓音娇柔的“女声独唱”,令人百听不厌。当地政府将此洞辟为旅游点,每天洞旁游人如织,只为耳闻奇洞之声。为什么这个洞会发出如此美妙动听的音乐声音呢?

据分析该洞的洞顶或另一侧一定有孔或细缝,平时空气可以流通,除着早、午、晚时间不同,外面空气温度不同和洞内空气形成风流,其速度也不同,这就有如吹乐器时音调和部分与孔大小和吹气速度有关,这是臆想推测。至于此洞的真正地形地貌如何,发音唱歌原理何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三层重叠的洞穴

印度安得拉邦贝卢姆村附近,有一座罕见的重叠洞穴,全长2.1公里。这里洞中有洞,一洞套一洞。大洞之中有三层重叠的洞穴。最底层的地洞的尽头是泱泱湖泊。

祛除疾病的洞穴印度尼西亚西比路岛上有一个能健身治病的洞穴。关节疼痛或神经衰弱者只要在这里穴居十天半月,疾病便不治而愈。岛民利用这个洞穴开办了一家医院,内设有50多张病床。它已经使7000多名国内外关节炎或失眠症患者恢复了健康。

喷云吐雾的洞穴在委内瑞拉古艾纳郊外,有一个奇特的洞穴,它每天上午11时开始喷吐烟雾,每次两小时。

喷烟的次数、时间和数量都很有规律,年年如此。

无底洞希腊亚哥斯古城有一个每天可吞下30000多吨海水的无底洞,因此这里从未发生过海水泛滥之灾。从20世纪30年代起,人们就对此洞进行了多次考察。有人把无数红色塑料颗粒投入洞内,尔后兴师动众在周围许多河流、湖泊寻找那些红色塑料颗粒的踪迹;有人则将几万米长系着石头的绳索沉入洞中,去测量它的长度,但时至今日,没有一次考察得以成功。

气象洞在湖南辰溪县仙人湾乡境内的沅水边上,有一奇特的深藏水下的石洞,人称波罗洞。此洞每逢久晴变雨或久雨变晴的前夕,便可发现从洞边的水里翻出脚盆大的水泡,一个接着一个,连续不断,随后即可听到“噗哧”、“噗哧”的响声。无独有偶,在相距此洞1000米左右的上游地段,有一名为板屋岩的岩罩,也有类似现象出现。只不过其响声没有波罗洞大,当地人称这两个洞为“气象洞”。

变形洞尼加拉瓜圭纳附近的丘科米尔镇,有一个直径3.45米的洞穴。这个洞穴会昼夜变形,上午洞口呈椭圆形;下午则变成不规则的长方形;深夜又变为正方形;次日凌晨它还原成椭圆形。如此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据当地老人说,自古迄今,这个洞穴就一直在反复地变化着。几年前意大利电视台已将此洞穴的“变技”摄入镜头,搬上荧屏。

火龙洞

新疆伊宁市北的白云山上有17座火龙洞。这些洞内的温度各不相同:有的洞中温度高达摄氏50度,只要你一走进洞口,就会感到热气逼人,顿时间就会变得大汗淋漓。而在这个洞旁外的另一个洞穴,却温暖如春,温度通常保持在摄氏23度左右。再往前不远处,有一个洞穴里的温度竟达摄氏100度,当地居民常利用洞中的热气来烤煮食物。

这些洞穴除了温度不同之外,还有干湿之分。所谓湿洞,是一种洞中充满湿漉漉高温蒸汽的洞穴,进洞的人会顿时浑身湿透,分不清到底是水蒸气还是汗水。

冰洞冰洞是奥地利的特产,其他国家和地区虽然也有,但为数不多。而这里的冰洞长年坚冰不化,蔚为奇观。

萨尔斯堡以南专为游人开辟的游览洞“巨冰世界”,是一座迷人的古堡,洞顶由氧化铁染得鲜红,洞壁悬有冰瀑,冰块奇形怪状犹如雕刻,钟乳石优美下垂,看上去就像最精细的纱帘。

人们沿着一条狭窄弯曲的通道,摸索前进,到达一个由千万年来的巨砾和沙质粘土堆积成的陡坡下,再连续攀登3小时,才能到达只有大门口那么大的洞口。入洞后地面全是冰,借着摇曳的电石灯光,可以隐约地分辨出一个大致有20米宽的灰暗拱形轮廓。前方灯光照不到的地方是一片无尽的黑暗,好似《圣经》中所描绘的创世主在造光之前宇宙的混沌。此处就是这个冰顶洞中的巨神堂。

打鸡洞

打鸡洞是闻名中外神奇的世界,同时也是科研人员研究洞穴最好的地方。它坐落在贵州省织金县境内。这是一座绚丽多彩的地下宫殿,此洞全长13公里,最高处为150米,最宽的地方有175米,整个洞穴显得宽阔壮丽。

当你进入洞内,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石笋、石塔蔚然成林。千姿百态的钟乳石,交织成一个奇妙的世界。举目望去,这边里堆积成锥状、帽状等形态各异的滴石群落。那边是按堆积岩类型自然分为“月宫”、“凌霄宫”、“望山湖”等八大自然区。从造型特点看自然形成为石竹园、天王府、寿里宫等47个洞穴室。形态逼真,到处可以看到悬挂滴石与堆积石准确相对应。而且,间歇性水塘贯串其间,形成绚丽的洞内彩环。好像水下龙宫。洞壑清泉,水影相连,人们进入这里,好像进入了迷宫。面对这大自然的杰作,游人赞叹不已,留连忘返。